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中華民族帶來了災難嗎?
(本文原作于2006年6月,原載【人民網.強國論壇】)
——————也與語非探討:政治體制與經濟進步(原創)
語非先生在他的一個貼子里提到了經濟學中的“河流原理”,他說“生產力具有河流的性質,他是會自動自發的向前流的。”同時解釋說:“一個好的上層建筑(或者說是政治制度)就能夠不但不阻止河流前進,還能夠為河流前進疏通河道,加固河堤!”“一個差的上層建筑(或者說是政治制度)就能能夠(或減緩)阻止河流前進的速度。”應該說語非這個認識是違反了政治經濟學原理的。
政治經濟學是這樣描述這個原理的: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同時,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制約作用,好的生產關系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落后的生產關系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那么,上層建筑(或者說政治制度)是怎樣作用于生產力的呢?嚴格地來說,上層建筑與生產力之間沒有直接的制約關系。因為,與上層建筑直接對應的是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么樣的上層建筑;同時,上層建筑同樣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什么是經濟基礎呢?原來,所謂的經濟基礎就是一個社會形態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經濟基礎并不包括生產力在內。生產力只有通過作為經濟基礎的生產關系,才能對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筑最終起決定作用。應該說生產力對上層建筑的作用是緩慢的.潛移默化的,同樣上層建筑對生產力的反作用也是極其有限的,絕對不是語非先生描述的“河流原理”中的河流和河堤那么直接。
語非先生犯了什么錯誤呢?他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這兩對關系弄混淆了,天真地以為生產力和上層建筑是直接關聯的整體,可以說這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由于語非先生的邏輯錯誤,導致了他的認識錯誤。例如,他經常在這里宣揚,只要改變了政治制度,生產力就會迅速發展,普通老百姓當然也包括他的生活水平就能迅速得到改變。于是,該先生整日語不離民主,終于被網友戲稱為“語民主”。
“語民主”先生的天真還表現在他對美國政治體制的認同,他說:“美國的老百姓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獲得了太多的實惠 !”他好象完全不了解美國的歷史,不了解美國的老百姓是怎樣獲得這種“實惠”的。美國有200多年的掠奪歷史,直到現在它還在掠奪。美國立國時僅僅13個州,現在已經擁有50多個州,絕大部分領土都是通過武力掠奪得到的。現在的美國人口占世界的1/25,卻控制著世界2/3的能源,中國人每燒一公升汽油就要向美國的石油大亨繳納數美分稅款,美國人怎么能夠不富得流油呢?事實上,美國人的富有與美國的政治制度無關,與“掠奪”正相關。
基于這種認識,“語民主”對于自己的國家的政治制度作出了如下疑問:“難道我們說我們已經比昨天好就行了?我們要看一下,在自己的心里估計一下,我們的政治制度是經濟的加速因素,還是經濟的減速因素?我們建國半個多世紀了,看看我們廣大的農村的農民的生活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嗎?看看我們廣大平民百姓的生活壓力有緩解過嗎?”繼而發問:“難道,只有讓河流停下來的制度才是壞制度嗎?”“語民主”的這段話的意思夠直白了,他認為社會主義制度阻滯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這里,他沒有提“生產力”這個概念,而是用比較籠統的“經濟”偷換了它。
那么,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真的“阻滯”了經濟的發展嗎?按照“語民主”的說法,經濟發展水平必須用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來衡量,這其實又制造了一個人為的“誤區”。
眾所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是“消費”還是“積累”之間權衡。1949年蔣介石把四萬萬同胞幾十年積累的277多萬兩黃金.3526.9萬銀圓.1537萬美圓統統席卷到臺灣去了,留給人民政權的是滿目創痍和一窮二白。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基本沒有工業,因之年度產出的剩余價值極為可憐。一國人生產了這么一點可憐的家當,你是用于消費呢還是積累?如果大部消費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確可以迅速提高,如果用來建設,你就必須勒緊褲腰帶。所以,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發展經濟”之間是很矛盾的,任何人.任何政黨上臺.選擇什么樣的社會制度都是無法兩全其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毛澤東等老一代領導人聰明地選擇了低消費.高積累的基本國策,這就是引起“語民主”們不滿的根本原因。
那么,這種“低消費.高積累”的國策是怎樣實施的呢?先是壓低農產品的價格,從而以較低的價格向城市和工業提供生活(以及部分生產)原料;由于基本生活資料價格便宜,國有企業就可以以比較低的價格向工人支付工資,這就撐大了利潤空間;而當時中國實行的是利稅合流,國家直接參與企業的利潤與分配,可以盡可能拿走企業的收入,然后發揮計劃經濟的優越性,將這些收入用于投資新增必需項目,如基礎設施建設和工廠。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居民儲蓄而增加投資,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積累率。
應該承認,從消費和積累這個角度看問題,在50多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工人階級是主力軍,農民是最大的功臣,功不可沒。
那么這種積累的效果如何呢?讓我引述一段網友文章:“根據劍橋中國史,1953年至1957年,中國物質產品凈值的積累率為24.2%。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這個比例逐步提高,1971年至1975年達到33%。這種高積累水平,在世界上并不多見。按照小右們的觀點,這種積累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它沒有變成居民的即時支出。不過,很遺憾,這偏偏是經濟成功國家的共同特征,例如二戰后的日本以及亞洲四小虎,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以“勤儉”而著稱,而積累正是通過儲蓄來實現的。”
我知道,即使我做了如此詳盡的描述,仍然有右邊的朋友要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質問:“這不是國家的剝削嗎?這不是工人剝削農民.城市剝削農村嗎”如果你果然如此弱智,那我就要反問:“難道我們要永遠去做農業大國嗎?難道我們可以不要完整的工業體系嗎?”估計還有朋友要說:“我們可以借雞生蛋呀!為什么不借款發展自己呢?”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但是,那個年代我們面對著帝國主義的封鎖誰肯借錢給你發展自己呢?國家借款往往是要整個民族來付出代價的。毛澤東為什么和赫魯曉夫鬧崩了?不就是前蘇聯要挾中國想把旅順作為他們的軍事基地嗎?不就是因為前蘇聯要求社會主義大家庭要有“國際分工”,中國不必發展工業了,專門為他們生產農副產品嗎?
語民主先生最后提出了一個怎樣比較的問題,他說:“比較有個橫向還是縱向的道理,要是縱向比,我們的經濟的確是有了長足的進步,可是,橫向比較一下呢?結果就不用說了吧?”這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要自己和自己比較,應該放開眼界,把中國的情況和外國比較,結果肯定是中國大大地落后了。事實果真如此么?
外國有個著名經濟學家叫麥迪森的老先生編了一本書《世界千年經濟史》,在這本書中他沒有原文使用聯合國或者世行的數據,而是從全球比較的角度,以美圓為基礎,在考慮到價格指數.匯率等因素后綜合形成“1990年國際元”。按照他的計算,中國的GDP從1950年2399億元增長到1976年的7903億元,同期印度從2222億元增長到5514億元;中國的人均GDP從1950年的439元增長到1976年的852元,同期印度從619元增長到889元。
我知道語民主肯定要嚷嚷:“你們怎么老跟印度比啊?為什么不和美國.日本比較呢?”對不起,比較要有一個基本點,也就是一個差不多的起跑線,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在1950年中國和美國.日本無法比較,如果硬要比較,那就是“叫花子和龍王爺比寶”。中國和印度,國情相似,國土面積差不多,人口密度也差不多,歷史上都遭受過帝國主義侵略,不同的就是社會制度。
當然了,光有這樣一組數據仍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那么讓我們瞧瞧1970年經合會為世界頭十位經濟大國排的次序吧!1.美國10255美圓;2.日本,2068億美圓;3.德國,2037億美圓;4.法國,1470億美圓;5.英國,1236億美圓;6.意大利,1077億美圓;7.加拿大,851億美圓;8.中國,847億美圓;9.澳大利亞,429億美圓。注意,這僅僅是1970年的數據。
有人或許會發現問題,哎,你把前蘇聯弄哪里去了?你問經合會吧,他們或許會告訴你,由于蘇聯解體,經濟重組,不具可比性。一般來說,單個國家不與一個小聯合國比。
前邊敘述過了,比較必須找一個比較合適的起點或者說起跑線,那么,我們能否看看別人的起點是什么呢?完全可以。現在就把亞洲“四小龍”抓過來瞧瞧。根據《世界經濟千年史》的平衡數據,1950年臺灣人口僅為788萬人,人均GDP高達936元,是中國大陸的一倍多,在亞洲僅次于日本的1926元和處于虛火狀態的菲律賓的1070元,這并不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差別。
那么,怎樣看待亞洲“四小龍”經濟成長率高于中國大陸這個基本事實呢?除了起點的比較之外,還應該看到中國大陸在四面封鎖當中必然要走建立完全自主的工業體系,并且以重工業為取向的工業化道路,而以重工業為取向的工業化道路在效率上是很難與出口替代型發展相媲美的,這是一個最普通的經濟學常識。至為關鍵的要素是亞洲“四小龍”的人力資源水平和人均資本數遠遠高于中國大陸,這正是他們后來崛起的基礎。因此,拿亞洲“四小龍”和中國大陸作粗放型經濟對比是嚴重違反統計學常識的。
毛澤東建國后面臨著將近6億人口,其中有高達80%多的文盲率和幾乎相同的貧困率。在這樣一個凄慘的攤子上,有誰能夠實現經濟的瘋速成長呢?即使萬能的上帝恐怕也只有搖頭嘆氣的份了。然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帶領全國民眾發奮圖強做到了,這難道不是奇跡嗎?
