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發,中國第57個民族的驕傲
千里緣
·
2010-03-18
·
來源:烏有之鄉
力主轉基因水稻安全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同志,在宣揚其科學性安全性時引用的一個典型實驗是“小鼠灌胃實驗”:按照大鼠體重,每千克用5克抗蟲BT蛋白每天兩次灌食。8天后,各組動物體重和臟器重量無生物學意義上的差異。“華恢1號”稻米中抗蟲蛋白含量≤2.5微克/克,要達到5克/千克(抗蟲蛋白與體重的比率)的劑量,體重60公斤的人需要吃120噸稻米。“也就是說,按照這個實驗結果推理,如果按照每天吃500克稻米計算,一個成年人即使吃‘華恢1號’轉基因稻米657年應該是安全的。” 于是張院士說,“這個結果可以表明,轉基因水稻吃上50年,100年又何妨?”
8天,推出了657年,這就是院士的風格?這就是科學精神?現在治療一個普通的傷風感冒,都要兩到三個療程咧。小白鼠如果是第9天或者第19天出現了問題呢?8天就決定了中華民族子孫萬代的命運,真是匪夷所思。這種科學實驗也只有中國的第57個民族的科學家能夠做出來。
中國的第57個民族,說來話長。
張啟發同志出生于湖北省公安縣某鄉鎮。公安縣,98抗洪時,全國人民都知道,那是國家級的分洪區。歷史以來,長江水患磨練出了公安人民的勤勞勇敢、冒險樂觀,這些我就不多說了。此鄉鎮正好位于長江邊。大凡湖北人,尤其是荊州人,往往一個單位上有幾個公安人,特別是該鄉鎮的人,相處久了,都會一致地送他們一個美稱:舌族人,中國的第57個民族。
舌族人很冒險,有時顯得特別投機。三峽工程之前,長江水患一年幾次,舌族人都是望天收的。有時候外江發大水,內院里的舌族人也要在自己的田間地頭筑起一圈小土壩的,擋得住就檔,擋不住就跑路,反正只有天知道。因此,舌族人對自己的農田不是很有信心投入的。
舌族人很樂觀,有時顯得臉厚,也可以說是善于忘記善于幻想吧。牌桌上,你不牢牢抓住舌族人的第三只手的話,你根本就沒有可能保本;即使你抓住了,舌族人也始終是微笑的。舌族人的心理素質特好。
舌族人不安現狀,總在尋找出路尋找機會,很靈活,勇于跨越式的發展,因為輸掉的頂多就是水患,而贏得的將不可估量。
老實說,舌族人的這些品質用在和惡劣的大自然斗爭,那是優秀的,但用在科學上,那就有些拿千千萬萬人賭命了。
張教授1953年12月出生,1964年考入對江的荊州中學讀初中,兩年后回鄉務農,當了兩年民辦教師,后被推薦到華中農學院,1976年畢業并留校任教。1982年留美,1986年回國任教。老實說,以張同志這樣一個底子,能夠混到這樣,一方面要感謝黨的政策,一方面與他那舌族人的精神是分不開的。我不是唯學歷論者,華羅庚也只是初中畢業的。問題是科學精神,那時候的華羅庚往往為一個數據是要演算幾麻袋草稿的,有些令人敬佩的科學呆性。按履歷來看,張教授真正接觸生物并全力學習只有十年,“在大學里,從頭學,自學了abc,從最基礎的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到最前沿外文資料的研究”,可見是夠刻苦的。但其本專業是“數量遺傳學”。“從2000年起,張教授這個幾乎沒有從事過多少轉基因植物研究,也從來就沒有對轉基因問題公開發表過意見的人,開始了對轉基因植物的大力提倡”,“其原因就是發表在2000年10月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那篇論文,而那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卻是國際水稻研究所的Swapan Kumar Datta”。2001年10月30日,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所舉辦的領導人科技知識講座中,張啟發以“基因科技知識”為題給朱镕基、李嵐清等數位領導人上課,從此以后,就一發不可收了。讓張教授大紅大紫的并非其本專業,而是僅僅開始關注了不到兩年的轉基因,我不得不認為這是舌族人的“靈活性”和“跨越式”勇氣起了決定作用。
我不敢懸揣張教授在其本專業的科學精神,也不敢胡亂猜測張教授在其旁專業的科學表現,但我敢肯定一點的,就是張教授的大膽。國家農業部幾年來都說“農業部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除棉花外,其余進口作物用途僅限于加工原料。農業部至今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但湖北的武漢市、武漢周邊地區和荊州的松滋市、監利縣卻多次被查出生產的轉基因大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f93510100gtwg.html)這些地區的種子和種殖只能和身為荊州人的華中農大的張教授有關,但抓住了舌族人的手,舌族人也是微笑的。張教授充分認識到了這年頭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所以,才有“8天小白鼠實驗推出657年安全”的偉大科學創舉。這,只有舌族人才有這個膽量。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xautum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