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同事要采訪一位女性,事情卻很不順利。這位女性幾年前在北京的一家企業上班,但是,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前不久,她懷孕了,單位便辭退了她。為了對企業的行為表示不滿,她依然每天去企業“上班”。企業沒有把她趕走,但不安排工作,也不發工資。她想尋求社會的幫助,通過法律援助中心同原來工作的企業講理。我單位的編導想就她的遭遇拍一個節目,呼吁社會關注。但是,她只想說這件事,不想露臉,不想暴露她工作企業的名字,因為她怕得罪企業,最終失去重回企業工作的機會。
這名婦女的遭遇在當今中國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中國人沒有足夠的財產,卻有穩定的花費以及意外的開銷,還有對未來的憧憬。這一切的基礎是一份工作。除了公務員之外,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工作是與企業的關系。由于各種原因,工作并不穩定,收入并不理想,前途也不明朗。然而,不得不支付的開銷如同對未來的向往,從來沒有停止的時候。因此,無數的中國人生活在焦慮之中,這種焦慮使人們對很多事物感到不滿。那么,造成這種焦慮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容易,本文只簡單指出造成焦慮諸多原因中的一個。
計劃經濟時代,人們也有焦慮。但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焦慮和如今的焦慮是不一樣的。改革開放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決計劃經濟下的弊病和焦慮,于是,我們開始采取另一種與計劃經濟不同的方式。有一種簡單的觀點以為,只要拋棄計劃經濟的方式,全部舊的焦慮就會解決,而且,心目中美好的一切就會到來。之所以說這種思維是簡單化,是因為這種思維沒有對改變計劃經濟方式之后的社會有足夠的心理、思想和理論準備。因此,當改變之后出現新的焦慮時,很多人對于新焦慮的來源判斷不清。加上某些專家和利益集團的混淆視聽,企圖混水摸魚,新焦慮與舊制度間常常出現人為的“冤案”。
改革開放三十年后,中國人新出現的焦慮,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企業,其中既有國有企業,也有私人企業。其實只要看一看世界就會發現,如今很多中國人的焦慮,與發達國家百姓的焦慮很像。某種程度上說,隨著世界一體化的進程,世界各地人們的焦慮漸漸變得“一體化”了。其中一個典型的焦慮就是工作崗位、工作收入,就是個人與企業的關系。
前不久,德國發生了一件事情,一個超市的收銀員因幾塊錢的賬目差錯,被老板開除,結果引起德國全社會的大討論,足以見得這種事情在經濟發達的德國也是令人矚目的。幾年前,世界500強之一的沃爾瑪在美國被告上法院,原因是,沃爾瑪超市限制員工上廁所的次數和時間。最終,美國法院判決,員工有自由上廁所的權利。這樣的“權利”居然要法院判決才能擁有,某種程度上說明,大型企業侵犯人們正當權利的現象已經不容忽視。因此,在美國社會有人指出,沃爾瑪不允許成立工會,是造成企業侵犯員工利益的重要原因。然而,沃爾瑪以及一大批在中國的外資、合資企業,有幾個允許成立工會?美國有些人在求職簡歷上甚至標明:我反對工會。這是政治主張嗎?不是,這是向強勢企業的討好和獻媚,目的是在獲得工作崗位的時候,比其他人更容易被企業錄用。如今,在中國的一些外資、合資企業,試圖組織工會的員工,被開除、被穿小鞋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當國內媒體報道指出,深圳的某企業對員工實施搜身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與沃爾瑪限制員工上廁所的本質是一樣的?為了企業的利益!
