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繩之擰:雪災中的流言
作者 蘇 杜
時間 2008-02-01
我在的這個地方沒有雪災,雖然物價漲得夠嗆,但大家伙還是一個勁地忙年,大包小兜地買年,大盆小缸地蒸炸,這真應了魯迅的那句話,舊歷的年底畢竟像年底。不過,我除了忙年,還有一忙,就是家中有一個小孩子連續發燒不退,不停地去醫院吊水,跑來跑去,吃喝撒拉睡都失去了規律,疲勞得很,除了看一下“迎戰暴風雪”,別的新聞都不看,連很喜歡去的《烏有之鄉》也只是到了今天才得以一顧。然而就是這一顧,就得了很大的收獲,才知道中國除了令人冷餓疲憊不堪生產大損的暴風雪,還有“蠱惑人心的流言”;除了迎戰暴風雪,還要與這些“距人道精神相距甚遠” 的“流言” 斗爭。這就是《烏有之鄉》“網友雜談”中《如何看待這場百年罕見的雪災》這篇應時名文對國人的及時告誡。
《如何看待這場百年罕見的雪災》的作者zhououzhe文風很簡捷,開篇略言幾句雪災,便直奔主題而去:“中國南方這幾天連降百年罕見的暴雪,有的地方事前疏忽,防范不力,事后應急能力薄弱,補救措施不及時,更有些情況引起了人們的深思和警惕。但面對難以預測和抗拒的天災人禍,我們也看到個別人幸災樂禍,用高度自覺的意識形態把它高度政治化,甚至把它跟‘戰爭’扯到一起,甚至預言如戰必敗。這些流言不免有蠹惑人心之嫌?!?接著,作者就以“當代最強大的國家”所發生的自然災害為據,反復證明了“人類的抗災能力在任何國家都是有限的,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人定勝天’”,“即使當代最強大的國家,在自然災害面前,也不比我們更有辦法、做得更好?!?事實很多,作者在以“……”表明舉之難竭之后,問道:“少數人不顧這些基本事實,也不顧國人抗災中表現出來的不畏困難的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一味抹黑中國,這些并非善意的用心和流言,我想無論如何都距人道精神相距甚遠吧?”
這樣的“少數人”的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然而,我卻覺得譴責他們雖然可以自為義正,說來詞嚴,但在“現在”,在暴風雪余威未除,仍有近萬車輛受困于途中,仍有幾十萬旅人翹首直立于風雪之中,仍有大面積電網癱瘓,仍有一時難以計數的中小城鎮鄉村處于斷電斷水斷燃料中,仍有一時難以計數的農作物被冰雪包裹,仍有一時難以計數的工廠醫院在停產停醫,還實在不是譴責這些“少數人”的時候,實在不是教訓國人“如何看待這場百年罕見的雪災”的時候。對于“有的地方事前疏忽,防范不力,事后應急能力薄弱,補救措施不及時”,是“深思和警惕”也罷,是“淺思和麻木”也罷,是“把它和戰爭扯到一起”也罷,還是“將它與和平崛起相提并論”也罷,只要它不耽擱救災部署,不礙事救災人員奮戰,不給困在路上的人車再添麻煩,沒有什么“政治訴求”,在困在站上途中一連七八天六七天,凍餓上三四天五六天,摸黑上四五天六七天,罵它一嘴“他媽的”,“貪官污吏這些狗東西”,都可以“給予寬容”,即使不想“給予寬容”,也全可以放到“秋后算賬”,大可不必在百姓剛出一個主意,提一條意見,批評一種現象,講出一樣道理,或者剛發一點牢騷,剛喊一聲受不了,就先行對這些人進行一番“態度動機審查與教育”,要求他們“先規范后發言”。
毫無疑問,作者是反對“用高度自覺的意識形態把它高度政治化”的,然而,作者自己這樣及時地提出“如何看待這場百年罕見的雪災”這樣的題目,恰恰是“高度自覺的意識形態”之一種,正是犯了他自己反對的“高度政治化”的極端病。不錯,災害是自然界老天爺賞給的,但與災害斗,卻是人,執政黨,政府,這就絕對不會離開方針,路線,政策,也就是離不開政治。說雪災“百年罕見”也好,“五十年不遇”也好,年頭可以隨便說,反正我們是“遇見”了,遇見就說遇見的事,事前不利就批評事前,事中不利就批評事中,事后不利就批評事后,決策出不了中南海就得讓它出來,地方腸梗阻就得給它動手術,得益集團干政就不能再讓它得逞,籌而不統以鄰為壑就不能再獨立王國下去。“雪災” 既稱之為“百年罕見”,也可以稱得上“大難”了,十幾個省、幾億人受災處于困境中,經濟發達與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同樣困難重重,與戰爭一扯,與戰敗一扯,有什么不可以嗎?犯禁嗎?溫總理多次談及憂患,多次講到經濟的不可持續與不統籌兼顧,胡總書記下鄉考察對農民們說,我們的政策好與不好,你們說了算,你們說不行,我們就改;這不都是讓民眾說話,讓民眾議政嗎?要之,與自然災害斗,其中就不乏政治,即使“高度化”了,也沒有什么不可以。至于“意識形態”,民眾有,《如何看待百年罕見雪災》作者也有,即使“高度自覺”了,也未必有多少不對。自然,民眾的“意識形態”,無論“自覺”到了什么“高度”,也與作者專門教訓民眾“如何看待雪災”的“高度自覺的意識形態”不是一回事,這更是作者、讀者都明白的事。
