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其可笑的嚇人術
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反思改革成為了一個熱點的話題。這種情況反映到新聞媒體上,就是反思改革的文字的不斷增多。從人們的態度來看,呈現出了兩種絕然對立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改革可以反思,應該反思,必須反思;只有反思,才能使改革趨利除敝,從而沿著更加健康有效的軌道向前發展。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改革不能反思,不必反思,不準反思;如果反思,就是反對改革,就是要否定改革,就是大逆不道。現在,兩種意見在激烈地論爭著,應該說,對于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來說,這無疑是件好事。
在反對反思改革的文章中,最近就有這樣一篇,其題目是《警惕有人以反思改革來否定改革》。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讓中國停止改革,回到以前貧窮、落后的狀態中去,想必是沒有多少人認可的,就是那些‘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人也不會同意的。”(引自 9月23日 人民網,作者李代祥)這段文字雖然不長,在反對反思改革的言論中卻極具代表性,很有對它分析一番的必要。
第一,“如果讓中國停止改革,……”。在這里,作者明顯地把“反思改革”同反對改革,“停止改革”完全畫上了等號。在作者看來,反思改革就是要停止改革;而要堅持改革,就絕對不能進行反思。在我看來,作者這話未免說得太武斷了、太絕對了一點。
首先,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改革開放也一樣。這就決定了,改革應該反思,必須反思,只有經常地及時地認真地進行反思,才能使其更加健康和有效地向發展。
其次,應該看到,要求對改革進行反思的絕大多數人是因為他們看到改革中確實出現了一些突出的、不容回避的問題,想通過反思來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以便及時地、有效地糾正這些問題,從而更好地堅持改革。對于改革事業健康發展來說,這有什么不好的呢?作為改革開放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支持者,在改革是否得人心的問題上應該有這樣的估計,有這樣的信心。反過來說,如果真的想借反思改革的機會來否定和停止改革的人占了多數或者絕大多數,那就說明改革真的出了問題,那就不僅僅是反思的問題了,而是要徹底地改弦更張的問題了。請問反對反思改革的人們,難道你們真的認為改革是不得人心的、是遭到了大多數人反對的事情嗎?
再次,也許在反思改革的人當中,的確有人想借此來否定改革。即使如此,也沒有什么值得可怕的。因為對于任何大的事物,人們的看法和意見常常都不會是一律的;有不同的意見,甚至于是有反對的意見,不見得就是壞事。毛主席說過:“人的耳邊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有了不同的聲音,包括有了反對的聲音,就可以使我們防止片面性,防止絕對化,防止犯錯誤,特別是防止犯大的錯誤。可見,正確地對待人們反思改革的愿望和要求,允許人們反思,為反思提供良好的政治輿論環境,對改革只會有益處,絕對沒有害處。
由此可見,那種一聽到“反思”二字就緊張起來,把反思改革同反對改革、“停止改革”畫上等號,誰要是主張對改革進行反思,就要豬八戒的釘耙狠狠地打將過去的態度,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是非常錯誤的。那樣做,不是在維護改革,而是對改革心虛氣短的表現。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提倡反思,允許反思,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反思;歡迎任何反思改革的意見。對其中正確的,則積極認真地加以采納;認識不全面的,則幫助人家做到全面;確實錯誤的,予以耐心的引導,或者給以適當的批評。這才是每一個真正擁護改革的人所應該采取的態度。
第二,“回到以前貧窮、落后的狀態中去,想必是沒有多少人認可的,……”。這是一段30年來人們曾經無數次地聽到過和見到過的,貌似有理、卻極其值得分析和批駁的文字。分析和批駁這段文字,需要抓住以下幾個結點:
一個結點是,“以前貧窮落后”。這里所謂的“以前”,當然是指改革以前了,即指通常所說的毛澤東時代了。“毛澤東時代貧窮落后”,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今,那些“非毛”、“反毛”的政治和知識“精英”們幾乎天天都要這樣散布。毛澤東時代是否貧窮落后?對于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而要歷史地看,辯證地看。
“歷史地看”,就是要看到新中國成立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近30年的團結奮斗,中國的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已經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已經擁有了包括人造地球衛星、原子彈、氫彈、人工胰島素在內的先進的科學技術,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等各方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和基本的保障。總之,中國已經初步地甩掉了舊中國遺留下來的貧窮落后的帽子。雖然與發達國家比,這時的中國還有明顯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完全是歷史所造成的,是國內反動派長期反動統治和帝國主義長期侵略、掠奪的結果,這個帳完全要記在過去國內外反動派的頭上;由于過去長期積貧積弱,因而要從根本上消滅差距卻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做到的。正因為如此,就需要毛澤東以后的人們繼續努力奮斗;而毛澤東時代已經為這種進一步的奮斗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制度和物質技術基礎。因而,后人應該特別地感謝那個時代的國家領導人和廣大的人民,感謝他們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歷盡千辛萬苦而為后來人所創造的極其有利的條件。這就是“歷史地看”所應該具有的正確態度。
