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馬克思主義是要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

金融魚 · 2010-10-0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馬克思主義是要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

    馬克思主義是要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無產階級專政目標是要保障讓所有無產者成為有產者。消滅資產階級消滅無產階級絕對不是從肉體上消滅,只是從經濟的角度,財產的角度消滅。


    自從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以來,我們所宣講的馬克思主義的目標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目的都是要從經濟上消滅資產階級,消滅私有制。其實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


    解放全人類,將人類從物質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而實現全面自由的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目標。實現的路徑是發展生產力和消滅私有制。其實是否私有制公有制都只是手段,讓所有人都能成為有產者,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才是目的,才是共產主義或者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區別。也就是說必須要所有人都自己耐以存在發展的財產,要絕對無產者有生存發展的財產和權力,讓相對無產者有更多的權力。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的精髓之所在。

    在中國過去的理論和實踐中總是把無產階級專政的矛頭對準資產階級,甚至用暴力的形式對資產階級進行肉體消滅。這是錯誤的違背社會規律的表現。因為社會的發展進步靠的是生產力的發展,靠的是財富的生產創造和積累。如果不能讓窮人有生存發展的權力,如果不能讓所有無產者都成為有產者,不能發展生產力,創造物質財富,就算殺光所有資產階級富人,那么剩下的仍然是一群無產者。改造資產階級富人,劫富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保障窮人能有生存發展權力,從無產階級變成有產階級的手段。極端的從肉體上消滅的做法不但不符人性也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所以現代社會從根本上,法律上強調對富人征稅,補貼窮人,強調社會財富分配向窮人傾斜,向無產階級傾斜,在財富的大額繼承和轉移中讓富人積累的大部分財富通過遺產稅回歸社會而不是由后人世襲。

   我前面說在“從法律上定義所有財富的社會性,共有性,任何個人都是階段性占有控制和使用。從法律上確定富人財產在自然人生命終結時大部分將重新回歸社會”的思想已經得到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先覺者如巴菲特,比爾·蓋茨等人的認同。他們也主張富人財富不要繼承,而且捐給社會。但他們那種只是覺悟富人高道德的表現,不是從社會制度與法律角度的保障,與社會主義的財富所有性質還是有區別的。


    私有制與公有制,也不是共產主義或者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而是實現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保障所有無產者都能成為有產者的手段和形式。馬克思主義強調的社會主義,就是所有人民都這個社會的主體,所有人的生存和發展權力都應該得到保障,不能完全純粹的只以資本的強弱多少來決定生存和發展的權力,完全有資本的多少強弱來決定財富分配。

    馬克思主義是要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無產階級專政目標是要保障讓所有無產者成為有產者。消滅資產階級消滅無產階級絕對不是從肉體上消滅,只是從經濟的角度,財產的角度消滅。這才是對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正確理解。不然按照以往的對理論的錯誤理解和實踐,今天的中國社會就已經完全不屬于無產階級專政了,就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顯得自相矛盾了,其實不然,只是我們一直以來對理論的理解和實踐不對。

---------------------------------------    再聊馬克思主義是要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
    關于這個問題我高興意你的反駁

    首先,我要聲明,我不是馬克思主義信徒,我不會忠誠于馬克思的原話,或者原義。我會盡量以我的角度客觀的認同馬克思說得對的地方,篡改或者說是發展也可以,我會改變我認為馬克思不對的地方。自說自話,僅此而已。馬克思主義有很偉大的價值,但其理論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尤其是在實踐的可操作性當中體現,這一點相信經過全世界的社會主義實踐,大家都不會表示反對。

    其次,我之所以,發表謬論,主要是立足與現今的理論需要。我說了,如果中共不貫通各個時代的理論,會有很大麻煩,將不可避免的陷入,理論和法律上的自相矛盾包括執政的合法性,現有特色社會主義的合理合法性。會出現,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思想者,支持毛澤東的人,支持鄧小平的人,以及內外敵對勢力都反對共黨執政合法性與理論合理性的局面。
所以,我的文字僅僅是自說自話。

    要消滅一切階級首先就要實現讓所有無產階級變成有產階級這個過程,而生產力發展和物質條件的創造是實現這個第一階段的先決條件。

    只有:1 物質條件極大豐富了  2而且差別越來越小了,直到無差別(我認為一直到無差別是不可能的),才能談消滅階級。我們必須明白因為差異導致差別差別導致產生了階級。人們是要有差別的共同富裕呢?還是要無差別的共同貧窮?要無差別的共同富裕,首先要物質條件充裕并且差別越來越小,這樣才能消除階級。
    
    目的是要無產者變成有產者,要通過生產力發展,極大的豐富物質條件,從而使得人類從物質與資本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只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形式,達到目的是根本。

    生產力生產關系是互為條件,相互支撐,相互制約,必須相互適應,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這是我的理解,與馬克思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一些區別。

    公有制,與私有制,都只是實現的手段和形式。而且馬克思的一切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搞公有制,不考慮差異化條件,不考慮社會的實際需要和。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所謂按需分配,其實根本就沒有滿足社會人們的各種差異需求。所以實踐操作性效果極差。

    我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特征,都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決定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僅僅在于,如何分配,按照那些原則進行社會權力和分配財富。社會主義,就是認為所有人民都是社會主體,都應該享有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財產(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絕對無產者要變成有產者,相對無產者要變更多的財產。社會分配體系要傾向于社會弱勢群體,或者無產階級,不能純粹以資本多少強弱進行分配,不能以權力強弱進行分配。同樣,管理社會權力,要保障所有社會主體的,生存發展權力,其他社會政治權力。
 這就是我理解的社會主義。以全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出發,制定制度,法律,進行權力和財富分配。
    

     財富是一切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服務與資源。財富被某個主體占有,就變成了財產。
     關于,財產我認為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商品社會里,一切物質財富都可以進行交換。物-貨幣-物交換,或者物物交換。生活資料是可以通過轉化變成生產資料的。任何財產賣掉至少都可以換成貨幣。貧窮者只是財產少一點,可轉化生產資料就少一些。這個世界上一丁點兒財富都未占有的絕對的無產者是極少數。

    所以,財產與關系,其實就包括了,生活資料,生產資料。我倒是覺得從財產關系入手,比較高明。我這樣講與“創造條件增加人民財產性收入”這一提法不謀而合。
 
   原始社會是公有的,誰愿意回到原始社會嗎?公有制如果不能讓人們的物質條件極大的豐富,不能滿足存在和發展的需求,公有制有什么意思,公有與私有看需要而定,但不是目的。讓所有無產者都變成有產者才是目的。

 

