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上大山打柴,常見一些三岔路口,有的是打柴路,有的是采藥路,有的是打獵路。走錯了路,還得沿途返回,回到原點,重新選擇打柴路。
我們常見許多好學生,品學兼優,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是同學學習的好榜樣。一旦迷戀上網絡游戲,沉溺于虛擬世界,整天打打殺殺,追求網絡升級,每天茶飯不思,精神萎靡不振,親情友情淡漠,學習成績每況愈下。這樣的學生多么需要回到從前的原點,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們曾經是山青水秀,藍天白云,魚翔淺底,大雁南飛,鳥的天堂。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河水不再變清,空氣的能見度越來越低,天上飛的、水里游的越來越少,水災、旱災不斷,可抗拒、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頻發。我們該不該回到原點?
我們曾經是路不失遺,夜不閑戶,上學不用錢,醫療有保障,勞動者有尊嚴,干群關系、軍民關系如魚水,政府廉潔高效。而今官場腐敗,社會道德淪喪,坑蒙拐騙甚行,強拆強遷不斷,群體事件頻發,百姓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維權難,飲食沒有安全感。我們要不要回到原點?
回到原點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是一種知錯就改的誠實表現,是對固執己見,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有力批判。它雖然也不盡完美,但他與那些懸涯不扼馬、 “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比較起來,是一種勇氣,是一種進步。
回到原點不是要回到過去的苦難,不是要回到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更不是要回到階級斗爭的內耗。回到原點是一種揚棄的過程,是一種重新審視: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我們是正在朝著這個目標走,還是偏離了這個目標?回到原點是為了更好地朝前走。“摸石過河”本身是一種實踐探索,能過則過,不能過還得要回到原點,重新思考過河的辦法,這是過河人的基本常識和應有的態度。
面對成績,當我們回到原點,就會多一分從容,多一分淡定,少一分飄浮。面對挫折,當我們回到原點,就會多一種選擇,多一分安慰,少一分風險。
原點是路的起點,是河流的源頭,是坐標系的中心。不同坐標系有不同的原點,我們所提倡的回到原點,是社會要回到貞觀之治、康乾盛世,文化上要回到唐詩、宋詞的繁榮,經濟上要回到世界三分之一份額,社會公平,人民民主要回到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社會,精神上要回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偉大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寨精神、大慶精神和抗洪抗震救災精神。
舊坐標系的原點是新坐標系的起點,只要我們既積極進取,振奮精神,又不斷反思,修正錯誤,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夠實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