“辯證地看”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在看到毛澤東時代在物質方面相對缺乏的同時,也如實地看那個時代給中國各方面所帶來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同時,還要看到,毛澤東時代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速度是世界罕見的,在拉近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方面成績是巨大的,這是有目共睹和舉世公認的。另一個方面,毛澤東時代雖然在物質方面說來,還不十分富裕,但是在精神方面,尤其是在人的思想覺悟、精神風貌和道德水準方面,在黨風和社會風氣方面,卻是非常之好的,是極其富有的,當時的中國,被國際友人稱贊為“道德的淵藪”(埃德加·斯諾語)。所以,不加分析,籠統地說“從前貧窮落后”,是違背歷史事實的,是十分荒謬的,因而也是極其不得人心的。
另一個結點是,“回到以前貧窮、落后的狀態中去,……”。按照作者的意思,如果對改革進行反思,歷史就必然要開倒車,必然要“回到以前的狀態中去”。且不說反思是否就意味著要開倒車,要“回到從前狀態中去”,就算反思真的是要開倒車,要“回到從前狀態中去”,請問作者先生:你將用什么術法幫助人們實現這個“返回”呢?難道你真的擁有了可以把人們帶回到“從前狀態中去”的所謂“時空列車”不成?讀到作者的這段文字,使我想起了有些大人在小毛孩哭鬧時,愛使用的“別再哭了哩,再哭就有大灰狼來把你捉得去吃了呢”的嚇唬術。作者在這里使用的也是這樣的嚇人術:“你們任何人對改革可都不要反思哩,誰要是反思的話,就要讓你們回到從前貧窮落后的狀態中去呢!”這樣極其低能的嚇唬伎倆,對小孩通常都是不起作用的,更不要說對智力正常、尚有思維和判斷能力的廣大中國百姓了。作者之所以使用這樣低能的嚇唬術,是出于這樣的認定,即毛澤東時代是不抓經濟建設的,是不抓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的;因而如果不搞改革,中國的一切都會是原地踏步、停滯不前的,中國的狀況將永遠停滯在1978年的狀態上,不會有任何的發展和變化。作者的這個認定,雖然是“非毛”、“反毛”“精英”們30年來所一貫堅持的、在大規模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運動中又反反復復所告訴人們的認定,但是由于它過于荒謬,過于不符合歷史事實,又過于低估的人民群眾的思維能力,因而雖然它曾經暫時地蒙蔽過某些懷有偏見或者是不肯動腦筋的人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它已經越來越臭了,越來越沒有市場了。可是,作者現在仍然依據這樣的認定,仍然企圖拿這樣的嚇唬術來唬住要求反思改革的人們,實在是太可笑了!我請該文作者,以及慣常喜歡用這樣的嚇人術來嚇唬人的人們,還是別把群眾當阿斗的好。
再一個結點是,“想必是沒有多少人認可的。”作者這樣說,也有點太武斷。上文已經說了,對毛澤東時代要歷史地、辯證地看,由于歷史的原因,毛澤東時代在物質上還不是很富裕。但是,對于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廣大的人民是心中有數的,對于那種狀況,人民是能夠理解的;把這作為由頭,對毛澤東時代進行肆意的歪曲和攻擊,從來都是不得人心的。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對于毛澤東時代的許多東西,人民卻至今仍然在深深地懷念和向往著,一直是念念不忘的。今天,廣大的人民之所以越來越強烈地要求對改革進行反思,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正是出于這種對比和懷念。比如,對于處于世界之最的貧富懸殊的現狀,對于黨政干部中愈演愈烈的腐敗現象,對于日益惡化、久治不愈的黨風和社會風氣,以及對教育、醫療衛生、住房制度等等改革所造成的嚴重損害廣大群眾利益的后果,等等,人們就都是以毛澤東時代為參照系來進行比較的。
第三,關于“‘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人……”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也要分開幾層意思來分析和理解。
其一,關于“端起碗來吃肉”。“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句話,在上世紀80年代是重復得最多的,除了報紙雜志等新聞媒體之外,最喜歡說這話的就是那些宣傳干部們了。當時這樣說,其目的有兩個:一是以此證明改革成績的巨大和路線的正確;二是用來指責那些沾了改革的光卻不說改革好的所謂“沒有良心的人”。但是,不要說在當時,就是在20多年后的今天,這句話也是嚴重地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因為,不僅在當時根本就沒有做到人民群眾“端起碗來”就有肉吃,即便是在30年后的今天,也遠遠沒有做到這一點。在今天中國的城市和鄉村,有著數以億萬計的貧困人口,他們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更不要說“端起碗來”就有肉吃了。對于他們來說,平時是不能作這樣的奢望的,就連過年吃肉的問題還是靠政府的救濟才得以解決的呢!君不見,每到歲末年初,政府就要號召機關干部人等進行人道主義的捐贈;每到年關,政府的民政部門和相關的基層干部就要著實地忙碌一陣,什么“四個五”、“五個五”的實物呀,什么數十元上百元的“救濟金”呀,忙著給貧困家庭大送其“溫暖”,大開其“恩德”。難道這樣每年都要“隆重”上演一陣子的“節目”,那些鼓噪者們竟都沒有見到過或者沒有聽說過嗎?