    因為我不是馬克思的信徒,對馬克思主義也不完全認可,或者完全了解,所以我覺得, 這個問題不能機械思維地理解,死抱馬克思的教條。

============================================

私有制與資本主義容易激發人性惡性表現,但馬克思對差異與人性認識不足。

----------------------------------------

  馬克思主義的致命缺陷是對人性和差異認識不足
 
  生產力與分配關系(財富與權力)決定社會性質

  再聊馬克思主義是要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
    關于這個問題我高興意你的反駁

    首先,我要聲明,我不是馬克思主義信徒,我不會忠誠于馬克思的原話,或者原義。我會盡量以我的角度客觀的認同馬克思說得對的地方,篡改或者說是發展也可以,我會改變我認為馬克思不對的地方。自說自話,僅此而已。馬克思主義有很偉大的價值,但其理論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尤其是在實踐的可操作性當中體現,這一點相信經過全世界的社會主義實踐,大家都不會表示反對。

    其次,我之所以,發表謬論,主要是立足與現今的理論需要。我說了,如果中共不貫通各個時代的理論,會有很大麻煩,將不可避免的陷入,理論和法律上的自相矛盾包括執政的合法性,現有特色社會主義的合理合法性。會出現,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思想者,支持毛澤東的人,支持鄧小平的人,以及內外敵對勢力都反對共黨執政合法性與理論合理性的局面。
所以,我的文字僅僅是自說自話。

    要消滅一切階級首先就要實現讓所有無產階級變成有產階級這個過程,而生產力發展和物質條件的創造是實現這個第一階段的先決條件。

    只有:1 物質條件極大豐富了  2而且差別越來越小了,直到無差別(我認為一直到無差別是不可能的),才能談消滅階級。我們必須明白因為差異導致差別差別導致產生了階級。人們是要有差別的共同富裕呢?還是要無差別的共同貧窮?要無差別的共同富裕,首先要物質條件充裕并且差別越來越小,這樣才能消除階級。
    
    目的是要無產者變成有產者,要通過生產力發展,極大的豐富物質條件,從而使得人類從物質與資本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只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形式,達到目的是根本。

    生產力生產關系是互為條件,相互支撐,相互制約,必須相互適應,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這是我的理解,與馬克思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一些區別。

    公有制,與私有制,都只是實現的手段和形式。而且馬克思的一切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搞公有制,不考慮差異化條件,不考慮社會的實際需要和。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所謂按需分配,其實根本就沒有滿足社會人們的各種差異需求。所以實踐操作性效果極差。

    我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特征,都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決定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僅僅在于,如何分配,按照那些原則進行社會權力和分配財富。社會主義,就是認為所有人民都是社會主體,都應該享有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財產(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絕對無產者要變成有產者,相對無產者要變更多的財產。社會分配體系要傾向于社會弱勢群體,或者無產階級,不能純粹以資本多少強弱進行分配,不能以權力強弱進行分配。同樣,管理社會權力,要保障所有社會主體的,生存發展權力,其他社會政治權力。
 這就是我理解的社會主義。以全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出發,制定制度,法律,進行權力和財富分配。
    

     財富是一切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服務與資源。財富被某個主體占有,就變成了財產。
     關于,財產我認為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商品社會里,一切物質財富都可以進行交換。物-貨幣-物交換,或者物物交換。生活資料是可以通過轉化變成生產資料的。任何財產賣掉至少都可以換成貨幣。貧窮者只是財產少一點,可轉化生產資料就少一些。這個世界上一丁點兒財富都未占有的絕對的無產者是極少數。

    所以,財產與關系,其實就包括了,生活資料,生產資料。我倒是覺得從財產關系入手,比較高明。我這樣講與“創造條件增加人民財產性收入”這一提法不謀而合。
 
   原始社會是公有的,誰愿意回到原始社會嗎?公有制如果不能讓人們的物質條件極大的豐富,不能滿足存在和發展的需求,公有制有什么意思,公有與私有看需要而定,但不是目的。讓所有無產者都變成有產者才是目的。

 

    因為我不是馬克思的信徒,對馬克思主義也不完全認可,或者完全了解,所以我覺得, 這個問題不能機械思維地理解,死抱馬克思的教條。

============================================

   馬克思主義有瑕疵但仍然是已知學術中最科學最高級的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說馬克思不對就有很多人頂,說私有制資本主義惡就不熱鬧,為啥?

    網壇里有很多是職業來反馬克思,職業來宣揚資本主義的網特?

    馬克思是人類偉大的思想家.他吸收和繼承了中國文化代表的東方文明的“天下大同”的高級文明思想。東方文化一直就是一種高級文明的文化。中國文化幾千年前就認識到人性向善。所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了,在西方卻被人們視之不屑。因為西方文化一直就是低級文明程度的遵循動物界叢林法則的文化,西方一直講人性惡。

    私有制,資本主義容易激發人性的惡性表現,早晚被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代替.因為人性向善,社會發展規律是遵循人性。共產主義和按需分配是最高高尚,最大善的理想。而且是可以實現的,發展生產力豐富物質條件,縮小物質條件差別,最終接近消滅階級差別。

    以前只是實現形式在實踐上的錯誤,還有認識上的不足。但馬克思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后結論,消滅階級,共產主義是會無限接近的。實現人類的全面自由文明發展。

    社會主義如何向更文明,更高級的社會發展的問題。資本主義還在動物性叢林社會法則里針扎倒退。這是兩個層次的問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是高級于資本主義的,是更文明的社會意識社會形態。大原則還是要闡明的。

===============================================

私有制與資本主義容易激發人性惡性表現,但馬克思對差異與人性認識不足。

------------------------------------------------------------------

    財富所有制與社會主義的財富均衡。

    財富是一切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服務與資源。財富被某個主體占有,就變成了財產。關于,財產我認為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商品社會里,一切物質財富都可以進行交換。物-貨幣-物交換,或者物物交換。生活資料是可以通過轉化變成生產資料的。任何財產賣掉至少都可以換成貨幣。貧窮者只是財產少一點,可轉化生產資料就少一些。這個世界上一丁點兒財富都未占有的絕對的無產者是極少數。

    公有制與資本社會主義是不同的概念,私有制與資本主義也是不同的概念。社會主義有私有,資本主義有公有。歷史和社會從來沒有絕對的私有,絕對的公有。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在生產力發展程度和分配關系(權力和財富的分配)不同。生產力與分配關系決定社會性質。

    私有制與公有制,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別。馬克思主義是要讓所有無產者變成有產者,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生產力與分配關系(權力與財富的分配)決定社會性質。生產資料所有制公有還是私有都只是實現從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這一目的的形式和手段。而且社會主義的公有制與資本主義私有制在財富性質(法律和制度上定義)是有區別的。

   公有與私有看需要而定,但不是目的。讓所有無產者都變成有產者才是目的。
   我認為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容易激發人性的惡性表現.當然私有制也有調動人的積極性激勵人們創造財富發展生產力的積極的一面。公有制,有約束人性惡性表現的積極的作用,但也有可能出現不能激勵勞動創造發展生產力的消極作用,當然只是可能。這得根據實際情況而論。

