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恰同學少年》的人都應該記得孔昭綬與楊昌濟在本電視劇中的第一次交談時講到:當此民國初創、百廢待興之際,什么是強國之本?什么是當務之急?教育是強國之本,教育是當務之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談國家之發展,何談民族之未來?開民智,興教育,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華強盛之源泉啊!后來由于事發突變孔昭綬被迫離校遠赴海外,這時毛澤東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教育真的能救國嗎?對此的回答是:人類、國家、社會會進步,但進步是離不開教育的。
由以上一段文字可以看出,教育有兩個目的:提高國民的素質、強盛中華民族。
但看看現在中國的教育,我們就會發現存在很多問題,我在另一篇也是關于教育問題的文章中已經提及幾點了,比如:教育是為了“飯碗”、教育是為了成為“人上人”,學校幾乎成了賺錢的公司……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階級都會有不同的定義,但幾乎離不開這么一點,那就是至少教會一部分人,使這部分人成為國家的棟梁,為國家的發展、未來出謀劃策,另一部分人只要學會算賬、維持生計不被人家騙就可以了。
如今我國的教育正逐步走向全民化,絕大部分人都有初高中的文化水平,重點大學出來的高材生也比比皆是。但兩個令全社會極為關注的問題也出現了:大學生犯罪、大學生自殺。
也許有人要問了:作為一個有較高素質的大學生為什么會犯罪或自殺?因為在我們心中,大學是“象牙塔”,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即使在今天,亦有許多人因中考、高考名落孫山而放棄繼續學業,從這方面來看,大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似乎都應該比較高,一般人能忍的、承受的大學生應該都能忍、承受,可偏偏這里面也會出現犯罪、自殺等行為。
咋一看,我們都會認為是此人心理素質太差、這類人學了等于白學……但我們仔細想想,他們的學習成績都比較好,那說明他至少有一定的適應能力,畢竟不同領域的不同學科他都還算能全部“拿下”,這樣我們就會發現也許另外的領域也應該承受相應的責任,其中最重要的責任者應該算教育制度了!
在封建社會,認為教育是為了控制整個國民的思想,尤其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出臺后。現在呢,僅僅是為了文憑,因為要找工作,敲門磚必須是“畢業證”!還有,某個學校若教出了幾個高徒(即找到一個好的、體面的工作的學生),會增加這個學校的“人氣”,錄取率也會上升。
所以說,中國的大學實際上就是這么一個公司——本屆的就業率與下屆的錄取率成正比、在職時員工賠本(學生交教育費、大部分學生與獎學金無緣)、就業時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學的專業(即使是同一個專業,也極有可能會因為技術的不同而要重新參加培訓)。
而在中小學,我們的知識真正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并不多,比如我們知道四書五經是哪四書哪五經,但我們根本不知其內容是什么,我們嘴上說中國文化是如何如何博大精深,但我敢斷言,真正敢說將中小學提到的中國文化都詳細看一遍的沒有幾個。而對英語的學習幾乎從三年級就開始學了,老師還告訴學生不學英語怎么怎么樣,這就是一個具有5000年悠久文化史的國家的中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層次?有哪個國家說把一門外語看得比本國文化還重要?
中國文化中就含有禮儀、與人交往這些內容,而且中小學就開始接觸了,為什么卻仍有被稱為“高智商”、“高素質”的人犯罪、自殺?
《中國娃》、《中華民謠》這些歌曲究竟有多少人會唱,而那些所謂的情歌、流行歌曲又有多少學生沒有聽過?艱苦樸素、尊老愛幼、入孝出悌等等還有多少人記得,或愿意去記并付諸行動?“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還有多少人愿意去做,有人說現在互聯網發達了,不必足行求學了,那你告訴我中國各個省市的簡稱是什么、各地的風土人情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尤其是在媒體上,更是到了一種高度,比如說一個學生大學畢業后放棄高薪回到母校工作、為本地的窮苦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這類事件不會放在進行中華文化、傳統的教育的模塊里,而是放在“真情世界”這一模塊中,難道說,中國傳統文化沒有知恩圖報的內容、這個學生是中國史上的第一個?
你們可能認為我是個老古董,但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度里的人,我認為與國際接軌是正確的(不開眼看世界是萬萬不可的),但我們千萬不能因此將中華文化中的精髓拋棄,敢稱自己是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國度中的一員的人,應該不僅僅是一個具有現代化精神的人,更應該是一個踏踏實實、認真學習本國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付諸實施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