盡管語民主先生對歷史研究很少,但是談起歷史來卻是無限幽默的。他甚至知道“早在大清帝國還沒有土崩瓦解的時候,面對李鴻章的洋務運動,當時的大員張之洞就說過:‘西藝非要,西政為要。’”好象就他聰明。他幾乎完全忽略了中國人民“100多年”來在實行“西政”方面遭受的苦難和付出的慘痛代價。他感嘆到:“比較一下當時的大清和當時的美國,在看看現在的中國和現在的美國,我們是越等越落后了!”好象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奮斗過,都象井底之蛙一樣在等待。這樣,他不僅否定了毛澤東,連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都被他一巴掌打入了無底深淵。
難道語民主先生真的不明白財富倍增這個經濟學的普通原理嗎?拿中國和美國比,豈不令世人笑冷了牙齒!不,語民主先生其實是很聰明的。做這樣的比較,那用心就是要告訴大家:瞧,中國的貧困是毛澤東強加給中國人民的。這一點并不是我在曲解他,大家都能從他在本論壇的歷次露骨的發言中找到蛛絲馬跡。把中國人民自1840年以來遭受的所有苦難都歸罪于毛澤東,這幾乎是所有右翼人士的共同目的。
拿什么來粉碎他們的謊言?只有事實,只有還原歷史的真實。我這里有幾張統計表格,供大家研究分析:
附表一:大躍進究竟創造了多少奇跡?
附表二:(1966-1976年)我國經濟大事記(全)
附表三:按照科學的統計方法,五十四年的糧食生產仍然能夠證明偉大的毛澤東時代是史無前例的
附表四:1956年到1976年我國經濟大事記
附表五:全國工農業總產值指數(以1952年為100,按可比價格計算)
附表六:全國人口、職工和城鎮個體勞動者人數(年底數,單位:萬人)
附表七:主要農產品產量(單位:億斤)
附表八: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附表九: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單位:億元,統計范圍為全民所有制單位)
附表十:各級學校在校學生數(單位:萬人)
附表十一:全民所有制單位自然科學技術人員數
附表十二:居民年平均消費水平(元)、消費指數(以1952年為100)
附表十三:建國后五十年工農業交通主要發展指標與速度
附表十四:按總產量計算的1952年中國、美國、印度的經濟差距
附表十五:按人均產量計算的1952年中國、美國、印度的經濟差距
附表十六:按總產量計算的1979年中國、美國、印度的經濟差距
附表十七:按人均產量計算的1979年中國、美國、印度的經濟差距
附表十八:1952-1979年間中、美、印三國經濟增長幅度
仔細閱讀上述表格,你會真正體會到新中國的經濟非但從來沒有停滯不前,反而是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當然,我們并不否認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同步,共和國在起步階段輕消費.重積累那是為了今后的經濟起飛,那是為了子孫后代。我們可愛的右翼人士為了自家短時的生存狀態,看不清這一點,對于過去肆意誹謗.污蔑.辱罵實在有失“君子”風度。
語民主們另外令人感到可愛的地方在于,他們經常把這樣的口頭禪掛在嘴邊,“大陸不如臺灣,北韓不如南韓;東德不如西德。”有一個問題他們是絕口不談的,那就是“封鎖”。大家都知道冷戰時期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是處于被包圍.封鎖的狀態下的,現代系統論根據物理學“熵”的定義早就驗證了封閉的系統是必然走向自我消亡的,我們的右翼人士為什么從不談及這一點呢?
整個世界是一個大市場,從16世紀西方列強就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奪,最終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戰.二戰意味著什么呢?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那就是對世界市場的瓜分和再瓜分。當世界市場瓜分完畢以后,它就有了自己比較明確的游戲規則。圈內的人可以“公平”交易,圈外的人要介入.要公平那自然不是很輕松的事情。所以,冷戰結束以后,很多“圈外”的國家寧可忍辱負重也要擠進WTO就是這個道理。社會主義國家要和西方列強做生意,還要公平交易,談何容易啊!中國已經入世5年多了,迄今為止還有很多國家并不承認你的市場經濟資格,其中的艱難坎坷可見一斑。
當然了,世界貿易和掠奪世界一樣,到處都充斥著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強權游戲。并不是你的制度“民主”別人就不欺負你了,所謂弱國無外交就是這個道理。
在強國論壇,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象語民主這樣的“哈美”派向中國人民喊話:“中國人,識時務者為俊杰,你們投降吧!”我說:“好啊,我們投降。我們投降以后就可以成為美利堅公民,享受你們的福祉嗎?”他說:“沒問題。”我說:“我們可是13億人啊!”他略一琢磨,趕緊改口:“那不行,投降以后你們自己的福利方面還要靠自己創造。”我接著問他:“那么,我們移民可以嗎?我可以把西部的貧困農民動員起來,先往美國移民三個億。”他居然嚇得不敢做聲了。
這就是現代典型的語民主們的嘴臉!
附表一:大躍進究竟創造了多少奇跡?
