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習近平的“德論”看鄧小平的“貓論”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做了一個很好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要進一步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并對德提出了具體標準,指出干部德的標準,應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標準,把理想信念是否堅定,是否堅持執政為民,是否求真務實,是否堅持民主集中制,是否清正廉潔等行為作為評價要點”。我將之歸結為習近平的“德論”。
習近平的“德論”,體現了我們黨一貫的選人用人思想。早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就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在幾萬萬人的大民族中領導偉大革命斗爭的黨,沒有多數才德兼備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他還指出,“共產黨的干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1940年,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云同志具體闡述了德才兼備標準,強調“德才并重,以德為主。”1943年,周恩來同志強調,“挑選干部的標準,政治標準與工作能力,兩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決問題。”新中國成立后,適應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毛澤東同志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紅又專”。這種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是我們黨吸納英才、成就偉業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們黨提高執政能力、更好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基礎。
習近平的“德論”,是新形勢下我們黨關于選人用人原則的新要求,是全面提升干部素質的新任務。古人說得好,“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矣。”古人尚且知道“德”能讓天下人拱之,“德”是成就事業的基礎,這就充分說明在選人用人上為什么要強調以德為先了。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正,業無德不興,國無德不寧。德是關鍵,不僅是為人之魂,也是為官之魂。相對于才而言,德為導向,才是基礎;德靠才來發揮,才靠德來統帥。相對于才而言,德更為根本,“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有才是廢品,無德無才是毒品”。因此,我們在選人用人上,要大力形成以學修德,以律立德,以責潤德,以廉養德,以忠定德,以行正德的氛圍。而以前,我們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上,只是講德才兼備,沒有強調誰輕誰重,而且德的標準有規定得過于抽象,籠統和空泛,不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習近平 “德論”的核心思想,就是我們在今后選拔任用干部時,按照“德”的具體標準,既要堅持德才兼備,更要注重以德為先。這樣一來,選拔和任用領導干部,就有了一項原則,就有了一條準繩,就有了一桿標尺。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鄧小平的“貓論”。他是這樣解釋的:“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貓論”如果將其應用于用人選人,是不是就一定合適呢?這里,本文不展開論述,只提出一個問題,貪官到底是白貓還是黑貓?就是這樣一些貓,在未受到查處前,個個都是好貓啊!可這些“好貓”,如成克杰、陳良宇、胡長清、李大倫、曾錦春、黃松有等等,都干了些什么呢?
某些人利用鄧小平的“貓論”,在選人用人上,也玩起了“白貓”“黑貓”的游戲。我們不是經常聽到這么一句話嗎?“我不管他是‘白貓’,還是‘黑貓’,只要他能發展經濟,就是‘好貓’!”于是乎,在這種觀念的作用下,選拔干部看政績,政績就看GDP。至于這個政績是否帶血,是否虛假,則一概不管。不是嗎?貪官的邊腐邊升,就是這種用人觀念的充分反映。
這種重才不重德的用人傾向,給我們黨和國家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我們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官員,對事關群眾利益的事,他們麻木不仁;對事關科學發展的事,他們弄虛作假;對事關個人升遷的事,他們茍且鉆營。信仰淪喪,道德敗壞,“洋雞”“土雞”齊上,“二奶”“三奶”同喝,演繹出一幕幕腐化墮落的丑劇!這能說我們在干部選拔任用上,就沒有受到“貓論”的一點點影響?
寫到這里,我想鄭重聲明,這篇文章,絕對沒有全盤否定鄧小平“貓論”的意思,但這并意味著鄧小平的每一句話就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并不意味著他的每一句話都不需要與時俱進,并不意味著他的每一句話都沒有其歷史局限性和理論局限性。實際上,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它自身生存的環境和扎根的土壤。如果離開了這個環境和土壤,真理也會變成謬誤。就象“貓論”,如果應用在領導干部的選拔和應用上,不僅不會產生積極效果,相反,還會產生不應有的副作用,和習近平的“德論”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我們在用人導向上,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盡快消除“貓論”帶給我們在選人用人上的不良影響,特別是要盡快扭轉某些人在選人用人上的盲動心理。
不知道 諸 君以為如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