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亂時代
一個幽靈,毛澤東的幽靈,在中國徘徊。
目前的中國,被稱作千古盛世。
在我們身邊,深圳滿街的時尚麗人開著洋車牽著洋狗;區區縣級干部就敢建起白宮一般豪華的辦公樓;新資產者在華麗的游艇上發瘋似的一擲千金;同樣瘋狂的還有不斷上漲的樓市股市,仿佛這種繁榮與和平的日子會永遠持續下去……
然而,這只是統治集團的一廂情愿。
盡管統治集團已經喪失合法性基礎。然而,由于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目前中國仍能保持穩定。如果中國經濟能長期保持高速的增長局面,就可以把嚴重的階級矛盾掩蓋下來,從而中國也將邁入世界強國之林。但是,中國的經濟危機,以及階級矛盾都激化,都是歷史的必然。
資本主義是一條死路,走資派已經走不下去了。
從六三+1和九二南巡后開始大規模私有化的中國,終于在21世紀初飽嘗私有化的惡果——即由于市場日益萎縮而導致的經濟危機。
可以預計,中國經濟將停止增長,并且在發達國家經濟政治勢力狙擊之下,進入新的時代——危機、動亂甚至戰爭的時代。
二、三農問題
這一前景,早在毛澤東預料之中。
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在 5月25日 送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下山的時候,“毛主席大聲地問:你是沒有忘記我在專列上的許諾吧。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
張平化激動地望著毛主席。大聲地說:“主席,我懂了。”(馬社香:《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1頁)如果當年大部分人還不懂,今天的一切已經證明了毛的認識是多么的深刻。
走資派是最好的老師。毛澤東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結果是一萬句只頂一句。鄧小平什么也不講,幾千萬下崗工人自然就明白了什么叫做資本主義。
改革后,分田到戶了,農業機械化不搞了,牛沒有了,農村教育、醫療、水利、農技推廣等行業全面退化,農民覺得怎么生產倒退到原始社會里去了。只有官僚組織全面進化了,以前才幾個干部,現在則七站八所。
資本家和官僚集團的層層盤剝,壓垮了單干農民的瘦弱的肩膀,即所謂農業、農村、農民問題。
由于中國在世界資本市場中處于下游的位置,因此,為了生存,必然保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的存在(由此可知先富論是多么大的一個肥皂泡)。資本家勾結政府,用征地、茍稅和市場的力量把農村從世代生存的土地分離開來。分散的農民根本無力與權力及資本抗衡。因此,三農問題是人為的結果。
資本主義所到之處,美好的田園生活蕩然無存。當年蓋手印要求分地的農民,最終嘗到了苦果。
糧為國本,糧食大幅度減產,造成國本動搖,當局尚自夸連年豐收,或者指望國際市場。如今糧食命脈已經操諸敵國之手,一旦洪水造成糧食短缺,流民哄搶造成農業萎縮,農村拒絕交糧將造成城市饑荒。
公社解體后,基層組織名存實亡。別說無法阻止饑民流動,反而在千萬災民的沖擊下,將引發全國農村的兩億四千萬隱性失業人口大流動。
三、經濟周期
改革后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結果,一方面制造出擁有全國七成以上財富的官僚和新資產者,另一方面卻使得大量的勞動人口缺乏消費能力,使內需疲弱,大量日用貨品積壓,現常年保持在3-4萬億元的消費品庫存。
對中產階層來說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商品房:一方面,廣大白領急需住房,卻因無錢而無力購買;另一方面,有能力購買的富裕家庭因有比目前絕大多數商品房舒適得多的私宅而無須購買,從而造成了大量商品房的閑置(雖然社會對商品房有巨大的物質需求)。
只要有利潤,在人民沒有真正需求的地方,資本家也一定會創造出旺盛的需求來。反之,如果無利可圖,資本家寧愿把牛奶倒進臭水溝,也不愿意削價賣給民眾。
在一定時期內,市場是有限的。解決的辦法通常是,一,創新技術,二,開拓國際市場(一戰、二戰皆根源于此);三,開拓國內市場(即凱恩斯主義)。
中國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由于其無能和反動性,事事反其道而行之,用市場換技術,搞得了這么年市場經濟,竟然不知道市場才是最寶貴的資源(而視之為資源配置手段)。結果是技術也沒換到,市場倒拱手相讓了。對外投降,不但不能保護本國資本主義,反而一再喪失國外市場及資源(遠如江之中俄劃界,近如東海油田事件)。
中國的經濟危機,也是市場經濟周期的必然結果。危機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即使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也無法避免。而中國一方面大搞市場經濟,同時又拒絕承認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這何異于掩耳盜鈴?
四、家底敗盡
改革后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毛澤東時代留下的巨大家產——工業化基礎、巨大的國家財富、人口紅利、廣闊的外交空間等。
搞資本主義,必然導致國退民進。到本世紀初,這些家當已經敗光了。
各級政府賣光了國企賣土地,賣光了土地賣銀行,如今已失去了資源整合和調配平衡能力;兩極分化的社會結構使拉動消費成為徒勞;由于蘇聯解體,毛澤東打下的中美蘇“三分天下”格局已經改變,中國成為美國下一下目標。
以水利而論,有史記載的二千多年,黃河決口一千五百多次。共產黨執政幾十年沒決過一次口,舉世視為奇跡,也被共產黨當做自身治國能力的證明。
改革開放以來,一切向GDP看齊,水利投資持續減少。人民公社解體之后,政府即使有心,也無力組織農民進行修葺。絕大部分水利工程都已經百孔千瘡。
在這種情況下,21世紀初,將由于全球氣候異常誘發的長江、黃河洪水,最終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由于社會主義體制解體,有效的治黃手段失靈了。一九五八年,在花園口出現險情。當時上千名解放軍戰士搶著沖上去扔石塊,一會兒就把缺口填住。然而這次,所有民工卻四散逃命。只在史書上見過的“洪水橫流,尸漂四野”又一次重現。
不能夠將毛澤東時代與鄧小平時代機械地割裂開來。這一方面是說,毛澤東時代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其實的基礎,而且毛澤東本身就是改革開放的先驅。另一方面,不能夠因為痛恨鄧小平,就全面否定改革開放。
特別是要看到,在毛澤東時代所形成的官僚和工人貴族,這部分人肯定是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鄧小平時代是最好的教科書,讓人民明白了什么是資本主義,并且準備了發達的壟斷經濟,以及數億赤貧的民眾,這是新社會的最好材料,是鄧小平為自己安排的掘墓人。還包括下崗工人、失地農民、房奴和失業的小知識分子。
野蠻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如果說以前對于社會發展有積極意義,那么它的作用已經轉向了反面。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資本主義必然被取代,這并不是人們的良好愿意或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歷史的必然邏輯。
歷史總是螺旋式前進的。就如黑格爾的邏輯:正題——反題——合題。
http://www.gl111.com/old/dispbbs.asp?boardID=26&ID=932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