第一臺半導體收音機制成(1958·3·11日)
第一套電視發送設備試制成功(1958·3·17日)
第一臺40匹馬力柴油拖拉機出廠(1958·4·12日)
第一臺最大的平爐在鞍鋼建成出鋼(1958·6·1日)
第一個最大的煉鋼廠武鋼煉鋼廠開工興建(1958·7·17日)
第一臺內燃電動機車試制成功(1958·9·14日)
第一艘由蘇聯設計中國制造的排水量2.21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下水試航(1958·11·28日)
第一臺138噸交流電力機車試制成功(1959·1·1日)
第一座重型拖拉機廠建成投產(1959·l·1日)
第一臺液力傳動的內燃機車試制成功
第一座大型氮肥廠,試制首批氮肥(1960年)
第一臺1.2萬噸壓力自由鍛造水壓機制成(1962年)
工業方面的12個第一,為鋼鐵、機械制造、交通運輸、電力、電視及航海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
1958年1月,寶成鐵路全線通車(全長668.5公里)
1958年1月,鷹廈鐵路全線通車(全長698公里)
1958年3月1日,昆明鐵路同越南鐵路正式開始國際聯運
1958年8月,包蘭鐵路通車(全長1000公里)
1958年10月21日北京一包頭一銀川一蘭州航線正式通航
1959年2月7日,黔貴鐵路正式通車(全長605公里)
1959年4月1日,北京—平壤國際航線正式通航
1959年12月,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1960年1月1日,蘭新鐵路通車(全長1315公里)
1960年4月21日,鄭州黃河大橋建成通車
蘭新、寶成、黔貴、鷹廈、包蘭五條鐵路的建成,改善了西南、西北和中南內路交通,對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1958年6月,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開始運轉,同時建成回旋加速器
1959年9月,中國第一臺每秒運算1萬次的快速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試制成功
中國發展尖端科學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國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農田水利建設,是大躍進中在農業方面的重要的和主要的群眾性運動。數億農民和廣大水利工作者,忍饑耐寒,長年苦戰在工地上,從事著造福于子孫后世的艱苦事業。
1958年5月,修建十三陵水庫
1958年11月18日,海河攔河大壩合攏,使華北五條內河的淡水不再流入大海,并使海水不再溯內河。從此咸淡分家。
1958年12月9日,黃河三門峽截流工程全部結束
1960年1月1日,黃河劉家峽水庫勝利截流
1960年,河南省林縣,紅旗渠破土動工,歷時9年,于1969年7月竣工。全部工程為民辦
1960年2月24日,黃河青銅峽水庫攔河壩合龍截流
1961年3月17日,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排灌電力網第一期工程完成,受益農田250萬畝
1961年12月22日,新華社報導,農村出現了一批新的電力灌溉區,其中有著名的產稻區廣東珠江三角洲;江蘇南部和北部地區;浙江杭(州)嘉(興)湖(州)等地區;重要的棉產區河北天津、唐山、保定、張家口地區;陜西關中地區;河南豫北和鄭(州)洛(陽)三(門峽)地區;安徽史(河)、淠(河)杭(埠河)地區;山西南部中部地區。
附表二:(1966-1976年)我國經濟大事記(全)
1966年
1月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實行計劃生育是一件極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
2月21日 中共中央界定增加對資本主義國家出口。
3月4日 貴昆鐵路比原計劃提前9個月接軌。
5月3日 我國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
10月8日 我國制成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10月15日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
12月23日我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1967年
1月5日 我國石油產品品種和數量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登上世界高峰。
1月16日 我國第一臺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造成。
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
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7月1日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7月7日 全國夏糧豐收,比去年增長一成。
7月26日 我國第一臺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制成功。
9月5日 中國援助贊比亞政府10一無息貸款修建坦贊鐵路。
10月5日 我國第一臺晶體管大型數字計算機研制成功。
10月15日我國第一臺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制成功。
11月15日廣交會開幕
11月29日我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968年
1月8日 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建成。
1月11日 《人民日報》發表《“自由市場”是殺人不見血的屠刀》
2月23日 我國特大型軸承制成。
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澇災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開工。
6月20日 我國夏糧豐收。
8月18日 我國早稻豐收。
9月3日 我國研制成第一批液壓傳動內燃機車。
11月20日萬噸遠洋巨輪“高陽”號下水。
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
12月28日我國成功進行一次新的氫彈試驗。
1969年
2月21日 《人民日報》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國國內公債已全部還清,我國
已經成為世界上級沒有內債,有沒有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4月2日
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5月5日 我國研制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霉素”。
6月13日 決定在上海、天津、大連6個船廠新建8個萬噸級船臺。
6月30日 《人民日報》報道我國麥類作物豐收。
7月8日 十年時間建成河南紅旗渠。
9月13日 丹江變電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藥品大幅度降價,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無償援助越南5.56億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煉油廠全部建成投產。
9月30日 我國第一臺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志我國奠基
制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0月3日 我國第一臺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
生
10月4日 我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車廠建設。
11月14日加速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
11月16日我國農業豐收
1970年
4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廠。
7月17日 農村中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相當于過去的20年的兩倍。
10月16日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露天煤礦投產。
10月17日中國全民援助朝鮮13.14億。
12月25日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971年
1月2日 我國輕工業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3月3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
5月15日 開展工業學大慶
6月27日 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7月8日 轉發關于做好計劃生育的工作報告。
9月27日 中國無償援助越南36.14億元。外援金額70億,建國來最多的一年。
10月2日 追加基本建設投資51億。
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11月18日新華社報道,全國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廠。
11月18日西部地區進行了一次新的核試驗。
11月30日調資28%。
12月7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年度水利建設50億立方米,增加農田3000萬畝。
1972年
1月13日 從國外引進化肥、化纖成套設備8套,以后又提出引進43億美元成套設備
和單機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月28日 解放軍落實五七指示,發展農副業
生產,許多部隊做到肉菜自給。
2月21日 毛澤東會見尼克松,雙方同意互相發展貿易。
5月13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進一步發展,1971年收音機產量相當于1965年
的4倍。 8月21日 從聯邦德國、日本進口一米七軋機,建在武漢鋼鐵公司,領有
設備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月10日 40萬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安家落
戶。
10月13日連接中南和死難地區的重要干線湘黔鐵路通車。
11月26日月住越南抗美26.57億元。
12月26日我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3年
1月1日 人民日報發表新年獻詞,農業奪取好收成,工業生產上升。
1月2日 國家計委提出進口43億美元國外設備的方案。
2月13日 新華社報道,1972年是解放以來電力發電站裝機最多的一年。
3月7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發展組合機床取得顯著成就。
3月20日 部分企業和縣社試辦出口工業品專廠、專車間、出口農副土特產生產基
地。 4月10日 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
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與我國發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
5月4日 中國日本共同投資施工建設中日海底電纜。
6月18日 國際大米價格上升,中國增加出口100萬噸大米換回小麥。
6月28日 我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
7月16日 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
8月1日 新華社報道,夏糧豐收,這是建國以來第二個大豐收年。
8月5日 全國環保會議召開,制定《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
8月16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水田農業機械化取得新進展。