   私有制與資本主義容易激發人性的惡性表現,使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存在和發展需求,而使人貪婪欲望膨脹,變得自私自利。容易激發人為達到自己的需求欲望的滿足,不擇手段,殘忍冷酷。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強大或者金融資本集團發展強大之后,為什么終究都會發展成為帝國主義(軍事帝國主義,金融帝國主義)。根源就在于私有制容易誘發放縱人性的惡性表現。因為只講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而且只看重和滿足自己存在和發展的需求。一旦外在具備的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無法約束這種需求欲望的滿足,就會對外作惡表現出惡性。


    從私有制,資本主義國家內部而言,只要有雖然法律比較健全,有效的約束了人性惡性表現。但由于私有制的土壤從根源激發人貪婪自私的欲望膨脹,所以一旦沒有條件約束人作惡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說過了:社會主義的公有制與現有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的區別在于,法律與制度上財富的社會屬性,區別在與財產的繼承與轉移。私有制主張財產的世襲,繼承。而社會主義的所有財產都只是個人主體對公有財富階段性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所有富人的財產,在自然人生命結束的時候都要絕大部分重新回歸社會。以財產繼承遺產稅或者財產轉移稅,的形式從法律制度的角度。
    我的觀點已經得到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先覺者如巴菲特,比爾蓋茨等人的認同。他們也主張富人不要將財產由后人繼承。只是他們那是個人道德覺悟的慈善捐獻,而我說的社會主義財富公有性質,是從財產法律屬性,社會屬性,從制度的形式確保財產是公有的。請看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財富均衡》

 

    社會主義公有經濟下的財富均衡。
 
   
    社會主義公有經濟下財富均衡。富人自然人生命結束時大部分財產回歸社會。

    這一原則適合所有個人財富高于全國人平均財富數量N倍的人。系數N的具體倍數可商榷,待定。。


 
    社會主義的經濟,首先在法律框架下認定,一切財產均屬于國家社會全民公有,個人只是階段性行使占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例如房屋,土地所有權歸國家,個人擁有使用權僅僅70年。同樣的道理,所有個人財富,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獲取,聚集,當然必須是合法的方式得到的財富,都必須在自然人生命結束時均衡。社會主義民營經濟也是公有經濟而非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

 
    怎么操作?
 
    如何均衡?首先計算出全國人均財富數目,然后用個人財富數目減去人均數的N倍。得到的余數,作為國家提取基數。國家提取余額的80%

 
    例如一個富人的財富擁有為100億,此時全國人均財富數為100萬,那么100億減去100萬乘以十倍等于99.9000萬,這個余數提取80%劃歸國有,變現入賬或者國家控股。但這個富人的繼承人或者指定的繼任者是一個很有能力,很有作為的企業家,他的財產也都在經營的企業里,那么國家控制那80%后,不改變企業的經營,仍然由該企業家指定的繼承人經營管理企業,做職業經理人。但此時國家作為控制那80%財產的股東,有分紅的權利,有參加董事會的權力。如果該企業家指定的繼任者未能在后面5年的時間里,維持企業資產,或者繼續壯大發展,未能給股東賺取利潤,未能分紅。那國家股東可以根據股份公司管理辦法,行使股東權利,要求更換經營管理者或者把股份資產處置變現。如果該個人能在均衡財富后,繼續不斷的將企業資產做強做大,分給股東們豐厚的回報,原則上國家持股不動,等待分紅。

 
   
    如果,發生大額財產贈予,名下轉移,均需要按照法律進行公有制的全民所有財產提取,財富數目減去人均數的N倍。得到的余數,作為國家提取基數。國家提取余額的80%


 
    要脫離中國國籍,加入其他國家國籍的人同樣如此。只能帶走余額部分的20%而且還必須是合法財產。否則以“叛國罪”論處。

 
    這一“個人財富均衡”原則,首先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財富平衡規則,是承認社會主義民營經濟的公有制性質,同時承認不同的人能力差異,條件的差異,和積極性的差異,確保自由充分的競爭,個人對財富的積累。同時又科學合理的從社會整體均衡財富分配。因為有能力的個人,財富巨大的個人,該實現的個人奮斗價值實現了,該享受的也差不多享受了。而人作為一個生命體,食不過滿腹,穿只是裹身,生總是草木一秋,所以對財富的有價值的有效需求其實是有限的,多占有了就是浪費資源,多占有了,就會使得社會貧富極均衡,徒增社會矛盾。社會主義民營經濟下,所有個人財產的最后歸屬大部分都是歸國家,歸社會,歸全民所有??辞辶诉@個財產的最后歸屬,那些富人們,就不比為了一己私立而為富不仁,就不會極度殘酷的剝削工人和農民,就會積極地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為其如此才能使得自己得道更高的社會地位和個人享受。同時也會使得社會財富分配平衡,形成極富和極窮為數極少而中間階層極大的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才能真正把內部需求拉動起來。

 
    這個過程就好比一個財富隨著個人的成長而不斷積累成長,又隨著人年齡的成長,最后到死亡時候重新回歸社會。每一代人都不斷依靠自己的奮斗不斷積累,最后又將自己的財富回歸社會,回饋社會。也能提升每一代的生存和競爭能力。不使得那些紈绔子弟富二代,不思進取,只會享樂,無事作惡。

 
    如能如此,那么整個社會的福利,養老,醫療保險等等就都有了很大的來源。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就可以實現.

 
    有人擔心,這會不會影響,那些有能力的個人創造財富,積累財富的積極性?不會。因為這均衡的標準,都是全國人平均數N倍上面的財產。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更高社會地位,追求更大尊重和認同,追求更大自我價值的。誰愿意做那個平均數下邊的人呢?何況一個人的生命幾十年來說不是短暫的時間,而且盡管有財富的均衡,富有與貧窮之間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我看個個都希望做富人,沒人愿意做窮人吧。

 
    要實現,這一個人財富均衡的原則,首先必須從法律上認定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就首先要從法律上確立,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一切經濟都屬于公有經濟。必須確定所有財產的所有權都屬于國家社會,全民所有,個人只是階段性占有使用和控制支配。并從法律角度確保實施和監管。同時就必須有一套完善的全面覆蓋的財產申報和監控系統。

 
    社會主義的民營經濟絕不同于資本主義私有經濟。資本主義私有經濟,個人對財產的所有是永久的,是可以世襲繼承的。主張的是個人利益和權利最大化,并將這種權利通過贈予或者繼承實現后代的承襲。而社會主義下,個人對社會財富是沒有所有權的,只是階段性占有使用和控制支配的權力。強調個人權利的同時結合人生物年齡的成長,衰老,死亡而增強和消減。強調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權利,也強調了符合科學的個人對社會的義務和責任。

