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的理性批判
批判的目的不是為了否定,而是為了正確地認識問題。
一、荒唐的概念
該文認為:
1、“社會公正是社會成員對社會是否‘合意’的一種價值評判”。
2、“社會公正是‘人’這一主體對‘社會’這一客體的價值評判”
總之一句話:社會公正是“價值評判”。
這個概念是不是有問題呢?
應該理性地推敲一下:
顧名思義,所謂的“社會公正”由“社會”和“公正”兩個詞組成。
“公正”的“公”字,其含義是什么呢?
天下為公、公有制、公開、公平,……,等等等等,所謂的“公”,大家也,人民也,全體也。
“公正”的“正”字是什么意思呢?
所謂的“正”,不歪也,不斜也。
“公”、“正”合起來,就是對全體人民不歪、不斜的意思。一句話:全民平等。
“社會”與“公正”合起來呢,就是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全民平等。
社會制度的全民平等或不平等,它到底是一種“價值評判”呢,還是一種社會現實?它是一種意識呢,還是一種客觀存在?
二、定義荒唐的概念,是不知還是故意?
該文認為:
“社會公正是社會成員對社會是否“合意”的一種價值評判,其實質是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等各種權利在社會成員之間合理分配,每個人都能得到其所應得的;各種義務由社會成員合理承擔,每個人都應承擔其所應承擔的。而要實現這種合理的分配與承擔,就要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公正既體現為一種價值理念,也體現為一種制度安排;既可視為一種原則和標準,也可視為一種狀態和結果。”
顯然,社會公正是“一種制度安排”,是“一種狀態和結果”。
這種“制度安排”,這種“狀態和結果”,并不是被什么人主觀去“可視為”,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客觀實在。
三、是概念不清,還是偷換概念?
當一個人感到社會公正或不公正時,這僅僅是他的主觀判斷(“價值評判”)呢,還是一種社會存在于這個人的頭腦中產生了反映?
在這個基本命題上,用人的主觀反映去代替客觀實在,屬于偷換概念,而不是什么概念不清的問題了。
四、當前的中國社會有沒有階級壓迫?
該文認為:
1、“綜合學者們的各種觀點,用比較簡潔易懂的語言來概括,也可以將‘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看成是對社會公正直接而生動的表達。”
2、“馬克思主義認為,在存在階級壓迫和剝削的社會里,真正的社會公正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在推翻了階級壓迫和剝削的社會里,社會公正的實現才具有現實可能性。”
關鍵是:當前的中國社會存不存在階級壓迫和剝削?
從國際上看,國際資本、世界強權是不是對中國人民進行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
從國內看,以私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關系下、極端的兩極分化的社會中是不是存在著階級壓迫與剝削?
五、應從看樣的角度看社會公正?
該文為我們提供了“社會”和“人”兩個角度。
馬克思主義看問題的角度應當是什么呢?
是從工人階級的角度。
于是,當我們從工人階級(被剝削、被壓迫階級)的角度去歷史地、相對地、具體地看社會公正問題時,我們就會發現,奴隸社會對奴隸是不公正的,兩極分化的社會是不公正的,私有制下的公正是虛偽的。
于是當我們從工人階級(被剝削、被壓迫階級)的角度看“社會”問題時,我們就會發現:
——市場經濟下的成功,更多的是私有制下的分配以及對公有經濟的巧取豪奪的結果。
——廣大農民進城謀生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下崗工人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城市居民一直在改革中被“改革”著。
——越是進行教育改革,教育越是不公正;越是進行醫療改革,醫療越是不公正;……。
六、怎樣解決社會公正問題?
該文認為:
1、“在人類思想史上,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科學闡明了實現社會公正的途徑,并把社會公正的實現同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結合起來,為我們正確認識社會公正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馬克思主義認為,在存在階級壓迫和剝削的社會里,真正的社會公正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在推翻了階級壓迫和剝削的社會里,社會公正的實現才具有現實可能性。”
3、“新中國成立后,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的階級壓迫和剝削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社會公正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哈哈哈
只要從以上幾點出發,來檢討當前的“制度安排”、“狀態和結果”,就有可能解決社會公正問題。
不然的話,“認識到位”、“舉措得力”、“形成合力”這三項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哈哈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