8月26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迅速發展。
8月27日 我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制成功。
9月3日 我國第一臺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制成功。
9月1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鉆井進尺和建設投產的油井生產能力創歷史同期最高
紀錄。 9月26日 國務院重申對外貿易的重要原則。
9月30日 新華社消息,我國化肥產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秋季廣交會開幕,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貿易往來。
10月25日西藏發現幾十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
11月1日 新華社報道,幾十座大中型水電站建成投產,小型水電站5萬多個,遍及
全國。 11月8日 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
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1月13日國務院轉批環境保護若干規定。
12月20日新華社報道,中國航空線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于100多個外國
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 12月22日新華社報道,5年來,800多萬知識青年上山
下鄉。
12月26日新華社報道,同我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150多個,其中50多
個國家同我國簽訂了貿易協議。
1974年
1月12日 為在本世紀內實現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用幾個五年計劃時間趕上和超過世
界水平的戰略思想,國家計委提出《關于擬定長遠計劃的報告》。 1月21日 國
務院要求跟抓計劃用糧、節約用糧、嚴格控制糧食銷量等四點要求。 1月22日
國務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內,從國外進口一批大型化學肥料、化學纖維和連續式
鋼板軋機等設備。 1月30日 國務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月17日 新華社報道,勝利油田去年創年鉆井進尺150105米的全國石油鉆井最高
紀錄。 2月19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村掀起農田基本建設新高潮。
2月24日 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
3月23日 我國西南交通干線成昆鐵路建成。
3月30日 地熱發電站在河北懷淶建成。
4月2日 我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建成。
4月15日 第三十五屆廣交會開幕,規模為歷屆之最。
4月31日 我國第一臺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制成功。
5月15日 華北濱海地區又建立起一個新油田——大港油田。
7月17日 我國冬小麥產區推廣優良品種,占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
8月9日 傘式太陽爐研制成功。
9月12日 國家計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鋼材、化肥進口。
9月12日 我國第一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
9月15日 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建成。
9月30日 新華社報道,大型油田——勝利油田建成。
10月3日 我國最大豎井鉆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新華社報道,我國地方小煤礦去年產量比1965年增長兩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無償援助越南11.17億元物資。
12月19日三門峽水電站建成。
12月27日新華社報道,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中央要求切實著金計劃生育工作。
1975年
1月13日 周恩來提出,本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
,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1月14日 新華社報道,四川省開發天然氣取得
新成就。
1月15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紅麻、黃麻實現自給自足。
1月25日 降低半導體收音機零售價格。
2月3日 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制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
2月4日 我國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5月30日 我國第一次發現古生界地層油田。
5月31日 國務院界定出口黃金,引進銅、鋁、橡膠、滌綸等原料。
7月5日 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7月8日 秦皇島至北京輸油管道建成。
7月19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化肥產量顯著提高,上半年增產的化肥可增產糧食100多
億斤或3000多萬擔棉花。 7月28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鐵路上半年貨運量創歷史
同期最高水平。
8月8日 河南地區特大暴雨,國家撥7億元救災費。
8月19日 國務院決定2億美元進口。
8月19日 無償援助柬埔寨6億元物資。
8月30日 新華社報道,最近三、四年來,每年有一大批電站建成投入生產。
9月1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今年早稻豐收,單產、總產創歷史最高水平。
9月3日 新華社報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國小水電發電量占總量的三分之一。
9月14日 新華社報道,一億只廣播喇叭連接千村萬戶。
10月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種,畝產達千斤左右。
10月27日我國成功進行一次核試驗。
11月17日我國原鹽豐收,創歷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我國成功發射回收式地球衛星。
12月24日焦枝鐵路通車。
12月39日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業連續13年全面豐收。
1976年
1月21日 又一艘萬噸級浮船塢“華山號”研制成功。
3月13日 大型火力發電廠——萊蕪電廠投入生產。
3月22日 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
4月15日 廣交會開幕
4月21日 京滬杭載波電纜投產。
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1日 從事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人數比1965年增加7.5倍,調查工作發展到黃海
、東海和南海。 5月12日 有點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干線。
6月6日 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6月29日 上海黃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鐵路雙層鐵軌建成通車。
7月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麥在我國西南、西北、華北推廣。
7月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車。
7月2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夏糧總產量創歷史新水平。
7月23日 沿海鐵路干線津滬復線工程提前接軌。
7月28日 唐山地震。
8月7日 北京至山海關鐵路修復。
8月23日 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
9月9日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逝世。
10月5日 現代化化纖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建成。
11月16日新華社報道,全國80%以上的縣建立水泥廠,產量比1965年增長4.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談儲量比文革前增長了2倍。
12月11日告訴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制成功。
附表三:按照科學的統計方法,五十四年的糧食生產仍然能夠證明偉大的毛澤東時代是史無前例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資料,(具體數據http://bbs.people.com.cn/bbs/Rea ... 57371&typeid=17 )并根據上述正確的年平均增長率計算公式,1949年—2003年四類主要農產品增長情況為:
1、糧食產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31749萬噸,增幅為280.5%,按54年計,平均每年增長2.5%;
2、棉花產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442.6萬噸,增幅為996.8%,按54年計,平均每年增長4.5%;
3、油料產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2548.6萬噸,增幅為994%,按54年計,平均每年增長4.5%;
4、糖料產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9386.7萬噸,增幅為3313.3%,按54年計,平均每年增長6.7%。
其中:
1949年—1976年四類主要農產品增長情況:
1、糧食產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12萬噸,增幅為152.96%,按27年計,平均每年增長3.5%
2、棉花產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60.5萬噸,增幅為361.48%,按27年計,平均每年增長5.8%
3、油料產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45.1萬噸,增幅為56.6%,按27年計,平均每年增長1.1%
4、糖料產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7.5萬噸,增幅為613.3%,按27年計,平均每年增長7.4%
1949年—1966年四類主要農產品增長情況:
1、糧食產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0082萬噸,增幅為89.1%,按17年計,平均每年增長3.8%;
2、棉花產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89.3萬噸,增幅為426.35%,按17年計,平均每年增長10.3%;
3、油料產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94.7萬噸,增幅為37.0%,按17年計,平均每年增長1.7%;
4、糖料產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120.2萬噸,增幅為395.41%,按17年計,平均每年增長9.8%。