 
    目前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在遺產繼承稅上有點向這個趨勢發展,但資本主義國家沒有從法律的角度,從財富所有權的角度去定性財富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最后的財富歸屬。能將財富捐贈給社會的大富豪也有,但那都是較高道德的表現。我們知道,社會主義一定是比資本主義高級的社會形態,其支撐條件是生產力的發展。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往往是矛盾和危機的激化爆發。而之所以會矛盾激化,爆發危機,其原因就是“差異是一切矛盾的根源”,“差異是必然的客觀存在”,“人都是自利的”,“自由競爭的結果除了促進不斷的進步發展同時,必然有消亡,有發展,有壯大,形成壟斷。”“失去平衡的自由競爭和財富分配的結果就是矛盾激化爆發,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或者社會動亂甚至革命。”所以資本主義不從財富所有最終所有權去平衡財富分配,必然有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不斷爆發。最終把資本主義推向社會主義。

 
    “經濟壟斷的最高形式就是國家壟斷”“財產所有的最高形式就是全民公有”“利益共享的最高形式全民共享”“最能提高效率的機制是有足夠的利益共享,也有充分的差異化自由競爭”。我們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建國60年來生產力已經有較大發展,何必非要等到矛盾激化,爆發,動亂,甚至革命的方式去重建平衡呢?

 
    社會主義經濟包括民營經濟,允許個人充分競爭,成長積累財富,最后在每個人成長的最巔峰階段,用法律的形式和手段去平衡財富分配。是科學的,是符合社會和自然人的規律的。資本主義以后也會這么干。

 
    如此,中國社會大多數人必然有所保障,也能充分調動積極性。我看當今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日趨突出的情況下,尤其老齡化社會很快到來的情況下,社會福利醫療保障壓力巨大的情況下。這不失為一個建設真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好設想。

 
    社會主義經濟下,社會主義公有經濟下財富均衡。富人自然人生命結束時大部分財產回歸社會。

    這一原則適合所有個人財富高于全國人平均財富數量N倍的人。系數N的具體倍數可商榷,待定。。

  

       馬克思主義雖然存在瑕疵,但仍然是最科學最高級的學術.

馬克思對差異的普遍性認識不足,對人性的規律認識不足。因而在實踐操作性制度設計上沒能真正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原理。馬克思講發展生產力,高度豐富物質條件,本身就是要極大的滿足人存在和發展的需求,從而將人從物質,勞動,資本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以往基于人性善的制度設計之所以會相對顯得失敗,是因為沒有搞清楚人性為什么會善惡表現,沒有強調“人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是人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忽略了人的存在和發展需求,以及“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這一根本性運動體現出的規律-利己性。因此似乎以往的人性善的制度設計顯得失敗。


    人之所以會作惡是“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推動的。


    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條件之間的矛盾,決定了人性的外在表現。


    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條件之間的矛盾


    是人和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切社會矛盾都是這對矛盾的派生,解決人和社會的問題就是解決這對矛盾。

---------------

    重點強調兩個問題

    一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區別僅僅在于不同群體對財富占有的多少差別。對財富占有的差別太大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并非一定是對立的。只有資產階級占有的財富過多,而無產階級占有的財富太少已經嚴重限制傷害到無產階級的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時兩大階級才會形成對立。因為差異是一切矛盾的根源。請參看我的帖子《差異是一切矛盾的根源》里面有差異的普遍性原理,差異與矛盾之間的關系。

    二

    以往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國有企業或者公有制企業之所以,發展不好效率低下,并不是公有制的問題。根源在分配關系沒有處理好,未能充分有效的調動起人的主觀能動性,沒能很好的提高整體生產創造效率。最主要是分配時缺少按照勞動貢獻分配,也沒有按照需求意愿分配,而且在生產組織的權力分配關系上,官僚主義嚴重,財富分配上按照權力大小進行分配,公權私用嚴重,損公肥私嚴重,公權沒有受到所有主體的監督和約束,也沒有真正按照公有制度主要按照主體權進行分配,因此很多國有企業越搞越糟糕。但不能否定的是也有很多公有企業搞得有聲有色。

    實際上都是分配(權力和財富)關系如何處理好的問題。

---------------------------------------------------------------

    馬克思主義的根在中國,

有人說馬克思主義是洋和尚念的經,我是不認同的。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 中國的“天下大同思想”。只是“天下大同思想”傳到歐洲在馬克思手里培育了一下苗子,有回歸中國栽種。

    

    馬克思對天下大同思想的培育,主要是對如何實現,什么條件下才能實現“天下大同”也就是共產主義進行了闡述。最早的原始社會是天下大同的。到馬克思的時代,天下大不同,所以馬克思就在想如何實現什么時候再實現天下大同的共產主義呢。于是他總結了社會發展的規律,解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預測了未來的共產主義如何實現。

    最終共產主義目標是正確的,最終的表現形式也是正確的。但是由于馬克思對差異的世界,差異的人,差異的需求,差異的條件等等一系列差異認識不足,也由于他對人性的認識不足,尤其對于人性的利己性認識不足,以及人性的表現決定認識不足?!按嬖诤桶l展的需求與條件是人與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人性表現?!瘪R克思從根本上對人的存在和發展需求很強調,根本對發展生產力強調都沒有錯,而且很正確也符合人性。包括最終天下大同共產主義形式也很符合人性向善的規律。問題是馬克思忽視了差異是矛盾的根源。生產關系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也可以制約生產力發展,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公有制,私有制都既可能促進生產力發展也可以制約生產力發展。

    馬克思主義問題不是大原則和最終目標正不正確的問題,而且實踐中的可操作性,并對這種操作實踐加以符合馬克思主義的闡述問題。毛澤東之后,鄧小平又進了一步,比如鄧說,公有,私有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帶后富,目標是共富,發展生產力目的是廣大人民群眾滿足日益增物質文化需求等等都是對實踐操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闡述。我一直認為是正確的,高明的。問題是社會的發展往往會有些不按照人的意志進行。如貧富差距拉得過大,好像一味私有化,權力掌握者變成權貴富人,官民對立,老百姓被強拆,被代表,被神經病之后。

    矛盾多了,很多人就會說毛澤東與鄧小平都是講馬克思主義,到底誰是馬克思主義?所以必須要闡述要從現實講通,馬克思,毛澤東,鄧小平之間的一脈相承的貫穿主線,舍棄和發展在哪里。不然的話,但是,憲法上,共黨的黨章上有些名詞概念就足夠共黨頭疼的。未來的貧富差距問題在理論上和具體操作形式上也需要闡明。

  


馬克思主義有瑕疵但仍然是已知學術中最科學最高級的

說馬克思不對就有很多人頂,說私有制資本主義惡就不熱鬧,為啥?

網壇里有很多是職業來反馬克思,職業來宣揚資本主義的網特?

