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鄧氏“威望”說
小人物未敢忘憂國
我有一個觀點,如果一個黨、一個國家把希望寄托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樣,只要這個人一有變動,就會出現不穩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大家希望我當總書記,我都拒絕了。在黨的十三大上,我和一些老同志退出了領導核心。這表明,中國的未來要靠新的領導集體。近十年的成功也是集體搞成的。我個人做了一點事,但不能說都是我發明的。其實很多事是別人發明的,群眾發明的,我只不過把它們概括起來,提出了方針政策。……我認為,過分夸大個人作用是不對的。人總是要死的。哪一天我不在了,好象中國就丟了靈魂,這種看法不好。我在有生之年還可以做一些事。
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總結歷史是為了開辟未來》(鄧氏《文選》第三卷272——273頁)
我多次講,一個國家的命運寄托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是很不正常的。而利用退休又來歌功頌德一番,也沒有什么好處。還有些形式,比如追悼會,開得那么多,花得人力物力不少,也可以簡化一下。都是革命幾十年的人,確實都有功勞,也總有一些失誤,但一講都是功勞。我多次拒絕外國人要我寫自傳。如果自傳只講功不講過,本身就變成了歌功頌德,吹噓自己,那有什么必要?……對我的評價,不要過分夸張,不要分量太重。有的把我的規格放在毛主席之上,這就不好了。我很怕這樣的東西,名譽太高了是個負擔。
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改革開放政策穩定,中國大有希望》(鄧氏《文選》第三卷317頁)
我歷來不主張夸大一個人的作用,這樣是危險的,難以為繼的。把一個國家、一個黨的穩定建立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問題。所以要搞退休制。我已經八十五歲了,多年來我提出退休,每次都遭到大家的反對。十三大的時候先搞半退,只當軍委主席。有些老同志,彭真、鄧大姐、徐帥、聶帥,已經全退了。我全退需要中央同意,我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最近香港傳說我被刺了,病危了,引起股票市場波動。這說明早退好些,希望在較短的時間里實現。我主要就是希望完全退下來,但是動亂我要管。
一九八九年九月十六日《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鄧氏《文選》第三卷325頁)
我在跟李鵬、姚依林同志談話時說過,新的領導一經建立有秩序的工作以后,我就不再過問、不再干預大家的事情。我說過,這是我的政治交代。當然,你們有事要找我,我不會拒絕,但是不能象過去一樣。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會產生以后再宣布我起一個什么樣的作用。為什么這樣?這不是因為我謙虛或別的什么。現在看起來,我的分量太重,對國家和黨不利,有一天會很危險。國際上好多國家把對華政策放在我是不是病倒了或者死去了上面。我多年來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一個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不出事沒問題,一出事就不可收拾。新的領導一建立,要一切負起責任,錯了也好,對了也好,功勞也好,都是你們的事。這樣你們可以放手工作,對于新的集體自我鍛煉也有好處。何況過去那種方法并不算很成功。現在我八十五歲了,到了這個年齡,該有自覺性。主要是大局的問題,如果個人的因素影響到局勢的穩定,影響到事情的健康發展,解決起來就會發生困難。如果有什么事情,我完全可以在旁邊幫幫忙,但是決不要正式再搞個什么頭銜了。
一九八九年六月十六日《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鄧氏《文選》第三卷310頁)
簡評:
