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 安內首重黨建
之所以提出“攘外必先安內”這句心理上一直很排斥的話,是因為老有一種莫名的危機感襲來,聯想到有人分析過的我們可愛的祖國已陷入“C” 形軍事包圍圈的情況,我的心里老是產生這樣的杞人之憂:假如東北亞或其它地區的獵火不幸燒到我們自己身上時,我們何以拒敵于國門之外?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能否像我們一貫宣傳的那樣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同仇敵愾,挺身御辱?之所以提出這個很簡單的問題,是因為我總是想起另一個很簡單的命題——我們的人民是否從心底里很愛我們的政府?當真正的危機到來的時候,我們的黨是否還有一呼百應、力挽狂瀾的影響和能力?某日,我問單位的一個有著幾十年黨齡快要退休的老同志一個問題,我說假如中國共產黨(我是說假如)遇到19年前蘇共遇到的同樣的問題時,你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你會怎樣?那位老同志沉思良久,抬頭回答道:只能是隨大流了。聽了他的回答,我進而又想,這個大流該是什么呢?很簡單,就是使我們的普通黨員一如既往地熱愛我們的黨,使我們的普通百姓一如既往地愛我們的政府,愛我們的國家。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而要實現這個答案的內容則是一個很復雜的工程。在當今這個確有民怨的所謂盛世,要完成這個復雜的工程,應該找到的抓手,我認為就是黨的建設。因為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那么,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的建設該如何進行呢?
胡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是時代和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是世情、國情和黨情發展的要求。基于以上認識,我認為新時期黨的建設就是要站在中國和世界歷史的高度,統攬全局,獨辟蹊徑,在反腐敗斗爭、民主法制建設、塑造和弘揚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創新思維解決前進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和各項社會改革取得新勝利。
如果我們的黨建工作總是以虛對虛,而這些實質性的工作由另外的政治或經濟團體提出并付諸實施的話,那樣將會產生很大的麻煩的。也就是說他們在擁護黨的領導這一前提下,將一個新的青年組織(比如說協會組織等)建設成為一個政治責任和經濟責任兼備的群眾性協作組織,并團結和帶領廣大基層群眾進行反腐敗斗爭和各項合法的經濟社會活動的話,那我們黨的作用和地位將何去何從?所以我認為,現階段我們黨應組織和領導廣大城鄉青年,組建起一個覆蓋各個行業的協會組織,將這個青年協會組織建設成為一個政治責任和經濟責任兼備的群眾性協作組織,并在黨的領導下帶領人民群眾進行反腐敗斗爭和各項合法的經濟社會活動,組織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民主和法制建設,將整個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凝聚在一起,為民族復興大業提供不竭的動力。這不僅是我們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也將為解決各類社會問題提供了一條全新的、事半功倍的思路。
一、在反腐敗斗爭中促進和強化黨的建設
歷覽古今中外,吏治問題事關國計,黨風廉政系諸興衰。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們黨自始至終常抓不懈的重中之重,但經過多年的反腐敗斗爭,我們黨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血濃于水的黨群關系實際上已經淡化,在某些地方、某些情況下甚至勢同水火。當前,社會民眾對于腐敗現象的態度,只要不是直接而且嚴重危及自身利益,那已然是司空見慣、漠然視之了,這是比深惡痛絕更具危險性的一種態度,它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那就是老百姓對于黨和政府的某種失望情緒的流露。
是的,我們黨和政府反腐敗的力度確是愈益加大了,可整個社會的腐敗問題為什么還如此嚴重呢?我以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群眾性的廣泛參與及其對權力的有效制約,這使得權力成了謀取私利的必然工具,從而導致腐敗盛行、官吏墮落、政風日下。這里所說的群眾性的參與和監督,是指在黨的領導下的有組織的公眾活動。現階段,我們黨應結合現有的產業協會等組織,建立一個新的功能更加完備的群眾性協作組織。這一組織要在黨的領導下帶領人民群眾展開有理有據的反腐敗斗爭和各項合法的經濟社會活動。這個新的群眾性協作組織應該通過自己的活動去影響、吸收和兼并現已存在的各種非正式組織,使那些正在或將要制造違法事件的受害者或害人者在新協作組織的關心和領導下走上正確的道路,通過合法的渠道達到自己的目的。
按照一般的規律,當一部分社會成員的政治要求或經濟權益根本沒有表達渠道時,他們不是改變自己的要求或壓抑自己的利益,而是要開辟非正常渠道伸張出來,從而引發大規模的犯罪潮。而新協作組織的建立及其活動可以有效化解社會矛盾,預防和減少犯罪。同時,還可以將一些現有的非正式組織的地下活動置于陽光之下,將它們引向光明,同時也便于管理。這樣的一個由黨領導的群眾性(或群體性)的反腐敗斗爭既可有效清除黨的肌體上腐敗的肉瘤,又可使郁結的群眾性的不暢情結得到正常的釋放,從而凈化社會空氣,增強人民團結,強化黨的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在民主法制建設中促進和強化黨的建設
我國民主政治的最終目標即人民民主。實現人民民主的突破口就是黨內民主建設,即通過實現黨內民主,推動其他政治和社會組織完成民主轉型,最終實現和完善人民民主。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我們的黨內民主建設同樣也無法脫離歷史承繼下來的條件。客觀地審視自身,我們黨內,尤其是基層的霸王領導、一言堂作風到底有多少呢?我們黨內的普通黨員對黨和民族的事業切實關注和思考的到底有多少呢?他們在有些領導者的錯誤決策和一小部分貪官污吏的腐敗成性面前不唯唯諾諾、不稀里糊涂的到底有多少呢?一部分年輕的共產黨員在入黨時請客送禮、溜須拍馬的行為又反映出他們的入黨動機到底是什么呢?這一部分人入黨以后,進而擔任領導職務后,他們的黨性意識到底會體現在哪里呢?以上所說,雖然只是個別現象,但極大地影響著我們黨的自身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
