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41名干部參加《江蘇省人民公訴團——公訴茅于軾、辛子陵》
抓革命、促生產的內涵及成效
1963年9月,毛澤東提出關于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的思想: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這里存在著戰爭可以避免和戰爭不可避免這樣兩種可能性。但是我們應當以可能挨打為出發點來部署我們的工作,力求在一個不太長久的時間內改變我國社會經濟、技術方面的落后狀態,否則我們就要犯錯誤。實例:
1974年8月7日 國家計委《關于擬訂十年規劃的通知》說:經中央批準,今年著手擬訂1976年——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的10年規劃。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按兩步來考慮: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國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國家計委設想:1980年以前建成我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步驟地建設經濟協作區,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1985年,基本建成六個大區不同水平、各有特點、工農業協調發展的經濟體系,并為在本世紀實現四個現代化打下牢固地基礎。
1、革命
在毛澤東“抓革命、促生產”中的“革命”描述了這樣的話語:(1)、“抓革命促生產,首先要抓革命,抓階級斗爭,抓發動群眾,抓各項政策的落實。要大力加強采掘工業,加強工業對農業的支援,加強交通運輸業,開展技術革命,猛攻科學技術尖端,為在更多的領域中‘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而奮斗。”(《人民日報》社論《抓革命,促生產,奪取工業戰線的勝利》1969年2月21日)(2)、“以文化大革命為綱,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和建設,全面地、迅速地向前發展,我們必須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產,保證文化革命和生產、建設雙勝利。”(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抓革命促生產的通知》1966年9月14日)(3)、“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為了促進人的思想革命化,帶動生產的發展。”(196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并通過了《關于抓革命、促生產的十條規定(草案)》)。顯然,這個話語中的“革命”就具有這樣的內容:a、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是綱);b、發揚社會主義精神(如鐵人精神);c、制定、貫徹好政策(如工業支援農業);d、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e、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實施鞍鋼憲法;f、在“抓革命、促生產”的關系中,“抓革命”是手段,“促生產”是目的,前者不可能取代后者。所以,毛澤東始終把“革命”放在“綱”的位置,叫做“綱舉目張”。其實,這個“綱”也可以解釋為又紅又專的人。在中國特定的歷史境域中,沒有這種人,就不可能產生先進的生產力。
2、突出政治 1957年毛澤東描述了政治與經濟的關系:
“政治和業務是對立統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對不問政治的傾向;但是,專搞政治,不懂技術,不懂業務,也不行。……我們各行各業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所謂先專后紅就是先白后紅,是錯誤的。因為那種人實在想白下去,后紅不過是一句空話。現在,有些干部紅也不紅了,是富農思想了。有一些人是白的,比如黨內的右派,政治上是白的,技術上又不專。有一些人是灰色的,還有一些人是桃紅色的。真正大紅,像我們的五星紅旗那樣的紅,那是左派。但是單有紅還不行,還要懂得業務,懂得技術。現在有許多干部就是一個紅,就不專,不懂業務,不懂技術。右派說我們不能領導,“外行不能領導內行”。我們駁右派說,我們能領導。我們能者是政治上能。至于技術,我們有許多還不懂,但那個技術是可以學懂的。”(《關于農業問題》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
