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們的良知與德行
塞北雪狼
·
2012-04-02
·
來源:烏有之鄉
我曾記得自己在傳統媒體或在博客里,不止一次流露出對公知們良知與德行的質疑,尤其閑暇時瀏覽網絡那些自我標榜“著名”或“熱點”公知們,看似溫文爾雅滿懷正義,用文字不斷刷新自己的觀念,點評社會現象的弊端。如果你學會冷眼讀文會意,你會發現所謂的觀念早已陳舊,激揚的點評人人皆知,刷新到文字里的現象連幾歲的孩童都明白,剩下的僅僅是用冠冕堂皇的良知變現自我炒作的德行。
公知們的德行隨世俗風氣而下成為浮躁,我們不能一概的去責問社會,關鍵是有很大部分公知的骨子里那種虛榮情結作怪,用積累的知識包裝掩飾著自己的虛偽,在自我膨脹中很少拷問自己的良心。現實里或網絡中那些靠文字作秀,依著現象用貌似博學的知識演繹自己,我們不能否認這些公知們對社會現實點擊的真實性,也不能否認他們在演繹自己的同時推動著輿論,但往往因某些公知的人格缺陷讓激揚的文字間流露出灰暗。
現實中很大一部分文人(我說得是很大一部分),從文字走向生活還原自己時,我們會驚訝的發現他們磊落的文字與心態有著天壤之別。包括那些所謂的“著名”或“學者”。有時他們在現實生活里扮演的角色,讓你很難相信那些直言而正義感的文字與本人相匹配,那些華美而見識的言語出自同一人。我們只好在閱讀文字時學會鑒別、學會冷靜思考、學會感知寫作者的品性。
我們在網絡里熟視并習慣著正義的口號,尤其是那些打著民主進程的幌子,發泄著唯獨自己明白的邏輯理想者,如果你懷著誠摯的心去與之探討真偽,他會露出猙獰的嘴臉撕去偽裝開始攻擊。所謂的民主言論民生民怨,在這些人眼里只不過是一種與政府調和的籌碼。我曾親歷過許許多多“文化俠客”與政府的談判,那是一種赤裸裸的對良知的褻瀆,一場骯臟的用金錢“封口”交易。在這種交易中政府的形象齷齪到了極點,自封為“文化俠客”的公知們就像流氓無賴,道義與良心、真相與事實被彼此間的利益殘忍的撕碎。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在同一種媒介的宣傳中,昨天還對某一個事件或某個領域的腐敗現象曝光而譴責,一段時間之后悄然間出現大塊版面的褒揚,這種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演變,是政府或權貴們的“金錢”讓某些公知們從劍客蛻化為哈巴狗。
在我們國家現實的社會里,這種所謂“金牌”公知把持著強勢的宣傳工具,利用擁有影響力的話語權,當做對那些不良政府或權貴們的敲詐道具,不停的上演著一幕幕變臉丑劇。這種現象早已形成了愈演愈烈的惡性循環,所以我們看到每天反腐敗,腐敗天天有,我們的政府建黨治國決心不斷,對容易滋生腐敗或引起民怨的領域不停著加載政策框架,整風條例逐條加碼,但不公平事件依然繼續,群體上訪如潮起潮涌推波助瀾。我們看到權貴們一如既往酒樓歌廳,政府官員爭權奪利圈錢分秒不停,公知們敲鼓吶喊退去黑臉伴紅顏,到最后皆大歡喜凱歌一片。
我忽然想起一段時間人們對魯迅先生文字的抨擊,想到政府極力想刪除教科書中先生的影響,我們可以換成余秋雨文字與行動相差千里,或換為易中天、于丹類拿歷史戲說當典范?是誰在攪亂著公知們的理念,顛覆著人性原有的信仰與崇拜?
我想起曾經一位“學者”的直白坦言:“當今中國官員不腐敗權貴不貪婪社會不混亂,我們做學問靠文字吃飯的以何種資本撈錢?我們也想好好活著!”
為了一個好好活著,有誰去想過是腳踩著眾多弱勢者們的血淚甚至是生命,為自己鋪就了一條榮華富貴的淘金之路,是踐踏著民眾的信任,揮舞著為民請愿的大棍,為自己打劫綁架著“黑暗”竊取資本,是虛偽的嫁接了正義與良知,為自己開辟了一個捷徑而取之不盡的生財之源。
公知們的良知蕩然無存,德行一目了然!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