馬克思是人類偉大的思想家.他吸收和繼承了中國文化代表的東方文明的“天下大同”的高級文明思想。東方文化一直就是一種高級文明的文化。中國文化幾千年前就認識到人性向善。所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了,在西方卻被人們視之不屑。因為西方文化一直就是低級文明程度的遵循動物界叢林法則的文化,西方一直講人性惡。

私有制,資本主義容易激發人性的惡性表現,早晚被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代替.因為人性向善,社會發展規律是遵循人性。共產主義和按需分配是最高高尚,最大善的理想。而且是可以實現的,發展生產力豐富物質條件,縮小物質條件差別,最終接近消滅階級差別。

以前只是實現形式在實踐上的錯誤,還有認識上的不足。但馬克思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后結論,消滅階級,共產主義是會無限接近的。實現人類的全面自由文明發展。

社會主義如何向更文明,更高級的社會發展的問題。資本主義還在動物性叢林社會法則里針扎倒退。這是兩個層次的問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是高級于資本主義的,是更文明的社會意識社會形態。大原則還是要闡明的。

         人性向善是保持一種向善的趨勢,就像水受到重力作用,雖然水龍頭往上噴(類比為作惡),但水噴到一定高度總會掉頭向下,向下就是一種始終保持的趨勢。水向上噴需要一種推動力,人會作惡也需要一種推動力。
 
人存在和發展的需求就是推動人作惡的推動力。

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是生命體根本性的內在運動,是人和社會發展的根本推動力。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運動體現出的規律是利己性。人性就是滿足存在和發展需求的運動體現出的向善趨近的規律。


人性向善就是保持向善的趨勢,不作惡,或者作惡了到一定條件就停止作惡。

   善,惡,貪婪,恐懼都只是人性外在表現.--“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條件之間的矛盾決定人性外在表現”


要知人性,先明善惡,要明善惡,先知利害。


要知人性,先明善惡,要明善惡,先知利害。


孟子從來沒有說過人性本善,本善之說是孔子以及后人。孟子講的是人性向善。


--------------------------------------------------------------------------------------------------


唯有“人性向善說”能融合孔子,荀子,韓非子,老子,佛教對人性的認識,


符合所有定義人性的條件。符合唯物主義世界觀,能指明人類的發展方向。


要知人性,先明善惡,要明善惡,先知利害。


標準定義:人性就是人在滿足自身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過程中向善趨近。


簡化表述:人性向善。


人性是人滿足自身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這一根本性運動過程體現出的客觀規律。


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條件之間的矛盾決定人性外在表現


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是人內在的根本性的生命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一。


關于人性,歷史上的思想家主要有以下幾類觀點:


人性至純說--代表人物,老子。


人性本善說--代表人物,孔子。


人性本惡說--代表人物,荀子。


人性好利說--代表人物,韓非子。


人性本空說--主要流派,佛教。


人性向善說--代表人物,孟子。


人類社會遵循一定的一定的規律發展,人有共同的人性。


其中,佛家人性本空說,無需一駁,謬誤。但從規律不是具體物質來講,佛家講人性本空也有道理。韓非子的人性好利觀點,偏頗。


孔子人性本善說,荀子人性本惡說,是兩種影響最大,爭論也最激烈的觀點。老子的人性至純觀點,其實人性無所謂善惡,是中性的。孟子人性向善,是我目前認為最科學的一種??鬃涌吹搅死髯涌吹搅诵枨?,韓非子看到了利益。老子,無為,所以講人性是中性的,無所謂善惡。只有孟子的人性向善說能融合孔子,荀子,老子,韓非子,佛教對人性理解的正確部分。


但所有先賢均未能解釋,人性復雜的表現,尤其為何善惡反差極大。


如果分辨不清楚“人性本善”與“人性向善”之間的區別,根本不要談人性。


二。


要知人性,先明善惡,要明善惡,先知利害。


人是一種生命體,而且是具有高度的社會性,生產性,創造性,精神性的一種高級生命體。


人與動物的區別是在于,社會性里,生產性,創造性,精神性的程度不同。作為一種生命體,首先是個體的生命維系和發展,所以人生下來就就要吃要攫取外在的資源。作為一個生命的正常存在和發展狀態不能維系,停止則意味著生命體的終結死亡。自身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是所有生命體體根本性的內在運動,一切行為動機由此產生。因此,所有生命體都有利己性.


什么是利己性?首先不傷害,不破壞自己生命存在和發展,就是利己。如果傷害和破壞自己生命的存在和發展就不是利己而是害己。生物體,首先趨利,避害,利己不是簡單的理解為給予好處。自然地謀求不被傷害,不被破壞,不被限制,在此基礎上謀求更有利于自己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這就是利己性。


不利己就是害己。


因為自身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驅動,所有生命體都有利己性。人的善,惡,貪婪,恐懼都是利己性的體現。


生命體在與外在生命體或者環境發生關聯時,會有利他與害他兩種作用。


何謂害他?就是傷害,破壞,和限制了其他生命體的存在和發展。不傷害,不破壞,不限制其他生命體的存在和發展,就是利他。


善,惡正是基于,利他與害他兩種作用而說的。


對被害的一方主體來說,發揮害他作用的一方就是惡的。不對自身產生危害的,就是善的。比如,我罵某人A“錘子”(錘子,四川話,就是男人那玩意兒。),傷害了A他的情感,對A他來說就覺得我惡。而另外一個,我沒罵他,沒傷害到的人B來說,他就認為我是善的。如果,是有某個C人覺得我罵那個A為錘子,是為他出了口惡氣,是維護了C的利益,或者為C謀求了利益,那C就更認為我是善的。一般人理解的善,是最后一種狹隘的情況。所以說善惡是相對的,利益立場不同,得出結論不同。


標準不同得出的善惡結論也不同。例如,從利益角度而言,被秦始皇殺戮的人肯定是認為秦始皇惡,在秦始皇統一戰爭中得利的人,肯定認為他善。但從歷史的標準而言,秦始皇統一版圖,結束天下混戰,相互殺戮,推動錢幣統一,中央集權,都可以理解為善。商鞅一下殺了私斗的幾百人,小者說是作惡,大處說是善,因為確立法律威嚴從此人們不敢動不動就相互廝殺。


生命體,在與外在生命體發生關聯時,會有利他和害他兩種作用,因此產生了善惡的概念。而所有生命體都是有趨利避害,有利己性的。所以,所有生命如果不與外在生命體發生關聯時,是無所謂善惡的。(老子,無為,所以講人性是中性的,無所謂善惡。)即便與外在發生關聯,也并非一定要謀求對外在生命體有害他作用,即作惡。而是首先謀求不被傷害,首先利己。至于,是否會害他,是否會作惡,則由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外在條件之間的矛盾決定。


不害他,就是利他,不作惡,就是善。不被傷害就是利己,被傷害就是不利己。


從利己性來說,其實所有生命體都是向善的。


但我們善這個概念專用到人的身上。因為人是與一般動物不同的生命體,是一種,生產性,創造性,精神性,文明性的生命體。


善,是利己性與高級文明性的統一。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需求。善是,人與外在的社會自然的和諧統一。根本上,善,其實就是一個生命體的利己性。


利己性是生命體的基本特性之一。利己性不等同于自私,自私是只顧自己不顧其他,不顧外在的人或者環境,動植物。利己性則可以在有利于自己的同時有利于他人或者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外在環境,以及外在的動物植物。而且利他也是可以利己的,利他也可以是達到利己的方式或手段。所以利己性和自私還是不同的,因為自私很可能是既不利人,也不利自己。


人性公式:人性=利己性 X 高級文明性。


高級文明性體現出來才是人,才是文明人,僅有利己性就接近純粹的動物。用乘號,就是體現人性表現的復雜。


三。


人性表現為什么復雜?


