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一百年,列強吃了定心丸
[ 逢君惡 ] 于2009-06-02 14:25:40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前駐法大使、資深外交家吳建民近日在華盛頓訪問期間接受了中新社記者專訪,談及外交工作時,吳老指出:鄧小平留下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思想,至少還要管一百年。
吳老的話遭到了網友的炮轟。大家普遍認為吳老太軟了:我威威華夏,泱泱大國,世界上最強大的發展中國家,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不說要在世界舞臺上叱咤風云,一跺腳讓地球亂顫吧,還要一直蟄伏著,在處理國際事物時總是沒個鮮明的態度,對周邊一些小國的挑釁行為,一直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為名忍著,是何道理吶?
其實,網友們是誤讀了吳老的話,錯怪了吳老。
首先,應該看到,吳老的韜光養晦說是建立在極度自信的基礎上的。正如他所說,“外交生涯五十年,我的最深感受是,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在世界上發言權在不斷增大,中國外交目前已進入黃金時間”,“在這次金融危機塵埃落定時,二十一世紀新世界格局的雛形會出現在人們眼前。”“無疑中國在世界發揮的作用將會增大”。就是說,現在中國外交已經進入空前強盛時期,在世界舞臺不是舉足輕重,而,簡直是一言九鼎了——如果我們想“言”的話。昔日的列強們如今都戰戰兢兢,看著我們的眼色行事,生怕我們同他們作對呢。
這樣才有了“但我們作用的發揮,是同世界積極合作而不是要反對世界”這樣的話,其實質是對“中國威脅論”的駁斥,客觀上起到了安撫列強們,給他們吃顆定心丸的作用。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就應該這樣。如果仗著自己強大,老擺出盛氣凌人的態勢,讓人家在你面前瑟瑟發抖,心里老大有服氣,可嘴上連句硬氣話都不敢說,可有啥意思哩?
其次,應當清楚,吳老的韜光養晦說是建立在深刻自省的基礎上的。“有人經常問我,你們外交太軟了,現在我們有這個實力了,該發脾氣要發脾氣,該拍桌子要拍桌子。但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人家會想,你人均三千美元就這么兇了,將來人均兩萬美元會怎么樣啊?”“不少西方人喜歡用前蘇聯和大國崛起來套中國,認為蘇聯強大了就擴張侵略,大國崛起了總是要欺負人家。中國非常明確,不能走這一條絕路。中國的崛起道路很長,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剛剛開始,鄧小平留下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思想,至少還要管一百年。”
這正是吳老可貴的一面。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在順風順水高歌猛進的時候,更不能沖昏頭腦。沒錯,我們現在發展起來了,而且勢頭良好,但別忘了,我們剛剛起步,路還很長。目前雖已有了與諸列強們較勁兒的實力,但還遠沒有達到獨步環宇,笑傲群雄的水平。這個時候如果得意忘形,過分張揚,一旦人家對我們有了戒備,聯合起來對付我們,就不好辦了。因此眼下最現實的作法是,低調,低調,再低調。比如,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不干我們的事,盡量少管;重大決議的投票,盡量棄權。別國干涉了我們的內政,挑起領土糾紛,只要不是太過分,就權當他們替我們撓癢癢。不出頭,不拿大,不搞對抗,讓夷蠻們放松警惕,最好是根本不拿我們當回事兒,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爭取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可鄙的是中新社記者,在報道吳先生的言論時,為了追求新聞效果,斷章取義,標題只用了“韜光養晦”,故意漏掉了“有所作為”,誤導了許多人。其實,吳老所說的韜光養晦,和“兩個務必”一樣,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有所作為”。還要指出,吳老的“外交韜光養晦至少要管一百年”與鄧小平同志的“基本路線要保持一百年不動搖”一樣,“一百年”都是虛數,意在表明堅定不移的決心,其意等同于“長期”,甚至是“永遠”。我們一定要牢記,在當今國際風云變幻的時代,我們的第一要務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爭取早日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只有綜合國力提高了,說話才能好使,才能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做出貢獻。
國際上真假“韜光養晦”辨析
[ 真理永存 ] 于2009-06-02 12:34:20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國際上真假“韜光養晦”辨析
WY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戰敗于吳王夫差,面臨滅國滅種的危險。為了挽救越國,勾踐忍辱負重,假降于吳,盡獻美女珠寶,割地稱臣納貢,騙取吳王夫差的信任。吳王夫差信以為真,以為越王勾踐是個膽小怕事、胸無大志、安于現狀之徒,放松了對越國的警惕。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若干年后最終一戰滅越、復國。
假如,越王勾踐在蟄伏期內,一而再、再而三地告知吳國:“我越國現在處于蟄伏期,外交方略是韜光養晦,與鄰為善,絕不出頭;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建設,最終實現收復失地、大國崛起的宏偉目標。”各位認為吳王夫差會容勾踐韜光養晦下去嗎?
