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華網看到一組《【草根故事】80歲“農民科學家”40年不渝農科情》的圖片,相關的介紹是:
在山東濟南長清區張夏鎮紙坊村,有一位80歲的老人,每天他都穿梭在田間地頭,記錄農作物生長情況。他叫靖樹章,在農業科學實驗崗位上堅守40年,協助農科部門培育良種5000多個。
上世紀70年代,靖樹章帶著自家的3畝土地加入了山東省農科院的良種培育計劃。只有小學文化的他省吃儉用買來農業科技圖書自學,光記錄各種農業科學實驗數據的筆記本就有近百本,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40年來,靖樹章通過實驗和推廣,篩選出適合當地推廣種植的優良品種50多個,引進試種示范新品種260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0多畝,累計增產糧食1000多萬公斤,被當地群眾尊稱為“長清袁隆平”。
如今,年事已高的靖樹章老人仍忙碌在農業實驗第一線。他說自己是農民,“伺候好土地和莊稼是本分”。
報道的內容很不錯,這位80歲“農民科學家”的堅守和執著精神更是讓人肅然起敬。但是,報道中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出在“上世紀70年代,靖樹章帶著自家的3畝土地加入了山東省農科院的良種培育計劃”上。眾所周知,40年前應該是1972年,那時候還沒有分田到戶,靖樹章是不可能帶著自家的3畝土地加入了山東省農科院的良種培育計劃的。如果靖樹章是帶著自家的3畝土地加入了山東省農科院的良種培育計劃的,那應該是1982年以后的事情了。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查到“農民科學家”靖樹章老人什么時候開始參加農業科學實驗活動的直接資料。不過在一則郵政配送業務宣傳資料《郵政物流 橫掃“三農”服務死角》(2005年03月30日 15:18 經濟參考報)上看到了一點線索——
靖樹章(山東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紙坊村村民)
村民很喜歡郵局配送
從1972年起我一直從事農業,也一直從事農業科學試驗工作。多年來,我養成了讀書看報的習慣,在生產中也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大膽嘗試。------
再聯系當年有一個“農業部發動全國農業科技人員大海撈針尋找產生有利突變的雜交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背景,例如《河北農業科技》 1972年3期上就專門介紹了《怎樣尋找和識別谷子雄性不育系》的文章,其中說到:“正谷子是一種強自花授粉作物之一,想利用人工雜交法獲得大量的雜交優種是比較困難的,在大田生產上無法利用。但是,從雜交高粱和雜交玉米的利用經驗來看,選育谷子雄性不育系,利用雜交優勢,是谷子種子革命,提高谷子產量的一條新途徑。獲得谷子雄性不育株是選育谷子不育系的重要基礎工作。但怎樣尋找和識別谷子的雄性不育株呢?根根各地研究經驗和田間實踐表明,雄性不育株和正常植株的特征有一定差異。這些差異,可用肉眼直接觀察鑒別出雄性不育株。其特點如下------”
這就基本確定了靖樹章老人是從1972年開始參加農業科學實驗活動的。也許就是在農業科技人員在大海撈針過程中發動了廣大農民群眾,只有小學文化的靖樹章也參與其中,并且從此對農業科驗產生了興趣,并且由此“在農業科學實驗崗位上堅守40年”,為中國農業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搞明白了這個過程,對這位80歲“農民科學家”自然會更加肅然起敬。真不簡單!真不容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