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之路
文/刑天
我曾在一個公司擔任過機械設計師,一次有家客戶找到我公司,要求訂做一臺專用設備。因為他們要加工一種零件,需要同時實現多種功能,可在市場上沒有這種設備,所以到我公司來訂做。
老板把合同簽了,然后把零件樣品給我,要求我在一個月之內把圖紙繪制出來,因為制造產品必須先有圖紙。
這對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雖然我過去也做了不少設計工作,但是,凡是做過設計工作的朋友大都知道,常規的產品設計很大部分帶有抄襲的含義,無非是借鑒類似產品的圖紙,抄抄改改,做一些尺寸變動,或在局部位置增減次要零部件,最后把尺寸核對,各種力學計算后,也就算設計完畢。在設計之前,大都有可參考的圖紙或者樣品,至少設計者對產品的大致形狀有概念。
題外話:據說新中國自己開發設計核潛艇時,就是以從美國帶回來的核潛艇塑料玩具作參考。
我現在面臨的困難也類似,沒有任何可借鑒的資料,只有一個被加工的零件及其圖紙,可我要把加工它的整套設備在大腦里構思出來。這其實比設計得難度更大,算得上發明。
我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冥思苦想了3周,圖紙繪制出來了,又過了半個月,設備制造出來了,在產品制造的過程中,我一直對其跟蹤監督,根據加工遇到的情況,對圖紙進行調整,修正。產品最后經過檢測后,圖紙也就定型了,被描繪曬藍,封檔庫存,以后如果需同樣的產品,則可批量生產。
從圖紙的開始設計到最后定型,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
圖紙是什么呢,工程的語言,產品的標準,現代工業制度要求工人嚴格按照圖紙加工。一套圖紙最終能夠被定型,因為實踐證明了它能夠滿足客戶的要求,根據現有的設備也能夠被加工。所以它就被確認為產品標準—— 從哲學的角度考察,它就是產品的真理。
我的任務就是尋找未知產品的真理。
在我尋找產品之真理的期間,幾乎不離開辦公室和資料室一步,也沒有做所謂的實踐之類的行為,但是,圖紙最終被設計出來了。也就是說,方向性的理論被我找到了,等產品最終被制造出來,最后的圖紙就被確定為真理。
我是怎樣從無找到有呢?
我手里有一本《設計手冊》,里面包含了各種設計公式和經驗數據,它們都是在幾個世紀里由無數個先驅者通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理論。因而,這本手冊就是真理的薈萃。我就用這些已知的真理找到了未來需要的理論。
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通過被加工零件的形狀和尺寸,我能判定出夾持件的形狀和尺寸——它們二者的形狀需吻合,尺寸需大致相仿。這個慣例我不能違反。
通過被加工零件的材料和尺寸,我能算出需要多大的夾持力——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的公式我不能違反。
根據夾持力的大小,我能得出施力軸的尺寸——力學的公式我還是不能違反
根據施力軸和夾持力,我能得出動力氣缸的一切尺寸——氣缸的設計公式我不能違反
軸和氣缸要被裝進一個箱體內。
根據軸和氣缸的尺寸,我能得出箱體的大小——操作和安裝時,手必須有足夠的空間,這個慣例我不能違反。而最佳空間尺寸,在手冊里可以找到。
通過無數次類似的推理,完整的圖紙最終被繪制出來,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新產品是這樣的形狀。
雖然圖紙還需要最終的產品檢驗,但是,我的內心已經很有把握,相信它的大方向沒有問題,最多做些細化的工作。也就是說,方向性的理論已經被找到,一旦和實踐相吻合,它就成為真理了。
現在我們要問。既然沒有親手做什么實踐,我又是怎樣根據已知的真理找到新的理論呢?
——嚴密而合乎邏輯的推理。
為什么我們具有推理能力呢?因為我們擁有一副人腦,而人腦具有高度抽象思維的能力
這就是人和動物勞動方式的差別
蜜蜂造房,蜘蛛織網,它們的勞動技巧令人驚嘆,但它們完全是依靠本能。
可人卻有另一個本事,在勞動之前,運用推理,把還未造成的勞動結果在腦子里構思出來。這是人區別于動物之所在。
因為人腦能夠抽象思維,所以具備歸納,演繹,推理能力,那么根據上述的圖紙設計為例,我們想討論一個問題。
怎樣尋找真理?
