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楊斌:反思二十年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

楊斌 · 2010-12-28 · 來源:烏有之鄉
市場經濟挾尸要價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反思二十年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

楊斌

  世紀之交,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新中國經歷了五十年的滄桑巨變,二十年來改革開放取得了輝煌成就。改革開放的成就人人有目共睹,但是,很少有人深入考慮成功究竟來自何方,反思一下哪些教訓值得今后引以為鑒。倘若我們不能正確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就無法確保今后改革會繼續獲得成功,也無法克服改革中存在的許多缺點和困難。

  改革開放獲得了巨大成功,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現在人們心中存在著許多困惑,為何改革似乎變得越來越令人痛苦,為何以前人們見面就問發多少獎金,現在見面卻往往問幾個月沒發薪了?為何八十年代不斷增加社會就業,而九十年代卻要忍受下崗的痛苦?

  眾所周知,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同俄羅斯改革失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許多人將成就簡單地歸于"市場與開放",將改革方向歸于向"規范化市場經濟"過渡,但是,為何俄羅斯一開始就進行了"規范化改革",市場轉軌和對外開放方面邁的步伐更大,卻反而遭到慘重失敗長期陷入困境呢?

  特別耐人尋味的是,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進行了越來越多的規范改革,經濟反而開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如企業普遍虧損和銀行壞賬增加,社會失業增長和貧富差距擴大,同俄羅斯金融危機前的病癥十分相似。這說明,我國改革已走到了一個關鍵性的時刻,應該認真反思一下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這樣做并非貶低改革開放的成就,而恰恰是為了確保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會重蹈俄羅斯改革的失敗覆轍。

  改革初期,中國面臨的困難遠遠超過前蘇聯。八十年代前蘇聯的經濟發展達到很高的水平,國民收入相當于美國的67%,工業生產相當于美國的80%,鋼鐵、水泥、化肥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彩電、冰箱等消費品工業也頗具規模,軍事工業和高科技能夠同美國抗衡,沒有社會失業反而存在勞動力短缺,社會保障制度也相當完善,而中國剛剛經歷了"文化革命"的劫難,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農、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消費品和物資存在著嚴重的匱乏,數千萬知識青年返城后待業沒有工作。盡管中國改革初期存在著更多的不利條件,但是,由于中蘇選擇了不同的改革道路,其結果如此懸殊仿佛天壤之別,中國擺脫了困難走向了繁榮昌盛,而前蘇聯卻走向經濟崩潰和分裂解體。

  改革初期,由于我國采取了符合國情的經濟改革道路,僅僅數年就扭轉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不僅消除了嚴重的物資短缺和通貨膨脹壓力,而且一舉解決了歷史遺留的數千萬知青待業的難題,出現了農、輕、重工業協調發展,各個社會階層的收入均迅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的良好局面。八十年代,我國各類輕工消費品呈現迅速增長,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的生產量,幾乎從零起步一躍成為世界生產大國,冶金、機械、建材等行業也高速增長,鋼材、水泥、化肥等主要工業品,其生產量位次均已列居世界排名的前茅,糧食、肉禽蛋、水產品的生產量,也出現了大幅度的成倍增長。相比之下,俄羅斯改革數年之后,國民收入和工業生產下降了一半,社會失業和貧困人口大幅度增長,不僅鋼鐵、機械等重化工業陷入衰退,電冰箱、洗衣機等消費品工業也急劇下滑,糧食生產下降了50%,畜牧業生產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私有化企業普遍陷入嚴重虧損,社會保障制度因稅源枯竭陷入崩潰,98年還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

  八十年代,中國選擇了堅持社會主義的漸進改革道路,實行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有條不紊地逐步擴大市場調節范圍的同時,仍保持了重大經濟比例關系的計劃調節,國民經濟實現了均衡的、協調的順利發展,從未出現重大的經濟比例失調現象,從宏觀上保證了各類企業的良好經濟效益,企業改革堅持了公有制的主導地位,以廣泛調動各方積極性的責任制度創新為主,產權方面的改革則通過試點穩妥、漸進地進行。由于我國堅持了公有制企業的主體地位,政府容易協調國有、集體企業之間的關系,采取政策措施干預緩解彼此利益矛盾,國有、集體企業職工的分配比較平等,職工收入增長保證了旺盛的市場需求,彩電、冰箱等消費品行業雖超高速增長,89年宏觀緊縮之前從未出現過滯銷。八十年代,我國還實行了'有保護的漸進式對外開放',引進外資時規定外銷比例出讓市場很少,87年三資企業占工業產值的比重不到2%,適度競爭沒有沖擊國內的民族工業企業,反而通過示范效應激發了國有企業的活力,各個行業的各類企業均獲得了高速的發展。

