世所共知,當代中國有個“韜光養晦”;大名鼎鼎的“韜光養晦”高踞中國國家戰略的頂峰,俾睨群倫、至尊至上,被一些人視為稀世法寶,尊捧成中國少有的幾個“一百年不動搖”的項目 之一。
但令人詫異的是,最近一段時間這位至尊寶卻杳然無蹤,不知道躲到什么角落再也不露面了。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是戰略失效了。
本來,“韜光養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中國歷史上權謀文化的產物,不同的歷史人物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曾經演繹出不同的“韜光養晦”好戲,以至于在中國人的語境中,凡能與“韜光 養晦”沾邊掛號的,無不是聰明智慧的象征,無不預示著成功的到來。但不管怎么說,“韜光養晦”都是策略而不是戰略,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將其當成了目的與歸宿。
但當代中國所演繹的“韜光養晦”卻與此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大張旗鼓地滿世界宣揚自己“韜光養晦”,這與歷來所演繹的“韜光養晦”都大相徑庭;二是將其視作跨時代超歷史的法寶,具 體的描述就是“堅持一百年不動搖”。因為誰都知道,在發展迅猛的今天,一百年的光陰可能囊括幾個歷史階段了,而每一個歷史階段其環境與條件都有巨大的變化,“變則通,通則久”, 只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與時俱進,才能跟上形勢,而“堅持一百年不動搖”卻反其道而行之,其意思就是說不管歷史進入什么階段,也不管環境條件發生怎樣的改變,“韜光養晦”都不 能有絲毫改變與動搖;三是將手段當成目的,將辦法升華為歸宿。觀察一些人的鼓吹可以發現,他們的目的似乎不是中國要“韜光養晦”,而是要“韜光養晦”中國,這里面的涵義著實耐人 尋味。
這樣演繹結果怎么樣呢?
結果是盡人皆知的
首先是戰略失效了。美國早已把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對手,已經在中國周邊構筑了強大的戰略包圍圈,目前正依托這個包圍圈向中國發起全面的戰略圍剿,況且不要說美國,甚至就連日本、 印度、菲律賓、新加坡等,都在對中國群起而毆之,以至于中國外交部不得不發聲說“大國不能欺負小國,小國也不能肆意欺負大國”。更滑稽的是與此同時“中國威脅論”卻被炒得沸沸揚 揚,也就是說,一方面是美國正竭力遏制打擊中國,一方面是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中國的“擴張”野心成了不容置疑無法洗脫的罪名。“韜光養晦”“韜”到這等地步,“養”成如此結果 ,不等于是所有心血全都打水漂了嗎?
其次是辦法失靈了。戰略失效必然導致辦法失靈。“韜光養晦”原本是一個對敵斗爭、以弱勝強的好辦法。弱者與強者博弈,不能莽撞地硬碰硬,而要迂回曲折、掩藏自己的意圖和方向,為 此要有效使用懷柔、綏靖的一手,不惜忍辱負重,但所有這些都是權謀,核心是為了有朝一日東山再起,所以“韜光養晦”的靈魂是斗爭,合作接觸是表,暗斗苦斗是質,這才是“韜光養晦 ”真正魅力之所在。
但是,當代中國的一些人卻將“韜光養晦”進行了徹底的閹割,他們割掉其本質的部分,把表面的部分當成了金科玉律,什么“中美兩國只能合作,除了合作別無出路”,“誰也離不開誰” ,只能“風雨同舟、殊途同歸”,就像一對夫妻,“吵架歸吵架,但不能離婚”等等。譬如吃藥,把藥片里主成分去掉,只留下一些添加劑服了下去,結果當然不靈。可以說,當代中國的“ 韜光養晦”是有史以來最拙劣的表演之一。當代中國的經濟成就和戰略機遇是歷史邏輯內在演繹的結果,并沒有“韜光養晦”的什么功勞,所謂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之所以發展順利,關鍵在 于采取了“韜光養晦”戰略,完全是彌天大謊。相反,當今中國的戰略窘境,卻在相當程度上就是這個被閹割了的“韜光養晦”所造成的惡果。
現在,“韜光養晦”差不多已經山窮水盡、窮途末路了,這個被一些人視為法寶的東西,不但西方不買賬,全球沒市場,就是在中國國內,越來越多的人也對其嗤之以鼻。對此,個別別有用 心的人開始用概念偷換的辦法狡辯了,他們把“韜光養晦”與“謙虛謹慎”連接在一起,似乎不贊成“韜光養晦”就是忘乎所以、驕傲自大,就是大國主義的情緒在滋長,就是瞧不起小國、 瞧不起弱國和窮國,為此他們解釋說,“什么叫韜光養晦?就是要謙虛謹慎、不驕傲、不自滿、不忘乎所以”。這樣的邏輯顯然是難以成立的,因為當年毛澤東上井岡山、在延安、進西柏坡 直到建設新中國,都一直強調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能說是“韜光養晦”嗎?而當年的中國更是與小國、弱國、窮國打成一片,能說是“韜光養晦”嗎?其實,所謂的謙虛謹慎、不驕傲、 不自滿、不忘乎所以,只是一種作風與品格,與“韜光養晦”風馬牛不相及。這樣托辭狡辯也掩飾不了其江河日下的歷史命運。
所以,現如今這個被閹割過的“韜光養晦”,一定是躲在一個陰暗不見人的角落里哭泣去了。如果一定要問這是怎樣一個角落的話,我們說,這大概是一個堆放歷史垃圾的角落,凡是進入這個角落的東西,就只能在此腐敗、發臭,直至最后消逝于歷史的長河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