既然要尋找真理,必然已掌握的真理不能解釋新的現象,那么是不是就要把已有的理論拋棄呢?可是新的真理還是必須能夠指導原有的實踐活動,只能說,新的真理比原有的真理覆蓋范圍更大,能指導的實踐范圍更廣, 所以,新的理論不可能是對原有理論的否定,而是原有理論的深化。
尋求真理就是建立自由王國,真理的不斷發現就是王國疆域的不斷擴大,擴大的疆域必然覆蓋原有的疆域,尋找真理只可能表現為原有的真理向未知領域的延伸。
我們能不能因為出現新的現象就將過去的指南拋棄不用呢
牛頓力學無法解釋宇宙天體的行為,所以相對論誕生了,但是,相對論并不是對牛頓力學的否定,而是將其包容,物體運動低速時,相對論就表現為牛頓力學,高速時,遵照洛侖茲公式。
愛因斯坦是這樣解釋相對論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就是牛頓力學。
所以我們要清楚,在尋找真理的道路上,原有的真理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最重要的杠桿。
既然真理是在不斷的深化中得到發展,我們就要進一步討論,這個深化的過程是怎樣 進行的。
在我們收集資料之后,先對其歸納,分析,這時候我們一定會發現被分析的材料會有某種新的特征,而且呈現規律性,在《真理與實踐》一文里已有論述。我們就要尋找這種特征的原因,在這時候,聯想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任何現象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那么,這種新的特征在以前的實踐中應該出現,為什么沒有被發現呢,也許是被忽視了,也許本身沒有出現,我們考察后一種情況,因為前一種和后者的分析相似。
本身存在的特征為什么沒有表現出來呢?也許是外部環境變化了,因為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立刻展開聯想,在歷次實踐中的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新的現象是否和新的環境有聯系,新的環境是否有相似點。
如果發現新的環境中也存在規律性的因素,那么,我們可以 猜測,這個因素也許是引起新特征得原因。
一旦確認新的因素會引起新的現象,那么,已有的真理必須加以延伸,把真理推向深入。
“實踐出真知”,這句話永遠沒錯,可是在運用上卻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是不是每個實踐活動我們都必須親自參加呢?沒有必要,別人發現的真理我們可以借鑒,“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科學技術不發達,各種理論不完善的時候,要依靠動手才能發現真理,可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掌握的真理越來越多,對經驗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少,人們更加側重于理性思維。
如前設計圖紙為例,如果我們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理論,能夠采用推導的方式,找到我們需要的理論,因為推導不是異想天開,而是遵守已有的理論演繹,而這些理論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由于各種理論會彼此限制,使推導向最合乎邏輯的方向延伸,我們掌握的真理越多,推導的結果就越精確。
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是怎樣發現宇宙之謎的,難道他需要把宇宙放進實驗室里 觀察嗎?
不,他立足于已有的理論知識,在不與各種已知理論沖突的條件下推導計算出來的。
在理論物理學界,這種類似的例子有很多。
狄拉克根據演算的結果,預言宇宙中存在正電子,這和人們觀察到的現象相矛盾,可是最后的實驗證明,他的預言完全正確。
所以,在當今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下,一條理論是否是真理必須經過兩種檢驗。
第一, 要經過已有理論的檢驗,
第二, 經過實踐檢驗。
如果第一種檢驗都無法通過 ,那么,更本就談不上第二種檢驗了。
我們再稍微談談真理與實踐的關系。
實踐為真理提出發展的方向,真理為實踐指出行動的方向,它們互相支撐,彼此為導向,如果說整個人類社會是一個正在前進的巨人,那么,真理與實踐如同他的雙足,互相交替,輪流向前,一只腳總是做另一只的支點,后一只總要超過這一只,然后向前落下,為落后的一只指明方向,這樣,兩腳決不偏離方向,如果我們一直遵照這個規律,人類的社會活動要迅捷得多,側重任何一只,我們就會像醉漢一樣東倒西歪,或者在原地打轉。
在《真理與實踐》一文里,我們最后討論了一個命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在日常談話中,這樣的表述沒有大的關系,但是在政策性的綱領上,這樣的表述是不合理的,因為它留下了太多可以鉆空子的機會,各種別有用心的派別可以利用這句不嚴謹的命題來做自己的遮羞布,所以,我們必須把這個漏洞堵住。
正確的表述應當如下:
實踐是獲得真理的手段,真理是實踐的指南
在這句話里,實踐和真理彼此約束,這種表述應該是嚴謹的。
注:這篇文章是發表在網友之聲的《真理與實踐》一文的姊妹篇,請朋友結合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8/172817.html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