  有些人認為,經濟增長主要來自非國有企業,其實不然。八十年代,無論從固定資產、銷售收入或實現利稅來看,國有工業均實現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從1980至1988年間,國有工業企業的固定資產增長了134%,企業平均固定資產規模增長了102%,國有企業的銷售收入增長了172%,企業平均銷售規模增長了133%,國有企業創造的利稅總額增長了95%,企業創造的平均利稅規模增長了69%。當時國有企業的比重遠處于領先地位,對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八十年代,政府對鄉鎮、三資企業實行了優惠政策,包括'三減兩免'的稅收優惠和定價、投資等方面的自主權,鄉鎮、三資企業的競爭能力相對較強,其增長速度也明顯高于國有企業,因此,許多人認為國有企業的活力不足而且效率低下,這種觀點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國有企業的基數遠遠超過鄉鎮和外資企業,因此增長速度略低于其它類型企業是自然的,正如中國國有企業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西方企業,人們往往將其歸于基數不同而不是所有制方面的原因。

  其實,80年代,國有企業不僅產值和利稅增長較快,而且虧損也保持在較低水平上,虧損額同利潤額的比例長期低于10%。1991年,我國國有工業企業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比較集體工業企業高出56%,國有企業職工人均創造的利稅額,比較集體工業企業高出158%,國有企業職工人均上交利稅費總額,比較集體工業企業高出220%。[35]

  由于企業承擔稅收負擔的微小差別,就能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況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國有企業在稅負非常不平等的條件下,其銷售收入和實現利潤仍能大幅度增長,技術水平和全員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不僅為職工提供了大量福利和社會保障,而且從未發生過職工下崗和停發工資現象,企業的虧損面和虧損率保持很低的水平,這說明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實際上很好,僅僅因不平等競爭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絕不應理解為活力不足和效益低下。

  九十年代以來,我國企業的所有制結構發生較大變化,由此導致了明顯的'二元'分化特征。從整體工業來看,企業的規模結構更為趨向小型化,生產集中程度更為趨向分散化。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步伐大大加快,個體私營經濟和外商獨資獲得了高速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1991年個體私營工業企業所占比重為4.8%,1995年迅猛增長到了15%,外商及港澳臺資工業企業的比重,也從為91年的不足5%增長為95年的13.2%,國有企業所占的工業比重則從1991年的56%,下降為1995年的32%,集體企業所占的工業比重變化不大,僅從91年的33%增長為95年的35%。

  八十年代,我國的工業企業的所有制結構的特點,是國有、集體等公有制企業占絕對優勢,個體私營經濟和外資企業的比重微不足道,從92年以來,國有企業的工業比重迅速下降,而個體私營經濟和外資企業則迅速上升,已占全部工業產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個體私有企業的平均規模大大小于國有企業,從而加劇了整體工業的規模結構的小型化趨勢。當然,由于鄉鎮企業的統計數據存在浮夸,國有企業的實際比重容易被低估,但是,其地位下降趨勢卻是非常明顯的。

  90年代,隨著經濟結構'二元'分化的加劇,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特別令人擔憂的是,90年代國有企業面臨經營困難的性質,同80年代相比也有了較大改變。80年代初,由于'文革'和'洋躍進'造成的困難,國有企業的虧損面曾經高達20%,但是,通過改革搞活和結構調整,82年下降到了12%,85年下降為9%,88年為10%,特別是國有企業的虧損率比較低,即虧損總額占利潤總額的比重較低,82年虧損率僅為7%,85年為4%,88年為8%。1988年,國有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為891億元,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水平,而虧損額僅為81億元。[36]