目前在我們黨的基層組織中,黨內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確在認真實施,但是,當一把手表態之后,一般都是上下左右齊聲叫好,幾乎聽不到不同的聲音,這正常嗎?這樣,對黨也好,對政也好,要想決策不出問題,要想在一個地方、一個行業不出現一手遮天現象的唯一可能,就是人們衷心地祈望各級一把手領導是一個具有良好政治品德的人,而這,誰又能夠保證?
目前我們黨內的一般成員在領導者錯誤決策面前一般有五種情況:一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二是心知肚明,沉默寡言;三是阿虞逢迎,推波逐浪;四是當面不說,背后亂說;五是放膽直言,遭到封殺。這五種情況,只有第五種人是對黨和人民事業負責任的真正的共產黨員,但他們的處境也是最為不妙的。如何才能讓那些真正具有責任心并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在錯誤面前秉公直言,而不致遭到打擊報復呢?如何才能使黨內政治生活生動活潑,充滿生機和活力呢?一個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自我"樹敵"——樹立一個可控制之敵,即由我們黨組建一個新的協作組織,這個由一大批充滿政治責任心的、真正優秀的青年組成的新協作組織必須有嚴格的組織原則和紀律,必須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框架內積極務實地活動。它的成員能夠以一個共產黨員甚至普通民眾的身份對個別領導者飛揚跋扈的錯誤說"不",又能在新協作組織的庇護下免致打擊報復。它所開展的有組織的各項斗爭既能為我們黨內的政治生活補充新鮮血液,注入新的活力,又能使黨內的民主化進程取得空前提高。這樣,黨內充滿了勃勃生機,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也獲得了持續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因為有了一個由我們黨領導的新的協作組織,黨外群眾又可以大規模、大范圍地加入到這個政治協作和經濟協作兼備的組織當中去,在他們的正當權益得到保護的同時,其政治和經濟權益也得到了有效的加強,這就更大程度地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民主法制建議、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參與黨的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使我們黨的建設在人民群眾的自覺參與和監督下更趨完善。新協作組織必須組織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走民主和法制化的道路。如果該組織依法活動,那它的發展就是必然的;如果不依法活動,那它必然受到法律的懲處。這也更進一步推動了我們國家的法治化進程,一場全社會的法制宣傳教育其實在這場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有組織的活動中就已完成了。
同時,新協作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也是對民眾加強管理的有效形式。多年以來,我們對民眾的管理在認識上就有錯誤,先是重管理輕服務,出現了很多問題,后是重服務輕管理,問題更多。我們提出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但大家對這一提法的理解和認識本身就有誤差。"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不是重點抓服務,其落腳點和中心實質仍在管理,就象學校里的"寓教于玩,寓教于樂"一樣,其落腳點和實質是"教",至于"玩"和"樂",那只是形式和手段而已。現今中國的民眾的確是更自由了,所以各種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例入流入各地的民工和留守家鄉的農民,黨和政府正在針對他們提出并致力于解決"三農"問題,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解決問題上,對"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不僅僅是改變農民的生活條件,也不僅僅是釋放農民的力量,而是要真正公平有效地去管理他們,使溫飽問題得到解決、生活富裕了的農民不要給政府制造麻煩,退一步說,就算他們給政府制造了一系列的麻煩,也有辦法逐一迅速地解決。
目前群眾對付政府的辦法很多,而政府制約和管理民眾的辦法卻愈來愈少。百姓步步緊逼,政府步步后退,最后只好拿出錢來換取暫時的安穩。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修路吧,明明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政府得拿出錢來向農民征地買單。這還不算,農民可以在一夜之間在被征土地上栽上樹、蓋上房,然后坐下來向政府伸手索要"林木被毀"和"房屋被毀"的賠款。征地款撥下來了,個別官吏包括村組干部都要想方設法鉆空子盤剝一部分,這就引起農民的上訪潮。錢款到了農民手中,又要商量如何分配--分配顯然不會公平(因為即使一個村民小組中的農民也有圈子內外的區別),這又引發諸多矛盾。農民把這些矛盾和問題悉數歸咎于政府,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政府花了錢,為巨額(今后還會倍增)的基建費用買了單,換來的只是農民的一片叫罵聲和新一輪的矛盾糾紛。這,就是我們的惠民政策換來的費而不惠的結果。
目前維系政府和社會民眾的紐帶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脆弱,一方面是民眾抱怨舉步維艱,各行各業的權力腐敗、霸王條款甚至執政走樣使黨群關系更趨復雜化;另一方面是政府對社會民眾缺乏有效的管理,未雨綢繆地考慮,這將是十分危險的。所以,我們的民主和法制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這個進一步加強就是要填補政府和民眾相互促進的良性關聯的空白,尋求進一步改善黨群關系,進一步強化行政管理,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就是黨的建設,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積極參與的新協作組織的各項活動。這一新的協作組織及其活動的廣泛深入和全面協調是民主法制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和強化我們黨的建設的有效催化劑。
