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烏有之鄉》的海燕
黎陽
2009.3.4.
海燕網友:
謝謝你給我的信(見附錄)。
你花時間分析我的文章并提出善意的批評建議,這是為我好,也體現了對別人勞動的尊重。我很領情,舉雙手歡迎。
你說得不錯,我寫的東西里引號是挺多的。從主觀上講,我有以下幾點用意:
1.表明立場態度——有些時髦提法我并不以為然,但因其已在強力宣傳機器的作用下家喻戶曉,用在文章里頗能引人注目,所以時不時借用一下。因為是反其意而用之,所以特意打上引號凸顯反諷。比如明明一邊是水深火熱、一邊是紙醉金迷,卻硬說這是“和諧”,實在諷刺。碰到這種情況我就忍不住用引號來表明我的立場態度:這是“所謂的和諧”。又比如我稱錢學森、袁隆平是精英,稱厲以寧、張維迎等是“精英”,也是用引號表明立場態度。此外還有一個用意:防止別人拿我的話斷章取義。比如堅持給和諧打引號是防止有人說,你看,既然黎陽自己都使用了和諧這個提法,可見他不否認現在是和諧,他再說三道四就是自相矛盾。又如,堅持使用“精英”是防止有人造謠說,你看,黎陽反智,見了精英就罵。
2.引用別人的話——我論述觀點時喜歡直接引用辯論對手的經典原話以說明問題。但這就不免多用引號,免得別人分不清哪是我的話,哪是對手的話。
3.蓄意引起注意——有些引號的確是有意加的,目的正如你所說:“加上引號,反而讓人思忖,讓思維卡殼,破壞了語言的流暢和本意。讀者會因引號的出現而猜測語境”。
我是這樣考慮的:
一是為了強調——網絡文章可能在各種環境下流傳,用引號強調重點比用黑體字、斜體字、底線等方式省事。
二是蓄意造成“讓人思忖,讓思維卡殼”——在“精英”掌握了話語權、一天到晚用各種好聽的詞匯包裝起謊言鋪天蓋地無孔不入疲勞轟炸的情況下,人很容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知不覺變得思維遲鈍甚至麻木不仁,容易忽略要點和關鍵詞。
以下摘自《第三帝國的興亡》:
“我本人不久就有這種體會:在一個極權國家里,一個人是多么容易聽信說假話的和受檢查的報刊和廣播啊。雖然我不像大多數德國人,我每天可以看到外國報紙,特別是出版后第二天就到達的倫敦、巴黎和蘇黎世的報紙,我經常收聽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和其他外國廣播,但是由于職務關系,我每天必須花許多小時瀏覽德國報刊,收聽德國廣播,同納粹官員們談話,到黨的集會上去旁聽。我驚奇地而且往往是大吃一驚地發現,盡管我有很多機會知道事實真相,盡管我根本就不信任從納粹方面來的消息,但是多年來一再聽到捏造的和歪曲真相的報道,自會使人留下一種印象而常常受其迷惑。凡是沒有在極權國家里住過多年的人,就不可能想象,要避免一個政權的不斷的有用意的宣傳的可怕影響,有多么困難,在一個德國家庭里,或者在辦公室里,或者有時候在一家飯館里、啤酒館里、咖啡館里,跟一個陌生人的偶然交談中,我常常會從看來是受過教育的和明白事理的人的嘴里聽到最蠻橫武斷的主張。顯然,他們是在重復他們從廣播中聽到的或者從報紙上看到的荒唐意見。有時候聽到這種胡說八道忍不住也照樣要說說自己的意見,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看到一種極為懷疑的眼色,一種默然震驚的神情,好像你褻讀了上帝一樣,于是你就會了解到,想要跟一個頭腦已經變了樣的人接觸,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他認為凡事就是像希特勒和戈培爾悍然不顧事實地所說的那樣。”
“一個外國觀察家在柏林也可以看到,報紙在戈培爾的巧妙操縱下,怎樣欺騙了天真的德國人民。”
“當時我是在華盛頓、紐約和巴黎作短期休假后回到德國來的,兩天以前離開我在瑞士的家登上火車時,我買了一束柏林和萊因蘭的報紙。它們把我一下子推回到了瘋狂的納粹世界,它和我剛剛離開的那個世界迥然不同,就好像是在另一個星球上一樣。”
