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尸要價”:市場的邏輯在哪里
何全勝
最近,張軼《挾尸要價》的照片以全票贏得最佳新聞照片獎,但由于長江大學黨委宣傳部長李玉泉發文對該照片的真實性提出質疑,這一事件又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中最主要的焦點在于打撈者有沒有“挾尸要價”的行為。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挾尸”行為屬于脅迫,違背了社會道德,違背了市場自由交易的原則,雙方可以通過自由的討價還價—— “要價”,來確定交易的價格。可是,這個“價格”如何定,才能使雙方都感到“幸福”呢?(張維迎認為市場的邏輯是:如果你想活得幸福,你首先要使別人幸福,如果你不能使別人幸福,按照市場的邏輯、市場規律的話,你是不可能幸福的。)
價格如何確定?這是經濟學的基礎問題,可惜,這個問題至今尚未解決。
斯密開創經濟學以來,提出了勞動價值決定價格的理念,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經濟自由”的思想。而馬克思繼承了“勞動價值論”,并把其推到極至,認為“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格,在此基礎上,認為由于勞資分配不公——勞方創造了價值,而資方獲取了全部的剩余價值,所以這種分配不公無法完成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過程,這種勞資交易也就是不可持續的,這就是造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因此,馬克思提出了“按勞分配”的理論,也就是“計劃經濟”的思想基礎。其實質,馬克思認為勞資糾紛的問題最主要還是勞動力價格——工資如何確定的問題,對此,馬克思提倡“計劃分配”,由無產階級專政的中央政府來確定工資;而斯密認為應該“放任自由”,由市場自由競爭來決定。雖然兩個人都從勞動價值論的角度出發,卻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可見勞動價值論無法決定商品的價格。
西方經濟學家沿著斯密交換價值的道路,提出了邊際效用論的思想,來確定商品的價格,這就是馬歇爾的價格理論,并經過薩繆爾森、弗里德曼、斯蒂格勒等人的推廣,成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基礎。可是,這個理論雖然在理論分析上無懈可擊,卻無法運用于現實之中。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馬歇爾價格理論的核心——需求定律,是一個心理定律,價格上漲,需求減少,其中的“需求”是指心理需求,馬歇爾稱之為“意愿需求”,弗里德曼認為是“需求表的需求”,是“消費者樂意在某價格下購買的量”,張五常則稱之為“意圖之量”。這種“心理需求”,是不可測量、也無法驗證的,因此,建立在這個心理規律基礎上的西方經濟學,運用于現實分析中漏洞百出,使人們對西方經濟學的科學性深感疑惑。
西方經濟學的價格理論并不科學,并沒有解決價格決定的問題。可是,西方經濟學家依然在這個心理規律的基礎上,認為通過市場自由交易,價格會向均衡價格調整”可以運作良好,無須政府干預,從而提出了市場自由的思想,反對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
在“挾尸要價”這個例子中,深刻的表明了僅僅通過市場自由交易,是無法決定價格的,在這個過程中,會存在壟斷、欺詐等問題,市場自由交易也就不可能實現,必須要經過第三方力量——社會道德的約束、政府進行干預等,來保證交易的公平。
我們要看到,市場交易是人類文明的體現,但不能因此就認為自由的市場交易就能發現公平的價格。市場交易是一個價格競爭過程,既然是競爭,價格就會有利于強者,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這種交易必然導致分配不公等問題。如房價、醫藥價格、糧食價格(最近的綠豆、大蒜等)搞得民怨沸騰,甚至由于工資問題而罷工,說明這些基本的價格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當這些交易涉及人類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就必須進行政府干預,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是以犧牲市場效率為代價來換取公平,以侵犯個體利益來換取社會整體利益,因此,政府干預必須得到大多數人的同意,也就是說,政府干預必須是民主的、可監督的,才能保證這種干預可以實現大多數人的利益。否則,這種干預既犧牲了效率,又沒有換來公平,就會產生“政府失靈”的問題。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場可以帶來效率,但市場有其自身的缺陷,并不能達到公平價格。沒有公平,市場交易也就是不可持續的,為了使交易可以進行,必須進行政府干預。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相互權衡,才能發揮好各自的作用,其實質,就是效率和公平的問題。因此,在談論市場的邏輯時,我們不能只看到市場效率的一面,還要看到其缺陷的一面——公平,世間沒有什么是完美而無缺陷的,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思維邏輯。
中國的經濟改革,實質上是從“計劃價格”向“市場價格”的轉變,在這個實踐過程中總結出科學的價格理論乃至經濟學理論,是中國經濟學家的責任,而不是僅僅把西方并不科學的理論當作“市場萬能”的法寶,這樣才會取得進步。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