“如果一個黨、一個國家把希望寄托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我歷來不主張夸大一個人的作用,這樣是危險的,難以為繼的。把一個國家、一個黨的穩定建立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問題。”“現在看起來,我的分量太重,對國家和黨不利,有一天會很危險。國際上好多國家把對華政策放在我是不是病倒了或者死去了上面。我多年來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一個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不出事沒問題,一出事就不可收拾。”如此這般的語言,鄧氏不厭其煩,一講再講,其用意何在?一方面攻擊他人,一方面抬高自己,鄧氏真不愧為一個含沙射影的高手。威望不是天上憑空掉下來的餡餅之類的勞什子,毛澤東之所以有威望,成為全黨、全軍、全國人民衷心愛戴、衷心擁護的領袖人物,是因為他的思想、他的路線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的證明是正確的,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是沒有任何一己之私、一家之私的,是全心全意為國家、為中華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共產黨內人才濟濟,英雄豪杰眾多,喝過洋墨水、吃過洋面包、住過洋房子的布爾什維克就大有人在,文的有如椽大筆,武的威震三軍,他們在不同的革命歷史時期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其中的大部分人后來卻心悅誠服地擁戴一介山村布衣毛澤東為領袖,不是沒由頭吧!鄧氏也是承認毛澤東領袖地位的,也是喊過毛主席萬歲的,毛澤東活著的時候,就是在重病臥床、奄奄一息的時候,鄧氏也是很聽話、很乖乖的。至于鄧氏說毛澤東不謙虛、不謹慎、驕傲、獨斷專行、搞個人崇拜、搞一言堂,等等,諸如此類的話,是在毛澤東已經睡著了、已經不能說話了以后的事情。
我很奇怪,鄧氏不是很重視“專家”的作用嗎?可是為什么不太重視有“威望”者的作用呢?什么是威望,前面已經簡略地提到過,要知道,不是專家,沒有建樹,何來威望?毛澤東是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理論家、偉大的軍事家,這可是沒有任何水分的、百分之百的專家!真正有威望者,是黨、軍隊、國家、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是黨、軍隊、國家、民族的脊梁和中流砥柱,毛澤東就是其中最卓越的、最優秀的領袖人物。
很難設想,我們的黨和軍隊、我們的國家和中華民族、如果沒有一個和數個有威望的人會是一種什么面貌?也很難設想,把我們的黨和軍隊、我們的國家和中華民族,交給沒有威望的一個人或幾個人身上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況?如果班長沒有威望,領導班子集體會有威望嗎?也不排除或許有的人會有一時之威望,但是,當他露出廬山真面目,為一己之利、為一家之利,為小集團之利、為少數人之利絞盡腦汁不遺余力時,其威望終不能長久,無疑將會煙消云散的。
“我只不過把它們概括起來,提出了方針政策。”一個人能夠集中集體的智慧、概括群眾的發明,能提出一個黨、一個國家的方針政策,那功勞可是蓋世奇功,大大地驚天地泣鬼神,無疑是一位難得的大天才啊。就是被鄧氏指責為“大搞個人崇拜”的毛澤東也沒有“敢”如此說,而謙謙君子鄧氏卻有如此一家之說,看來鄧氏要比毛澤東偉大的多嘍。那“方針政策”的對與錯、得與失,可以暫且不論。“我認為,過分夸大個人作用是不對的。人總是要死的。哪一天我不在了,好象中國就丟了靈魂,這種看法不好。”“有些老同志,彭真、鄧大姐、徐帥、聶帥,已經全退了。我全退需要中央同意”,“我多次拒絕外國人要我寫自傳。如果自傳只講功不講過,本身就變成了歌功頌德,吹噓自己,那有什么必要?……對我的評價,不要過分夸張,不要分量太重。有的把我的規格放在毛主席之上,這就不好了。”“我的分量太重”。有些老同志,如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已經全退了,看來他們的退是不需要中央同意的,而鄧氏之全退則是需要中央同意的,足見鄧氏之分量的“太重”,是前面所述的幾個人所不能企及的。這樣的語言,被鄧氏指責為“大搞個人崇拜”的毛澤東是說不出口的,而謙謙君子鄧氏就講的那么十分地自然,萬分的得體。到此時,鄙人估計鄧氏謙虛謹慎的偉大形象您已經銘刻于心了。
鄧氏說:“淮海戰役成立了總前委,有五個人組成,其中三個人是常委,我當書記。毛主席對我說:‘我把指揮交給你。’這是毛主席親自交代給我的。淮海戰役的部署決策是我根據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決定的。渡江作戰,部隊突破江防后,我的指揮部在三野司令部,張震是參謀長。渡江戰役也就是京滬杭戰役的實施綱要是我起草的。”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對二野歷史的回顧》(鄧氏《文選》第三卷342頁)