這種事,之所以大家都明白,我相信,就是因為大家見的太不少了。礦難出來,就有人出來教訓人們“如何看待礦難”,廠難出來,又有人出來教訓人們“如何看待廠難”,學費貴了,還會有人出來教訓人們“如何看待學費”,物價上漲了,教訓人們“如何看待物價上漲”的官員專家還在輪番上場,有解讀物價之“結構”的,有盛贊民眾之物價上漲“承受力”的。但是,他們是不管這一切叫作“高度自覺的意識形態”的,更不叫作“高度政治化”,他們教給人們說這叫“理性”。你要是不具備這種“理性”,在民流上,就有人尊一句“你這個農民!”,在主流上,就有人一論二論地論證“改革不容否定”了。這樣的事是如此之多和深入人心,以至于《烏有之鄉》的版主并沒有給《如何看待百年罕見的雪災》加精推薦或置項套紅,但此文仍被頻頻點讀而高居“普通文章”榜首,這就是精英對民眾施以“如何看待”教訓而終成一種“民俗”的一個明證。民眾在關注雪災、關注礦難、關注學費、關注醫費、關注米面油價的同時,還要不時檢點自己的“意識形態”,自我校正“看待”得有無毛病,這確實已經到了“高度自覺化”的程度,一方面,這是“如何看待”教育家的盡心盡力,一方面,是“實踐檢驗”的成績。因為,譏你一句“你這個農民”還在事小,“否定改革”“破壞穩定”“思想僵化”的帽子扣過來,一個人的心境可就不那么祥和了,如果一不小心說順了嘴,“流”了“言”,犯了“誹謗罪”,在縣市送進班房,在京城東躲西藏,一家人的日子可就不太愉快了,即使是舊歷的年底也就不怎么像年底了。人人未必盡在災中,“態度”卻須個個端正,舊歷的年底畢竟是勝不過傳統的誅心的,這與什么“人道主義”、美利堅合眾國的這個州那個州沒有多少關系。
附錄
如何看待這場百年罕見的雪災?
作者:zhououzhe 文章來源:貓眼看人 點擊數:1752 更新時間:2008-1-30
中國南方這幾天連降百年罕見的暴雪,有的地方事前疏忽,防范不力,事后應急能力薄弱,補救措施不及時,更有些情況引起了人們的深思和警惕。但面對難以預測和抗拒的天災人禍,我們也看到個別人幸災樂禍,用高度自覺的意識形態把它高度政治化,甚至把它跟“戰爭”扯到一起,甚至預言如戰必敗。這些流言不免有蠹惑人心之嫌。
人類的抗災能力在任何國家都是有限的,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人定勝天”。歷史證明,嚴重的自然災害,不是戰爭,卻重過戰爭。且不用說中世紀的一場“黑死病”使歐洲人口減少了百分之五十,有些城鎮的居民全部死光,就是近幾年發生在美國的自然災難,也使我們意識到,即使當代最強大的國家,在自然災害面前,也不比我們更有辦法、做得更好。
如:2002年1月4日,從路易斯安那州到弗吉尼亞州的美國南部大范圍地區遭到暴風雪襲擊,天災引發上1000起交通事故,造成多人喪生。在美國南部的南卡羅來納州,暴風雪夾雜著冰雹造成電力供應中斷,交通癱瘓。
2003年2月16日起席卷美國整個東北部地區的特大雪災使華盛頓等東部核心城市停止了正常運轉,21被奪去了生命。
2003年8月14日,一次非自然災難性的意外事故,美加突然大停電,波及了美國6個州、加拿大安大略省和奎北克系統,造成美加100多座電站跳閘,影響人口5000萬,停電范圍9300多平方英里,由停電造成美加社會損失達300億美元。更嚴重的是,這次大停電涉及的地區正好是在美國華盛頓、紐約、波斯頓等東部重要城市,使美國人一時陷入極大的恐慌之中,暴露了美國的安全漏洞。
2005年 12月3日,美國東北部暴雪為造成15萬戶停電。
2005年8月29-31日,受威力巨大的“卡特里娜”颶風肆虐過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最大城市新奧爾良80%的城區已沒入水中,全城大部分停電斷水;密西西比州沿海遭颶風襲擊最嚴重地區90%的房屋“已經不見蹤影”,據美國官方統計全部死亡人數多達數百人。海濱城市比洛克西,颶風卷起的大浪摧毀了海邊的房屋和賭場,情形猶如發生海嘯。有官員把這次颶風造成的破壞與日本廣島1945年原子彈爆炸后的情景相提并論。超過90萬戶家庭電力供應中斷。墨西哥灣的至少20座鉆井平臺失蹤,1條輸油管道破裂著火。滯留在新奧爾良的災民在5萬至10萬人之間,其中有1.5萬至2萬人待在“超級穹頂”體育館內避難,每天疏散1.4萬至1.5萬人,把至少2.5萬名新奧爾良災民暫時遷移到500多公里外的休斯敦避難。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災難中,新奧爾良城發生了嚴重的商店和居民住宅的群體犯罪情況。
……
少數人不顧這些基本事實,也不顧國人抗災中表現出來的不畏困難的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一味抹黑中國,這些并非善意的用心和流言,我想無論如何都距人道精神相距甚遠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