“你也許會問:德國人民不可能相信這些謊言吧?你就去和他們淡淡吧。很多人是這么相信的。”
看了上述歷史,對今天的狀況就容易理解。當人的思維被不知不覺弄得麻木時,很容易忽略要點。所以我有意制造點“思維卡殼”,減少熟視無睹的可能——這就象開汽車,如果路況良好,風馳電掣一下就過去了,對道路細節難有印象。在路面制造點小顛簸,汽車就不能開得太快太順溜,就不得不仔細觀察路面,對道路情況就容易有印象。這是我的“小陰謀”(對不起,又用引號了,為的是防止別人以這句話為證到處宣揚:你看,黎陽不打自招承認他愛搞陰謀……)
當然,這是我的一廂情愿,實際效果如何只有讀者最清楚。而我瞄準的讀者分兩類,一類是志同道合的,一點就透,不需要用這種辦法提醒。對他們來說,引號多了就“影響了閱讀的連續性和準確性”。另一類是觀點不相同但處世態度嚴肅認真、追求真理、愿意獨立思考的。他們之所以觀點不同,主要是受了“主流”宣傳的潛移默化。當他們看透真相之后會實事求是得出自己的結論的。我的引號主要是為他們加的,希望引起他們的注意。這種效果好不好我也沒數,很希望聽到讀者的反饋。你的意見對我很寶貴,正是雪中送炭。我今后將注意控制這類引號的使用,避免畫蛇添足。
4.宣泄情緒——我不少文章是帶著火寫的,情緒凈體現在引號上了。比如《如何看毛澤東時代》,起始思路是看到厲以寧向大學生宣講十七大,大意是說毛澤東時代買什么都要票,如今買什么都不要票了,可見毛澤東時代不好。我當時就火沖腦門子:真不要臉。毛澤東時代是準戰爭狀態——世界上哪個國家戰爭時期供應不憑票的?毛澤東時代是創業的時代——有幾個創業時不艱苦奮斗的?用和平時代的生活標準嘲笑戰爭時代的生活標準;吃了十個燒餅飽了卻硬說前九個燒餅是白吃,不是無恥又是什么?(況且如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標準也高不到哪兒去。我有一次回國聽到個出租汽車司機說:“如今的日子比三年自然災害好不到哪兒去,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真東西。”)別的創業不講,中學生考大學也可以算人生的創業。那么中學生為考大學有幾個不艱苦奮斗的?能因為考上大學就可以嘲笑中學生艱苦奮斗考大學是落后的表現嗎?我當時就想寫東西駁這種無恥。但一展開就收不住了:光說毛澤東時代是準戰爭狀態說服力不夠,人家早污蔑毛澤東向蘇聯“一邊倒”、“好戰”。要把問題說透,就得從根上說起,從中國的地緣戰略狀態說起,從歷史變化說起……就這樣越寫越開,最后成文(說起來這篇文章還有厲以寧一功)。《持槍搶劫與持權搶劫》也差不多,也是被“精英”的胡說八道惹火了,忿而成文。因為有火,凡含譏帶諷的地方都加了引號以示嘲弄,結果導致引號泛濫——你不說我還真沒在意,現在回過頭看確實“密密麻麻的引號幾乎鋪天蓋地”。真是“旁觀者清”。今后寫文確實需要注意,不能太鬧情緒。
順便再提一句,你可能出于客氣沒好意思說:我的文章錯別字、病句少不了。我自己心里有數:沒有嚴格的文字訓練背景,就憑中學語文的那點底子,又有點大大咧咧,有這許多限制,出錯難免。這方面大家都可以當我的先生。歡迎你、也歡迎其他網友今后有看法不妨寫信直陳——只要不耽誤大家時間太多。
看到大家對我的文章的鼓勵,我很欣慰:勞動沒白費,有幸結識了這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最高興的是找到了《華岳論壇》和《烏有之鄉》這兩個對味的地方)不過我能力就那么點,寫文章又諸多限制:得利用業余時間,得做完家務,得“甜言蜜語”哄得LP大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不起,又加了引號——調侃歸調侃,但我可不想讓人鉆空子說我專門甜言蜜語胡弄人),如果再碰上出差就更困難了。所以難盡人意。盡管如此,我盡力就是了。
同是毛澤東門人,相知何必曾相識。
謝謝你的關心和指正。
致
敬
黎陽
2009.3.4.
附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