簡評:
這里不講毛澤東如何部署指揮淮海戰役,也不講淮海戰役的具體進程,也不講毛澤東發電報時的戰場形勢,只是講涉及鄧小平指揮權的幾封電報,敬請讀者耐著性子讀一下以下文字:
據鄙人所知,1948年9月23日濟南戰役勝利結束,粟裕于9月24日給毛主席、中央軍委的電報,提出了打“淮海戰役”,其要點是:蘇北兵團攻占兩淮,乘勝收復寶應、高郵,全軍主力位于宿遷至運河車站兩岸,以殲滅可能來援之敵,如敵不援或被阻,改由經浦口長江自揚州北援,則以三個縱隊攻占海州、連云港,結束淮海戰役,而后全軍轉入休整,史稱“小淮海”。
9月25日19時毛澤東發電給饒漱石、粟裕并告許世友、譚震林、王建安、劉伯承、陳毅、李達,指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可于十月十號左右開始行動”,先打黃百韜,而不是先打兩淮。毛澤東籌劃的淮海戰役史稱“大淮海”,有人說淮海戰役是粟裕首先提出來的,并以此來貶低毛澤東的作用。淮海戰役是粟裕首先提出的,這是歷史的真實,但是要知道“小淮海”、“大淮海”都名曰“淮海戰役”,名雖相同,實際上大不相同,“大淮海”的戰略意義和戰爭規模是“小淮海”所不能比擬的。筆者在這里羅嗦了。
10月11 日毛澤東的電報,就是著名的《關于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題注中寫到:“這是毛澤東同志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起草的給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華東局和中原局的電報。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三個有決定意義的最大戰役之一。這一戰役是由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華東、中原的地方部隊共同進行的。”文中寫到:“孫元良三個師現將東進,望劉伯承、陳毅、鄧小平迅疾部署攻擊鄭徐線牽制孫兵團”,文中還寫到:“你們以十一、十二兩月完成淮海戰役。明年一月休整。三至七月同劉鄧協力作戰,將敵打至江邊各點固守。秋季你們主力大約可以舉行渡江作戰。”
10月31 日粟裕向中央軍委建議:“此次戰役規模很大,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
11月1日17時30分,毛澤東復電陳毅、鄧小平、粟裕并告華東局、中原局,指出:“(一)整個戰役受陳鄧指揮。……”。11月2日陳毅、鄧小平向中央軍委表示:“本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惟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軍委對粟譚方面多直接指揮。”
11月16日18時毛澤東致電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并告粟裕、陳士榘、張震、譚震林、王建安、韋國清、吉洛、華東局、中原局、豫皖蘇分局、蘇北工委,指出“……統籌的領導,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同志組成一個總前委,可能時,開五人會議討論重要問題,經常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三人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
11月23日毛主席致電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陳士榘、張震、譚震林、王建安、韋國清、吉洛、并轉告各縱委,并告華東局、中原局、豫皖蘇分局、華中工委,指出:“……(五)望華野、中野全軍,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總前委(鄧為書記)統一領導之下,爭取更大的勝利。”
