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鄧氏“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小人物未敢忘憂國
農村、城市都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勤勞致富是正當的。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大家都擁護的新辦法,新辦法比老辦法好。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二日《各項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氏《文選》第三卷23頁)
簡評:
何謂新辦法,鄧氏已說得很明白。何謂老辦法,是否指“共同富?!??
要讓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來,搞平均主義不行。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辦好經濟特區,增加對外開放城市》(鄧氏《文選》第三卷52頁)
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么我們真是走了斜路了。
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鄧氏《文選》第三卷110頁)
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鄧氏《文選》第三卷111頁)
我們大陸堅持社會主義,不走資本主義的邪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
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月《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鄧氏《文選》第三卷123頁)
簡評:
鄧氏此話講得很好,鄙人很擁護。社會主義就是要共同富裕,資本主義就是兩極分化,但是不知應該怎樣解釋鄧氏所說的“新辦法比老辦法好”?
社會主義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二是不搞兩極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現在占整個經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鄧氏《文選》第三卷138頁)
至于不搞兩極分化,我們在制定和執行政策時注意到了這一點。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會不會產生資產階級?個別資產階級分子可能會出現,但不會形成一個資產階級。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鄧氏《文選》第三卷139頁)
簡評:
當今之中國存不存在資產階級?到怎樣的一種程度,才能說形成了一個資產階級?大到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委員長、省委書記、省長、部長級干部、省廳級干部、市委書記、市長、縣委書記、縣長等等,那么多的干部貪污受賄,買官賣官,金屋藏嬌,一擲何止千金,生活極度腐化墮落,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司法有失公正可稱之為司法腐??;教育亂收費及大學私自擴招的幕后金錢交易可稱之為教育腐敗;科技領域假論文、假科研成果可稱之為科技腐??;制藥行業到處行賄、醫院醫生吃回扣、對患者絞盡腦汁多收費可稱之為醫療腐敗……,這又說明了什么?
當今之中國存不存在著“壓迫”與“剝削”?到怎樣的一種程度,才能說形成了一個資產階級?屢見不鮮的童工;失去人身自由的磚窯工;不用付任何報酬而被強迫勞動的智障人;應該有報酬卻拿不到報酬的農民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老虎口中覓食、生命朝不保夕的礦工;上有老下有小飽受貧困生活煎熬的“40”“50”失業工人,他們的工作狀態、生活狀態,這又說明了什么?
腐敗分子行賄受賄的每一分錢都是勞動人民的納稅錢!
黑心老板腰包里裝的每一分錢都浸著勞動人民的鮮血!
多么強烈的對比啊,難道不是兩重天嗎?
這不是兩極分化嗎?
這不是壓迫和剝削嗎?
有壓迫,有剝削,難道就沒有階級、階級斗爭?
有階級和階級斗爭,難道就沒有資產階級?
真不知道鄧氏關于“不會形成一個資產階級”的理論有何理論根據?
因為我們在改革中堅持了兩條,一條是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一條是發展經濟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鄧氏《文選》第三卷148頁)
只要我國經濟中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就可以避免兩極分化。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鄧氏《文選》第三卷148頁)
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九日——二十一日《視察天津時的談話》(鄧氏《文選》第三卷166頁)
我們執行對外開放政策,學習外國的技術,利用外資,是為了搞好社會主義建設,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們允許一些地區、一些人先富起來,是為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兩極分化。這就叫社會主義。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日《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鄧氏《文選》第三卷195頁)
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地富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一批百萬富翁,但頂多也不會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甚至連溫飽問題都不可能解決。
一九八七年三月三日《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鄧氏《文選》第三卷208頁)
簡評:
鄧氏前面的幾段話,概括地講,無非是以下這樣幾層意思。
其一:是說:先讓一部分人、先讓一部分地方富起來,搞平均主義不行。
其二:又說:公有制、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特點,是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原則。公有制占主體就可以避免兩極分化,制定政策時就注意了避免兩極分化。在改革中堅持了公有制占主體,共同富裕,始終避免兩極分化。
其三:還說: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個別資產階級分子可能會出現,但不會形成一個資產階級。如果產生新的資產階級,那么我們真是走了斜路。
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是正確的嗎?是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先富起來,另一部分人、另一部分地區必然就會后富起來,先富與后富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差別呢?可以確切地說,這種提法及其做法是完完全全地、徹徹底底地錯誤的,其道理非常淺顯明了,國民經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高速增長,社會財富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高速積累,在這種情況下,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那么先富起來的人、地區必然會占有另一部分人、地區的應得財富,先富必多得,有多得就必然有少得,多得者必然富,少得者必然窮,允許先富必然會導致貧富兩極分化。試舉例簡單地說明一下:
假如,上年度,可分配給個人的社會財富為10元,參與分配的為10人,那么每人應得基本上為1元,當然,由于參與分配的人有職務、技術、崗位、工齡的差別,實際收入是有差距的,有人在1元以上,有人低于1元,但不會有顯著的差距。這應該是正常的分配方針和政策。
假如,本年度,國民經濟增長了10%,就算可分配給個人的社會財富也同步增長了10%,就算新增應該參與分配的人口1人不參與分配,那么,10人來分11元,還要讓其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所謂富,就是要和其他人有明顯的差距,沒有差距是看不出富的水平的。如何分配呢?
