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也能搞市場經濟前,幾百年來,市場經濟一直是在資本主義的形式下持續自身的發展,市場經濟也只有資本主義這一種發展形式。市場經濟就是有別于簡單商品經濟的,以機器大生產為基礎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和資本主義一起在機器大生產商品經濟的基礎上產生并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當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幾十年的實踐中得出的結論,是當代社會主義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失敗后得出的結論,是鄧小平同志最早認識到并明確提出的結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顧名思義就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征。能否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有制是能否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這是我們至今也沒能解決的重大問題,是至今我們也還不能說已經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原因。
市場經濟天生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形態,從它產生之日起就一直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發展。沒有資本主義私有制就沒有市場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社會主義要搞市場經濟,首先要找到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有制形式。不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有制基礎,要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不可能的。存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有制形式嗎?這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私有制的基礎上不可能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點不會有爭論。但也不是任何一種公有制形式都能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去我們搞的那種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公有制就不可能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對市場經濟馬克思早有深刻論述,它是以大機器生產為生產力基礎,以市場上存在著眾多的相互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為前提,眾多的商品生產者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激烈競爭,從而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經濟形態。資本家私有制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所有制形式,它是保證市場上有眾多的相互獨立的資本家存在的基礎,是保證資本家在市場上發生激烈競爭的基礎,是保證這種競爭在推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要存在也只能是這樣一種經濟形態:它是以市場上存在眾多的相互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為前提,眾多的商品生產者在市場上激烈競爭,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經濟形態。從這一點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沒有區別。沒有競爭就沒有市場經濟,沒有眾多的相互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就沒有競爭,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來說如此,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說同樣如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區別僅僅在于,一個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一個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這里可以進一步說,一個是以商品生產者公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一個是以商品生產者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只有商品生產者公有制才是唯一即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又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有制形式,它即保證了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性質;又保證了市場經濟存在眾多的相互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商品生產者在市場上相互競爭,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基本性質。市場經濟就是以商品生產者所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形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以資本家私有制為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定以商品生產者公有制為基礎。不建立商品生產者公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只是空談。
商品生產者公有制是區別于資本家私有制的商品生產者所有制的另一種形式。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下,商品生產者就是占有全部生產資料的資本家或資本家集團,勞動者只是資本家購買的一種生產資料。眾多的資本家或資本家集團分別占有生產各自商品的全部生產資料,由此成為市場上相互獨立相互競爭的商品生產者。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商品生產者必然是占有全部生產資料的勞動者集體。眾多的勞動者集體分別占有生產各自商品的全部生產資料,由此成為市場上相互獨立相互競爭的商品生產者。商品生產者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就是勞動者集體所有制。這是唯一能夠與市場經濟相適應推動市場經濟向前發展的公有制形式。
以前我們總幻想在原有的計劃經濟公有制的基礎上直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根本沒有想到計劃經濟的公有制和市場經濟的公有制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公有制。我國原有的公有制體制是按照計劃經濟的要求建立起來的。從沒收官僚資本,對民族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起,我們就以把生產資料掌握在國家手中,進而在此基礎上建立計劃經濟體制為明確目標。國家掌握全部或大部生產資料是計劃經濟建立的基礎。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只看到計劃經濟體制必須改革,而沒有認識到與這種體制相適應的公有制體制必須改革。搞擴大企業自主權改革和縮小指令性計劃引入市場調節改革時,沒有觸動公有制體制。但這已經是開始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改革,公有制體制的不適應很快就暴露出來。企業要求自主生產,生產資料卻歸國家所有,結果必然是企業生產受到限制,國有資產遭受損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被迫開始了原有公有制體制的改革。實行股分制改革和抓大放小改革就是對原有公有制體制進行的改革。這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讓大量沒有獨立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具備獨立商品生產者資格的改革。正是對原有公有制體制的改革,使我們基本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
目前,改革碰到的最大問題是,對計劃經濟公有制體制的改革并沒有向著建立市場經濟公有制體制的方向發展,出現了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大問題。股分制改革和抓大放小改革基本上是變公為私的改革,大量的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變成了私有資產,在這些企業里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我們基本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但遠沒有完成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三十年的改革,走市場經濟的路給中國帶來了繁榮富強。經濟飛躍發展,綜合國力大增,人民富裕安康,社會幸福穩定,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三十年的實踐證明了中國必須走發展市場經濟的道路。然而,三十年來,伴隨著我們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產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問題。貧富差距拉大,腐敗叢生,精神墮落,信仰缺失,等等,所有根源于私有制的問題無不泛濫成災。根本原因不在于改革開放,不在于發展市場經濟,而是在于改革開放出現了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問題,發展市場經濟出現了偏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右派”們只看重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認為沒必要去爭論姓“資”姓“社”,只要能發展經濟,強盛國家,即使走資本主義道路又何樂而不為。他們只看到資本主義能夠發展市場經濟的一面,而忘記了馬克思早就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資本主義存在的各種弊病,做出了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科學結論。他們依然在要走資本主義發展市場經濟的道路,而要斷送更好更快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道路。他們徹底背叛了馬克思主義。“左”派們只看到改革開放后出現的各種問題,正確認識到正在出現的偏離社會主義的傾向。但卻幻想著拋棄發展市場經濟的道路,回到搞計劃經濟的過去。他們根本不了解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的必經階段,不了解馬克思事實上對資本主義的滅亡做了兩種設想,不了解我們建立的社會主義還是必須發展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