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千人計劃”將導致成千上萬的高干子弟“勝利大回國”
在國外好還是在國內好?這要看你干什么。如果你在國內是一個,比如前些天暴出的一個縣城的局長,管煤炭的,已經有身家幾個億,二十幾處豪宅,這一點你在國外打拼是無論如何比不上的。
這和改革開放之初不同。改革開放之初,形成出國潮,而且當時的護照很難弄到,公安局故意刁難人。但是,有一種人很容易弄到護照,當然就是高干子女。因此當時的出國幾乎形成了高干子女的一種特權,導致了“高干子女大逃亡”。
對這樣的事情,國外鼓勵不鼓勵?也是鼓勵的。因為國外要和演中國,當然就需要中國越來越多的高干子女出國,也照顧他們,讓他們獲得博士學位什么的。許多高干子女因此出國而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加入了美國籍英國籍什么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愛國了。
但是,大約在十多年前,這些已經加入外國籍的高干子女已經發現國內好了,不費多大勁就可以發大財,如果憑著自己老爸老媽的關系,更容易發大財,在國外干什么,甚至都不如在國內干一個小科長。但是他們又認為國外的國籍輕易不能夠放棄,因此有一段時間發起了“雙重國籍”的運動,希望他們又能夠保留外國籍,又能夠在國內有機會當一個比如黨委書記這樣的官。當然,這樣的陰謀沒有實現。
而最近的國務院千人計劃,要求各地,各省市,都能夠引進一千名領軍人才,這有可能是這些高干子女“勝利大回國”的機會。
分析通知中所要求的人才是這樣的:““千人計劃”引進的人才,一般應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原則上不超過55歲,引進后每年在國內工作一般不少于6個月,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在國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擔任相當于教授職務的專家學者;在國際知名企業和金融機構擔任高級職務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具有海外自主創業經驗,熟悉相關產業領域和國際規則的創業人才;國家急需緊缺的其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許多路子都沒有卡死,比如“一般”應取得博士學位,但是如果“不一般”,也可以不在乎學歷。“原則上不超過55歲”,但是特殊情況可以超過。其實我這個人就正好五十五歲,因此完蛋了,當然我不在國外,更加完蛋了。
此外,上世紀改革開放初大量出國的高干子女,都是什么樣的歲數,正是我這樣的左右的歲數。因此也可以理解成千人計劃將引進大量的高干子女。
因為,現在高干子女在國外做什么?通常都可以歸為“在國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擔任相當于教授職務的專家學者;在國際知名企業和金融機構擔任高級職務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具有海外自主創業經驗,熟悉相關產業領域和國際規則的創業人才;國家急需緊缺的其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因此定義相當籠統,當然最后拍板決定的官員起關鍵作用,實際上就是“我認為你是人才,你就是。”
也可以想象一個老干部躺在沙發上向另一個自己原來的手下打電話:“小張啊,我有一個兒子長期在海外,混得不怎么樣,這次千人計劃,你有沒有辦法在國內給他謀一個差事啊?”“你兒子,沒問題沒問題,我給想想辦法。”
當然,我的這個說法也不一定有根據,但是,確實有這種想法。
而從引進大量人才這個角度看,也許人才不是越多越好的,我認為國內的許多人才基本上是沒有事情干的,也就是在人民網發發貼而已。例如瘋僧,多好的人才,居然不用。
有的時候叫“龍多不治水”。其實,大的工程,主要還是靠團隊精神,現在國內并不缺人,缺團隊。搞神六的就是一個好團隊,可以認為從國外基本上引進不了什么航天人才,有高干子女到國外還從事航天工作的嗎?
其實,我在國外在國內投資的一家軟件公司干過一陣,就發現軟件公司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軟件高手,大型的軟件,是靠團隊和紀律搞出來的,沒有團隊,沒有紀律,比如說,你花重金請國外一百個最著名的足球教練來集體領導中國的足球隊,那個結果,就不如請一個世界頂尖的人來當總教練。
認為國外有“領軍人物”那是屬于扯淡。現在出國的人才中,有多少在美國或者在其它的發達國家“領軍”的,他們混一輩子也沒有機會領軍,怎么就可能成了領軍人物了呢?
其實,如果按毛澤東思想的比喻,也可以將改革開放導致中國強大的行動,認為是廣大農民工的辛苦勞動獲得,就象抗日戰爭在前線努力作戰的共產黨一樣。而所有的高干子女,跑到美國相當于跑到峨眉山,象蔣介石一樣的,現在是時候了就下山摘桃子。也就是說,他們有可能象抗日戰爭結束后的國民黨接收大員那樣回國撈一筆。
當然啦,我上面所說的有可能完全不正確。但是,我也但愿我自己是錯的。郎咸平不就經常說“我但愿我是錯的”么?就是說,無論如何,必須防范我上面所說的事情發生。當然,實際效果如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因此我們也都騎驢看唱本,走著瞧,看看是不是能夠起到什么作用。
new TextParser('/posts/05/F9/5D/34/content_html.txt', 'content_t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