首先利己性是,“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這一根本性內在生命運動的規律體現。


而人的需求有多樣性,同時不同人的需求又有差異性。同時,人處在需求與條件的矛盾作用當中,“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條件之間的矛盾決定人性外在表現”


人性問題的最大困惑在于人為什么會有極其復雜的表現,尤其善惡反差極大。這是所有先賢都沒能解釋清楚的。


只有用“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條件之間的矛盾決定人性外在表現”這種矛盾的分析方法,才能很好的解釋人性表現的復雜和巨大反差。人處在矛盾作用當中,而且需求層次的多樣性(需求分兩大類: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人的需求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不同人需求的差異性,同時結合人的高級文明性,(生產性,創造性,精神性,文明性。),所以人性表現極其復雜,而且善惡反差極大。


四。


從定義人性的標準而言:


定義人性,必須是人的本質屬性,是人這種生命體“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這一根本性內在運動的規律,必須同一,必須客觀,必須恒久。還能代表人的發展方向。


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運動是有規律。改變物質的是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物理的或者化學的。規律是不變的。物質能改變的是意識。意識基于物質產生,而依附于物質。意識驅動生命體運動,作用于外在物質,進而人改造世界。意識驅動人改造世界時,只是改變物質的狀態,物理狀態的改變或者化學的改變。其中運動的改變,是屬于物理狀態的改變。改造世界只能利用和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


只有規律才是“客觀的”“同一的”“恒久的”。規律不能決定物質存在,但物質運動遵循規律。定義人性,必須是人的本質屬性,是人這種生命體內在的運動規律,必須同一,必須客觀,必須恒久。


從人性是規律這個角度說,佛家的本空說也是有道理的,因為規律雖然是客觀,但不是具體的物質存在,所以是空的。


人性不能決定人的存在,但人的存在和行為遵循人性。


不但如此,要定義人性,還必須能代表人的追求和發展方向,體現人區別于動物的高級文明性。


綜合以上理解,唯有“人性向善”能融合孔子,荀子,韓非子,老子,佛教對人性的認識,符合所有定義人性的條件。符合唯物主義世界觀,能指明人類的發展方向。


五,結論。


標準定義:人性就是人在滿足自身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過程中向善趨近。簡化表述:人性向善。


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條件之間的矛盾決定人性外在表現


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條件之間的矛盾是人和社會以及所有生命體的根本性矛盾。


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是人內在的根本性的生命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


馬克思主義終極理想與所有宗教殊途同歸--終極就是善


所有宗教的價值觀和理想:


最終莫外乎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徹底解脫,沒有痛苦,全面的自由快樂--極樂。


馬克思主義終極理想:


生產力高度發展--消除人與人的不平等消除剝削--按需分配--


--完全滿足人的各種需求--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比較所有宗教和所有偉大智者圣人的終極理想。不管是宗教的終極理想沒有痛苦,自由快樂,還是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實現的狀態和前提都是一樣的:就是存在和發展不會受到限制,不會受到破壞和傷害。人人都不會受到傷害,破壞和限制。


這說明什么?說明已經沒有人傷害,破壞和限制他人了。


就是沒有人作惡了。人人都不作惡。


我們知道,不作惡就是---善。


說明宗教的終極理想和馬克思主義的最終理想是一致的,


當進行極限推理的時候我們發現最后的目標狀態都是--善


我們說:存在和發展的需求與條件之間的矛盾是人的根本性矛盾。其他一切矛盾由此派生。個人如此,社會如此,所有生命體都是如此。這一對矛盾決定了人性的外在表現。解決人和社會的所有問題,就是解決這對矛盾。


佛教,修行其實是通過去除人的欲望,了斷對物質的依戀,進行自我改造,從而改變需求,來解決這一對矛盾。而馬克思主義則從發展生產力極大的豐富生產物質和精神的產品,創造條件滿足人的需求。是從滿足條件這個一方面去解決這對矛盾。兩個都是執其一個極端,但無論執哪個極端,最終進行極限推理,其目標都是“善”的狀態。


所以我把人性定義為:人在滿足自身存在和發展需求的過程中向善趨近。


簡化表述:人性向善。


人性是人在滿足自身存在和發展需求的根本性運動過程體現出的規律。


這里面有兩個層次的運動:


一是“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這是生命體根本性的內在生命運動。這個根本性運動體現出的規律是--利己性。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另外一個運動是一個根本性的過程:就是滿足需求的運動,滿足存在和發展的需求。


這個運動過程體現出來的規律是--向善趨近。


所以我說孟子的“人性向善說”是關于人性最科學的理解。


規律不能決定物質的存在和運動,但物質的運動始終遵循規律。同樣人性不能決定人的存在和行為,但人的存在和行為卻遵循人性。任何人都是向善的,惡人最終都會停止作惡。善既是人出發的起點,也是個人行為和人類理想社會的終點。既是人先天的欲求,也是人類價值觀的終極提煉。向善是人類根本性生命運動過程的終極規律。所以人性向善,向善就是人性。


至于Y先生提到的關于佛祖,馬克思,毛澤東這樣一些偉人為全人類的解脫苦難而奮斗的行為是大善,我肯定是承認的。但Y先生說他們得到的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沒有體現出利己性,很矛盾。其實不然,他們的行為最極致的體現了,人的利己性與高級文明性的完美統一。


怎么講?人性公式:人性=利己性X高級文明性。


利己性是存在和發展的需求這一根本性內在生命運動體現出的規律。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我們知道人的存在和發展的需求,分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總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無論是佛祖,馬克思,還是毛澤東,他們的需求都是人最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把人類最終解脫出苦難是他們的最大理想,是他們認為的最大自我存在價值。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宏愿--自我實現需求,這是利己的。同時他們都因此獲得人類最大數量和最大程度的尊重,這也是利己的。正是在這種極度的自我實現,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中體現出他們生命的價值。這兩條是利己的體現。