三、在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揚中促進和強化黨的建設
作為中華民族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應該大力塑造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這是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我們黨必須將自身的建設同塑造和弘揚民族精神結合起來,在帶領全民族走向民族復興的過程中不時地自警自勵,自查自糾,昂揚斗志,健全體魄,將整個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凝聚在一起,為民族復興大業提供不竭的動力。
塑造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首先必須領悟其深刻內涵。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但其核心內涵和實質是始終不變的,那就是一以貫之的抗爭--抗爭強權,抗爭不公,抗爭貧窮落后,抗爭艱難困苦,抗爭獨裁和暴政,抗爭侵略和壓迫,抗爭嚴酷的自然災害,抗爭因循守舊的茍延殘喘,抗爭一切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丑惡現象。我們黨就是要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塑造和弘揚民族精神,促進和強化自身建設,推動和實現民族復興。
其次,要準確把握塑造和弘揚民族精神與黨的建設的最佳切入點。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民族強,我們黨的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對青年的教育和培養,要最大限度把當代青年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組織內部,使他們不僅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中堅力量,也要成為黨的建設的中堅力量,更要成為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這樣,塑造和弘揚民族精神和黨的建設兩項工作的焦點都匯聚到了當代青年的身上,這也是這兩項工作的最佳切入點。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更要有一個適當的突破點,那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組建一個新的群眾性協作組織,這個協作組織要以當代優秀青年為主體,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活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最大程度的貢獻。在新協作組織內部塑造和弘揚團結抗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并在強有力的各項為民、務實的活動中,將這一民族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以青年影響社會,以精英影響群眾,以部分影響全體。同時,將民族精神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融合起來,進一步豐富和提升中華民族精神的新境界。在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揚中促進和強化黨的建設,實現民族復興大業。
無論是反腐敗斗爭,民主法制建設,還是塑造和弘揚民族精神,都必須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進行,這個領導斗爭的過程就是黨的自身建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我們黨組建和領導的新的協作組織在進行積極務實的各項活動和斗爭的同時,自身也將更加民主化、法制化、透明化、進取化。這個過程,將使民意順暢、民心永固,使黨的領導更加積極、黨的組織更加主動、黨的活動更加負責、黨的建設更加強化、黨和國家的軟實力更加增強。
這個新的協作組織和它所開展的各項活動,不是分裂性的,而是凝聚性的,不是派別性的,而是內引性的,這個強大的內引力的核心就是負責任的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就是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的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協作組織的建立和活動是我們黨的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的全新的突破,這個突破必須牢牢地抓在我們黨的手里,而不是讓群眾自發地組織起來反腐敗,要民主、要法治。群眾自發的組織不是沒有可能,那樣只會轉入地下,隱入黑暗之中,那也只會使有組織的犯罪更加瘋狂和猖獗,使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更加困難。新協作組織的建立必須由我們黨自己提出來,并在黨的領導下付諸實施,這不僅是我們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也為解決各類社會問題提供了一條全新的、事半功倍的思路。
我認為,和平時代,和平環境下的非暴力斗爭是化解矛盾、治國理民的導流渠,也是社會和諧、民族進步的催化劑。社會各群體的利益關系,應事先得到足夠的梳理,而不能等到社會整體郁結情緒爆發之后再去做補救性的工作。須知,大堤是要在水流淤積之前通過疏浚而加以保護的,而不是單單在加固堤壩上下功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