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社會矛盾
在改革開放前,階級斗爭被認為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在改革開放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產力被認為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實際上,自社會主義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既不是階級斗爭,也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是落后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與生產力發展和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
改革開放前,人們顯然錯誤理解了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不斷革命的理論,把不斷革命簡單理解為不斷的政治斗爭。實際上,馬克思所指的無產階級不斷革命理論不止是政治上的,更是經濟上的,是要實現無產階級的經濟解放,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目標,實現無產階級更好生存與發展的。無產階級的任何革命都是以無產階級的目標為追求的。因此,無產階級的不斷革命更應是一種經濟上的要求,決不是簡單而無限制的政治斗爭。馬克思在《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中指出:“勞動者在經濟上受勞動資料即生活源泉的壟斷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會貧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礎;因而工人階級的經濟解放是一切政治運動都應該作為手段服從于它的偉大目標”(《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972年版第二卷136頁)。
因此,當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之后,無產階級的主要任務已不是政治斗爭,而是具體實踐自身經濟解放的事業,進行可以最好實現無產階級生存與發展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因此,這時階級斗爭雖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但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矛盾已不是政治的階級斗爭,而是經濟建設。經濟建設主要是建立一種科學、有效、合理的生產方式,實現勞動者的經濟解放,實現勞動者最好的生存與發展。因此,設計一種更加科學和有效,可以更好實現人民利益的新生產關系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最主要的矛盾和任務,才是無產階級的人民群眾繼續革命的主要內容。
中國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之后,仍然以政治的階級斗爭為綱,只斗爭不建設、沒有階級敵人就挖出階級敵人,無休無止地進行政治斗爭的認識和做法顯然是極其荒謬、錯誤的。歷史驗證了這種對社會主要矛盾的錯誤認識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巨大傷害。在由于錯誤認識主要社會矛盾而導致中國社會的生產關系嚴重不符合生產力發展,不符合人民利益要求,整個社會瀕臨崩潰邊緣之后,中國人民和生產力發展逼使中國的共產黨人對革命的主要工作和任務進行了改變,進行了意義深遠的改革開放事業。
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后,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認定為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產力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樣也是不正確的。問題在于如何發展生產力,而不是要不要發展生產力。把主要社會矛盾放在生產力發展落后上,而忽視生產關系上的問題,顯然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實際上是在否認中國社會一直以來的生產關系的落后問題,是要在存在問題的生產關系基礎上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錯誤思想。
生產力是人民的生產能力,決定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在于生產關系。在現有技術水平上,促進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取決于人與人相互之間的經濟合作關系,即生產關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只要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合適,生產力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會得到自然而然的、甚至是最好的發展與滿足。而只要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不合適,政府再怎么強調與下大力氣,生產力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人民生產與生活需要也難以得到有效滿足,而只會因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產生眾多的矛盾和問題,產生忽視公平正義的結果,產生環境污染、結構失衡、貪污腐化、貧富不均等等問題。因此,要想發展生產力,必須首先解決生產關系上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都是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當作社會的主要矛盾來對待。但中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人民群眾的利益也并沒有得到多大程度的實現。今日中國社會的絕大多數問題和矛盾,顯然大都是只重生產力發展,而不重改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結果。
首先,無產階級尋求經濟解放的目標越來越渺茫,制約無產階級實現自身經濟解放的根本關鍵的生產關系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其次,為了發展生產力,資本主義雇傭經濟得到重新而廣泛的應用,許多人們又回到了舊社會的經濟關系,階級斗爭重新回到中國、定期的經濟危機不可避免、嚴重的貧富差距已然再現;第三,由于片面強調生產力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保護、人民身心健康建設、道德文化建設等等,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過度開發,人民深陷于各種黃、賭、毒之中,坑、蒙、拐、騙等泛濫成災;第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不健康、不完善,必然導致嚴重的官僚腐敗現象。時至今日,中國社會嚴重的官僚腐敗現象早已嚴重侵蝕了中國黨和政府、社會主義事業的肌體和形象,幾乎已使人民失去信心,已在嚴重威脅社會穩定等等。
顯然,中國目前存在的這些矛盾、問題和危機都是錯誤認識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單純、片面追求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社會生產關系不適應于生產力發展,無法有效滿足人民的利益要求的結果和表現。這種片面的,只顧發展生產力,不重改善生產關系的唯生產力發展的做法明顯已使中國社會付出沉重代價。
把生產力發展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當作主要矛盾,是沒有認識到真正矛盾的結果;把階級斗爭當作主要矛盾則是錯誤認識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結果。后者導致中國出現嚴重的左傾錯誤,前者正導致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失敗與資本主義的復興;前者沒有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后者卻有可能使這一目標實現的唯一可能也喪失殆盡。
實際上,中國社會的幾乎所有問題都是根源于中國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不夠科學合理的結果。解放前是這樣,解放后也是這樣;改革開放前是這樣,改革開放后還是這樣。落后的生產關系一直在制約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制造著各種問題、矛盾與危機。
其實,正為了使中國社會的生產關系合理化,中國人民才在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爆發了無產階級大革命運動,尋求以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取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社會主義正是解決人類社會生產關系問題的一種方案和理論。中國之所以選擇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正是要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以解決所面臨的根源于資本主義雇傭制度的貧窮與失業、貧富差距、經濟危機、戰爭與動亂等問題。
但顯然,直到今天我們也沒有成功建立科學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國有計劃經濟方式已被實踐證明是失敗和無效的,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也主要是在經濟上恢復正常的私有經濟發展的結果。顯然,中國希望建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至今沒有得以成功建立,根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貧窮與失業、貧富差距、經濟危機、腐敗與犯罪等問題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有越發惡化之傾向。
實際上,生產關系如何適應生產力發展,如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問題是人類社會的根本問題,是要自始至終貫穿于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是不斷發展的,人民的需要是不斷更新的,即使人類社會進入高級共產主義階段,也仍然會以這種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之間關系問題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
目前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明顯表現為是對完善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現實要求。目前中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只有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創新、發展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立一種真正科學有效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以適應和促進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解決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都是中國黨和人民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是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大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