同時我們說人是生產性,創造性,精神性,文明性的生命體。創造性不用講,佛祖,馬克思,毛澤東都各自創造了自己的理論系統,有極強的精神性,他們最終的理想---實現一個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痛苦,只有全面自由發展快樂的世界--至善的狀態,就是最高文明性的體現。在他們身上極大程度地體現了人的高級文明性。

   《生產力與分配關系決定社會性質》

    生產力與分配關系,是互為條件,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相互適應的關系。生產力發展,分配關系會發生變化。調整分配關系,也會改變生產力發展。必須根據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求不斷調整使得兩者相互適應。生產力與分配關系實際是同屬一個整體。

    生產力:人掌握和利用規律及使用的工具進行勞動創造的能力,主要包括人主觀能動性,科學技術水平,生產組織關系。

    分配關系:主要包括生產組織關系,財富分配關系。其中生產組織形式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組織結構形態和權力分配關系。

    生產力與分配關系的銜接,就在于生產組織關系,也就是如何組織生產。廣義的生產力包括生產力與分配關系,生產力與分配關系是否相互適應,最重要的標準就在于(宏觀與微觀的)生產效率是否得到提高發展,(宏觀與微觀的)生產創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發展。

 

    財富是一切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服務與資源。財富被某個主體占有,就變成了財產。
    財產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商品社會里,一切物質財富都可以進行交換。物-貨幣-物交換,或者物物交換。生活資料是可以通過轉化變成生產資料的。任何財產賣掉至少都可以換成貨幣。貧窮者只是財產少一點,可轉化生產資料就少一些。這個世界上一丁點兒財富都未占有的絕對的無產者是極少數。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區別僅僅在于不同群體對財富占有的多少差別。對財富占有的差別太大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并非一定是對立的。只有資產階級占有的財富過多,而無產階級占有的財富太少已經嚴重限制傷害到無產階級的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時兩大階級才會形成對立。因為差異是一切矛盾的根源。請參看我的帖子《差異是一切矛盾的根源》里面有差異的普遍性原理,差異與矛盾之間的關系。

    分配關系,就是在社會組織中確定如何占有使用控制權力與財富的原則組合。分配關系主要:包括兩大方面:權力分配關系和財富分配關系。

分配原則有如下幾種:

    第一,按財產分配,以財產占有多少的比例進行分配。財產包括被主體占有的財富,生活資料,主要是生產資料和資本。最典型的形式是資本主義的按資本大小強                弱進 行分配。

    第二,按照權力分配:按照不同主體在社會組織中的權力強弱大小進行財富分配。按照權力分配主要是對財富進行分配。

    第三,按勞動貢獻價值分配:根據不同主體在社會組織中勞動貢獻的價值大小進行權力與財富分配。
   
    第四,按照主體權分配:社會組織的每個主體都享有同等單位份額的權力和財富。按照主體單位分配。比如民主投票,同股同權,平均分配。


    第五,按照需求與意愿分配:根據社會主體的實際需求與主觀意愿分配。這種分配主要是綜合了權力,勞動貢獻,主體權,之后根據社會主體的實際需求和主觀意愿,進行一種基于整體協調性的和諧協性的分配。是分配形式的最后形式。

   
    分配關系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都是一個綜合關系,都包括了以上五種基本的分配原則。從來沒有絕對的單一的分配原則,不同性質的社會,只是分配原則的比重不同而已。

    原始社會主要按照主體權分配,奴隸社會主要按照權力分配,封建社會主要按照權力與財產分配,資本主義社會主要按照財產分配,社會主義社會主要勞動貢獻價值分配與主體權分配。

    共產主義社會主要按照主體權及需求與意愿分配。原始社會之所以只能按照主體權分配而不能按照需求及意愿分配,是因為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較低,滿足人類社會主體存在和發展的需求的能力較弱,所以只能高平均主義的主體權分配。我們不難看出社會發展是從強調人的主體權最終還是回到人的主體權。這是一個循環。財產,權力,勞動貢獻,這些都會逐漸被拋棄。是因為物質,權力,勞動都是束縛人類的因素。馬克思主義主張用發展社會生產力將人類最終從物質,權力,勞動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最終實現全面自由的發展,充分滿足人自身的需求與意愿。所以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主要是按照需求和意愿進行分配。我們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在人類發展的大規律上是非??茖W而且正確的。

    私有制與公有制,實際上都是一種對權力和財富的占有,控制,使用的分配形式,屬于分配關系的具體表現形式。私有制度主要是按財產分配與按權力分配的綜合。公有制,主要是按照主體權分配與按照勞動貢獻價值大小分配的綜合。

    歷史與社會從來沒有絕對的私有與公有制度,只是公有私有的比重不同。從歷史的角度而言,私有制度的本質特征是世襲和繼承,公有制的財富和權力,是所有社會主體公有的,而且強調的平等主體權,因此不能將共有的權力和財富,向少數主體傾斜,也不能世襲繼承。

    原始社會主要是公有制,權力和財富都公有。奴隸社會是權力和財富都由統治者私有,封建社會主要是權力私有制和財富的私有,尤其是在上層統治集團。但在下層社會權力逐漸增加了公有的比重。下層社會開始擁有少量財富,是可以世襲繼承的私有。資本主義社會,權力公有擴展到上層統治集團,但整個社會財富主要仍然是可世襲繼承的私有制。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是權力公有制,與財富公有制,均不能世襲繼承,更加強調社會主體權的平等。
 
    中國的社會主義,由于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與自身實際條件的結合。中國的社會主義,有很明顯封建,資本,社會三種大融合特征,社會主義的主要主體權平等特征很明顯,資本主義與私有制也很明顯,權力雖然已經拋棄了絕對的私有制,但是由于按照權力分配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還是體現出權力私有制世襲的特征。如很顯著的官二代。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世家,實際也有很明顯的私有世襲性質,原因就在對權力和財富的壟斷,按照權力與財富分配時,主體權無法向更大眾更下層的社會主體擴大。

 

    例如權貴資本占有共有公共權力和財富,實際上是將共有的權力和財富向少數主體傾斜,實際是按權力分配。就有很明顯的封建社會的權力私有與財富私有特征。當今世界主要的國家權力私有制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像朝鮮這樣的金一世,傳二世,再傳三世的世襲繼承的權力私有制仍然存在。雖然朝鮮號稱是社會主義,號稱全民公有,但實際上具備濃重的封建社會特色。權力私有制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制約,這就是當今世界凡是實質上權力私有制的國家均顯得比較落后。

     以往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國有企業或者公有制企業之所以,發展不好效率低下,并不是公有制的問題。根源在分配關系沒有處理好,未能充分有效的調動起人的主觀能動性,沒能很好的提高整體生產創造效率。最主要是分配時缺少按照勞動貢獻分配,也沒有按照需求意愿分配,而且在生產組織的權力分配關系上,官僚主義嚴重,財富分配上按照權力大小進行分配,公權私用嚴重,損公肥私嚴重,公權沒有受到所有主體的監督和約束,也沒有真正按照公有制度主要按照主體權進行分配,因此很多國有企業越搞越糟糕。但不能否定的是也有很多公有企業搞得有聲有色。

