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就業”培訓需不需要繳學費?
暫時無派
先看一條消息: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九日電 (記者 閆曉虹) ,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及原擴招學生的陸續畢業、走向工作崗位,2009年中國政府將面臨近千萬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這無疑對中國的經濟及社會穩定造成影響。中國今日在此間推出“準就業”機制,預計明年將解決一百萬以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記者今日在教育部、科技部主辦的“國家軟件產業發展戰略與人才培養模式發布會”上獲悉,針對就業難題,教育部麾下的國家軟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LUPA創造并推出了大學生“準就業”機制,旨在最大限度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此機制不但打造了長期人才培養的模式,還有效整合了人才供應、培養、需求三大平臺,成為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資源整合中心。此舉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政府高層的高度關注。
據介紹,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趨緊有四原因,一是畢業生多,二是就業空間相對緊,三是相關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還亟待完善,四是大學教育與市場脫節,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實際就業市場不適應的問題存在,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種障礙。“準就業”階段是學生在“學校待業”與正式 “上崗就業”之間的過渡階段。未實現就業的“待業”大學生通過“準就業”階段的學習與工作可獲取“工作”與“學習”的雙核實訓,在結束“準就業”階段后,學生可獲得三方面的回報,即“從業工資”、“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
據悉,LUPA首先整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四十所國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及國家百所示范性職業院校。依托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現有資源,在歷屆高校待業學生及應屆畢業大學生中招收優秀學生,結合就業進行核心職業能力、核心職業技術雙核強化實訓,合格者進入準就業崗位,之后分層次進入國內外IT企業及政府、事業單位。部分學員留在就業基地長期工作、就業與創業。
-------------------------------------------
明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完全可以預見得到的,因此,未雨綢繆,提前想點辦法,的確應該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做的事。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多創造業機會,但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有人能夠在短時間內“變”出如此多適合大學畢業生的工作崗位,明年有相當多的大學畢業生是肯定要失業的。這種狀況,用上面提到的新聞里的話說“無疑對中國的經濟及社會穩定造成影響”。其實,與其說大學生就業難對經濟會產生負面影響,倒不如說經濟困難造成了大學生的就業困難。但如此多的失業大學生,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卻是任何一級政府都不敢掉以輕心的。想象一下吧:一千萬大學畢業生哪怕有一半沒有工作,這些“思想活躍”、精力充沛又沒有生活著落的年輕人和他們背后的家庭,會給今天這個焦慮不安的社會增加什么樣的變數,是可以令許多人出一身冷汗的。
從上面的報道可以看出,這個“準就業”機制目前還只限于計算機軟件的信息技術領域(Information Technique,簡稱IT)。這條消息沒有為我們提供詳細的具體運行機制,但我這里有幾個問題:
第一,“準就業”培訓是否收費。我估計,在今天這個“市場經濟”的體制下,天上掉餡餅的事,即使會發生,也只會發生“利益集團”的身上,普通大學生是不應該報有任何幻想的。如果是收費的,這里就有了一個問題:出現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大學生培養過多、教育與市場脫節、學校教給他們的知識不足以應付面對的工作等等,這一切哪一樣是學生和他們的父母的錯?我不認為我們的教育部門有理由為這些不是他們的錯的原因,要求他們多花錢。這樣做,不僅不會“最大限度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反而會給他們增加更大的壓力。今天中國社會的客觀現實是,經濟條件和社會背景好的(家里有錢或有“路子”的)學生,就業壓力并不大,真正找不到工作的,恰恰是那些貧困的、沒有背景的學生。好不容易讀到畢業,再以“準就業”機制延長他們的教育時間,無疑等于在他們身上再扒一層皮。
第二,相關部門根據什么就認為IT領域的就業前景好。如果這個領域的確需要大量的新生力量,那么與此相關的大學畢業生現在就應該相對容易找到工作。如果這個領域的就業前景不一定看好,那么學生增加的教育投資靠什么回報?如果這個領域的確大量需要人,但目前的教育與市場脫節,那么,為什么不及時調整訓練方向,在剩余的半年時間抓緊給學生補課,而是熱衷于學生畢業后的“準就業”培訓?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多收費?
第三,如果這種培訓既要高收費,又對培訓后的就業沒有多少責任心,那么,類似這樣的機制是不是前幾年“三分之一就業、三分之一考研、三分之一出國”那樣的“拖延戰術”的翻版?如果是這樣,其結果只能是一時將矛盾悟住,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其最后的結局將是將矛盾積累到更嚴重的程度,引發更大的社會問題。
我認為,如果政府真的認識到了社會就業率低,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就業率的問題的嚴重性,就應該放棄“救經濟”的市場觀念,從長遠的目標和政治的高度著手解決問題。從長遠的目標上,應該調整產業結構,放棄產業鏈低端的“外向型”殖民地經濟模式,真正走獨立自主的高科技開發道路。與此同時,下決心調整與社會經濟結構不相適應的學科,調整招生數量,擴大中等專業技術教育的投資,合理搭配教育結構。在眼前應急措施上,從“救經濟”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失業畢業生的免費培訓,甚至是提供基本生活費的補貼式培訓。而且,這種培訓應該不僅僅局限于IT一個行業,而是要擴大到其他領域。例如,可以參考其它國家的“住院醫生培訓(Residency Training)”制度,由國家出錢包下醫學院畢業生的頭三年工資,實行雙向選擇的帶薪住院醫生訓練制度,然后再由這些受過訓練的住院醫生去自謀職業。這樣一來,既可以解決眼前的就業困難,也為他們的最終上崗提供實踐經驗。
解決就業問題,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它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解決今天中國的問題,必須首先拯救執政黨的靈魂,這個靈魂就是一切為了絕大多數群眾的利益(也就是為人民服務),包括長遠利益,也包括眼前利益,而不是什么莫名其妙的“第一要務”和為了少數人利益的“經濟效益”。我從前說過,中國現在最需要救的,不是經濟,而是這樣一個靈魂。這樣的救贖會不會發生呢?我說過了,我是沒有信心的。不發生又會出現什么結局?有一個前不久死去的年青人說了這樣一句話:“你不給我一個說法,我就給你一個說法”。我并不認為這句話就是對的,但我卻想提醒人們注意這句話變成更多人信條的可能性。順便說一句,這句話大概不是所謂的“左糞”教的,更有可能是另外的什么人逼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