1966年—1976年文革期間四類主要農產品增長情況:
1、糧食產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7230萬噸,增幅為33.8%,按10年計,平均每年增長2.95%;
2、棉花產量1976年比1966年減少28.1萬噸,減幅為12.0%,按10年計,平均每年減少1.3%;
3、油料產量1976年比1966年減少6.2萬噸,減幅為1.76%,按10年計,平均每年減少0.2%;
4、糖料產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552.8萬噸,增幅為39.4%,按10年計,平均每年增長3.4%。
1977年—2003年四類主要農產品增長情況:
1、糧食產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14795萬噸,增幅為52.3%,按26年計,平均每年增長1.6%;
2、棉花產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82.1萬噸,增幅為137.7%,按26年計,平均每年增長3.7%;
3、油料產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403.5萬噸,增幅為598.6%,按26年計,平均每年增長7.8%;
4、糖料產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649.2萬噸,增幅為378.5%,按26年計,平均每年增長6.2%。
如果以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為基數,則1978年—2003年四類主要農產品增長情況為:
1、糧食產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12592萬噸,增幅為41.3%,按25年計,平均每年增長1.4%;
2、棉花產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70.3萬噸,增幅為124.7%,按25年計,平均每年增長3.3%;
3、油料產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283.2萬噸,增幅為437.5%,按25年計,平均每年增長6.9%;
4、糖料產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288.2萬噸,增幅為305.99%,按25年計,平均每年增長5.8%。
衡量糧食生產速度的標準,一般來說,糧食每年遞增 3%以上屬于增產迅速, 2%以下就是增長緩慢了。 1%趕不上人口增長是嚴重的危機,當然更不能停止增長或減產。 2%~ 3%是中等的速度。由于農業受天氣影響相當大,所以不能以個別年份的起落作結論,而須有一定的時期延續。
附表四:1956年到1976年我國經濟大事記 1 1956年寶成鐵路建成通車。 寶成鐵路全長668.36公里,北起隴海鐵路的寶雞,南至四川成都。貫通我國西北、西南。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和1936年至1948年國民黨政府也多次勘測過,均因工程艱巨地形復雜而未能實現。 建國后,中央政府從1950年開始設計,1952年7月動工,56年全線接軌。鐵路工人和技術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開挖300多座隧道,架設900多座橋梁,完成土石方工程60000立方米。終于使難于上青天的蜀道變通途。 2 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 毛主席親自題寫“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1953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動工,到1956年7月13日即建成。并試制成功我國第一批國產解放牌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 3 新型噴氣式飛機試制成功。 1956年9月8日下午4時,我國噴氣式飛機制造成功,國家舉行驗收簽字儀式。1957年12月24日,我國多用安二飛機制造成功。 1958年,我國又自行設計制造“初教六”。 1959年,我國超音速殲擊機試制成功,我國航空工業由修理至制造,由活塞式發動飛機到噴氣式機,只用了八年時間。 4 北京電子管廠建成。 1956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座現代化電子管廠正式開工生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國電子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5武鋼建廠投產。 武鋼位于湖北省武漢市,1957年4月3日正式開工,第一期工程1961年建成投入生產。在1958年大躍進精神鼓舞下,于1958年7月15日正式開工建煉鋼廠。兩期工程合并,1960年全部投入生產。 我國鋼產量在現基礎上增加三分之一。 6 1957年9月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 武漢長江大橋把武漢三鎮連成了一體。1955年7月20日 破土動工,1957年9月25日建成。10月15日通車。大橋總長1670.4米,正橋主墩8個,水中基礎均在鋼籠架外插打鋼板樁圍堰 ,在其中下沉管柱封座后抽水施工,用混凝土9.5萬立方米,2.14萬噸鋼梁。 7 1957年9月北京天文館建成。 1955年秋動土興建,1957年9月29日完工,天文館開幕。該天文館能與20座世界上最好的天文館媲美。 8 1957年10月玉門油礦建成 。 1956年下半年完成玉門油礦的總體設計,采用人工注水和加大油層壓力等先進技術,原油產量明顯提高。1957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建成。試制成功的石油產量已增加到32個,已成為一座大型石油聯合企業。 9 提前完成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7年底,我國工業產值超過一五計劃預定指標的17.3%,比1952年增長132.5%,全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8%,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4。5%。 鋼產量達到524萬噸,煤1.28億噸。基建投資完成492億元。共有450個限額以上工廠建成。糧年產量達到3700億斤,棉花年產量3280萬但。 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商業也都得到了發展。我國的基礎工業實力大大增強,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醫藥衛生也有很大發展,逐步走上了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社會。 10 1958年3月,在中央成都工作會議上,毛澤東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其基本點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在繼續完成經濟戰線,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同時,逐步實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在保證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條件下,輕工業和農業同時并舉。在集中領導、全面規劃,分工協作條件下,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并舉,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時并舉。 這條總路線的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掀起了高潮。大躍進拉開了序幕。 11 1958年5月我國第一部國產“東風”牌轎車試制成功。 1958年5月12日,我國第一部轎車在長春試制成功,發動機最大功率70馬力,最高車速128公里/時,百公里耗油10公斤。解決了240個技術關鍵問題,完成了1500多種零配件試制任務。 1958年5月14日,東風小轎車運往北京,這是在總路線精神鼓舞下,我國結束了不能制造轎車的歷史。1966年5月3日,我國第一批紅旗轎車(高級)制成出廠。 12 1958年我國根除“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較久,范圍很大,遍及江南12省360縣,極大地影響人民健康。1957年4月20日,國務院發出指示要消滅血吸蟲病。1958年余江縣首先消滅血吸蟲病,人民日報6月30日報導。毛澤東曾寫詩自豪宣稱:“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13 1958年6月我國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運轉 1958年6月,我國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開始正式運轉,重水型,以鈾為燃料,熱動力為7000-10000千瓦。 我國在短短的建國不到十年時間內,已跨入原子時代。 14 十三陵水庫建成 1958年6月30日,十三陵水庫建成,7月1日舉行落成典禮。從1958年1月20日開始,短短的160天時間,動員40萬干部、群眾義務勞動,毛澤東曾親自去參加勞動,并題字。 十三陵水庫蓄水量6000萬立方米,比昆明湖大20倍。這是大躍進的又一豐碩成果。 15 1958年全民大煉鋼鐵 1958年根據嚴峻的國際形勢,總結蘇聯衛國戰爭教訓,在政治局工作會議上提出全民大辦鋼鐵,年底完成1070萬噸任務。 毛澤東一聲令下,全國人民積極響應,到1958年9月,全國參加煉鋼人數達到5000萬。10月參加人數達到9000萬以上。終于提前完成了任務。帝國主義被中國的大躍進嚇破了膽,中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為我們贏得了以后這幾十年的和平。 16 跳傘破世界紀錄 1958年9月21日上午10時,在全國首屆跳傘競賽會上,跳傘運動員耿桂芳、崔秀英、赫建華從1000公尺高空跳下,創造了9.817公尺的成績,打破了女子1000公尺日間集體定點的世界紀錄。 這三名運動員,當時年齡都在20歲左右。 17 農業八字憲法提出 1958年,毛澤東曾反復研究,概括出農業增產的8個基本因素。稱為八字憲法。即:土、肥、水、種、密、保、管、工。這是一套綜合性的農業技術措施,對實現農作物的高產、穩產具有重大意義。 18 電子數字計算機試制成功 1958年初,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確定試制快速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958年底即完成計算機的制造裝配工作。1959年4月即開始計算作業,每秒鐘運算1萬次. 從此我國逐步進入計算機時代. 19 容國團獲乒乓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 1959年4月6日,在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21歲的中國選手容國團獲單打世界冠軍,這是1927年開始的世乒錦標賽以來,中國第一次獲得的冠軍。以后,徐寅生、莊則棟也多次獲得世界冠軍,為中國榮譽。毛主席曾稱“小將們在挑戰”。 莊、徐則說“為革命打球”“小球推動大球”。 20 1959年9月定陵博物館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定陵修于1584年,工程浩大,墓中埋葬明代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和孝瑞、孝靖兩個皇后。 從1956年5月開始挖掘,經過三年,終于建成定陵博物館,1959年9月26日正式對外放。 21 航模飛行打破世界紀錄 1959年9月27日上午,中國人民航空俱樂部舉行航模二、三級競速模型飛機圓周速度和無線電操縱模型飛機升高度紀錄表演賽,解放軍隊以1260米成績創世界紀錄。 22 首都十大建筑竣工 為迎接建國十周年,1959年首都北京陸續建成10座規模宏大建筑。 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農業展覽館、民族文化宮、工人體育場、北京火車站、民族飯店和華僑大廈。 短短一年時間,就完成這么多雄偉建筑,也是我國建筑史上的奇跡。 23 包鋼一號高爐建成投產 1959年10月15日,包鋼一號高爐提前一年建成投產。