我們把處理國際關系的原則,通過官方、學者各種渠道,反復向世界宣講:韜光養晦,與鄰為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永不出頭,永不稱霸;和平解決一切爭端。其背后的原因也一并告知:我們要集中精力用幾十年發展經濟。
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韜光養晦這件事本身或許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把自己的心底的想法和盤托出,實則匪夷所思。全世界都知道你要韜光養晦了,而且你在行動上也確實表現得忍辱負重了,那你的對手怎能不在你強大之前能撈就撈、能占就占、能打就打、能堵就堵呢?
看來韜光養晦的戰略,也不是隨便學古人就能學好的。此戰略發揮作用,分寸是要拿捏得很精當的。
一個暫居弱勢的大國,大致上有三種策略可供選擇:
第一種:現在不夠強大,以后也不想強大,把戰略公之于眾,好讓對手放心。表現為: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國門洞開,追隨、依附其他大國,走徹底的和平主義路線。
第二種:現在不夠強大,希望以后強大,但是把戰略盡量隱蔽,實行戰略偽裝。表現為:口頭上和平路線喊得震天響,實則暗中擴軍備戰,囤積戰略物資,積極尋求破局時機;緊守既有地盤,寸土必爭;對一時無法收回的國土,并不主動出擊,但是也不放棄權益,以弱者的姿態爭取國際同情。
第三種:現在不夠強大,希望以后強大,把戰略周知全世界。這是我國的做法。表現為:理論上把此戰略在國內國際上全面宣講,還發展出配套理論包括: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留給后人去解決;尊重現狀,等等。而且唯恐別國不相信上述表白,在實踐上更是加碼執行,發展出消氣外交、和諧外交、抗議外交、傷感外交等等國際上授人笑柄的東西。
第一種方式,是徹底的懦夫表現,把國家民族安危系于外部力量,所有沒有一個大國政府敢于公開采納。
第二種方式,是真正的韜光養晦,日本是這個戰略真正的實踐者。從這個意義上說,還是日本深得中華傳統智慧的精華。伊朗積極謀求恢復大波斯帝國的榮譽,兩伊戰爭后積極發展經濟,發展(核)軍備,積聚國勢,軍事上不再主動出擊;面對超級大國的威懾,不得不以虛張聲勢的策略進行高調嚇阻,其實真正目的還是避免在自己還弱小的時候與大國進行即時的軍事攤牌,從這個意義上說,伊朗也也算西亞版的韜光養晦。
第三種方式,是假的韜光養晦。由于這種方式在理論層面“虛偽地裝弱”、在實踐層面“確實很弱”,兩大特征暴露于世,既無斗爭的意志,又無斗爭的物質、軍事和輿論準備。自己騙自己韜光養晦,實際早被別人看穿把戲;想誘騙別人放松對自己的警惕和干預,實際每每被別人反利用,權益一再受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日本,韓國,美國……哪一個不是抓住中國韜光養晦,理論上不想生事、實踐上確實怕事的心態,占盡中國的便宜?
