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雷鋒的日子:讓老人倒在地上有無數人敢扶
云淡水暖
·
2011-03-06
·
來源:烏有之鄉
離開雷鋒的日子:讓老人倒在地上有無數人敢扶
云淡水暖
今天是3月5日,雷鋒離開已經將近50年了,前幾年有一部電影片叫做《離開雷鋒的日子》,講的是雷鋒的同班戰友喬安山在80年代的背景下,如何踐行雷鋒精神的故事。在影片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片段。
一個買豆腐的老頭過路時被撞倒了,喬安山路過此地,將老人送進醫院,跑前跑后掛號,照料,老頭的親屬來了之后,老頭不吭氣,子女們訛上了喬安山,老喬的妻子欲哭無淚,直到警察把事情查清楚后,喬安山才得以解脫。
導演想解讀什么呢?簡單而直白:離開雷鋒的日子,世道人心在改變了。朝那個方向改變?自由主義精英們變得更加“理性”和自戀,整天“普世價值”掛在口上。客觀地說,民眾們也開始“理性”起來,變得實際,畢竟是一個處處透著錢的味道的社會。
導演想用訛人的情節引導什么?首先,褒揚喬安山對雷鋒精神的堅持,因為導演還安排了另外一個情節,喬安山在被訛之后,還是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地助人為樂;其次,社會還是向往一種崇高境界的,有一天老喬在野外碰到出故障的車,幫別人解決了困難,自己的車出了故障留在野外,正當兒子感嘆好人難遇的時候,一位小時候被雷鋒輔導過的老師帶著一幫孩子來幫忙了。
在片尾,導演安排了韓磊演唱的歌,歌詞寫得好,演唱也很有激情,當中透出的期待令人感懷,雷鋒所代表的那種平實和崇高相結合的情懷,雷鋒所堅持的那種“對待同志要向春天般的溫暖”的信念,能夠有一種“年年月月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但是,經過一種“年年月月”的透著“理性”的對雷鋒的解構,文人雅士們在精神上對雷鋒精神的鄙視已經很明顯了,這個不提。而社會管理和人際交往中“理性”成分和趨利成分的混合,雜拌出來一種怪異的心態和景象。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目前老人、病人倒在街頭已經出現了多起無人前去幫扶的事件了,因為如果有人熱心,有人勇為,幾乎就要有人想到會不會再現《離開雷鋒的日子》中喬安山被訛的局面。有一個報道很典型,一個退休老干部因病倒在街頭,老人一再哀求旁邊圍觀的民眾幫忙通知家人和叫救護車,直到老人的親屬趕來,竟無人去扶一把,有人還相互“提醒”,別惹上麻煩。
社會如此的冷漠,源于社會價值觀的扭曲,有人在網上調侃,南京彭宇案的徐老太和王法官毀掉了雷鋒精神,有一萬個雷鋒也要被訛。徐老太代表利益追求,人與人之間用利益權衡彼此的關系,王法官代表“理性”的追求,“理性”只講條條框框,決不正視人性。
幾代人看著雷鋒扶著老大娘過馬路的畫面,看著雷鋒在暴雨中送帶孩子的大嫂回家的影片情節去體味一個時代的追求。離開雷鋒的日子,才發現雷鋒的存在和精神的傳承是如此的寶貴,為了千萬個遇到突發情況倒在地上的老人,呼喚千萬個敢于踐行雷鋒精神的人,更重要的是呼喚一個能夠支持和產生敢于扶起倒在地上的老人的民眾。
你說我跟不上時代
付出的對待該不該
對待同志要向春天般的溫暖
不管別人怎么看待
也許你忘了怎么對待
刻骨的對待難以更改
對待生活要有火一般的熱情
在對待中尋找答案
面對這火紅的對待
我感覺你不曾離開
春天的對待匯成永遠的大海
年年月月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