  9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企業的規模結構的'二元'分化,以及國有企業所占工業產值比重的下降,直接導致了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下降,許多行業生產過剩和重復建設的狀況加劇,對國有企業的效益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其它各類工業企業也出現了效益滑坡。1995年,國有工業企業的實現利潤665億元,比較上一年下降了167億元,下降幅度達到20%,國有工業企業的虧損總額為639億元,比較上一年上升了157億元,上升幅度達到32%。1996,國有工業企業的實現利潤總額為412億元,比較上一年下降了253億元,下降幅度達到38%,國有工業企業的虧損總額為790億元,比較上一年增加了151億元,上升幅度達到23%,甚至出現了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盈不抵虧,利潤與虧損相抵凈虧損378億元,國有工業企業的利稅總額,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金額達到137億元。

  當前國有企業面臨的緊迫問題,已不是80年代的相對活力不足,而是大規模破產的嚴峻生存威脅。1996年,國有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比較1988年下降了64%,虧損總額卻比88年上升了9.7倍,虧損面比88年上升了358%,虧損率比88年上升了12.8倍。更為令人擔心的是,盡管我國采取了一系列企業改革措施,包括'抓大放下'和企業改制,強調企業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但是,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趨勢,近年來尚未出現根本性的改善,反而繼續呈現不斷惡化的跡象。[37]

  1998年,在國內景氣和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有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進一步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1998年1至4月份,預算內國有工業的實現利潤為負112億元,比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433%,虧損總額為339億元,比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40%。國有工業企業的上繳稅金也首次出現下降,比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6%。盡管從國有企業創造的凈產值率和利稅率來看,國有企業的效益仍然大大高于私營、鄉鎮和三資企業,但是,倘若國有企業的嚴重虧損狀況持續下去,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環境中,不可避免將面臨大規模破產的生存威脅。

  為何80年代我國國有企業的效益一直良好,而90年代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卻出現大幅度滑坡呢?80年代,我國的工業結構也存在一定'二元'分化,主要是城鄉集體工業企業的迅速崛起造成的,城鄉集體企業仍然屬于公有制企業,能夠利用公有產權的規模優勢和政府扶植,同時必須接受政府的監督和政策指導,因此,政府比較容易通過產業政策和計劃調節,協調'二元'結構利益矛盾和分工關系,例如,80年代初城市紡織工業同鄉鎮紡織工業,出現了爭奪原材料和銷售市場的矛盾,后來政府通過產業政策和計劃調節,較好協調了兩者之間的分工和利益分配,保證了80年代我國紡織工業獲得良好效益。

  80年代,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以經營責任制的創新為主,重新明確界定國有與企業的責、權、利關系,重點放在調動社會各方面特別是職工的積極性,有效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企業產權改革則通過長期試點逐漸積累經驗,避免因產權關系急劇變遷引起經營秩序混亂。八十年代,我國對外開放非常注意保護民族工業,引進外資大多采取合資、合作的形式,政府容易監督管理數量較少的合資企業,因此,合資企業不僅沒有對民族工業造成沖擊,而且還通過示范效應傳播了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80年代我國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結合較好,我國經濟結構雖然有'二元'趨勢,沒有影響國民經濟的有比例協調發展,輕紡、冶金、機械、電子等行業均順利發展,國有、集體和中外合資企業均呈現高速增長,各個社會階層的收入和購買力也不斷提高。

  但是,92年以來,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熱潮中,沒有正確總結80年代改革的成功經驗,出現了忽視市場調節盲目性弊病的傾向,甚至出現了泡沫經濟的投機過熱現象,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關系的失調,消耗和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必然引起企業經濟效益惡化的連鎖反應。80年代初輕紡消費品工業落后的情況下,工業規模的小型化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后來輕紡工業經過高速發展市場接近飽和,需要進行產業調整和加強經濟基礎領域,促進經濟協調發展以彌補泡沫經濟損失,矯正泡沫經濟過熱造成的嚴重經濟失衡,但是,國有經濟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大大削弱了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能力,難以采取有力措施矯正比例關系失調。

