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科學與信仰兼對求是的科學主義傾向的批判
(黃鳳琳;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
人們習慣從知情意的角度去判斷科學與信仰的關系。其實,還可以從廣義的包括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科學角度去判斷??茖W角度,即認識角度。不包括社會科學的科學是一種理性認識過程現象。而作為社會科學的科學----信仰是一種非理性認識現象。這里讀者不易理解,請參考筆者的社會科學的三重根原理。原理展示,社會科學的外部聯系是某主體的哲學文化價值觀或政治價值觀或經濟價值觀,外內聯系是認識論或整治認識論或經濟認識論,內部聯系是哲學本體論或政治本體論或經濟本體論。運用存在的三重根原理,可以方便地分析社會科學的邏輯結構。當社會科學家們尚未實現自覺或理性的研究之前,這就是信仰問題了??梢钥闯觯倔w論反映了某主體的價值觀。當主體的外部聯系比較穩定時,主體的價值觀也比較穩定,因此本體論也會比較穩定。
那么,為什么人們要批判本體論。本體論本身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研究現象,它反映了某主體的價值觀。歷史表明,他們以科學的名義去批判的,嚴格的說是以自然科學的名義去批判的。他們要按照對存在的三重根的直觀認識的標準,去批判對存在的三重根的抽象認識。
在科學學誕生之前,他們既不能實現社會科學家們的自覺研究,那么他們的批判又是什么呢?批判行為的外部聯系又是什么呢?顯然,他們是站在不同于該主體的立場上去批判的。資本主義初期,是資本主義價值觀批判封建主義價值觀。社會主義誕生后,是資本本主義價值觀批判社會主義價值觀。
改革開放前夕,因為一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原《紅旗》改為《求是》了。實際上,該文有科學主義的傾向。該文在認識論上過分側重于直接實踐和直觀實踐,在本體論上則批判了經典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的間接實踐和理論的抽象實踐。那么,該文的外部聯系價值觀呢?此不贅述。
當然,本文的“批判”只是站在科學學的中立角度去“批判”的,只在告訴為什么,并未主張什么。
科學學學派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Fengli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