面對強勢企業和弱勢員工的關系,如何保證員工的利益?人們很自然就會想到,應該借助政府的法律,工會的團結。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有沒有意識到,一個來自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理論思潮說:政府不應該管企業!這個思潮是一整套的理論,包括小政府、私有化,市場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等等。這些理論并非一無是處,但是,如果出現一面倒的狀況,尤其是被某些利益團體操縱,導致只對利益團體有利的輿論趨勢和政策傾向,社會后果就會很嚴重。當今中國社會,受到此種來自美國的政府和企業關系的理論影響,重企業不重員工的現象正越來越多。而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則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說成是中國的制度、中國的傳統,而絲毫不提它的美國榜樣。
面對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美國老百姓遭遇的損失和困境,相比法國來說可能要嚴重些,至少也差不多。但是,我們卻奇怪地發現,法國已經爆發幾次大規模的罷工和游行,而在美國,居然一次都沒有出現過。為什么?因為美國近幾十年來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企業的理論和制度,比方說,美國參加工會的人數,只占員工總數的15%左右,而法國等歐洲國家超過50%。這不是覺悟高低問題,而是政策導向問題。我們同樣看到,不注重工會的現象在中國也很普遍。中國政府前幾年頒布了一個旨在保護員工利益的新《勞動合同法》,遭到一些有影響的專家的批判。批判的理由無非是:重視了員工利益,會加重企業負擔,不利于企業的市場競爭。如果我們對世界多一點了解,同樣會發現,這種觀點在美國已經暢行多年。
如今的社會,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企業。我們已不再用柔軟的舊布頭作嬰兒尿布,而用企業生產的一次性尿布;母乳喂養也被故意冷落,奶瓶奶嘴奶粉都是企業生產的;除了在農村,我們吃的每一口飯,喝的每一口水,都是企業生產的;我們上學、看病,都是不可能避免的事情,但是,一種理論反復強調說,應該像美國一樣,把這些事情都交給企業;直到死亡,殯儀館、墓地、骨灰盒等等,都以企業賺錢的方式把守在我們無奈的必經之路上,連一個死人都不放過?!?BR> 我們可以承認企業很重要,但是,面對與人們生活關系日益緊密的企業行為,有一種喧囂塵上的理論卻說,政府不該管企業,因為企業行為就是自然合理的市場競爭行為;當然,這里有一個政府監管問題,但是,在企業利益至上的觀念下,多少政府的監管,已經成為對企業的庇護,成為企業打擊競爭對手的工具?我們看到,一些龐大的企業已經占據市場的巨大份額,事實上已經承擔了社會管理功能,但是,一些理論卻說,企業只應該對利潤負責。當我們意識到這些企業都是私營企業的時候,那么,對利潤負責是對誰負責?企業一方面通過其參與社會管理的方式賺取利潤,另一方面又不愿盡更多的社會義務和責任,這正是中國社會目前日益清晰的局面。而這個局面的出現,原因就在于,一些專家大力宣揚來自美國的一種神話,企業神話。而很多官員和百姓也像美國一樣,被企業操縱的媒體洗腦后,接受了這個神話。
這個時代的英雄都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們的英雄業績全部都是在短時間里賺了多少錢。古代社會的英雄有一個起碼的原則,就是保護了自己的人民,而現代企業英雄為了他的業績,可以毫不猶豫地開除幾千、幾萬名員工。像巴菲特這樣的英雄,他的英雄業績只是他個人賬戶上的數字,與他的社會責任已經毫無關系。理論的爭論有時候只是一點點不同,但是,放大到全社會,一點點理論上的差異,就會造成迥異的社會現象。對于企業來說,社會責任和利潤,哪一個更重要,理論上說起來很難有“二大于一”的明確結果。但是,在實際過程中,理論上一點點傾向性的差異,就會導致重大的偏差。如今的中國社會,在企業、政府、員工之間關系的問題上,已經太多地接受了美國社會的主流觀念——把企業的利潤放在最重要的神壇上。這樣一種源自美國的主流觀念,已經影響了中國各級政府的某些行為,甚至影響了很多普通中國人的觀念。因此,我想提醒很多陷入當前焦慮的中國人:想一想,你的焦慮,有多少來自賺錢第一的觀念和行為?從政府到企業到個人,賺錢第一的觀念是如何變成了當今中國社會的主流?
孔子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道無道,很多時候,理論上的差異非常微小,而放大到全社會,有道無道的差別就會非常巨大。在我寫最后這段話的時候,連續接到幾個騷擾電話,都是推銷股票和房子的電話。這些騷擾已經成為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肆意侵犯,而他們堂而皇之的依據,不就是賺錢第一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