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毛澤東,要有“虎氣”,也要有“猴氣”
毛澤東說他既有“虎氣”,也有“猴氣”。他的這兩種氣質,隨處可見,從毛澤東關于西藏問題和臺灣問題的談話,我們就可以感覺到。這里先拿他關于臺灣問題的談話來說,希望從中獲得啟發,幫助我們較好的處理對臺方略。
美國帶著“聯合國”軍打朝鮮,那時新中國剛建立,家里打爛的壇壇罐罐都還沒有清理好,毛澤東就果敢地派志愿軍到朝鮮,進行抗美援朝的反侵略戰爭,而在一九五九年,毛澤東卻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人民議院代表團說:“臺灣問題暫時不能解決,問題是美國霸占著。”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沒有想過。為什么解放戰爭剛結束,百廢待興的恢復時期,毛澤東敢于和最強大的美帝國主義打仗,而休養生息了好幾年,卻又因為美國霸占著臺灣,毛澤東又講“暫時不能解決”,我想,顯然不是不敢同美國對碰,是暫時沒有必要。這里就表現了毛澤東的“虎氣”和“猴氣”,既敢于硬碰硬,戰場上決勝負,又善于以柔克剛,談判桌上化干戈。
“臺灣問題暫時不能解決”,不是不解決,而是先解決“美帝國主義從臺灣滾出去”,再說打不打蔣介石的問題。如果在美國霸占著臺灣的時候開打,美國就無有選擇地按它同臺灣的條約同中國打;如果先請美國走開,蔣介石沒有依靠,解決臺灣不就容易得多嗎?聰明人在這里不能用“虎氣”,兩虎相斗,很可能是兩敗俱傷。但不是一點“虎氣”都沒有,而是“虎氣”“猴氣”兼有之。就是也搞“戰爭邊緣政策”,一面談判,一面又打砲。
打砲只打金、馬,打國民黨軍,不打美軍;打金、馬但不解放金、馬,“是為了幫助蔣介石……讓蔣介石繼續做總統。”不讓美國的“兩個中國”的打算得逞。既有“虎氣”,又有“猴氣”。
談判也只同美國談美國“從臺灣撤軍”,至于美國要想和中國“簽訂一個聲明,要蔣介石不打我們,要我們也不打蔣介石。我們說不行,金、馬、臺、澎問題是我們的內政,你們管不著,唯一的問題就是請你們搬家。”原則十分清楚,中國一定要解放臺灣,如何解放,外國管不著。實現原則的策略也十分清楚,先把美國請出去,然后關起門來解決自己家門中的問題。這里又既有“虎氣”,又有“猴氣”。
我們看到,先把美國請出去已經在談話后的第十三年,即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報》里解決了:“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我不能設想在美國霸占著臺灣時用武力解放臺灣的結果是什么,但是可以肯定,沒有用一兵一卒,就讓美國答應結束它對中國領土臺灣的霸占,“不戰而卻人之兵”,自古以來兵家都認為是上上策。
此后,我們本應該關起門來解決自己家門中的問題,“武統”臺灣也可,當然“文統”臺灣更好。但是,如我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說,在毛澤東逝世后,我國領導人對臺問題有失誤。
首先是允許對臺軍售,從中美《上海公報》后退了一大步,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的問題在兩國談判建交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解決是好是壞,且不去說,問題是在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的第三個中美《聯合公報》中,“中方聲明在正常化以后將再次提出這個問題”,到今天26年了,也沒有提出,這是變相允許了外國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存在,容許美臺軍事合作,武裝踞臺。
第二是在對臺問題上過分看重和抬高了美國,特別是贊同美國“決不允許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給了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權利。中外領導人會談,總是要對“臺灣是中國領土”表示“承認”和“感謝”一翻,好像沒有外國的承認,臺灣就不是中國的領土是的。“臺灣是中國領土”問題,在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時就表示清楚了,不需要每次見面都要談,老是在會談里提出來,把“臺灣是中國領土”弄成了國際問題,把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中國一貫立場實際放棄了,把毛澤東時期的外交成果丟掉了。
第三是從前年胡連會開始,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一些領導人接觸,主只談兩岸經濟往來,淡化了政治,不談國家統一問題。中國共產黨這樣無條件幫助國民黨重主臺灣,這只會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事業,帶來了比民進黨執政更大的麻煩,使中國共產黨在今后處于被動的不利地位,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相似。
最近胡錦濤在政協的講話,溫家寶在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是個失誤。在“入聯公投”打不打的問題的,片面地談“和平統一”,極力回避還堅不堅持“不放棄武力”,沒有“虎氣”;一再地表示:“堅定不移,決不動搖”,絕對了。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腳,“猴氣”也沒有。
二十多年來,我們的對臺方略一改再改,從“解放臺灣”、“和平解放臺灣”、“爭取和平統一,但決不放棄使用武力”到只談“和平統一”不講“決不放棄使用武力”,再加上“堅定不移,決不動搖”(這兩個短語是胡錦濤主政的熱門語,用得是不是難了),步步后退。這種趨勢再繼續下去,會不會是只要“和平”,“統一”也要拋開呢?很可能。馬英九就是這主張,胡錦濤的話里也有這意思。
我看不僅在對臺問題上,就是在其他的國內外問題上,中國越來越沒有毛澤東那種“虎氣”,也沒有有毛澤東那種“猴氣”,表現得軟弱僵化。這狀態要改才行。要學毛澤東,要有“虎氣”,也要有“猴氣”
馬英九上臺,“臺獨”問題將從“一中一臺”轉變為“一中各表”,中國共產黨的對臺方略是不是要有修正調整,兩岸關系除了“和平發展”之外,還要不要“實現中國統一”這個主題?“一個中國”只是“原則”呢,還是必須要爭取實現的“統一大業”?