它的系統工程的主要項目31項,在大躍進精神鼓舞下,很快建成投產,結束了內蒙古無有鋼鐵歷史,形成了國家鞍、武、包三大鋼鐵基地鼎足而立的新布局。 24 國產直升飛機成批生產 1959年10月15日,我國自制的第一種直升飛機“旋風25型”開始成批生產。這種飛機設有現代領航和駕駛設備,不需要機場,只要50米見方的比較平坦場地,可以垂直起飛降落,也可從空中懸停,它的時速、飛行高度和載重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5 立體電影試放成功 我國全景和立體電影1958年9月開始試制,1959年10月試制成功。 26 洛陽第一拖拉機廠落 1959年11月1日,我國第一拖拉機廠在洛陽舉行落成典禮。該廠222條生產線正式動用投入生產。在當天四小時內,即生產15臺拖拉機。 在整個建廠過程中,我國130個工廠為該廠提供設備,成千上萬少先隊員用揀破爛、拾麥穗換來的錢支援建廠。 每年可生產東方紅54馬力拖拉機1.5萬臺。我國農機工業進入了新的階段。 27 大慶石油會戰 1960年2月20日,中央決定在黑龍江大慶地區進行石油勘探開發大會戰。從1960年5月開始,由玉門、新疆、青海、四川等石油管理局和30多個石油廠礦、院校、抽掉幾十個鉆井隊,2000多名科技人員和4萬名工人,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參加會戰。 以鐵人王進喜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艱苦創業,白手起家,僅用二年時間,就基本建成大慶油田。到1963年底,累計生產原油1000多萬噸。僅1963年底,就生產原油600多萬噸,國家投資7.1億元當年全部收回。一舉摘掉了我國貧油的帽子。 大慶是毛主席樹立的工業戰線上的紅旗。 28 鞍鋼憲法提出 1960年7月鞍鋼憲法經毛主席批準頒布。主要內容是: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政治掛帥、開展技術革命、大搞群眾運動,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實行黨要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 兩參一改三結合即: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企業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領導干部、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和工人相結合。 鞍鋼憲法是我國工業企業發展的根本大法。 29 1960年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峰 珠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1921-1938年間,國外登山隊多次試圖攀登均沒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上隊員經過頑強拼博,終于從北坡登上了珠峰,把毛主席石膏像和國旗留置峰頂。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員再次登上峰頂,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30 1960年鄭州黃河大橋建成 1958年4月14日動工,到1960年4月21日竣工,鄭州黃河新橋建成通車。全橋72個橋墩,采用片石位能壓漿法澆灌墩基,共142個橋孔。工人、技術人員團結奮斗,大橋的建成,大大提高京漢鐵路和隴海干線的運輸能力。 31 遼河的治理 遼河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一條大河,全長1430公里,流域面積23萬平方公里。由于遼河水系年久失修,造成水土流失,風沙干旱,下游土地鹽堿化、水旱災害頻繁。建國以后在黨中央領導下,開始大規模治理,修建220座大中小型水庫,修筑堤岸4500公里,修筑了920多項大中型排灌站,裝機客量達到30萬馬力,灌溉面積63萬畝增到1100多萬畝。 遼河的治理,保證和促進了這一地區,農業生產發展。 32 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前三年完成 1958-1962年的二五計劃,正值我國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總路線精神照耀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由于兩年大躍進全國提前三年完成了原擬定的二五計劃主要指標,用二年時間走完了五年的路程。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 這是三面紅旗的偉大勝利。 33 人工單性繁殖小蟾蜍成功 1961年中科院在研究蛙科動物的人工單性生殖工作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走在了法、美、德、比、日等國的前面。 其中一只“無父”母蟾蜍于1961年3月產卵,繁殖出800多只蝌蚪,在世界上首次證明了人工單性生殖的子裔是能夠傳種接代。 34 北京舉行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1961年4月4日-14日,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北京體育場舉行。由32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中國男女隊分別名列第一級第一名和第二名。 35 1961年9月我國第一臺激光器誕生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研究所,經過不懈努力于1961年9月,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激光器,即紅寶石激光器。我國激光技術在當時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36 萬噸水壓機制造成功 1962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廠制成的我國第一臺1.2萬噸壓力的自由鍛造水壓機在上海重型機器廠試車,并正式投入生產。該機重量為2200噸,比國外生產的輕800噸,主機有七層樓高,基礎深入地下40米,當時世界上只有美、英、德、捷克能制造這種機械。我國迅速地趕了上去。萬噸水壓機的制造成功,為我國發展現代工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設備條件。 37 第一次斷手再植手術成功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成功地施行了一次當時在世界上少見的斷手再植手術,把一個工人從腕部被完全軋斷的右手重新接了起來。 這說明,當時我國的醫療水平,部分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38 第一個火車車輪輪箍廠建成 我國火車車輪輪箍長期以來一直依賴進口。60年代初外國突然停止對我國供應。1961年中央決定自建輪箍廠。8個部,21個省市,162個設備制造廠經過通力合作。1963年4 月,輪箍生產系統竣工,1964年7月車輪生產系統峻工,7月29日,軋出我國第一個整體車輪。從此結束了自1876年以來,一直靠進口的歷史。 39 上海吳涇化工廠建成投產 1963年9月26日,我國第一座大型氮肥廠建成投產。一期工程從1958年開始籌建,1960年二季度動工。1962年11月20日該廠試制出第一批合成氮和硫酸銨制品。均達到國家質量標準。 1965年春,我國第一套年產4萬噸尿素的設備又在該廠試車成功,制造出第一批高效化肥。1974年,我國又開始設計制造30萬砘合成銨裝置。 40 我國石油基本自給 1963年,我國原油產量已達到647.7萬噸,占國內消費量71.5%,1964年,我國繼大慶油田之后,又建成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原油產量達到1131.5萬噸,至此,我國使用的原油及石油制品已全部自給。 1973年,我國開始向國外出口原油和石油制品,進入世界主要產油國行列。 41 廣泛開展工業學大慶運動 1964年,毛主席向全國發生號召:工業學大慶。 4、5月間,人民日報連續發表文章介紹大慶,靠兩論起家,搞企業革命化。學習大慶“三老四嚴,四個一樣”作風,“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大干快上建設社會主義。學習大慶的六個精神,即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壘精神,縫補廠精神,五把鐵鍬鬧革命精神,回收隊主,修舊利廢精神,實際上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設社會主義大工業的精神。 1966年1月全國工業交通會議提出,搞好企業革命化,在三五期間全國爭取有20%企業成為大慶式企業。 42 三錢建設的偉大成績 60年代中期一直到70年代初期,我國對西南、西北內陸地區開展大規模的重工業經濟建設。在1964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提出了把全國劃分為一、二、三線的戰略布局。下決心搞三線建設。 首先,把攀枝花鋼鐵基地以及與此相聯系的交通、煤、電建設搞好。并將東南沿海的重工業生產基地向內地轉移。一線主要是指東北及沿海各省,三線是指長城以南京廣線以西等廣大地區。二線是指界于一、三線之間的廣大地區,同時又一二線之間又劃分出若干區內“小三線“。1964年下半年,擬定了三線建設的總體布局。1965年,開始了以成昆、湘黔鐵路攀枝花、酒泉鋼鐵廠和重慶工業基地為主的鐵路、冶金和國防工業建設。在1965年、1966年初步建設的基礎上,1969年至1971年全面鋪開,初步建成一批國民經濟骨干企業,改善了我國西部經濟發展落后的步局。提高了我國綜合國力。 43 農業學大寨運動 大寨大隊在山西省昔陽縣東南海拔1000多公尺的山區,耕地分散在七溝八梁一面坡的貧瘠土地,全大隊800多畝土地就有4700多塊。從1953年至1963年的十年間,大寨大隊人民憑著镢頭和蘿筐,開溝造地,改良土壤,使畝產由100斤增加到700余斤。 大寨大隊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戰天斗地是我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報導了大寨大隊的事跡。毛澤東發出號召,全國農業大寨。 大寨精神就是堅持政治掛帥,走社會主義道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 1967年10月召開了全國農業學大寨現場會。 1975年9月15日,又召開全國第一次農業學大寨會議,提出1980年全國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水利化、電氣化、化肥化。 44 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創制成功。 1965年4月28日,我國雙水內冷汽輪發電在我國首創成功,為我國發展大容量發電機開辟了道路。 1958年秋,上海電機廠制造成功我國第一臺1。2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960年制造容量10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965年春,這種發電機組在17家發電廠正常運行30萬小時,發電30億度,質量良好。 1969年,我國又自行設計制造了第一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12.5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976年6月,又建成30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我國的電機制造工業在國際已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45 我國第一座維尼綸廠建成投產 1965年4月30日,我國自制第一座維尼綸廠建成投產。這是采用國際先進工藝自行設計,所需1300多臺設備是由北京、上海、沈陽、廣州等地90多家機械工業廠協力制造。這是我國紡織工業原料開源的一次大飛躍,為發展我國新興合成纖維工業開辟了新的道路。 46 全國工業企業專業化生產道路 1965年4月,國家經委在天津召開全國專業化生產和協作會議。中央在5月25日批 這次會議紀要。紀要指:走專業化生產和協作道路,是社會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趨勢。它有利于提高技術、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還能節約投資,原材料和燃料動力消耗,降低成本。