真正的韜光養晦,是在大戰略上保守,避免在力量不足的時候與主要對手決戰;但是在戰術上往往是積極主動地維護自己的利益,避免自己弱者的面目全盤曝光以招致國際叢林中狼的攻擊(狼總挑弱者下手)。如果,我們能正確地實施韜光養晦,就應該在第一例外國侵犯我權益的事件發生時,立即予以實際反擊。不要怕軍艦派到南海被越南擊沉一兩艘,一次失敗,沒關系,我換個方式與你糾纏,再打。就算一時收不回,我也要讓所有人知道我不是省油的燈。遺憾的是,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這盞燈最省油,都知道你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為維護主權失敗并不丟面子,國民可以理解,外國對這樣的對手也會尊重;丟面子的是不敢維護主權。連美國都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軍事失敗:朝鮮戰爭受挫、越戰完敗、古巴豬灣登陸慘敗、伊朗門全軍覆沒、索馬里陸戰隊全軍覆沒,我們有什么怕失敗的。美國讓我佩服就是不怕失敗,在失敗中積累經驗,結果越戰越強,到后來打出了名聲,誰也不敢損害他一絲半點利益。
我們師從美國這么多年,與國際接軌這么多年,這方面真得好好與國際接軌一下。
吳建民先生:到美國講“韜光養晦100年”是泄露“天機”
云淡水暖
《中國新聞網》掛出了一片中新社記者的文章,標題是“吳建民:六十年三大變 中國外交進入黃金時間”,說“前駐法大使吳建民近日在華盛頓訪問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用親身經歷,講述了中國外交六十年的三大變化、三大發展。”。
新浪網編輯在轉載的時候為了突出核心觀點,把標題改為“吳建民講述中國外交60年:韜光養晦仍要管100年”,想想好像也符合吳建民先生想表述的邏輯,吳建民先生說自己從事外交工作50年,算來就是50年代參加外交工作的,那么“三大變”的總結也算是有資格了,特別是吳先生在擔任外交學院院長之前,曾經是駐法國大使,成績斐然,可惜現在被薩科奇破壞了氣氛。
吳建民先生所謂的“三大變”是怎么變的呢?據云:
其一、【共和國成立之初,為了生存而斗爭;改革開放之后,目標由求生存轉向求發展,需要同世界合作,同所有國家搞好關系。】;
其二、【“共和國成立初期出去的外交官,非常強調‘立場堅定’,就是我跟西方世界不一樣。現在我們轉向了求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是求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求同,這是很大的變化。”】
其三、【“在我外交生涯早期,經常講跟美國人吵架,跟蘇聯人吵架,把蘇修打痛了就開心”,吳建民說:“但今天外交的主導面是合作,雖也有斗爭,但強調‘斗而不破’,斗爭是為了更好地合作,不是為了破裂。”】
草民覺得,吳先生有點拿今日的觀點,解釋昨天的事物,外交、外交,重在一個“交”字,昨天是這樣,今天不過是昨天的延續。新中國剛成立,那么多國家還跟蔣介石政權保持關系,聯合國的席位還在蔣介石政權手里,當然需要多交朋友,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扭轉國家的對外關系局面,富人或者說巨頭俱樂部開始是瞧不上中國的,那么就先靠窮哥們,先把自己抬進聯合國再說,有一席之地,才有話語權。
那么,“經常講跟美國人吵架,跟蘇聯人吵架”,恐怕也是被逼無奈,1954年,周恩來總理到日內瓦參加國際會議,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率領美國代表團參加,后來有人杜撰出周總理伸出手去握手被杜勒斯拒絕的“消息”,后來被證偽,然而,據徐克利所著《解密中國外交檔案》介紹:第三天是英國首相艾登擔任會議主席,艾登事先通過杜威廉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宦鄉,想先征求一下周恩來的意見。如果周恩來同意,艾登再去跟杜勒斯商量。宦鄉把英國人的意思向周恩來作了匯報,周恩來表示同意艾登的建議。…杜勒斯卻表示,他不能接受艾登的建議,而且他還對艾登跟周恩來的接觸非常不滿。結果讓艾登討了個沒趣。