  從92年至95年的短短三年中,個體私營工業企業的產值比重增長了3倍,外商和港澳臺資工業企業的產值比重增長了5倍,政府難以對私營和外商企業進行有效監管,也難以協調各類企業之間的分工和利益關系,私營、外商企業不愿進入投資大的基礎產業,大量進入80年代末市場接近飽和的加工行業,特別是紡織、輕工、家電等消費品制造行業,大大加劇了重復投資和生產過剩現象,消費資料和生產資料市場均陷入疲軟,工業規模結構和經濟效益也不斷惡化,企業破產和職工下崗現象日趨嚴重,社會各個階層的收入差距也顯著擴大。

  許多人認為私營、外資企業的產權明晰而且效率高,國有企業的產權不明晰而且效率低下,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盡管國有企業的效益水平確實比以前顯著惡化,但是,其單位產值創造的增加值和利稅總額,仍然大大高于私營、鄉鎮和外資企業,如根據95年工業普查的統計,國有企業單位產值創造的全部稅金,超過集體工業企業150%,超過私營工業企業330%,超過外商及港澳臺資工業企業160%。

  九十年代以來,個體私營和外資企業的比重迅速上升,國有企業的工業比重卻大幅度下降,已造成了工業結構小型化和生產分散化,倘若國有企業因嚴重虧損出現大規模破產,我國工業結構的'二元'分化將極大加劇。如上所述,國有企業構成了我國大中型企業的主體,占全國大中型企業占60%至70%,包括小企業的國有企業平均產值規模,相當于個體私營企業的一百多倍,不僅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更為先進,對職工、財政和社會的貢獻也更大,因此,國有企業陷入困境必然牽動全局。

  近年來,各地缺乏有效的改革辦法扭轉國有企業困境,紛紛廉價出售和拍賣困難國有企業,甚至從出售小型企業發展到中型企業,但是,這種辦法并未扭轉國有企業的嚴重困境,反而導致了國有企業效益的進一步滑坡,原因之一是工業結構'二元'分化加劇,個體私營和港澳臺資企業的規模較小,不愿意進入投資大的基礎工業領域,特別是建設周期長的社會基礎設施,集中進入生產嚴重過剩的加工工業,加劇了重復建設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具有巨大規模,能夠不惜代價甚至忍受長期虧損,全面爭奪我國關鍵產業的市場控制權,采取先合資后控股的辦法收購國有企業,這樣國有企業受到來自兩方面的夾擊,無論是中低檔消費品和高科技產品,國有企業擁有的市場份額都急劇度萎縮,加上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私營和外資企業的稅負遠遠低于國有企業,上述因素造成了國有企業效益進一步惡化,反過來加劇了'二元'分化和經濟惡性循環。

  更為令人擔心的是,盡管我國采取了上述一系列企業改革措施,包括"抓大放小"和產權重組,加快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實行企業破產和收購兼并,強調企業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等等,但是,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趨勢,近年來尚未出現根本性的改善,反而連年出現了進一步滑坡。96年國有企業的利潤比上一年下降了38%,比88年也下降了68%,虧損額不僅比上一年增加了38%,而且比88年也上升了9.7倍,出現了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盈不抵虧。98年1至4月,國有企業效益滑坡幅度更為令人驚訝,比較上年同期下降了433%,虧損額比較上年同期增長了40%,出現了建國以來最嚴峻的困難形勢。

  近年來企業經營困難也不限于國有企業,如95年上市股份公司中有60%效益出現滑坡,其中21%的上市公司盈利下降了50%以上,98年上半年受宏觀經濟和東南亞危機的影響,滬深上市股份公司的經營業績都普遍明顯下滑,許多地方的鄉鎮企業也都面臨嚴重的經營困難,但是,由于統計不嚴格和浮夸掩蓋了問題嚴重性,沿海某些地區的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受國內生產過剩和出口市場萎縮的沖擊,甚至出現了60%至80%的大面積虧損,但因擔心債主追債或維護商譽不敢聲張。倘若我們繼續將國有企業困難歸罪于所有制原因,認為放開經營或企業改制就能夠解決問題,很可能因判斷失誤耽誤采取政策措施,及時化解國有企業和其它類型企業的經營困難,導致企業效益加速惡化和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80年代我國改革符合'三個有利于'的原則,促進了社會各階層收入的不斷增長,但近年來,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三個不利于'現象,大批工廠設備閑置和職工紛紛下崗,97年城鎮居民中有40%出現收入下降,社會財產和收入差距出現了顯著擴大。隨著企業規模和所有制結構的'二元'分化,私營、外資企業的比重會進一步上升,私營、外資企業普遍采取各種途徑逃避稅收,大批地下經營的私營企業根本不交納稅收,政府進行稅收監管的難度大、成本高,從而可能造成政府財政稅收滑坡或增長緩慢,重蹈俄羅斯改革失敗觸發財政危機的覆轍。