   實際上都是分配(權力和財富)關系如何處理的問題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空前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按資本進行組織生產,權力分配,進行分配的積極作用使然,不不是普遍人們認為的私有制。私有制有激發社會主體也就是人的能動性的積極作用,但其消極作用也非常明顯。因為私有制度與資本主義都容易激發人性的惡性表現。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民主人權的進步,財富私有制也將成為社會進步的制約,也將會逐漸被淘汰?,F有資本主義國家主要都仍然實行財富私有制度,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總是導致競爭的結果是財富分配因差異而變得失衡,矛盾激化危機不斷。

   非常明顯,生產力與分配關系決定了社會的性質。是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極其重要的就是分配關系,也就是權力與財富如何分配。

 


   社會主義,強調的是每個人的主體權。在權力與財富的分配上,主要是公有制。所有權力都應該受到廣大社會主體的監督和制約,所有財富的社會屬性都應該是公有的。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度民營經濟與與私有制經濟(當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是私有制度)是有本質區別的。這個區別就在于,從制度,法律的角度確保所有財富都是社會共同公有,個人只是階段性對財富的占有使用和控制。在財富分配和權力上就要更多的像絕大多數的社會主體傾斜。包括參與管理社會的權力,包括財富分配像工資收入,福利保障等向絕大多數社會主體,相對無產者階級,或者說占大多數的社會弱勢主體。工人,農民,普通市民等。


   社會主義的公有制要求,所有富人的財富在自然人生命結束以后,其大部分財產應該以遺產稅的形式重新回歸社會。大額財產轉移贈與同樣如此。資本主義國家以后也必然是這樣。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先覺者,巴菲特,比爾·蓋茨已經認同了這種觀點,主張財富大部分不由后人世襲繼承。但他們那是高道德的覺悟,或慈善秀,或規避遺產稅。但那與社會主義的社會法律制度保障財富屬于社會回歸社會是有本質不同的。

  

    考慮到,社會生產力和現有社會的條件,要利于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必須考慮現實可操作性。既要鼓勵微觀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與效率,積極鼓勵競爭與創造,又要總體生產創造效率的提高。設計如下操作方案:

    社會主義公有經濟下財富均衡。富人自然人生命結束時大部分財產回歸社會。

    這一原則適合所有個人財富高于全國人平均財富數量N倍的人。系數N的具體倍數待定。。
富人自然人生命終結時,財富數量減去全國人平均財富數量N倍的余數,國家提取80%,收歸國家變現或者控股。

   生產力與分配關系決定社會性質,而社會主義公有經濟制下的財富均衡制度,極大的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力,必將凝聚起中強大向心力,中產階層形成內需將會真正的啟動,如此真正向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邁進一大步。

=============================

《生產力與分配關系決定社會性質》導讀

最重要的地方在于
社會的發展就是生產力的發展和分配關系的發展。社會活動的兩大部分,就是組織生產創造財富,與權力財富的分配。其中組織這一環節最重要的是組織形態和權力分配。流通與消費屬于分配過程。


用生產力與分配關系分析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五種分配原則的組合關系可以解釋一切社會形 態。

  按照主體權分配權力和分配財富,在不同歷史階段的重要性。社會發展從主體權,最后回歸主體權。
主體權由最初的平等,到集中到社會頂端,然后逐漸向社會下層擴散發展,最后再次實現平等的主體權。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同時引入“權力的分配”與“按照權力分配”的概念。

  使人明白,私有與公有都是一種對財富占有控制的分配關系。
同時指出,

私有制包括:權力私有制,與財富私有制。
 
從歷史的角度而言,私有制的本質特征是世襲繼承。

從社會角度而言,私有制的特征是單個或少數社會主體對財富與權力的占有。

公有制度,是強調所有社會主體的平等主體權。權力和財富由所有社會主體占有,控制,使用。而不是少數人占有控制使用了屬于公有的權力和財富,同時公有制也不允許世襲。

=====================================

4.財富,是一切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服務和資源。生活資料,生產資料,屬于財富。任何對權力和財富進行占有控制使用的權力的確立過程都是分配關系。

5. 占有,控制,使用,這本身就是一種分配。按照財富分配,是當投入了財富,進行組織生產,有力成果再分配。資本主義,主要是以資本組織生產,實際是以貨幣代表的財富也就是生產資料進行投入生產,同時以資本投入的多少大小作為主要分配標準。按資本分配只是按財富分配的一種。

6農民起義,爭土地。這個爭就是一個分配的過程。就已經體現出對財富占有控制的分配關系。農民起義爭肯定是首先爭財富,爭權力,這本身就是重新確立分配關系的過程。暴力爭奪,實際上是按權力分配的一種形式,誰的武力強大,誰就占有控制財富,并在未來的有序財富與權力分配中取得相應有利于自己的分配關系。封建君主也是依靠權力分配。

從分配關系特征來講
權力分配和私有制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特征。私有制和按資分配是資本主義的主要特征。私有制,公有制,本身就是對財富占有使用控制的一種形式,從屬于分配關系。

7 房屋自己住,沒有突入組織生產,就屬于生活資料,沒有參與生產創造當然在新的分配時候不能分配。我說按照財富分配主要是統合了,生產資料,貨幣資本,服務,等。一個財富即可。
 

=======================================

8.從實踐操作性的角度講,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如何消滅?

什么情況下能消滅。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消滅以后,應該是共產主義了,共產主義的生產方式是怎么樣的?與現有資本主義并不會有不同!機器人可以完全代替人的一切組織生產和勞動嗎?不能

說明:
均衡資產階級的大部分財富使之回歸社會,由國家控股,而富人后代或指定繼任者做職業經理人。同樣可以按照股份公司的形式進行管理。首先不影響企業的生產方式,其次也不是簡單的剝奪。


9.以公有制的形式組織生產,與滿足市場需求即市場經濟的以需求(和利潤)方式配置資源,是否有非此即彼的選擇和對立?,F在中國的很多央企同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配置資源進行生產如何理解?現在美國上市公司股份制的應該是一種公有制形式,請問是屬于什么生產方式,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還是,共產主義的生產方式呢?公有制或者私有制的形式組織生產與生產方式是等同的么?不是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這是一股妖風
  4.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5.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6. 吳銘|輿論斗爭或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極左”,就必須得弄清楚這幾個基本問題
  9. 熬鷹
  10. 經濟工作會議全解讀(一)當前的困難有哪些?國家的判斷釋放了什么信號?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7. 這是一股妖風
  8.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鮮領導落淚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