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頭萬緒抓根本5——抓綱治國(續完)
毛澤東認為,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社會主義道路,都可以發展生產力,但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則是一個長期的痛苦過程,而且在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上,這條路走不通。毛澤東不愿意走犧牲廣大勞動者利益發展生產這條路。(注2)兩條路線、兩條道路的實質,就在這里。
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與“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斗。鄧小平說毛澤東把形勢看得嚴重了,不符合實際,理論上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但是,不是別人,正是鄧小平自己,不久也搞了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斗爭。
鄧小平在1985年發表了《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講話,后來他又說,黨的兩任總書記都犯了支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錯誤,是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鄧小平沒有明確講,但是都被趕下了臺,我想,這個邏輯關系應當很清楚。不過,鄧小平把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只限定在政治領域里,指斥“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就是‘左’”。關于這個問題,我曾經在1994年寫過一封信給他,指出“資產階級自由化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斗爭中,鄧小平只在組織處理,反對在思想理論上進行分析批判。他說:“如果在這個時候開展一個什么理論問題的探討,比如對市場、計劃等等問題的討論,提出這類問題,不但不利于穩定,還會誤事。”可以看到,在當時,對于市場經濟改革,黨內存在不同認識,只是鄧小平為了推行他的理論,不容許討論,用一個“不爭論”拒絕了,從而在資本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在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僅非常泛濫,而且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形成了一種政治勢力,動搖著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削弱著統治力。一些人簽名公開提出“零八憲章”,要搞21世紀的“憲章運動”。
鄧小平后來也看到改革出了問題。他在1993年9月,與其弟鄧墾的談話中說:“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后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已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少部分人獲得了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
鄧小平作為一個政治家,看形勢很清醒,他為繼任者出了題:“實際上兩極分化已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第一,他說問題是“分配不公”,還是只看到現象。馬克思指出:“把所謂分配看做事物的本質并把重點放在它上面,那也是根本錯誤的。/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 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因此,第二,他的繼任者在改革后的生產條件下,無法解題;黨一變成生產黨,就自然陷入事務主義,看不清前進道路。第三,既得利益者會認為這種分配就是公正分配,他們的代言人根本不同意鄧小平的認識,認為現在分配的差距還不大,說必須犧牲勞動者,一部分人才能富得起來,說企業家創造價值,他們理當占有剩余價值。為此還專門搞了個“按要素分配”的所謂“深化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討論。我們看到,在鄧小平退了之后,人們不但沒有著力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反而加快國有企業改制步伐,加速兩極分化,導致社會不穩定。而主流精英卻認為這是過去的深層次問題,但是什么深層次問題,提了多少年都一直沒有說出來。他們還提出GDP發展對這個階段是“矛盾多發期”的說法,是什么矛盾,為什么會多發,許多年了,也始終沒有人講明白。現在一些所謂“理論家”,除了制造“深層次問題”、“矛盾多發期”之類概念外,就再也沒有什么東西。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歷史發展的推動力。鄧小平的談話、一些左派對改革的批評,都沒有阻止改革按原來的路線進行,首先推動反思改革的是民眾,是他們用實際行動,扭轉住房、教育、醫療改革的市場化方向,突出其社會保障性質;是他們延緩了“與國際接軌”的速度,使中國沒有太深地卷入美國掀起的這次金融風暴。
推動反思改革的還有美國掀起的世界金融風暴,它給了那些想按照美國模式改造中國經濟的人們最沉重一擊,也促進了誠實的專家學者的思考,中國所進行的市場經濟改革,能不產生這樣的結果嗎?
我們看到,此前,黨和政府還沒有真正反思改革,盡管在實際問題面前不得不停下腳步,回過頭解決改革產生的問題,但是,仍然發誓“堅持改革不動搖”,堅持“不爭論”,還是想摸著石頭過河。
改革肯定要進行,但是,市場經濟改革這條河中還有石頭可以摸得著嗎?要過河,還是要先解決橋和船的問題,摸著石頭過河,誰知道這塊石頭前面不是深淵?不能再“不爭論”了,不在理論上搞清楚改革的方向、路線、道路,就可能越走離“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越遠。
我十分看重今年黨中央的決議和總書記的兩次講話,認為抓住了根本。這根本就是:黨是什么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還是僅僅做“全民”的“執政黨”、“生產黨”?中國發展生產走什么道路,是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資本主義道路。這是治國的根本,總綱。
黨要治國,要能治好國,首先黨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中國有句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來。”立黨不正,就是亡黨,共產黨亡了,它建立的新中國焉有不亡之理。所以,以黨治國,能不能治好國,或者說會不會亡國,第一是黨立身正。
任何生產都是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中國生產的特點,是生產資料少,勞動力非常多。在這種狀況下,發展生產力,可以有兩種方針,兩條道路。一種是自力更生,依靠勞動者的力量,獨立自主的發展生產力的方針。另一種是出賣物質資源和勞動力,靠引資發展生產的方針,顯然這不是無產階級國家所能獨立自主的。對于作為無產階級政黨來說、前一條是社會主義發展生產的正路。后一條走的是資本主義發展生產的邪路。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共產黨是以己之短,比資產階級之長,用電視劇里的毛澤東說法是“叫花子與龍王爺比寶”。我們看到,美國這些年一直在控制中國,即使在今天美國發生金融危機時。所以,共產黨要治好國,需要走路正。久走邪路必闖鬼。
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要求“把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研讀馬列著作、毛澤東著作結合起來,同認真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的經驗結合起來”,是正確的。現在,距離那場動亂已經過了兩個時代,國內外又發生了那么多問題,關于不搞理論探討、不爭論的話,早已失去時效了,再不進行理論探討,那才真的“不但不利于穩定,還會誤事”,錯過平穩解決問題的時機。
我們應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思歷史,允許爭論。為了既能活躍思想,又能穩定局勢,我建議,可以組織不同思想學術派別的代表的研討會,爭論出一個結果來。所謂“結果”并不是這些派別會統一認識,這很難,而是領導者在不同觀點的爭論中,作出決斷。領導者的英明,不是他比其他人高明,而在于善斷,識人。
【注2】:“事情不是那么簡單,人家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歷史長,地區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上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等許多方面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既合作又排擠,怎么可能讓落后的中國獨立發展,后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利用。”(毛澤東1958年與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的談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