  當前,我國國有企業面臨的嚴重困難形勢,并不僅僅是所有制或微觀經營的原因。93年以來我國出現了較大的宏觀經濟波動,經歷了泡沫經濟、通貨膨脹以及長期的緊縮環境。93年盲目的開發區熱和房地產熱消耗了大量資源,僅僅房地產和鋼材滯銷就積壓了數千億元的資金,投機漲價還誤導了大量的盲目重復建設,必然引起一系列惡性循環的連鎖反應。西方國家吸取三十年代大蕭條的教訓,治理泡沫經濟的后遺癥一般采取經濟擴張政策,適當降低稅負、放松銀根和擴大財政開支。我國93年治理整頓取得了很大成績,有效制止了盲目的開發區熱,防止了泡沫經濟繼續膨脹的危害,但是,此后采取了財政金融"雙緊"政策,沒有采取采取特殊措施扶植正常生產部門,以補充其泡沫經濟期間的資源損失。

  我國國有企業以維護社會穩定大局為重,不輕易廣泛采取解雇、破產的辦法,大大延緩和推遲了泡沫經濟的連鎖反應,也為其它類型的企業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但是,由于長期實行了財政金融'雙緊'政策,緊縮銀行信貸和壓縮基建投資規模,企業銷售不旺、資金周轉困難,提高稅負削弱了企業的'造血'機制,當前國有企業已無力繼續支撐下去了,被迫大規模破產倒閉和大批解雇職工。

  各地普遍采取破產逃債和廉價拍賣國企的辦法,必然引起一系列強烈的連鎖負面效應,如銀行和眾多企業因無法收回債務受到重創,必然導致社會市場需求進一步急劇萎縮,企業虧損和銀行壞賬狀況也會加速惡化,企業收入和社會財產分配向少數私人傾斜,職工工資和國家稅收的份額將會大幅度下降,加重社會貧富懸殊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問題,進一步加快經濟惡性循環的過程。敞若上述趨勢不能有效地加以制止,延緩的泡沫經濟連鎖反應可能重新出現爆發,社會失業甚至可能出現急劇蔓延的態勢。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因多年積累的矛盾集中爆發,以及亞洲金融風暴的強烈沖擊,正處于市場疲軟和失業增加的特殊困難時期。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對改革思路進行調整,暫緩推行易于引起宏觀經濟惡化的改革措施,如以資產利益為核心的某些改革措施,包括減員增效、破產清算、出售拍賣等等,否則可能導致市場需求萎縮和社會失業增加,加劇國有資產流失和'二元'結構分化,甚至形成經濟惡性循環的連鎖反應。

  我們還應重新辯證地認識市場經濟的利弊,市場經濟有自發調節供求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容易導致經濟比例失調的弊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周期性衰退,造成大批企業破產和大規模社會失業,西方國家實行市場經濟的數百年來,一般每隔十年就爆發一次嚴重的經濟衰退,我國改革也難以避免市場調節的弊端。我們絕不可以低估市場經濟盲目調節的弊端,其造成的損失完全可能超過計劃經濟的失誤,西方數百年來頻繁爆發的經濟危機和戰爭就是明證。這說明,我們需要重新認為市場經濟弊端的嚴重性,恢復符合本國國情的一系列改革成功經驗,消除西方規范經濟理論和改革藥方的影響,而不應將改革方向簡單地歸為"深化市場改革"。

本文選自:楊斌新著:《美國隱蔽經濟金融戰爭》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長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這是一股妖風
  4.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5.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6. 吳銘|輿論斗爭或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極左”,就必須得弄清楚這幾個基本問題
  9. 熬鷹
  10. 經濟工作會議全解讀(一)當前的困難有哪些?國家的判斷釋放了什么信號?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7. 這是一股妖風
  8.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鮮領導落淚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