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讀了李偉教授寫的《中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務院——為杜建國的抗議行動歡呼!》一文,寫了個回復,但可能是因為太長的緣故,沒發出來。所以把作者《社會主義回歸的方向總綱及其理論根據》一文中涉及政改和政治體制的部分再發一次如下:
【(四)、“尊王攘夷”,體制革新,加強中央集權
以上是從中國和外國的矛盾說的,從中央與地方,黨與政府關系講,要縮小國務院及地方政府權力,限制富豪勢力,中央設立秘書局,加強總書記權力且延長其任期。加強中央集權就是政府集權,實行大政府小社會,而不是相反,小政府大社會實質是錢本主義社會。當然這里的大小指功能說的,不是指人數說的,按人數大政府人數少,小政府反而人數多。原則是擴大民權、加強集權、限制官權、打倒洋權,具體如何進行制度完善可參考西漢武帝時期設立中朝限制相權的行政模式。
觀察中國傳統皇權和相權的博弈,可以發現,從秦開始,皇權是一步一步地遠離相權,相權即政府機構則是一步一步地跟上,其路線是:丞相——內朝——三省——內閣,即秦到西漢前期,丞相為政府首腦,漢武帝設內朝凌駕于丞相之上做決策,丞相成為純粹的執行者。然后到隋唐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行丞相事。明太祖廢丞相,到成祖設內閣,都是逐漸地把實權向皇帝靠攏。這是總趨勢。而在一個朝代從前期到后期也是這個過程。所以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僅是人員的變動,還包括機構、制度的變動。地方也如此辦理,在地方黨委內部設立秘書局,省秘書局秘書長則相當于西漢刺史的角色。
這是舊體制與新政控制與反控制的問題。所以在國務院之外再設一個離黨權近的實權機構,地方設立監察機構,是有內在必然性及符合歷史發展方向的。不是個人意志所能決定的。
這也是符合民主潮流的。民主,如果不能擴展到經濟文化教育等等各方面(而這是不可能的),那么,僅僅實行政治民主就必定是一部分人的民主,而不是社會全體成員的民主,至今還沒有這樣的實踐,也沒有真正這樣的理論。說到底是兩種。或者說民主這東西有階級性。無產階級有無產階級的民主,資產階級有資產階級的民主,無產階級的民主是窮人當家作主,是民權為上。資產階級的民主是富人當國家的家做社會的主人,是錢在做主子。其他玩的都是形式。所以,民主必然與專政在一起,這二者組成一硬幣的正反面,對這部分人是民主,對除此部分外的人是專政。專政就是不讓那部分人發揮自己見長的項目。所以大家對所謂的全民民主等等之類說法一定當心,要分析,莫上當。從這一點講,一個不太恰當的說法是,資產階級民主是偽君子,無產階級的民主是真小人。
關于民主的中西比較,可以這樣看,神權都有也都不弱,皇權中國強,西方弱,相權相當,軍權中國從屬于皇權,西方從屬于相權,金權,中國往往較弱,西方強勢,民權一樣強弱,但表現不同,西方多直接的書面的表達,中國總間接地口頭的表達,西方愛與輿論相連用投票式,中國愛與軍權相連用行動,腳去投票。中國是官本權本社會,西方是資本金本社會。綜合一下,西方是小社會大政府,中國是大一統。政治的實質相同,形式不同。
機構上,中國的政權機構,除皇權明顯的強大外,三權分立,兩黨多黨制,代議制也有,文官制度西方還是學中國的呢!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制是中國特色的三權分立制,帝黨后黨閹黨功臣黨士大夫黨是從來就有,士大夫也分黨,后黨(外戚黨)也分黨,是中國的多黨制,但主要是兩黨制。現在的參謀、決策、執行機構就很適合。
所以中國完全不用照搬西方的兩黨多黨制,三權分立制,本來就有完善即可,至于公開的投票選舉形式,要在一定范圍內參考,但也要防止水土不服買櫝還珠的缺陷。
比如說,你讓中國人大范圍的集中在同一時間去開會辯論投票,這違反中國人的面子,搬不開臉面,但這絕對不是中國人不開會辯論投票,不行使民主權力,絕對不是的,中國人通過其他形式其他渠道表達反映出來,這不見得是弱點,有它適合的理由。所以,中國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只是民主的樣式獨特罷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