12月12日毛澤東致電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指出:“(一)黃維兵團殲滅后,請伯承同志來中央商談戰略方針。估計黃維數日內可全殲,邱、李則尚須較多時間才能全殲。黃維殲滅后,請劉陳鄧粟譚五同志開一次總前委會議。商好在邱、李殲滅后的休整計劃,下一步作戰計劃及將來渡江作戰計劃,以總前委意見帶來中央。如粟譚不能分身到總前委開會,則請伯承至粟譚指揮所,與粟譚見一面,了解華野情況,征詢粟譚意見,既來中央。我們希望伯承能于十二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間到達中央會談。(二)……”。隨后又電示陳毅與劉伯承一同去中央開會。12月17日劉陳鄧驅車到肖縣蔡凹華野指揮部與粟裕、譚震林召開了淮海戰役中唯一的一次總前委會議,商討并提出淮海戰役之后的作戰任務,渡江作戰,及在渡江之后的兩軍共同經營東南的意見,會議18日結束,19日劉伯承、陳毅乘車赴中央軍委。
淮海戰役由開始到結束,毛澤東的這些電報,或稱“劉陳鄧”、或稱“陳鄧”、或稱“劉鄧”、或稱“劉陳鄧粟譚”,等等,雖讓鄧為前委書記,但從未把鄧的名位排在前,鄙人拙見,這是毛澤東在兩大野戰軍司令員之間找的一個平衡點而已。至于淮海戰役,鄧氏所說的毛主席親自交代鄧小平“我把指揮交給你”,不知是在什么時間、是在什么地點?鄧氏說“淮海戰役的部署決策是我根據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決定的。”也不知是在什么時間、是在什么地點,是如何“主持決定的”?毛澤東和劉伯承、陳毅等當事人活著的時候未聞鄧氏提過此事,不知是否有其他文獻資料來加以佐證?鄙人十分希望能了解到這方面的信息。
關于淮海戰役,先殲黃百韜,攻鄭州、開封、洛陽,攻宿遷斷敵退路,殲黃維,殲邱清泉、李彌,殲杜聿明,蔣介石80萬軍隊化為烏有。毛澤東運籌帷幄于河北山村西柏坡只有幾個平方米的陋室中,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鼎力協同作戰馳騁于千里中原戰場,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淮海戰役的經過,大家可以讀一些有關淮海戰役的歷史資料,無須在這里贅述。毫無疑問鄧小平作為總前委五成員之一,功不可沒,但是,如果鄧氏說“淮海戰役的部署決策是我根據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決定的。”是否有些言過其實?
這里順便提一下,黃允升主編的《開國領袖毛澤東逸事》一書中的《陳毅是個好同志》一文中寫道:“(一九七二年)一月八日,毛澤東驚悉陳毅去世的消息。他心情沉重地閱批有關陳毅追悼會的文件,提筆把悼詞中‘有功有過’四個字劃掉,便簽發了”,一月十日,毛澤東帶病破例親自到八寶山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文章寫道:“工作人員把一塊黑紗戴在了毛澤東的胳膊上,張茜攙扶著他,緩慢地向會場走去。毛澤東邊走邊看走廊兩側的花圈,他在一個不起眼的花圈前停住了腳步,走近前吃力地看著花圈上兩條長長的挽聯:
上聯寫到:仗劍如云,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盡庶銜哀,回望大好河山,永離赤縣。
下聯是:揮戈挽日,接樽俎,豪氣猶存,無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應含笑,佇看新世界。
毛澤東一看落款是張伯駒,有些驚奇地贊道:‘好!張伯駒先生的挽聯寫得很好,很有氣勢,概括了陳毅同志的為人和一生。’”此對聯中就有一句“軍聲在淮海”。
這里再順便提一下,“大搞個人崇拜”的毛澤東在世的時候,毛澤東的形象只在一部故事影片《大河奔流》中出現過,只是遠影,只是背影,而從未搞過個人崇拜的鄧氏,活著時拍了幾部故事片,我不清楚。至于拍的電影如《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等,只看到毛澤東游泳、睡覺、發脾氣,看不到毛澤東的雄才大略,凡是毛澤東想到的,周恩來不僅都想到了,而且已經布置好了,好像周恩來比毛澤東高明;鄧氏的鏡頭比劉伯承出現的的早、出現的多,鄧氏的語言比劉伯承的多,其分量也重,儼然鄧氏在劉伯承之上,《百色起義》更當別論。其中的緣由,我搞不太懂,想必讀者心中自會有定論。
這里還要羅嗦一句,鄧氏的這些話,沒有講劉伯承、陳毅,也沒有講粟裕、譚震林等,只是講自己。鄧氏的這些話,是在毛澤東、劉伯承、陳毅等都已作古,不能講話時講的。讀了鄧氏這些話,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想鄧氏絕對不會做自吹自擂、自己摳著屁股眼兒上墻頭之類事情的。
關于“渡江戰役”,可以從毛澤東1948年12月12日的電報中看出端倪,鄙人不再羅嗦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