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歲的吳敬璉,老嘴依然喋喋不休。當然說話可能不利索了,但文章照樣可以寫。就算是門下一干小吳敬璉或小小吳敬璉們照貓畫虎,一樣還是吳敬璉的老嘴歪歌。
這回吳老嘴歪唱《推進改革對中國性命攸關》,聽起來也是嚇人倒怪。不過就是歪說本輪“錢荒”,說是央行不救就是錢荒,央行放水危機更大,央行解決不了問題,根本還是體制問題,根源在于“經濟增長的模式發生了問題”,這個模式就是飲鴆止渴的“中國模式”。
吳老嘴認為這個“中國模式”屬于改革倒退。那么“中國模式”的問題出在哪兒呢?在吳老嘴看來,那是低效率的投資增長方式造成的,比如房地產的“死城”、“鬼城”,比如“資源短缺和環境破壞變得越來越嚴重”,比如“貨幣超發、債務積累”,比如“系統性風險”,等等等等,反正所有問題全賴這個飲鴆止渴的“中國模式”。
應該承認,房地產經濟是有問題,這個問題確實已經累積成了社會問題。但所有實體經濟的投資增長模式,并不一定帶來“錢荒”問題,并不一定帶來貨幣超發、債務積累以及系統性風險等等,“錢荒”問題根本來自金融風險,沒有一項周期較長的實體項目能夠帶來隔夜拆借風險。所有那些類似“錢荒”的金融問題,實質在于金融泡沫。
金融泡沫完全就是金融領域錢生錢的高速旋轉游戲攪動起來的。但吳老嘴卻不這么看,而把金融游戲的罪過全部推給投資增長的“中國模式”,而且用了一個百姓看不明白的所謂資產負債表杠桿化的神仙概念忽悠大眾。其實銀行系統杠桿化的概念,直到2010年才被西方那個巴塞爾委員會通過協議定義下來,它的奧妙一是取決所有者權益,實際就是本錢越小越好,二是取決由本錢劃拉的錢生錢的杠桿性債務大小,實際就是騙得越多越好。因此才會出現泡沫。
形象地說,那些亂七八糟的杠桿化忽悠,就是金融界的借雞生蛋,當然最好還是皮包公司,零資產的“杠桿率”無疑就是“無限大”。由于四面八方全部卷了進來,當然就有所謂的系統性風險了。但吳老嘴必然念歪經,念著念著也就念到投資增長的所謂“中國模式”了,由此證明那是改革倒退所造成的體制問題。針對隱含系統性風險的“錢荒”所指向的倒退性改革,吳老嘴的結論自然就是“根本的問題在體制,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
于是吳老嘴的改革意向也就水到渠成了:由于“中國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擁有一個威權主義政府,由強勢政府而不是市場來動員資源、配置資源,支持高速增長。如果這種體制不改變,粗放的發展路線以及資產負債表的高負債率和高杠桿率都是很難改變的”,所以改革還要遵循“市場配置資源”的吳氏法則,歪經就叫“市場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