這是加快我國工業發展,實現現代化工業的重要途徑。 這次會議召開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 47 人工合成胰島素成功 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辦法合成結晶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全成的一種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為以后人工合成其它生命高分子開辟了道路。 48 蘭新鐵路建成通車 蘭新鐵路從蘭州到烏魯木齊,全長1892公里,1952年10月動工,1962年建成,1965年交付使用。 這條鐵路東段在河西走廊通過。北面沙漠戈壁千里,寸草不生,南面是白雪皚皚的祈連山脈。鐵路穿過幾百公里的無人區,其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這條鐵路的建成,對開發我國大西北具有重大意義。 49 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偉大勝利 從1964年5月,中央工作會議開始制定三五計劃。毛澤東指出:農業和國防是兩個拳頭,要使拳頭有勁,屁股就要坐穩,屁股就是基礎工業。三五計劃初步設想就是大力發展農業,解決人民穿用生活問題。加強國防建設,努力發展尖端技術,加強基礎工業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數量,努力發展交通運輸、商業、文教科研事業,使整個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 1970年,糧食達到4799億斤。鋼產量達到1779萬噸,煤3.54億噸,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6%。 大文化大革命中,頂著走資派的干擾破壞,廣大人民群眾抓革命,促生產,勝利地完成了三五計劃指標。 50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西部地區上空爆炸成功。這是繼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以來,我國核武器發展的又一飛躍,我國核武器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51 珠穆朗瑪峰科學考察 1966-1967年我國科學院組織了一支有30個學科,100多名科學工作者,來自全國23個科研單位組成科學考察隊,對雅魯藏布江以南,方圓5萬多平方公里的珠穆郎瑪峰地區進行綜合科學考察。較完整地掌握了這一地區的地磁與重力分布及特點,并取得了世界地磁史上最高點,海撥6500米的地磁資料。 52 “東風”號萬噸級遠洋輪建成 1968年1月8日,我國第一艘自行研究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貨輪建成。 該輪總長161.4米,排水量1.88萬噸,載貨量1.17萬余噸,航速每小時17海里。主機8820馬力,低速重型增壓,柴油機約400噸重,有5萬多個零件組成。船上也有電機設備300臺,這些設備材料來自全國18個省市300多個工廠。 東風輪建成,是我國遠洋船泊建設的新階段。 53 日全蝕綜合觀測取得成果 1968年9月22日我國北京天文臺等10多個單位100多名科學工作者對新疆地區發生的日全蝕現象進行了大規模的觀測,獲得了大量的日全蝕對大氣和地球影響的觀測數據,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國的日全蝕研究工作進入了世界的先進行列。 54 南京長江大橋建成 1960年1月18日,長江大橋興建,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車。大橋正橋長1576米,沿鐵路橋面全長6772米,沿公路橋面全長4588米,大橋正橋10個孔,鐵路引橋159個孔,公路引橋91個孔。由于江面寬,浪高水急,水下地質極為復雜,施工難度高,大橋建成,開創了我國自力更生修建大橋的新紀元,是三面紅旗的偉大勝利。 55 塑料版印刷試驗成功 1969年1月31日,我國用塑料板印刷代替鉛板印刷獲得成功。這是印刷業的一項重大技術革命。 56 河南紅旗渠建成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紅旗渠1960年2月動工興建,1966年建成主體工程。1969年7月完成全部配套。總干渠長700公里,寬8米,深4.3米,引水量25秒立米,在太行山的懸崖陡壁上,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造天河。 紅旗渠分成三個干渠,由595條支渠,又修建300多座中小型水庫,共形成總長1500公里,沿渠大小建筑物6500座的龐大水利灌溉網。 57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 1969年9月23日,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 1961年開始興建,把長江、淮河、大運河和里下河連結起來,灌溉面積250多萬畝,同時又便利了蘇北內河運輸。 58 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建成。 1965年7月動工興建。1969年9月建成。10月通車。全長23.6公里,全線17個車站。 車速每小時80公里,平均每天客運量13萬人次,猶如一條宏偉的地下宮殿。 59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成功發射。直徑為1米,72面體,重量173公斤。軌道近地點439公里,遠地點2384公里,運行周期114分鐘。東方紅的樂曲響徹全球。 這是我國空間技術的發展的巨大進步。 60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1970年1月,由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全長1085.8公里的成昆鐵路通車。 1952年決定興建,1958年7月局部動工。1964年9月全面展開施工。 成昆鐵路經過海撥1900米的滇中高原,高山起伏,地勢險峻,地質結構復雜,工程十分艱巨。該鐵路建成對我國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建設意義重大。 61 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紀錄 1970年11月8日,我國運動員倪志欽在男子跳高比賽中創造世界紀錄。 62 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該項雜交水稻培育成功,大面積畝產1000斤,高產田可達1500-1600斤。 1974年經過鑒定,1975年在湖南、廣西等南方13省試種,面積達5600畝,1976年擴大到208萬畝。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畝產量。 63 改造都江堰工程 1971年1月,都江堰的改造工程完工,都江堰是戰國時期蜀郡守李冰父子組織四川灌縣一帶勞動人民所筑,已有2000多年歷史。它控制岷江激流,免除了水患,灌溉了農田。建國之后,由于灌溉面積擴大,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需要。1970年春,提出了改造設想,8月做出決定,并組織20萬水利大軍,僅用一個冬季就基本完成了水利工程。 64 第四個五年計劃的偉大勝利 1971年-1975年的四五計劃,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式指引下,集中力量建設三線戰略后方,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新的飛躍。在全國建立了不同水平,各有特點并各自為戰大力協同的西南、西北、中原、華南、華東、東北、山東、閩贛新疆等十大經濟協作區。各自有步驟地建設冶金,國防機械,燃料動力,化工體系,初步建立了我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扭轉了北煤南運,南糧北調局面。工農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7.8%,其中農業4%,工業9.1%。 革命有力地促進了生產,社會主義祖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65 我國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71年3月3日,我國第一顆科學試驗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重221公斤。其運行軌道距地球近266公里,最遠點1826公里,繞地球一周需106分鐘,用20.009兆周頻率向地面發回各項科學實驗數據。 66 集成電路計算機試制成功 1972年,上海試制成功我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11萬次。 1973年,我國又生產出第一臺每秒運算00萬次的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 這標志著我國的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 67 我國成套引進國外先進設備 1973年,經毛澤東批準,我國成套引進外國先進設備,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3個大電站等,成交金額達39.6億美元。這些設備引進之后,絕大部分建成投產,加速了我國經濟發展。 68 細胞遺傳學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中科院教授童第周和他的學生牛滿江合作研究,在世界上首次通過實驗證明了細胞質內的信息核糖核酸對細胞分化個體發育和性狀遺傳的顯著作用。對細胞遺傳學理論做出了貢獻。 69 亞非拉乒乓球邀請賽在北京舉行 1973年8月26日-9月6日,亞非拉乒乓球邀請賽在北京舉行,中國隊獲得男女團體冠軍。 70 大慶-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973年9月,大慶-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于1970年冬天工,北起黑龍江,南到河北,全長1152公里,每隔7公里一個泵站。 1973年11月,秦皇島-北京輸油管道也開始動工,于1975年6月建成。以大慶為起點的地下大動脈全長1507公里。輸油能力600萬噸。 71 海河的治理 海河從1368年-1949年共發生重大水災367次。建國后在國家統一規劃下,對海河進行了全面治理,共投資70億元。 到1973年,修筑防洪堤4300公里,新建橋涵,水閘6萬多座,在中下游疏通開挖河道270余條,并修建大中型灌溉工程140處;機井80萬眼,灌溉面積達9000萬畝。不但控制了水害,又增強了抗旱防澇能力,發展了農業生產。 72 我國第一艘浮船塢建成投產 1974年3月20日,我國第一艘2.5萬噸級浮船塢“黃山”號在上海建成投產。全長190米,寬38.5米,高15.8米,能抬舉載重量2.5-3萬噸數的海輪。 工程量大,工藝復雜,從總裝到建成僅半年時間,是100多個船廠、設計院及海運局通能協作的成果。 73 大港油田的建成 1974年5月15日,大港油田建成。 1964年1月起,開始勘探,上萬名大慶工人揮師南下,在一片茫茫的鹽堿荒灘上繼大慶以后,又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建成了又一座現代化油田。 74 勝利油田建成 1974年9月29日,勝利油田宣布建成。 1961年9月23日,鉆出石油。1964年春展開大規模勘探。1973年勝利油田原油產量已達1084萬噸。1985年已達2700萬噸。 這是我國的第二個大油田。 75 第二汽車制造廠建成 1975年6月,國家第二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 1964年國家下達建廠任務。1968年選定廠址;湖北省十堰鎮。1969年9月開始大規模施工建設。全國140多個單位的40多項先進成果和技術,4000臺新試制設備,300多條生產線,117條自動化流水線集中到二汽使用。 1975年6月建成年產2.5萬輛東風越野車,1978年7月建成5噸汽車的第二個車型。 現已成為世界三十卡車廠之一。 76 花粉單倍體育種成功 花粉單倍育種改變了傳統的二倍體育種方法,只需3-4年就可獲得一個新品種。世界上十幾個國家都進行研究,但沒有一個國家用于生產。1970年我國開始進行研究,1975年用這種方法育種成功。說明我國生物技術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77 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為整治黃河,國家決定建劉家峽水電站。