另外據老資格外交家熊向暉所著《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介紹:合眾社6月5日電稱:“美國代表團來到日內瓦時奉有極嚴格的命令,規定不得與中國‘侵略者’交往。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會議第一天在這里對他的密友說,他與共產黨中國外交部長周恩來‘只有在我們的車子相撞的時候才會見面。’”、“美聯社日內瓦5月4日電稱:‘美國副國務卿史密斯將軍和國務卿杜勒斯一樣,在日內瓦會議上不理睬共產黨中國的總理兼外長周恩來。”、“一位官員——當史密斯和周恩來在同一間屋子里舉行會議時曾有兩次在場——說,史密斯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握手,但是在會上甚至沒有朝周恩來那個方向看一眼,而在走廊上一直地從他面前走過。”
看看,周總理都同意了英國首相艾登的建議,采取比較靈活的立場,照吳建民先生的話說,就是“雖也有斗爭,但強調‘斗而不破’,斗爭是為了更好地合作”,當時的會議主題是“合作”解決印度支那問題和朝鮮問題,沒有中國參加不行,怎奈杜勒斯如此不買帳,杜勒斯也如吳建民大使所說“非常強調‘立場堅定’”,就是堅決反共,規定“規定不得與中國‘侵略者’交往”。
所以,“合作”是爭取來的,換句話說是“斗爭”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跟美國如是,跟前蘇聯亦如是。
值得注意的倒是,雖然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但是,看到“美軍戰略重心轉向亞洲 對中國周邊地區加強滲透”(《新世紀周刊》)這樣的標題,還是令人感到涼颼颼的,美國人已經把F-22猛禽戰機部署在日本的沖繩。在東海問題、南海問題上,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多年了,但在本國核心利益面前,至少在目前,誰都不想退讓,日本要的是領土主權,南海諸國也主張的是領土主權,這個時候,吳建民先生的“雖也有斗爭,但強調‘斗而不破’,斗爭是為了更好地合作,不是為了破裂。”需要更加多的證據驗證其效用。
顯然,吳建民先生認為“外交黃金時間”的基礎是“中國的崛起道路很長,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剛剛開始,鄧小平留下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思想,至少還要管一百年。”。
這個思路當然有道理,講的就是外交謀略,但是拿著“韜光養晦”滿世界喊,還到美國去喊“至少還要管一百年”,就有點怪怪的。
“韜光養晦”據成語詞典解釋: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謀略家們把“韜光養晦”轉了個意思,拿劉備與曹操的關系說事兒,《三國演義》說了個歷史上最有名的有關“韜光養晦”的典故,其中第21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后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張兩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兩人乃不復言。”、“操遂不疑玄德。”
看來,“韜光養晦”,劉備是不能對曹操說的,如果劉備說了“我不過是在‘韜光養晦’”,露出東山再起的內心世界,曹操知道劉備日后會成敵手,就會將其去除而后快,劉備只有白天裝作種菜,晚上悄悄對自己的弟兄說說,這是一句極為內部的話語,說破了就沒有意義了。
比如吳建民先生如果對一個美國人說,我們目前的姿態不過是“韜光養晦”而已,美國人聽了,找個漢學家來弄明白了意思,“韜”——是古代弓箭的袋子,就是把弓箭暫時藏在袋子里,“韜略”——就是指軍事、經濟謀略,人家就會聯想到中國的《三國演義》,聯想到“東山再起”,有朝一日你的“韜”裝滿了武器,你會不會把“光”放出來?威脅人家的利益?
盡管吳建民先生強調了“100年不變”,但“韜略”二字恐怕還是讓人、特別是讓處處維護自己戰略利益的巨頭、寡頭、霸主不放心,你這么有“韜略”,就愈發要說你“不透明”,因為你把自己的東西裝在“韜”里了么。而且,“養晦”還有“修煉”的含義,那么修煉又與“本領”、“實力”聯系在一起,涵義更多。
所以,即便是“韜光養晦”,也應該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最多是像劉備那樣,關起門來對自己的兄弟們講講,豈有劉備跑到曹操的宴席上大講“韜光養晦”的?
草民斗膽給吳建民先生說一句,“韜光養晦”這個成語,沒有這樣用法的。特別是還到美國去說,有點“泄露天機”的味道。哪怕下個紅頭文件讓國人心知肚明呢,中國人彼此見面,談到誰對不起咱們了,就會心一笑,“別急,咱在‘韜光養晦’呢!”
