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仍在持續,我瀏覽了一些驢友的博客和微博,他們帶來更多的旱區細節,讓我們感受到大旱之下的強烈的城鄉差別。比如一名驢友的博客寫道:“走在貴陽街道上,看不出這個正遭受大旱的貴州的省會城市有‘渴’的跡象。客房飲水機里有滿滿一桶礦泉水,我解手,水從馬桶沖走;我洗澡,水從身上淌走……可在偏遠山村,山民們為了喝上一口水得來回走幾十公里的山路。”城市和農村,其抗旱能力的不同,不僅僅在于水資源供應的差距,更在于建設資源的差距。城市有密密麻麻的供水管道和便捷道路,而農村卻缺乏這些。
還有,當城市缺水時,可以建壩截水,本該流向農村的水源止步息流。而當農村缺水時,他們可選擇余地就變得非常之少,非常容易陷入困境。
目前過得最艱難的,是那些交通不發達、經濟落后的地區,尤其是地處最偏遠的山區,因為人手有限,暫時還沒顧及,具體情況如何,恐怕連當地縣上也很難清楚。
在天災面前,他們幾乎沒有抵御的裝備,而在外援支持方面,因為其偏遠,也就成救災力量到達的最末端———最需要幫助的人,卻最后得到幫助,這是現實的無奈。
這些地區會困難到什么程度?看看驢友的博客:“云南師宗縣龍慶鄉束米甸村地處偏僻,自干旱以來,村里早無水可喝,需要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買水,由于水價上升,部分本已非常貧困的村民甚至出現需要貸款來買水的窘境。”這個旱區博客,有一個簽名“西南大旱,城市依然城市,農村更加農村”,讓人很無語。大旱考驗不同人群的承受力,力量強大的城里人可以安然度過,而無甚憑依的偏遠山民卻得承受最嚴峻的旱魃。
這讓我想起今年兩會期間,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說的一句話,“在積極抗旱的同時,我們還要總結反思教訓,為什么新中國成立60年了,我們還不能保證農民的飲水安全?”60年,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但基礎薄弱的農村地區卻愈顯薄弱。鄉村已不再是田園牧歌,而昭示著幾十年發展中仍停留于靠天吃飯的嚴峻現實。我以為,這是西南大旱最值得反省并亡羊補牢的地方之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