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地認識、評價老年和晚年毛澤東
一、 老年毛澤東:老當益壯 成就卓著
我們僅從大的方面來看。
他主持制定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一五”計劃并督促實施。
他主持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他寫作了《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等著作,開始根據中國情況探索自己的路,并且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思考。
他提出了“雙百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結合國際形勢領導總結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提出防止和平演變的問題。
他制定了炮擊金門的決策,純熟運用政治、軍事、外交斗爭和輿論宣傳攻勢并且融為一體,沉重打擊了美國搞“兩個中國”的企圖。
他主持了西藏平叛和對印自衛反擊作戰。
1956年7月23日,他一到北戴河就下海游泳,在這次到北戴河的28天中除了三四天沒有下海,天天都下,有時候一天下去兩次。可見,他當時體力、精力之好。
1966年7月16日,他在武漢暢游長江一個多小時,身體、精神都非常好。8月18日,他第一次檢閱紅衛兵6個多小時。
他69歲生日時寫下了《七律 冬云》,次年進入70歲的年初又寫下《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抒發了革命豪情(獨有英雄驅虎豹、掃除一切害人蟲)和“只爭朝夕”的精神。這兩首詩詞都不愧為精品,可見他近70歲時創造力還是相當旺盛的,真可謂文章老更成。
他堅持大力支援亞、非、拉人民反帝、反殖、反霸的正義斗爭;對于第三世界各國發展民族經濟,給予了沒有附帶條件的盡可能的援助。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他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發展適時調整戰略、策略,組成了世界范圍的反帝、反殖、反霸統一戰線。在當時世界上民族解放力量與帝國主義力量較量最激烈的印度支那地區,中國盡力援助和支持越南、老撾、柬埔寨人民進行抗美救國斗爭,直至最后勝利。因為這些付出,第三世界國家人民至今還把中國看作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主要由于他們的支持,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打破了世界外交格局,國際地位大大提高,國際影響更加擴大。
二、 晚年毛澤東:鞠躬盡瘁 建樹不凡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這是在毛澤東休克后只有9天。會見尼克松他表現出驚人的毅力,預料10-15分鐘的會見延續了一個小時左右。當時強心劑都抽在針管里準備好了。中美會談期間,周恩來連續幾天都向毛澤東匯報情況,交換意見,往往一談就是一兩個小時。
中美關系正常化是我國對外關系的重大突破。此后日本、許多西方國家紛紛與我國建交。如果不是毛澤東審時度勢,做出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問的決策,用小球推動地球,這一天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到來。20世紀60年代末,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各種力量分化重組,中國已被看作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蘇聯軍事力量不斷增強,美國實力相對削弱,其霸權地位受到挑戰,急于要從越南戰爭的泥潭中脫身。美國從自身戰略利益考慮,希望同中國改善關系,以便在同蘇聯爭霸中得到戰略優勢,這是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相互隔絕的狀態能夠宣告結束的客觀依據。
到了1972年下半年,毛澤東的視力越來越弱,握筆的手有時也打哆嗦。開始進入晚年的這一年,他沒有出席重要會議,沒有發表長篇講話,在文件上的批示也很少。
1973年他的病情穩定了一些,批閱的文件、參加的活動、會見的外賓都比1972年明顯增加。
1973年夏末,在黨的十大上,毛澤東開幕后站不起來。鑒于身體情況,他沒有出席十屆一中全會,此后沒有參加過中央委員會的全會。
根據陳士榘回憶,1973年12月21日見到近80周歲的毛澤東的情景:同1969年相比,毛澤東明顯衰老,聲音、動作也顯得緩慢了。幾年前毛澤東雖然身體發胖,但是動作、反應仍然很敏捷,也不顯得老,而現在他已然是一位老人了。這個回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佐證我所提出的以1972年2月區分毛澤東老年與晚年的合理性。
1974年春天,毛澤東的身體出現短時期的好轉。1974年5月會見了6批外國客人,仍然頭腦清晰、反應機敏,熟悉和了解國內外許多情況。6月中旬,他健康狀況再度出現明顯問題,中央為此第二次成立醫療組,直到他去世。
1975年2月底到4月中旬,檔案中沒有一件他的談話記錄或寫有批語的文件,可見他健康狀況之差。即便如此,5月3日他還最后一次主持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并且在長達兩個小時時間里主要是他講話。
進入1976年,毛澤東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吃藥吃飯都要靠人喂,每天只能吃一二兩飯。5月起病情不斷加重,身體極度虛弱。5月27日會見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夫婦后不再會見外國來訪人士。6月初,他突然患上心肌梗塞。七八月就常常處于昏迷狀態。8月18日圈閱了最后一份文件《中央關于唐山豐南一帶抗震救災的通報》(聽報告說唐山地震損失慘重時嚎啕大哭)。
毛澤東的病情自9月2日發生第三次心肌梗塞以來,開始處于病危狀態。7日到8日下午,他在垂危中仍然堅持看文件、看書。根據護理記錄:8日這天在搶救的情況下看文件、看書11次,共2小時50分鐘。8日下午4時37分,他在心律失齊的情況下最后一次看文件,長達30分鐘。8日下午六七點鐘他的血壓開始下降。彌留時刻他也沒有完全喪失神志,政治局委員分批與他最后告別報告他們姓名時他還能明白,并招呼葉劍英,想握住他的手。
為毛澤東注釋古文也反映了他努力堅持工作的愿望。這個活動始于1972年末,一直持續到1975年九十月間。他借助于古文指導“批林批孔”運動,借助于古文指導當時的工作,借助于古文安排他的身后事,借助于古典詩詞抒發他愛國主義的情懷。他特別喜歡辛棄疾的詞,借助于六朝的賦以抒發他郁悶而又無奈的感情。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他晚年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明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這個位置實際上就是第三世界的頭。1974年2月毛澤東在同贊比亞總統卡翁達談話時,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第三世界”這個概念不是毛澤東首先提出來的,但原來只是被看作美國和蘇聯之間一種無足輕重的力量,毛澤東賦予了第三世界全新的規定和積極的意義,看成反對超級大國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事業進步的主力軍。這種劃分根據的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所處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已經不是根據社會制度或意識形態劃線。毛澤東認為,中國屬于第三世界。其深層含義在于,中國要責無旁貸承擔起作為第三世界“首領”的角色,實際上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也是這么看待中國的,在國際舞臺上是看中國眼色(不是臉色)行事的。
毛澤東時代第三世界“首領”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道義力量完成的,中國旗幟鮮明地支持第三世界國家的正義事業。中國這么做還是因為第三世界國家希望我們、要求我們這么做。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各國人民的支援是相互的,我們的朋友把我們抬進聯合國不是偶然的。
我身邊有的人說:如果說毛澤東有錯誤,那就是沒有將X滅掉,再就是,毛澤東講了“沒有槍桿子就沒有一切”幾十年,可是到老就沒有將槍桿子交給自己的人。這些話不無道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