“突出政治”與“抓革命”是同義話語,中心語義是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并認為精神是經濟的動力。1966年4月1日至20日 團中央九屆三中全會提出突出政治的五項基本要求其中就有發揚大慶精神和大寨精神。1966年2月至5月止,《解放軍報》發表七篇社論論突出政治,把“突出政治”解釋為:(1)、一個“公字”;(2)、戰備;(3)、政治統帥軍事;(4)、把毛主席的書當作全軍各項工作的最高指示;(5)、提倡唯物論;(6)、關鍵在于黨委的領導。為什么要政治統帥軍事呢?林彪有個形象的說法:“打仗,就要靠勇敢,勇敢就要抓好政治,不突出政治,不抓好政治工作,武器、技術再好,打起仗也會向后跑。”
突出政治反對的是“利潤掛帥”、“物質刺激”。 1968年7月9日 《人民日報》登《“利潤掛帥”、“物質刺激”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謬論必須批判》。文章說:實行“利潤掛帥”,必然是價值規律主宰一切,什么賺錢多,得利快就搞什么,但關系到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基礎工業就不能建立,更不會有合理的布局;在各經濟部門、各企業之間就會出現自由競爭,就會出現投機倒把、偷工減料、封鎖技術秘密,爭奪技術人員等等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現象,企業就會任意改變產品方向。這段話不幸的是被現在的假、冒、偽、劣,甚至有毒的商品所證實。“突出政治”的概念是非常有遠見的。
突出政治還反對“唯生產力論”。所謂“唯生產力論”概念的內涵是:生產力沒有發展到足夠水平的時,要實現社會主義就要走一段資本主義道路,讓資本主義經濟大大發展,農村富農經濟大大發展,然后再走社會主義。這種“補課論”被現在的“三農”問題證實根本行不通。
3、五七指示:這個概念列舉了工農兵學商五大領域,要以本職為主,兼學別樣,即:亦工亦農,亦文亦武。它的中心包含兩個內容,a鄉村型的城市,城市型的鄉村;b“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方針,以此縮小三大差別。在敘述工業學農時,毛澤東專門提到了“例如大慶油田那樣。”這是一個嶄新的社會組織框架。而它已經在今天的南街村、華西村等農村實現了,沒有主流精英攻擊的“分配大體平均、自給自足、限制商品生產”東西。
抓革命、促生產的成效
抓革命、促生產始終是十年文革的主線。正因為這樣,除1967年、1968年兩年經濟下滑,1974年小幅增長外,其余年份工農業總產值都實現了快速增長。特別是重工業的增長速度更快。實例:
1966年工農業總產值2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工業總產值1686億元,增長20.9%,(按1957年不變價格計算),農業總產值641億元,比上年增長8.6%。鋼1532萬噸,比上年增長25.35;原煤2.52億噸,比上年增長8.6%;原油1455萬噸,比上年增長28.6%;天然氣13.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1.8%;糧食2.14億噸,比上年增長10%,棉花233.7萬噸,比上年增長11.6%;基本建設投資總額209.42億元,比上年16.6%,社會零售商品總額732.8億元,比上年增長9.3%,進出口貿易總額127.1億元,比上年增長7.3%。
1969年工農業總產值2613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工業總產值1665億元,比上年增長29.5%;農業總產值948億元,比上年增長2%(按當年價格計算)。在工業方面,輕工業增長21.3%,重工業增長39.1%。鋼1333萬噸,比上年增長47.5%;原煤26.06億噸,比上年增長20.9%;原油 2174萬噸,比上年增長36%;發電量 940億度,比上年增長31.3%;基本建設投資總額200.83億元,比上年增長77.6%;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01.5億元,比上年增長8.7%;國家財政總收入526.8億元,總支出525.9億元,結余9000萬元。
1970年工農業總產值3137億元,比上年增長25.7%。其中,工業總產值2421億元,比上年增長30.7%;農業總產值7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5%(以上按1957年不變價格計算)。工農業產品產量:糧食 23996萬噸,比上年增長13.7%,棉花 227.7萬噸,比上年增長9.5%,鋼 1779萬噸,比上年增長33.5%,原煤 3.54億噸,比上年增長33%;原油3065萬噸,比上年增長41%;發電量 1159億度,比上年增長23.3%。基本建設投資總額312.55億元,比上年增長55.6%;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58億元,比上年增長7%。國家財政總收入662.9億元,總支出649.4億元,結余13.5億元。