一種方案:平均水平是1·1元,那么,5人比平均水平高些,每人分1·2元,5人比平均水平低些,每人分1元,這樣分配雖然已經犧牲了一個應該參與分配的人的利益,但是這個差距是在職務、技術、崗位、工齡的差別范圍之內的,5人多得一點,5人少得一點,談不上誰富與誰不富。顯然這個方案在兩個方面不符合鄧氏的要求,一不是“一部分人”,二是不夠“富”。
另一種方案:什么是一部分人呢,起碼應該是在一半以下的人,4人是近似于一半的,那么就算作3人吧;什么是富呢,起碼是高于平均水平的50%吧?平均水平1·1元的1·5倍的收入,每人得1·65元,4人共得6·6元,11元還剩4·4元,這6人就不再拉開差距了,平均分配吧,每人所得不足0·74元。在同樣的物價水平下,這0·74元與1·65元、與上年度平均1元的生活水平相比是什么樣的情景呢?毫無疑問,有的人富了,有的人窮了。所以說鄧氏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是必然導致兩極分化的,因而也是十分錯誤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就是什么人先富起來了?當然是領導干部了。他們的地盤他們說了算,首先,由于有些物資商品相對的緊缺,例如煤炭、石油、鋼鐵等實行價格雙軌制,造就了第一批有權有勢的富豪,其次,分配政策他們定,有自主權啊?;蛟S有人會問,你這樣計算有何依據?這樣算已經是很保守的了,實際情況是,股長的收入是工人的若干倍,科長的收入是股長的若干倍,處長的收入是科長的若干倍,依次類推,廠長經理與中層干部、一把手與副手、大型企業的一把手與中小型企業一把手的收入都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者與低者,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讀者可不要吃驚呦。領導干部年薪數十萬,工人吃低保年收入不足三千。
毛澤東的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讓群眾吃虧,鄧氏的干部帶頭先富起來,都是共產黨的干部,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量變到質變,由干部收入的變化就可以看到一些干部的性質在變化??!
醫生先富起來了?,F在醫患矛盾為什么那么突出?原因無非氏兩條,收費太高,責任心太差,醫療事故太多。有些白衣天使啊向“錢”看了!
教師先富起來了。學校高收費、亂收費,名目繁多。收費課講新課,正課做作業,教師把生意做到了講臺上。有些人民教師啊向“錢”看了。
公務員先富起來了。國家分配制度的傾斜,權利帶來的黑灰色收入。有些公務員啊向“錢”看了。
那些腐敗分子、官倒、不法商人、黑老板等,鉆“改革開放”的空子先富的,這里暫且不論,“改革開放”為什么給這些人留了那么多的“空子”,工人農民為什么無“空子”可鉆?這里也暫且不說。
從國家大政方針的角度,講先富就談不上共同富裕,講共同富裕就談不上先富,這是起碼的邏輯常識。一方面講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方面又講共同富裕,是不是前后有些互相矛盾呢?不僅是矛盾問題,而是有的話為真,有的話為假,這種情況在鄧氏的講話中是屢見不鮮的,是鄧氏理論的一大特色。例如,鄧氏講:“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鄧氏又講:“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地富起來,……”所謂的 “一部分人”是不是“少數人”,所謂的“一部分地區” 是不是“局部地區”, 鄧氏走的究竟是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資本主義道路?
鄧氏在制定政策時是怎樣避免兩極分化的?鄙人不太清楚。鄙人只知道,以“打破大鍋飯”為名,以“打破金飯碗”為名,以“反對平均主義”為名,以“反對紅眼病”為名,大力提倡“拉開檔次”、“拉開差距”、“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的分配政策和制度,這是事實吧,于是,什么人富起來了,富到了什么程度?什么人沒了飯碗?什么人窮了?窮到了什么程度?下崗失業者之中有多少官員子弟?政府機關中有多少百姓子弟?這是國人婦孺皆知的事情,鄙人不再羅嗦了。
現在的中國公有制是否還占主體?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問一聲鄧氏,一九七六年中國有多少個公有制企業,有多少國有資產?虧損的公有制企業有多少個?虧損額有多少?銀行有多少呆壞死帳?現在的中國公有制企業還有多少個?還有多少國有資產?公有制企業倒閉破產了有多少個?公有制企業更名換姓了有多少個?虧損的公有制企業有多少個?虧損額有多少?銀行有多少呆壞死帳?國有資產流失了多少?
