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干部,如果在任上創造了很多顯赫的“政績”,但一旦工作調整,原來的“政績”多半成了“半拉子工程”,這樣的干部算不算好干部?與之對比,有的干部在任上雖然沒有拉升太多GDP指標,但卻為當地民生做了很多實事,為了保護環境阻止了重污染項目的上馬,“政績單”也許不那么炫目,這樣的干部算不算好干部?
答案顯而易見。因此,要用好干部,就要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考察干部,注重其一貫表現和全部工作,聽取各方面的聲音后再作綜合評價。惟其如此,才能把真正優秀的干部選出來、使用好。
組織上要敢于為有擔當、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撐腰
有一位地方領導,因為做事敢于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在晉升考核時出現了個別不好的評價。然而,當這名干部將調往異地的消息傳出后,當地群眾卻自發打出橫幅、排成長隊為他送行,肯定他是“一心愛民的好干部”。在得知這一情況后,該省省委組織部的領導感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干部投了優秀票,要把干部用好,就應當更加全面地考察干部,聽到群眾的真實評價。
現實中,有的干部怕得罪人、當好好先生,不敢批評、不愿批評,不敢負責、不愿負責的現象相當普遍。其實,無原則地向錯誤勢力低頭,會傷害到更多的人。記者在地方采訪時聽到當地干部提到這樣一位領導,在任期間凡事都生怕得罪人,有的干部明明已經退休卻仍占著辦公室和公務用車,新任干部上任后只好幾個人擠一間辦公室,這位領導明明知情卻因怕得罪老同志,一直不出面為新來的干部說句公道話。表面上看,這名領導似乎是少得罪了人,事實上因為他沒有站在公義的一方,不但新來的干部對他的做法非常不滿,連普通群眾也覺得不公,他反而“得罪”了更多的人。
不可否認,敢于堅持原則、有擔當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復雜的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因此,組織上要對勇于擔當、有本事、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個性鮮明的干部說公道話,在考察中聽到對于某個干部的負面評價時,應當首先注意擴大調查范圍、核實所反映情況的準確性,不能因為個別人的一面之詞,就輕易把某個干部一棒子打死。同時,組織上還應多聽聽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多聽聽干部在群眾中的口碑如何,多查查對其不滿的干部不滿的原因何在。倘若發現是伺機報復、惡意中傷,也要及時還干部一個清白。惟其如此,才能讓那些堅持原則的干部有勇氣、有底氣繼續做好工作,讓社會正氣得到匡扶和弘揚,讓那些善于兩面三刀、愛和稀泥的好好先生沒空子可鉆。
既看顯績又看潛績,再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
前不久,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研究院院長鄧永恒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他通過研究發現,中國內地中小城市官員的升遷概率與GDP增長關系密切,GDP增速比前任提高0.3%,官員升職概率就高于8%。他的研究還發現,如果官員任期內長期把錢花在民生和環保上,其升遷概率是負值。鄧永恒的研究結論科學與否還可以商榷,但許多領導干部對GDP增長“情有獨鐘”卻是不爭的事實。
考核是最管用的“指揮棒”,選人用人是最有效的“風向標”。政績考向哪里,干部就會干向哪里。選用什么樣的干部,干部就會干成什么樣。雖然“十二五”規劃淡化了GDP增速要求,但前不久有媒體整合31個省區市未來5年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后發現,GDP“翻番”依然是最頻繁出現的字眼。可見,考核政績以GDP為主要重心不改變,選拔干部以GDP為重要依據不改變,干部“唯GDP是從”的局面就難以改變。
采訪中,一名基層干部向記者坦承,有些政績是容易看得見、摸得著的,也就是“顯績”,比如GDP增速、招商引資數量、園區開發規模等;有些政績是短期難見效、不好量化的,也就是“潛績”,比如交通治理、環境保護、為群眾解決難題等。“顯績”與“潛績”作為政績的兩種表現形式,缺一不可。但是,“顯績”顯然對干部升遷的影響來得更為直接,因此很多干部主動或被動地被GDP牽著鼻子走。“說到底,還是考核激勵機制不夠科學,讓投機取巧拼顯績的人占了上風,傷了那些埋頭苦拼潛績的干部的心。”中央黨校教授辛鳴總結。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改進考核方式手段,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
辛鳴分析,在以經濟數據、經濟指標論英雄的片面政績觀的引導和驅使下,一些地方為追求一時的增長速度盲目上項目、辦企業、引投資,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使地方發展背上了長期的包袱,造成種種隱患。
應該看到,這種重“顯績”輕“潛績”的導向也正在一些地方得到扭轉:貴州貴陽市近日出臺試行辦法,將生態文明指標納入全市政府部門、官員考核中,其中環保是否達標成為對干部工作評價、任免、獎懲及問責的重要依據;浙江將湖庫水環境保護納入市縣政府考核內容;安徽近年來在政府考核中,越來越強調生態建設和民生改善內容,森林綠化面積、垃圾無害化處理、醫療參保率、保障房建設等新指標均占有較高的分值……
“用什么樣的指標考核政績,用什么樣的標準衡量政績,干部就會相應地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政績,就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發展。”辛鳴認為,“習總書記提出既看顯績又看潛績,就是讓干部把發展的重心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來,把發展的價值聚焦于公平正義、和諧進步上來。只要這樣的干部考核方式逐步形成、完善并實施,相信會使得一大批有擔當、肯實干的好干部脫穎而出。”
盡快實行責任制,終身追究“三拍干部”責任
最近,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對12個省區進行最新調查結果顯示,12個省會城市全部提出要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共規劃建設了55個新城新區,在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161個縣級城市中,有67個要建設新城新區。可以說,建設新城新區已經成為了各級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建立政績的首選途徑。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規劃,不少“新城”成了“空城”,房地產泡沫蔓延的風險、土地資源浪費的陰影、過分依賴土地財政的隱憂,也漸漸浮現。
建設“政績工程”花的是財政的錢,但欠下的錢誰來還?一些干部在工程上馬時習慣于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干,等政績剛出來就拍屁股走人,留下的爛賬卻不聞不問,官照當照升,不負任何責任。
專家指出,這種寅吃卯糧的狀況十分令人擔憂。“一些干部只求本屆有政績,不給下屆留余地,嚴重損害了持續發展的潛力與后勁。當領導時建的項目大家都看得到,但花了多少錢或者欠了多少錢,一般沒人追究。”北京市委黨校教授姚桓分析,“新官上任往往不愿意理舊賬,還得忙著燒自己的‘三把火’,結果導致政府赤字不斷上升,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導向。”
專家表示,要遏制政績工程頻頻上馬、寅吃卯糧爛賬無人問津的惡性循環,就必須盡快建立責任制,每一項工程上馬前都要反復論證,上馬后都要確定相關責任人,并對其終身追究,千萬不能任其換個職位就把責任推卸得一干二凈。
姚桓認為,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干部,就不能只以一時的成績論英雄,而應該把眼光放長遠,讓這名干部在一段任期內的階段性工作放到十年甚至百年之后都還能經得住考驗,千萬不能掩耳盜鈴,用短期的發展換取長期的包袱和隱患。他認為,中央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制度,用更加科學的考核方法手段考準考實干部,把真正肯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選好用好,用正確的用人導向促使干部政績觀的根本扭轉。
原標題:怎樣把好干部用起來②:看干部,要全面歷史辯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