1964年9月動工興建。1969年4月1日第一臺機組開始發電。1975年全部工程竣工。 裝3臺國產大型水輪發電組,裝機容量為122.5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57億度。 大壩截流后蓄水61.2億立方米,灌溉農田1500多萬畝。 78 我國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鉆成 1976年4月23日,四川省石油鉆探隊用國產鉆頭打成了我國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 這口超深井鉆探得到了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持、協作,上海、甘肅、陜西等省市 提供了主要設備和配套設備。對我國地質科學研究和石油勘探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79 中國援助坦、贊建筑國際鐵路 1965年和1967年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總統先后訪問中國,決定由中國援助建立坦贊國際鐵路。1967年9月6日簽訂協議,1970年10月動工興建。1976年7月14日,全長1860公里的坦贊國際鐵路全線通車。 全部工程完成土石方8887萬立方米。 80 微波通信干線建成投產 1976年,我國以北京為中心連通全國20多個省市建成了大規模的微波通信干線。 81 魯棉一號良種培育成功 1976年,由山東省棉花研究所用輻射育種新技術培育成魯棉一號良種,并在全省大面積推廣,促進了棉花特大豐收。 82 30萬噸乙烯工程建成投產 30萬噸乙烯工程是國家重點項目,是解放以來在首都興建的最大的石化項目,1973年8月29日破土動工,1976年5月試車成功,1976年10月交付使用。 在建設過程中,國家計委組織全國20多個省市800多個單位趕制各種設備,及時送來了工程需要的近百萬噸原料,北京市動員14個工業局和7個區、縣300多個單位分別擔任配套工程等制造任務。 該工程建成,加快了我國石油工為發展的步伐。 …….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真理是在斗爭中發展的,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每一項勝利都是在斗爭中取得的,人類社會也是在大風大浪的斗爭中不斷進步的,社會主義的中國必將在中國取得更大的進步,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必將在中國和世界的上空高高飄揚。不知右派們看到這些事實材料,會有何感想。他們還會說些什么呢? (注:本篇所引資料,真實可靠,都是當時人民日報發表過的。部分參考<當代中國>虞保榮,李學昌主編: |
附表五:全國工農業總產值指數(以1952年為100,按可比價格計算)
年份-工農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輕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重工業
1949 56.3 67.4 40.8 46.6 30.3
1952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57 167.8 124.8 228.6 183.2 310.7
1965 268.3 137.1 452.6 344.5 650.6
1976 626.6 207.1 1232.2 764.4 2102.2
1979 845.2 249.4 1734.4 1061.0 2991.6
附表六:全國人口、職工和城鎮個體勞動者人數(年底數,單位:萬人)
年份-總人口-職工人數合計-職工中全民所有制-職工中集體所有制-城鎮個體勞動者
1952 57482 1603 1580 23 883
1957 64653 3101 2451 650 104
1965 72538 4965 3738 1227 171
1976 93717 8673 6860 1813 19
1979 97542 9967 7693 2274 32
附表七:主要農產品產量(單位:億斤)
年份-糧食- 棉花- 油料
1949 2263.6 8.9 51.3
1957 3900.9 32.8 83.9
1965 3890.5 42.0 72.5
1976 5726.1 41.1 80.2
1979 6642.3 44.1 128.7
附表八: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項目- 1949年 - 1957年 - 1965年- 1976年- 1979年
原煤(億噸) 0.32 1.31 2.32 4.83 6.35
原油(萬噸) 12 146 1131 8761 10595
發電量(億度) 43 193 676 2031 2820
鋼(萬噸) 15.8 535 1223 2046 3448
水泥(萬噸) 66 686 1634 4670 7390
木材(萬立方米 567 2787 3978 4573 5439
化纖(萬噸) 0.02 5.01 14.61 32.63
紗(萬噸) 32.7 84.4 130.0 196.0 263.5
布(億米) 18.9 50.5 62.8 88.4 121.5
硫酸(萬噸) 4.0 63.2 234.0 450.8 699.8
純堿(萬噸) 8.8 50.6 88.2 111.7 148.6
燒堿(萬噸) 1.5 19.8 55.6 121.5 182.6
農用化肥(萬噸)0.6 15.1 172.6 524.4 1065.4
附表九: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單位:億元,統計范圍為全民所有制單位)
年份- 總計-基本建設投資合計-其中國家投資-更新改造措施投資
1950 11.34 11.34 10.41
1957 151.23 143.32 131.48 7.91
1965 216.90 179.61 163.09 37.29
1976 523.94 376.44 310.93 147.50
1979 699.36 523.48 418.57 187.01
附表十:各級學校在校學生數(單位:萬人)
年份-總計- 高等學校-中等專業校-普通中學-中等學校合計-小學
1949 2577.6 11.7 22.9 103.9 126.8 2439.1
1957 7180.5 44.1 77.8 628.1 708.1 6428.3
1965 13120.1 67.4 54.7 933.8 1431.8 11620.9
1976 20967.5 56.5 69.0 5836.5 5905.5 15005.5
1979 20789.8 102.0 119.9 5905.0 6024.9 14662.9
注:1、各級學校不包括成人教育。2、中等學校不包括技工學校。
附表十一:全民所有制單位自然科學技術人員數
項目單位 1952年 1979年
一、科技人員總計萬人 42.5 470.5
工程技術人員萬人 16.4 166.7
農業技術人員萬人 1.5 32.4
衛生技術人員萬人 12.6 139.6
科學研究人員萬人 0.8 31.7
教學人員萬人 11.2 100.1
1、全國平均每萬人口中
科技人員數人 7.4 48.5
工程技術人員人 2.9 17.2
農業技術人員人 0.3 3.3
衛生技術人員人 2.2 14.4
科學研究人員人 0.1 3.3
教學人員人 1.9 10.3
附表十二:居民年平均消費水平(元)、消費指數(以1952年為100)
年份-全國居民消費水平-農民消費水平-非農業居民消費水平-全國居民消費指數-農民消費指
數-非農業居民消費指數
1952 76 62 148 100 100 100
1957 102 79 205 122.9 117.1 126.3
1965 125 100 237 132.4 124.8 136.8
1976 161 125 340 166.9 151.4 195.7
1979 197 152 406 188.8 168.4 221.8
附表十三:建國后五十年工農業交通主要發展指標與速度
指標- 1952年 - 1979年 - 2001年 -1953-1979年平均增長率(%)
-1980-2001年平均增長率(%)
年底總人口(萬人) 57482 97092 127627
原煤(億噸) 0.66 6.35 11.1 8.7
2.6
原油(萬噸) 44 10615 16500 22.5
2.0
發電量(億度) 73 2819.5 14780 14.5
7.8
鋼(萬噸) 135 3448 15266 12.8 7
.0
水泥(萬噸) 286 7390 64000 12.8 1
0.3
布(億米) 38.3 121.5 291 4.4
4.0
糧食(萬噸) 16392.0 32115 45262 2.5 1
.6
棉花(萬噸) 130.4 220.7 532.0 2.0 4
.1
油料(萬噸) 419.3 643.5 2872 1.6
7.0
鐵路營運里程(萬公里)2.29 4.86(1978) 5.76(1997) 前26年2.9
后19年0.9
公路里程(萬公里) 12.67 89.02(1978) 122.64(1997) 前26年7.8
后19年1.7
附表十四:按總產量計算的1952年中國、美國、印度的經濟差距
項目-單位-中國- 美國- 印度-以中國為1美國為-以中國為1印度為
人口 萬人 57485 17755 36108 0.31 0.63
糧食 萬噸 16392 15670 5200 0.96 0.32
肉類 萬噸 338.5 1045 50.9 3.1 0.15
布 億米 38.3 87 42.12 2.27 1.10
原煤 萬噸 6600 46000 3600 6.97 0.55
石油 萬噸 44 30950 30 703 0.68
發電量億度 73 4631(1951) 58.6 63.4 0.80
鋼 萬噸 135 8452 160 62.6 1.19
水泥 萬噸 286 4239 270 14.82 0.94
附表十五:按人均產量計算的1952年中國、美國、印度的經濟差距
項目- 單位- 中國- 美國- 印度-以中國為1美國為-以中國為1印度為
平均壽命 歲(1949)35 68.6 41 1.96 1.17
糧食 公斤 285 882 144 3.1 0.51
肉類 公斤 5.9 58.9 1.5 10 0.25
布 米 6.7 49 11.7 7.36 1.75
原煤 公斤 114.8 2593 99.8 22.6 0.87
石油 公斤 0.8 1743 0.8 2264 1.08
發電量 度 12.7 2608 16.2 205 1.28
鋼 公斤 2.4 476 4.4 203 1.89
水泥 公斤 5 239 7.5 48 1.50
附表十六:按總產量計算的1979年中國、美國、印度的經濟差距
項目- 單位-中國- 美國- 印度-以中國為1美國為-以中國為1印度為
人口 萬人 97092 22506 63448
糧食 萬噸 32115 28070 10459 0.29 0.65
肉類 萬噸 1062.4 1697 62 1.60 0.06
布 億米 121.5 32.3 75.3 0.27 0.62
原煤 萬噸 63500 70850 10670 1.12 0.17
石油 萬噸 10615 42082 1284 3.96 0.12
發電量 億度2819.5 23188 1128 8.22 0.40
鋼 萬噸 3448 12370 1000 3.59 0.29
水泥 萬噸 7390 7665 1826 1.04 0.25
附表十七:按人均產量計算的1979年中國、美國、印度的經濟差距
項目- 單位-中國- 美國- 印度-以中國為1美國為-以中國為1印度為
平均壽命 歲 70 76 54
糧食 公斤 331 1247 165 3.8 0.5
肉類 公斤 11 75 1 6.8 0.1
布 米 13 14 12 1.1 0.9
原煤 公斤 654 3150 168 4.8 0.3
石油 公斤 109 1870 20 17.0 0.2
發電量 度 29 1030 18 35.5 0.6
鋼 公斤 36 550 16 15.3 0.4
水泥 公斤 76 341 29 4.5 0.4
附表十八:1952-1979年間中、美、印三國經濟增長幅度
項目- 中國總產量增長倍數-美國總產量增長倍數-印度總產量增長倍數-中國人均產量增長
倍數-美國人均產量增長倍數-印度人均產量增長倍數
糧食 0.96 0.79 1.01 0.16 0.41 0.1
5
肉類 2.14 0.62 0.22 0.86 0.27 -0.3
3
布 2.17 -0.63 0.79 0.94 -0.71 0.03
原煤 8.62 0.54 1.96 4.70 0.21 0.6
0
石油 240.3 0.36 41.8 135.25 0.07 24.
0
發電量 37.60 4.0 18.27 21.83 2.95 9.99
鋼 24.5 0.5 5.25 140 0.16 2.6
4
水泥 24.7 0.81 5.8 14.2 0.43 2.87
(注:本文章參考了強國論壇多位網友的貼子,特別致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