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和朋友們聚會時,偶爾提到了最近的中日沖突,閑談之下話題很快就從釣魚島拓展開來。
在提到最近的反日情緒時,一個朋友突然拋出了一個令筆者頗為驚愕的觀點:雖然沒有直接的戰爭賠款,但是戰后日本通過對華開發援助(ODA)給了中國大量資金,中國收下了錢卻不領情,極大地傷害了日本的感情。而這種觀點,居然還有其他人同意,讓筆者一時說不出話來。
由此,筆者也自感有必要正本清源,向盡可能多的人說清楚日本對華ODA的本質。
ODA 即官方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是指發達國家官方機構(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其執行機構)為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向發展中國家或多邊機構提供的贈款。
作為一個發達經濟體,日本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進行對外開發援助。而對華開發援助的主要活動從1979年開始,到2007年日本停止了對華援助貸款基本為止,持續了接近30年——2007年之后日本對華ODA僅限于少數無償捐助和少量技術援助,規模極其有限,基本可以視作結束。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曾經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也給中國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是日本政府給予中國的ODA,不僅在名目上,在實際上也完全跟賠款沒有關系。
如果是賠款,那么肯定是不需要受賠的國家還款的吧?而ODA卻并非如此。
日本對華ODA,主要分為有償貸款、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三種。前面兩種當然不難理解,技術援助則主要是指對某些項目的實施接受研修生、派遣調查團或者專家團、提供器材和設施等等。
而從下表可以看出,日本對華ODA大部分是貸款以及工業輸出項目,無償援助只占有其中很小的比例。
由上表可見,ODA中的絕大部分是債款。雖然利息比較低,但是債款依舊是要還的(現在已經開始到期,在償還了),這和賠款又有什么關系?
從上圖可以看出,如今日本是在收取貸款中,從2010年起,對華ODA實際上日本是在收錢的。中國每年償付的ODA貸款,都高于日本給中國的ODA。
另外,必須看到,日本大量對中國借出ODA貸款的時候,日元的匯率并不高(80年代初大約在250:1美元左右),而我國現在要還日元,卻相比當年已經至少升值了一倍,縱使利息不高,但是這個比之高利貸又差在哪里呢?(80年代初借給中國的長期貸款,現在已經到了還款的時節,當時一億日元的價值在40-50萬美元左右,而現行匯率下的一億日元大約卻價值一百多萬美元,差了有一倍以上。)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本來無需說什么。但是以此來說明日本對中國有多大的恩情,那么論據又在哪里?
同時,日本對華援助中大部分的援助項目,都規定借予的錢必須限定用于(或者優先)購買日本工業品和采用日本技術標準。這實際上是一個對日本企業的變相補貼!
比如在1987年度編入日本ODA援助項目的貴州天生橋水力發電總廠計劃,使用了196億日元的ODA貸款,同時根據協議購買了大量日本設備,并且聘請了一批日本專家。
今天的中國,經常對非洲國家進行低息貸款和基建項目援助,實現了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面對這種狀況,一些外國媒體紛紛鼓噪,說什么中國正在對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為窮苦受難的非洲人民操碎了心。那么在同樣的邏輯上,日本的對華ODA怎么就成了中國人民必須感恩的善意?
沒錯,中國當時一窮二白,急需外匯資金支持,日本也給我國提供了這些資金支持,我國應該表達應有的感謝。但是,中國在接受日本ODA的同時,也釋放出了對日本開放市場和技術領域的善意,難道這不是中國給出的感謝嗎?
對于日本給出的援助,中國可以感謝,但是要感恩戴德,甚至在國家利益受到觸犯的時候選擇退讓,那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
日本人自己在國內為了利益,暗自宣傳什么為了代替戰爭賠款,日本給了中國多少多少好處等等,這是日本人自己的事情,中國人卻不用也不能當真。
同時,一些國內媒體,知識不足卻總喜歡好為人師,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優勢,老是對國人灌輸一些奇談怪論,也是造成這種輿論風行的原因之一。
不錯,媒體應該中立,但是這個中立必須確立在基本立場上——那就是對國家利益的堅持,美國和日本的媒體雖然平時對官方微詞頗多,但是在涉及到國家利益的層面都是聲音一致(比如此次的釣魚島之爭),中國的某些媒體卻總是來一些“冷靜的思考”,“不一樣的聲音”,以此來顯示自己的高貴與超脫,實在是讓人怒其不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