從(吳建民先生的)“韜光養晦”說起
[ 高境先生 ] 于2009-06-02 13:30:12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從(吳建民先生的)“韜光養晦”說起
人們抓住吳建民先生一句“中國的崛起道路很長,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剛剛開始,鄧小平留下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思想,至少還要管一百年”不放,有些話說得很刻薄或者說很難聽。
“韜光養晦”的出處是《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它的本意是:“韜光是隱藏自己的光芒,養晦是處在一個相對不顯眼的位置。”這是辭典的權威的表述。
當年鄧小平同志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本來應該是他內心的想法,當他把它表述出來的時候,也應該是他對個別的人物作出的極其機密的政治托付。然而事實上,據筆者的記憶,它卻是很快地被傳播開來。
“韜光養晦”用于政治的話,它是一種優秀的“策略”,可以這樣認為:它只能做而不能說,或者說只能悄悄地說,而不能廣告地說。“韜光養晦”之計是對于競爭對手而言的,一經問世,便成笑談。
即使真的是所謂的“韜光養晦”,全世界的人們,特別是美國的那些人們并不會就此而“上當受騙”。例如,實際上某些國家對于中國的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價值的等等包圍和顛覆則是到了越演越烈,無以復加的地步。
吳建民先生說:“共和國成立之初,為了生存而斗爭”,難道“為了生存”不是更加需要“韜光養晦”嗎?吳建民先生說:“改革開放之后,目標由求生存轉向求發展”,難道“求發展”不是更需要“斗爭”嗎?
至于吳建民先生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是求同”,這里所謂的“同”者,對于像吳建民這樣的共產黨人來說不就是“共產主義的理想世界”嗎?難道還可能是其它的什么世界嗎?難道還可能是其它的什么夢想嗎?
吳建民同志請注意保密
[ 千重山 ] 于2009-06-01 20:32:53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吳建民同志請注意保密
我雖然不懂外交,但我也經常看電視讀報紙上網,由此知道外交工作的重要性,恪守秘密應該是外交官的神圣職責,否則就會貽害國家禍害百姓的,如果不保密,隨便將國家機密暴露給敵國,是要受到法律嚴懲的,作為資深外交官的吳建民,應該深知這個起碼道理。
“韜光養晦”作為一項外交政策,應該被列為國家最高機密,無論是韜光養晦五十還是一百年三百年,都應該作為國家最高機密來執行,任何人都不能泄露半點,否則韜光養晦就要失敗。
在戰國紛爭的時候,就發生過一次韜光養晦的戰例,吳王夫差捉住了越王勾踐,幾乎滅了越國,這時勾踐聽從了大臣范蠡的韜光養晦戰略,從此對吳王言聽計從,當聽說吳王夫差有病的時候,親自嘗吳王的大便,而背地里卻大力發展經濟,壯大軍備,終于在十年后打敗了吳王夫差,這就是典型的韜光養晦戰略,想一下吧,假如越王勾踐早早對吳王夫差說我要韜光養晦十年,等到十年后我再打敗你,其結果會怎么樣呢?恐怕早被吳王夫差打敗了。
通過這個典故使我們知道,“韜光養晦”是一個國家最大的戰略,是應該高度機密的,否則一切計劃就要落空,這個戰略只能由國家少數幾個人知道,這應該包括國家主席,黨的總書記,總理,委員長,外交部長(甚至外交部長都不應該知道),“韜光養晦”四個字絕對不能出現任何場合,否則就是泄密,是要受到嚴懲的,作為長期在外交戰線工作的吳建民應該知道的。
為什么“韜光養晦”要高度保密,主要是示弱于敵人,秘密發展自己,等到敵人大意疲憊之時,再反戈一擊置敵人于死地,否則該戰略一定要失敗,古代是如此,現在更是如此。
吳建民難道不懂這個起碼的道理嗎?作為一個政治家外交家的吳建民想必最知道韜光養晦戰略的高度秘密性,而他卻在各種場合高喊什么韜光養晦一百年不動搖,這分明是告訴外國人:等著吧,一百后我們中國要統治世界,一百年內我們要秘密發展,誰都不告訴。心知肚明的外國人當然不糊涂,當他們得知中國要韜光養晦時,就會拼命干擾中國的發展,不讓中國韜光養晦得逞。
這些年外國總是宣傳中國五花八門的威脅論,其依據就是知道我們中國在韜光養晦,才時時刻刻限制我們發展,給我國造成重大損失,難道你吳建民不知道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