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才是中華文化真正文化傳承,而《論語》則是當官的的敲門磚,至多是官場奴才文化
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司馬遷歷時13年所完成的歷史巨著《史記》,全書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之多,包羅萬象,真實再現了中華民族上下三千多年天文,地理,從科學藝術,到政治、歷史、文化、民俗、人物傳說、經濟發展、社會全部發展狀況,無一不涉及。
《史記》既有反映帝王衣食住行及思想的記載,也有反映販夫走卒衣食住行及思想的記載;既有對開明帝王的贊揚,也有對昏庸帝王的痛批;既有對底層普通百姓美好道德的歌頌,也有對統治階級虛偽、惡劣言行的無情揭露。
正如司馬遷評說自己寫《史記》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雖然這是司馬遷評價自己,但這句話得到了后人的一致認可。曾經被魯迅贊譽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史記》,不僅是一種精典文學、美學上的享受,從中還可以了解從三皇五帝傳說到西漢中葉3000多年歷史的興衰起落,更能以史為鏡,古為今用,從歷史中洞察現實社會,感悟社會人生哲學。
《史記》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上的影響力,可以說,從古至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部書,都無與倫比。
《史記》無論在中國史學史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
自《史記》傳世以來的三千多年古中華文明,能夠傳承后世的歷史、詩詞歌賦、戲曲小說、散文演義、政論等文化政治傳統精品,無不是受到《史記》深遠影響,打上《史記》的烙印。
《史記》為后人再現歷史上屈原、荊軻等等真實人物形象,歌頌為正義、為崇高目標獻身的英雄,也贊美藺相如威武不能屈“一奮其氣,威伸敵國”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以及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重,不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的寬廣無私胸懷。
司馬遷通過對歷史人物在《史記》中的言行所闡述的人生觀、生死觀是他留給后人的一筆重要財富,更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一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的有益教材。
而受到歷朝歷代統治階級吹捧的說教式語錄體《論語》僅二十篇左右,總字數不足二萬,文字間支離破碎,東一鋃頭,西一斧頭,互不相連慣。如果說其中也有一些醒世警言,及為人道理,那也是孔老二站在奴隸主階級立場,一切以周禮為評判是非標準。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歷代統治階級對《論語》最精典的總結。說白了,《論語》就是古代知識分子升官發財的一塊敲門磚,一旦達到了升官的目的,《論語》中所闡述的仁義禮智信,全部成了忽悠百姓的“賣拐”忽悠臺詞。一部《儒林外史》,一部《官場現形記》,就是從古至今大多知識分子學習《論語》后在社會中的真實演義。
縱觀一部《論語》,百姓在《論語》中是沒有任何地位的。如其說《論語》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如說《論語》是官治民的傳承,或至多是教導官員們如何治民的文化,充其量是一部為統治階級培養奴才的文化,這也充分說明了孔子為什么幾千年來受到統治階級吹捧的真正原因。
如果一個執政黨一方面說是代表先進文化,代表工農最廣大人民利益,一方面又把孔老二樹立在大眾面前,讓人民群眾頂禮膜拜,到處一遍頌“孔”聲,這真是莫大的諷刺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