1971年工農業總產值3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工業總產值2782億元,比上年增長14.9%;農業總產值738億元,比上年增長3.1%(以上按1957年不變價格計算)。工農業產品產量:糧食25014萬噸,比上年增長4.2%,棉花 210.5萬噸,比上年下降7.6%;油料 411.3萬噸,比上年增長9%;鋼 2132萬噸,比上年19.8%;原煤 3.92億噸,比上年增長10.7%;原油 3941萬噸,比上年28.6%;發電量 1384億度,比上年增長19.4%,基建投資總額340.84億元,比上年增長9.1%;鐵路貨運量168132萬噸,比上年增長11.8%;進出口貿易總額120.9億元,比上年增長7.1%;社會商品零售總額929.2億元,比上年增長8.38%。國家財政總收入744.7億元,總支出732.2億元,結余12.5億元。
1972年工農業總產值3635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工業總產值2547億元,比上年增長6.6%,農業總產值1088億元,比上年下降0.18%(以上年按1970年不變價格計算)。鋼2338萬噸,比上年增長9.7%,原煤4.1億噸,比上年增長4.6%,原油4567萬噸,比上年增長15.9%,發電量1524億度,比上年增長10.1%,基建投資總額327.98億元,比上年下降3.7%,鐵路貨運量17.755億噸,比上年增長5.6%,進出口貿易總額146.9億元,比上年增長21.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0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財政總收入766.6億元,總支出766.4億元,結余0.2億元。
1973年工農業總產值3968億元,比上年增加9.2%。其中,工業總產值2789億元,比上年增長9.5%,農業總產值1179億元,比上年增長8.4%(以上按1970年不變價格計算)。工農業產品產量 糧食26494萬噸,比上年增長10.2%,棉花 256.2萬噸,比上年增長30.8%,油料 418.6萬噸,比上年增長1.7%,鋼2522萬噸,比上年增長7.9%,原煤4.17億噸,比上年增長1.7%,原油5361萬噸,比上年增長17.4%,發電量1668億度,比上年增長9.4%,基本建設投資總額338.1億元,比上年增長3.1%,鐵路貨運量185183萬噸,比上年增長4.3%。進出口貿易總額220.5億元,比上年增長50.1%,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06.7億元,比上年增長8.2%,國家財政總收入809.7億元,總支出809.3億元,結余0.4億元。
1974年工農業總產值4024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工業總產值2796億元,僅增長0.3%;農業總產值1238億元,比上年增長4.2%(按1970年不變價格計算)。工農業產品產量:糧食2.7527億噸,增長3.9%,棉花246.1萬噸,下降3.9%,油料:44.4萬噸,增長5.4%,鋼2112萬噸,下降16.3%;原煤4.13億噸,下降0.96%;原油6485萬噸,增長21%;發電量1688億度,增長0.2%。基本建設投資總額347.71億元,增長2.8%;鐵路貨運量:7.69億噸,下降3.2%;進出口貿易總額292.2億元,增長32.5%;社會商品零總額1163.6億元,增長5.1%。國家財政總收入783.1億元,總支出790.8億元,赤字7.7億元。
1975年工農業總產值45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工業總產值32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農業總產值1285億元,比上年增長4.6%(按1970年不變價格計算)。
糧食:28452萬噸,比上年增長3.4%;棉花238.1萬噸,比上年下降3.3%;油料452.1萬噸,比上年增加2.42%;鋼2390萬噸,比上年增長13.16%;原煤4.82億噸,比上年增長16.7%,原油7706萬噸,比上年增長18.82%;發電量1958億度,比上年增長15.99%;基本建設投資總額409.32億元,比上年增長17.71%;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271.1億元,比上年增長9.2%;國家財政總收入815.6億元,總支出820.9億元,赤字5.3億元。
南京市41名干部名單如下:
劉長元、朱國光、雷為政、吳美輝、萬廣銀、李福貴、李天云、楊福德、胡桂香、高興隆、曹國禎、王文安、李恩煥、樓先強、葛守全、郭富厚、廖德杰、李興福、顧善喜、陳余蔭、邱永祥、袁潔山、周傳發、陸正明、虞掌業、歐陽槿、呂殿祥、時汝山、金振和、吳來福、劉永華、趙玉華、葛元杰、尹學初、強家良、毛樂之、黃慎言、施 雅、陸裕康、張希真、稽忠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