其二,關于“放下筷子罵娘”。常言說得好,“人心都有一桿秤”。中國人是最有道德、最講良心的;不是確有不平,確有不公,他們是絕對不會輕易地罵娘的。可是在當時,的確有不少的人,不少的工人、農民、小教員、小職員、小生意人,等等,其中還包括不少黨政機關的干部都在罵娘。罵娘成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一道前所未有的“風景線”。他們罵什么呢?概括起來說,他們當時罵的主要有以下十二個方面:一是罵有些人用不正當手段將集體或國家資產據為已有,從而先富裕了起來。對此群眾還不敢有意見,誰有意見就說誰是得了“恐資癥”,得了“紅眼病”;二是罵分配嚴重不公,所謂“研制原子彈的不如倒賣雞蛋的”;三是罵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領導干部的大吃大喝和日益嚴重的腐敗行為;四是罵工資和收入不長,而物價卻連連暴漲;五是罵農村分田單干,許多農民的生活越來越沒了保障;六是罵企業因“改制”被折騰得不景氣或破了產,許多工人沒有了飯吃;七是罵就業、看病、上學、住房等等越來越難;八是罵上邊說改革就必然要有“陣痛”,誘導群眾忍受,結果是“陣痛”變成了長痛,年復一年,久痛而不愈;九是罵索賄受賄、賣淫嫖娼、販毒吸毒、賭博迷信等已經絕跡多年的丑惡現象重新死灰復燃,社會又重新被搞得烏煙瘴氣;十是罵思想倒退,道德滑坡,坑、蒙、拐、騙等等肆虐于社會,群眾深受其害;十一是罵社會治安狀況太差,群眾“養兒怕變壞,養女怕受害,出門怕被搶,睡覺怕賊來”,終日惶惶然;再就是如前所述罵某些新聞媒體夸大成績,掩蓋問題,一陣緊似一陣地大刮新的浮夸風。這些,就是當年人們“罵娘”的主要內容。平心靜氣地說,面對這么多的問題,群眾罵一罵是極有道理的;相反,面對如此之多的問題,如果群眾不罵才是奇怪的呢。現在,該文作者重新又把這個話拿出來說事,這說明要么作者對當年的情況一無所知,要么就是他對這些罵同樣不能正視。二者必居其一。
其三,“‘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人……”。這里的“人”是一些什么人?作者的意思很明白,這里所說的“人”是一些過去曾經罵過改革的娘,亦即反對改革,今天借口反思改革而要否定改革、“停止”改革的人。而實際上呢?如前所述,他們都是一些看到了改革的問題或者是切身利益長期受到嚴重損害的群眾和干部,他們的罵是事出有因的;同時,他們的罵也不過只是說說而已。當時的某些人把他們的這種正當行為斥責為“不講良心”,本身就是大錯而特錯的。現在,在事過多年的今天,仍然不能正確地對待群眾的意見,仍然堅持這樣說,這似乎很有點兒不地道了。
從以上的簡要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該文作者反對人們反思改革,其思想認識,其所持的態度,其所依據的事實,都是極其錯誤的;其使用的嚇人術,更是可笑至極的。這樣的反對,這樣的嚇唬術,是嚇不倒任何說人的,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我慎重奉勸該文的作者,以及那些與之具有相同觀點和態度的人們,還是改一改這樣的過于片面的認識和極其嚴重的錯誤態度為好。
2005年10月1日 寫
2009年1月23日 修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