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必須發展
寫《“九二共識”也要與時俱進》,我了解了“九二共識”。當具體知道了海基會的口頭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的口頭表述要點為“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我十分吃驚地發現海協會的表述大有問題,不知道是哪些“高參”或“筆桿子”的大作!嘮叨了十幾年的“九二共識”,卻沒有認真了解過雙方的表述嗎,不知道海協會在說什么嗎!
我認為,比較而言,海基會的表述是積極的,準確的,合乎邏輯;而海協會的表述則是保守的,不準確,不合邏輯。也許有人要質問我站在什么立場上說話。我不須要先回答這樣的問題,首先是擺事實,講道理。
海基會提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表述了兩岸的共同點,都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都在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已經在“過程中”;但是在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存在一個障礙,這就是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的認知各有不同。直白地說就是:他們認為海峽兩岸同屬于“中華民國”,我們認為海峽兩岸同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進一步說就是:他們所謂的“謀求國家統一”,是要實現海峽兩岸統一于“中華民國”,我們所謀求的國家統一,則是要實現海峽兩岸統一于“中華人民共和國”。
應當注意,這是為解決兩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中衍生的具體問題,海基會向海協會所作表述。它如實地反映了兩岸交往的基礎和障礙,是對現狀的客觀表述,其中包含著這樣的意思:它把海峽兩岸的交往和事務性商談,擺在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也就首先闡明了海峽兩岸的交往和事務性商談,放在為謀求國家統一而進行的“過程中”,作為謀求國家統一事業的一方面。這就是說,海基會把它同海協會的交往和事務性商談,不僅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而且是作為實踐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內容和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它提出“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既可以表示在這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要“求同存異”,也可以看作是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
反觀海協會的“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表述,雖然肯定一個中國的原則和謀求國家統一是兩岸交往的共同基礎,但是接下來的“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這句,卻表示出“一個中國”不作為雙方現在要談的議題,“謀求國家統一”不是雙方現在要做的事情,把兩岸交往僅僅限于事務性商談中,“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成了虛置的東西,沒有作為現在兩岸要“共同”進行的“過程”。對海基會的表述作了消極的回應。這樣海協會的表述就出現矛盾:既然“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為什么卻要提出“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呢?不明確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如何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如果我們站在“一個中國”和“謀求國家統一”的立場,如果我們只是分析兩種表述本身,而不知道它們各自的表述者是誰,就一定會產生我的上述看法。就會認為前者鮮明地表示出謀求國家統一的一個中國觀點,后者則把謀求國家統一和一個中國觀點擱置一邊,只談經濟文化的事務性問題,很近于國民黨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
從中國共產黨必須完成祖國統一事業的要求出發,應當檢討海協會的表述。“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的說法應當改變,“九二共識”必須發展,應當把兩岸的交往和事務性商談,放在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進程中。這才是“一個中國”理念的應有之義。
如果說,海協會的表述要點作為兩個民間組織,還可以勉強說得過去的話,作為“黨對黨的意見交換”如“胡連會”,“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那就根本要不得,哪還是兩個政黨之間的“黨對黨的意見交換”!現在,國民黨很快就上臺執政,面對兩個執政黨之間必然要發生的談判,“九二共識”的我方表述,必須發展。
我說海基會的表述是積極的,準確的,合乎邏輯,只是相對于海協會的表述而言。就它本身來說,只是提出問題,沒有表示出要解決“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從馬英九公開表示的一貫態度看,實際還是要把“一個中國”原則和“國家統一”問題擱置起來。
據報道,曾昭鵬(臺北特派員)說,馬英九將“九二共識”的操作日益清晰化,被外界視為凝聚內部共識的動作,同時也將復談壓力轉嫁大陸。這段時間的馬英九公開講話,確實在將“九二共識”的操作日益清晰化。3月1日與陳水扁會面表達了他兩岸恢復接觸的立場:“現在來到了2008年,我們未來很快要和對方展開許多談判,從直航、觀光客、經貿,甚至到和平協定”,3月2日接受路透專訪時又表示的更具體,說是五二○上任后他將立即著手推動直航、開放大陸觀光客赴臺,并從今年七月起實施,會在年底全面開放兌換人民幣。態度非常積極。但是對于“九二共識”,他堅持停留在“一中各表”上,明確表示“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各自表述,那對不起,我們不談”。他還說:“我不會隨隨便便就把臺灣出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愛臺灣不會下于你,因此會好好地維護這個國家的主權”。可見,他只積極于臺灣經濟的發展,為臺灣創造新臺幣六百億的商機和四萬個工作機會。希望臺灣今年經濟成長五%,明年達到成長六%的政見目標,并不積極于國家統一;他只是強調“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拋棄了“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承諾。
我認為,對此海協會也有責任。但是要指出,馬英九只是強調“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拋棄了“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承諾,是歷史的倒退。我們應當反對倒退,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是前進,要拋棄“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的消極回應,堅持和發展“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一切問題都要放在國家統一的過程中來解決。如果“九二共識”不發展,還是對海基會提出的“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的問題,維持海協會的這個回應:“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那么,中國共產黨將和國民黨一起承擔沒有“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歷史責任。
“九二共識”必須發展,應當實際地、而不是口頭地把“謀求國家統一”作為兩岸現在“共同努力”的進程。現在我們要對“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作積極的回應: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均堅持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現在認知各有不同,這是海峽兩岸在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海峽兩岸將在過程中,通過政黨論壇和政府談判,不斷地接近,并最終達到統一。
現在是2008年了,我們不應當還停留在1992年的認識上,歷史在發展,我們的認識也要發展。我們不否認馬英九說的“一中各表”問題,但是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無論對“一個中國”的表述怎么不同,既然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都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我們就應當解決“一中各表”這個障礙。雖然可能是一時解決不了,但是必須要不斷去解決,不能消極地擱置起來。只有消除“一中各表”這個障礙,兩岸才可能真正和平發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