中國是否產生了兩極分化?鄧氏的改革是成功還是失敗了?鄧氏是走了正路還是邪路?鄙人就不在贅述了,總之,事實有目共睹,事實勝于雄辯!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富饒的江南魚米水鄉與貧瘠的甘肅、寧夏缺雨無水農村是不可相提并論的。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兩者不可能同時富裕,也不可能同等富裕。問題的關鍵是不能“嫌貧愛富”,對貧窮落后地區置之不理,而只是片面的鼓勵“先富”。應該鼓勵人們艱苦奮斗,依靠自己的雙手建設家鄉、改變自己家鄉面貌,國家也應該盡可能地給予必要的政策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和幫助,但是從鄧氏的所有文章中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文字。大寨就是通過艱苦奮斗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的一面旗幟,可惜這面旗幟已經被鄧氏砍掉多時了。)
為什么我們對學生鬧事問題處理得這么迅速呢?因為中國不能再折騰,不能再動蕩。一切要從大局出發。……就是現行的政策不變。……比如說,現在我們國內人們議論雇工問題,我和好多同志談過,犯不著在這個問題上表現我們在“動”,……要動也容易,但是一動就好象政策又在變了。動還是要動,因為我們不搞兩極分化。但是,在什么時候動,用什么方法動,要研究。動也就是制約一下。像這樣的事情,我們要考慮到不要隨便引起動蕩甚至引起反復,這是從大局來看問題。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六日《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鄧氏《文選》第三卷216頁)
簡評:
動,是為了不搞兩極分化,“在什么時候動,用什么方法動,要研究。動也就是制約一下?!彼^的“動”,看來是遙遙無期,所謂的“動”,也不是動真格的,僅僅“也就是制約一下”。那么,“現行政策不變”,也就是現在不動,是不是現在搞的就是兩極分化?搞兩極分化就是搞資本主義。不動是為了大局,大局是什么?大局是不是就是搞資本主義?鄧氏在干什么已經是十分清楚了!究竟是誰在喊空洞的社會主義口號?
我們搞的四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決大家的困難,才能避免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一九九○年四月七日《振興中華民族》(鄧氏《文選》第三卷357頁)
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
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善于利用時機解決發展問題》(鄧氏《文選》第三卷364頁)
簡評:
請注意鄧氏的說法,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共同致富,是“將來”,是“總有一天”,“要成為”的“中心課題”。由此看來,共同致富現在還不是“中心課題”。這個“講”,只是“講”而已,并不應該理解為真的去做,鄧氏的“講”和“做”從來就是兩回事。
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來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后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當然,太早這樣辦也不行,現在不能削弱發達地區的活力,也不能鼓勵吃“大鍋飯”。什么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么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梢栽O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得失后,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到那個時候,發達地區要繼續發展,并通過多交利稅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大力支持不發達地區。不發達地區又大都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地區,發展潛力是很大的??傊腿珖秶鷣碚f,我們一定能夠逐步順利解決沿海同內地貧富差距的問題。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鄧氏《文選》第三卷373頁)
簡評:
先富帶后富,怎么帶?到時候,鄧氏會不會說是“一平二調”?是“吃大鍋飯”?
“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鄧氏的這話說的很對,應該予以肯定?,F在的問題是,毛澤東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不存在兩極分化,鄧氏的“改革開放”政策,卻使中國產生了兩極分化。而且是十分嚴重的兩極分化。究其原因,鄧氏的“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分配政策和制度是產生兩極分化的重要根源,鄧氏理論使中國產生了兩極分化,鄧氏理論促進了中國的兩極分化,鄧氏的不作為使中國社會兩極分化形勢越來越嚴重。“至于不搞兩極分化,我們在制定和執行政策時注意到了這一點”,鄧氏的說法是不是有些荒唐可笑,真不知道鄧氏的政策是如何制定的,又是如何執行的。雖然鄧氏的眼力多少有些差,和毛澤東他老人家洞察歷史、洞察秋毫的目光沒有什么可比性,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亡羊補牢,猶未晚矣,這總不算苛求鄧氏吧,可是,鄧氏并沒有采取任何的實質措施、任何的實際行動來限制、縮小日益嚴重地兩極分化,更不用說有效地避免兩極分化,只是說“什么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么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看來,如此嚴重的社會問題在鄧氏那里并沒有掛上號,起碼是還沒有列入議事日程,解決問題更是遙遙無期。如果說鄧氏是在聽之、任之、放縱之、鼓勵之,不知是否會有人提出異議?總之,鄧氏的所作所為令人十分地詫異!一張嘴說“至于不搞兩極分化,我們在制定和執行政策時注意到了這一點。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另一張嘴又說“什么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么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p>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請教鄧氏三個問題,其一,中國產生了兩極分化,有深刻鄧氏標記的“改革”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有深刻鄧氏標記的“改革”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其二,兩極分化后的中國還是社會主義嗎?其三,中國產生了兩極分化,如何評價鄧氏理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