美國帶著“聯合國”軍打朝鮮,那時新中國剛建立,家里打爛的壇壇罐罐都還沒有清理好,毛澤東就果敢地派志愿軍到朝鮮,進行抗美援朝的反侵略戰爭,而在一九五九年,毛澤東卻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人民議院代表團說:“臺灣問題暫時不能解決,問題是美國霸占著。”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沒有想過。為什么解放戰爭剛結束,百廢待興的恢復時期,毛澤東敢于和最強大的美帝國主義打仗,而休養生息了好幾年,卻又因為美國霸占著臺灣,毛澤東又講“暫時不能解決”,我想,顯然不是不敢同美國對碰,是暫時沒有必要。這里就表現了毛澤東的“虎氣”和“猴氣”,既敢于硬碰硬,戰場上決勝負,又善于以柔克剛,談判桌上化干戈。
“臺灣問題暫時不能解決”,不是不解決,而是先解決“美帝國主義從臺灣滾出去”,再說打不打蔣介石的問題。如果在美國霸占著臺灣的時候開打,美國就無有選擇地按它同臺灣的條約同中國打;如果先請美國走開,蔣介石沒有依靠,解決臺灣不就容易得多嗎?聰明人在這里不能用“虎氣”,兩虎相斗,很可能是兩敗俱傷。但不是一點“虎氣”都沒有,而是“虎氣”“猴氣”兼有之。就是也搞“戰爭邊緣政策”,一面談判,一面又打砲。
打砲只打金、馬,打國民黨軍,不打美軍;打金、馬但不解放金、馬,“是為了幫助蔣介石……讓蔣介石繼續做總統。”不讓美國的“兩個中國”的打算得逞。既有“虎氣”,又有“猴氣”。
談判也只同美國談美國“從臺灣撤軍”,至于美國要想和中國“簽訂一個聲明,要蔣介石不打我們,要我們也不打蔣介石。我們說不行,金、馬、臺、澎問題是我們的內政,你們管不著,唯一的問題就是請你們搬家。”原則十分清楚,中國一定要解放臺灣,如何解放,外國管不著。實現原則的策略也十分清楚,先把美國請出去,然后關起門來解決自己家門中的問題。這里又既有“虎氣”,又有“猴氣”。
我們看到,先把美國請出去已經在談話后的第十三年,即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報》里解決了:“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我不能設想在美國霸占著臺灣時用武力解放臺灣的結果是什么,但是可以肯定,沒有用一兵一卒,就讓美國答應結束它對中國領土臺灣的霸占,“不戰而卻人之兵”,自古以來兵家都認為是上上策。
此后,我們本應該關起門來解決自己家門中的問題,“武統”臺灣也可,當然“文統”臺灣更好。但是,如我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說,在毛澤東逝世后,我國領導人對臺問題有失誤。
首先是允許對臺軍售,從中美《上海公報》后退了一大步,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的問題在兩國談判建交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解決是好是壞,且不去說,問題是在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的第三個中美《聯合公報》中,“中方聲明在正常化以后將再次提出這個問題”,到今天26年了,也沒有提出,這是變相允許了外國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存在,容許美臺軍事合作,武裝踞臺。
第二是在對臺問題上過分看重和抬高了美國,特別是贊同美國“決不允許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給了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權利。中外領導人會談,總是要對“臺灣是中國領土”表示“承認”和“感謝”一翻,好像沒有外國的承認,臺灣就不是中國的領土是的。“臺灣是中國領土”問題,在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時就表示清楚了,不需要每次見面都要談,老是在會談里提出來,把“臺灣是中國領土”弄成了國際問題,把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中國一貫立場實際放棄了,把毛澤東時期的外交成果丟掉了。
第三是從前年胡連會開始,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一些領導人接觸,主只談兩岸經濟往來,淡化了政治,不談國家統一問題。中國共產黨這樣無條件幫助國民黨重主臺灣,這只會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事業,帶來了比民進黨執政更大的麻煩,使中國共產黨在今后處于被動的不利地位,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相似。
最近胡錦濤在政協的講話,溫家寶在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是個失誤。在“入聯公投”打不打的問題的,片面地談“和平統一”,極力回避還堅不堅持“不放棄武力”,沒有“虎氣”;一再地表示:“堅定不移,決不動搖”,絕對了。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腳,“猴氣”也沒有。
二十多年來,我們的對臺方略一改再改,從“解放臺灣”、“和平解放臺灣”、“爭取和平統一,但決不放棄使用武力”到只談“和平統一”不講“決不放棄使用武力”,再加上“堅定不移,決不動搖”(這兩個短語是胡錦濤主政的熱門語,用得是不是難了),步步后退。這種趨勢再繼續下去,會不會是只要“和平”,“統一”也要拋開呢?很可能。馬英九就是這主張,胡錦濤的話里也有這意思。
我看不僅在對臺問題上,就是在其他的國內外問題上,中國越來越沒有毛澤東那種“虎氣”,也沒有有毛澤東那種“猴氣”,表現得軟弱僵化。這狀態要改才行。要學毛澤東,要有“虎氣”,也要有“猴氣”
馬英九上臺,“臺獨”問題將從“一中一臺”轉變為“一中各表”,中國共產黨的對臺方略是不是要有修正調整,兩岸關系除了“和平發展”之外,還要不要“實現中國統一”這個主題?“一個中國”只是“原則”呢,還是必須要爭取實現的“統一大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