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應建立一個實踐的平臺,因為沒有這樣一個平臺,很多理念和論述都只能停留在務虛的階段,結果是大家就某些問題東一句西一句,說的累了大家回去洗洗睡吧!第二天接著來!
有人可能說:國家沒有給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要不然我們會做的很好。中國老話有句說的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不去做準備怎么保證你到時做的好!
其實平臺是有的,但左派很多都只知道在那里就某些政策批評和罵,要么就是對某些理論進行一頓宣教,把國家提供的這些政策忽略了。
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了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發出“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總動員令”。
這些話再重溫一遍:
文化是一種生產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因此,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重任。要完成這一重任,改革文化體制是題中應有之義。
文化體制改革的首要價值,是實踐、豐富、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論體系。通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建設實踐,我們逐漸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政策,這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培育“四有”公民,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去粗取精,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體制改革的進行,正是對這些思想的積極實踐,同時也是對這些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深化。
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價值之一,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學理論。我國多年來的文化建設,固然成果豐碩,但就文化學意義上的建樹而言,并不理想。政府主管部門一度重視的是文化的政治功能,或者經濟效益(所謂“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便是其典型思路)。已經出版的馬克思主義文化學論著,往往重視的是文化的起源和性質、文化的發展、文化的分類、文化的動力等等,而輕視甚至忽視了文化管理、文化環境、文化主體、文化秩序、文化市場、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區分等問題。從我國馬克思主義文化學理論建設的角度看,文化體制改革所面對并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學理論的豐富。
文化體制改革的又一理論價值,是深化了人們對于文化生產力的認識。文化是生產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從黨的十五大以來的明確認識,而這兩年文化體制改革的試點,深化了人們的認識。區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經營性文化單位和公益性文化單位,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文化單位和意識形態屬性不強的文化單位,從而按照不同需求發展文化,是文化體制改革帶給人們的明晰認識。同時,也是對過去很長時期把文化簡單地等同于意識形態的認識的一種超越,一種進步。
這些內容思想深邃、內涵豐富,高屋建瓴、總攬全局。
我把這些內容再說的通俗些:對內來說,一個社會的管理需要文化作為緩沖和進行潛移默化,就是說權力對人的管理如果進入到生活領域,那么人會感到非常壓抑,而文化則不然,它不但可以進入人們的生活,甚至可以影響人們的思想,好的文化會使得人樂于奉獻并感到愉悅。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提倡企業文化,就是要減少管理的剛性和人的天性之間的沖突。對外來說,文化上的強大意味著精神上的強大,同時文化會轉化成科學技術上的實力,增強一個民族抵御外部干涉和侵略的能力。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出左派的目標是占領中國的思想高地,用句大白話說:就是做文化。
很多左派網友可能要提出疑問:我們現在最主要的是要揭露轉基因的危害、阻止國企私有化、呼吁重慶模式等等,做文化會不會分散我們的戰斗力,轉移斗爭焦點?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這些事情單憑我們左派無法改變,我們所要做的是依靠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不但要敏銳的發現問題的危害,還要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設性的解決方法。我們看問題要深刻,就是一項政策的實施包括誰提出、目的是什么、其做了哪些評估、誰執行、牽涉到哪些方面和利益、利益背后的博弈過程、政策的發展方向和前景、內外部的國際環境等等,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法應包括誰來做、怎么做、是否有操作性、是否有多種解決方法、總體與局部的關系等等,這樣才會使我們的建議合理化、增強我們的影響力。
為什么要做文化?就是不論左派和右派,其在人群中的比例都是很低的。很多老百姓不會去關心政治。但他們有文化需求,不同的文化代表不同的理念會影響人們的思想。而思想會影響到人們的選擇和行為。左派天天罵南方系,但要看到南方系在組織框架上的合理性——南方周末主要影響學生,南方都市報主要影響都市白領和精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要影響財經人士,南方農村報主要影響農民,新京報主要影響政界,南方體育主要吸引年輕一代,風尚周報、理財周報主要影響女性和實業人士,南方人物周刊為自己陣營的人物擴充影響力等等。什么叫平臺,這就是平臺。
怎么做文化?這個問題很大。如果左派只會宣講一些理論,順帶發泄一下情緒,那很快就歇菜。另外記住:文化是中性的,特別是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文化貼近的是不同人群的生活。如何把自己的理念潤物細無聲的傳達是左派要注意的問題。
我簡單提供幾點建議:
1、我們要有優秀的兒童作品——兒歌、美術、童謠、童話、連環畫、動畫片、兒童文學、剪紙等等,要做到我們的兒童喜歡唱,內容健康(什么時候學校里響起我們左派創作的歌曲就是成功),里面有我們兒童喜歡的小英雄、小榜樣,有中華的傳統美德和聰明智慧。美術里有想象力、有活力、色彩鮮艷大方。有我們兒童的連環畫,故事語言要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要研究兒童的心理,為他們提供精良的作品。我記得80年代還保留了很多這樣的作品,現在都快沒了。
2、我們要有反應工人、農民、農民工的作品——油畫、宣傳畫、小說、散文、故事會、評書、廣播劇等等,要寫出畫出說出他們的笑容、他們的眼淚、他們的勤勞、他們的困惑、他們的勇氣、他們的堅韌。。。。。。重點的我們的作品里應該有他們的形象他們的故事,反應他們的生存狀況和思想狀況。
3、我們要有反應青少年思想的作品——文藝、詩歌、小說、科普文學、名人傳記等,要有益于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愛情觀和價值觀。作品來源可以向他們廣泛征稿,從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
4、我們要傳播科學種田、集約化生產、養殖花卉的等副業、物流、致富信息、市場信息、等等,貼近老百姓生活,對他們有幫助的知識。
太多了,不一一寫了。就是我們要學習南方系的做法,使我們的理念走進不同的人群。
有人說:說的容易,怎么做?
我們有我們的網絡平臺,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建更多的平臺。我們把平臺擴大和分工,針對我們需要的人才設立不同的版塊,使他們的力量匯聚。把他們的作品和思想在網上宣傳,還可以走出去,到田間、車間、工廠、小區做文化宣傳(不宣揚某些理論,只做文化普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