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有一股浪潮把我整暈了,在沒有任何訊號的情況下,媒體上突然出現“誰對民營企業喊打喊殺就封殺誰”的呼聲,甚至部分人還借此要徹底把某一類人給完全消滅,烈風吹得有點猛。
在達沃斯論壇上,西方社會就聽到了一個聲音——中國決不會再走計劃經濟。感覺是官方有意給某部分人吃上一顆定心丸,讓大家放心地搞企業,讓大家放心地面對未來。
再往前推到2022年的12月初,有那么十幾位經濟學家聯名,他們要重新定義民營企業的地位,但又沒說清楚具體要給什么地位,估計是不好明說,讓看聯名信的人自己去理解。他們不挑明,咱幫他們把話挑明,其實就是要求把私有制樹正并明確定位為國家根本大計。
我回憶了一下整個2022年中國各類媒體的信息流向,除了司馬南先生公開質疑了聯想集團涉嫌導致國資流失問題掀起了一波浪潮,再未發現有一丁點有社會影響的人公開對某個企業喊打喊殺,而官方則在每次重要會議上都強調市場經濟的決定性地位,“計劃經濟”這四個字在任何重要場合都未出現過。
到了年底,怎么就突然演這么一出“私營企業被迫害”的悲情戲呢?難道是某些人故意自導自演?難道還是想借此要政策?過去幾十年,每到私企困難時刻,“公“與”私“的爭論就要拿出來咬一下,這一次也不例外,咬一次,就獲利一次。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想重新定位一下公與私的概念問題,我傾向于按“公有企業“和”私有企業“進行分類,而不習慣用”民營企業“這個提法。
什么是民營企業?“民“字的內涵是什么?是代表人民還是代表國民?在私人企業里,沒有工會,只有老板,普通員工對企業的選人權、用人權、分配權,資產轉移權等等,可以說是一絲毫的影響力都沒有,一切都是私人老板說了算,它跟”民“有何關系?如果一切權利都在老板手里,那就應當稱之為私有企業。所以,下面我都會用“私有企業”這個提法。
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和政策對待公有企業和私有企業呢?
個人認為,堅持以下四個原則就可以了:
第一,不管公有還是私有,遵紀守法對兩者要同等看待。違法了,不管你什么性質,該打就打,該殺就殺,用不著打什么悲劇牌,也用不著演什么苦肉計。這里的法是全面的,不是指《勞動法》。比方說,有很多人經常講國企腐敗,講私企不腐敗。不過,在私企合法化之前,國企需要腐敗嗎?不需要。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始,部分私企以所謂的“靈活性“讓眾多國企失去競爭力。這個”靈活性“指什么?除了營運的靈活性,還包括腐敗花錢的靈活性。那些合法成功的私企,沒有任何理由打壓或者消滅它。
第二,不管公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對待勞動者,必須遵守中國同一法律,這里的法律主要特指《勞動法》。勞動者的人權在公企和私企有很大的不同,公企更加能保障勞動者權益,私企則在整體上做得較差,不論是科技型企業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私企都表現為靠延長勞動時間獲取超額利潤,私企員工的穩定性,會不會欠薪,大多取決于老板的心情,這也是中國新生代職員內耗(流行語稱內卷)情緒嚴重的原因之一。企業競爭,有一個重要前提是,必須保證勞動者有同等權益。
第三,在經營范圍方面,除了國計民生,其它領域應該公私平等。國計民生為什么要交給公有企業經營?通過近七十多年的經驗總結,國計民生控制在國家手里,對保證物價穩定和國家安全是非常有效的,不會因為市場炒作之風導致國家內部混亂,好的東西應該堅持。除此之外的所有領域應該放開,即使是支柱產業也一樣,像房地產業,應該允許規范且守法的私企公平競爭。
第四,如果只堅持“市場準則“,就不應該搞強制性混改。如果真的想搞計劃經濟,那可以先混,然后再逐步過渡。如果已經完全摒棄了計劃,又硬來個混改,這強扭的瓜會甜嗎?能夠產出混合成果的范例嗎?應該不可能。用同一個原則讓排斥性的兩類人做朋友,心能用到一起嗎?新中國初期的合營為什么能成功?那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最后的方向是走向全公。現在,已經沒有那個大原則,自然不能硬套老辦法,此時已非彼時。
不管用“民營企業“還是”私營企業“的提法,既然是憲法和法律明確定位的一類企業,就應該依法辦事,就應該承認它的貢獻。我本人一直懷著社會主義遠期公有制的理想,但對于已經形成的產業格局并不排斥,在現有的憲法和法律體系下,不主張重新來一次閃電式統合,更反對像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樣讓國企整體破產的極端方式。
什么情況下可以強行變更呢?要么是時勢有顛覆性變化,要么就是法律體系突變賦予,只憑少數人的心血來潮不會取得好效果。
客觀地講,近幾十年私營企業的經營靈活性彌補了公有制企業轉向慢、管理機制不順的弱點,給商業環境和社會交換帶來了活力,也刺激了公有制企業必須加快模式創新的熱情,坐享其成的思想在任何企業里都已經不存在了。
在科技創新方面,不要夸大私營企業的貢獻,回顧一下近四十年的歷程,真正的原始創新,私營企業似乎還拿不出來一項上得了臺面的東西,即使是華為產品,也算不上真正的創新,它在通訊領域的成就只能被定位為技術進步,或者稱為“技術反求“,它承接的是國外通訊技術的基礎。阿里巴巴、京東、新浪、百度等私營企業的創新歷程跟華為類似。
中國現在還能夠或者說敢于跟美國較較勁,說實話,硬通貨和威懾力靠的還是公有制央企,靠的還是姓公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國企,私企還承載不了這樣的重任,中國幾乎所有的人才都是“公”培養出來的。
國內突然出現悲情式喊冤,并非沒有原因,我認真思考了一下,估計跟傳說中有一批富人準備移民有關,什么馬老板定居日本了,什么劉老板又定居美國了,什么數萬億資產又要轉移國外了,中國要被掏空了,云云。
我不確定這些信息的真實性,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多少財富要流向國外,但這些并不重要,私人老板,只要他的資產是合法的,人要跑是自由的,資產要轉移也是自由的,因為我們國家并沒有要求資產轉移要交稅,所以你硬要阻攔就違法了。
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富人移民和財富轉移?
我個人的看法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
一個國家,有沒有未來,不在于強留幾個人,也不在乎強留多少財富。
子女不中用,先輩留再多金磚,也經不起敗家子的揮霍。
未來的中國能不能繼續富強,靠未來人的創造,不是靠過去人的遺產,列強把清王朝打得稀巴爛,日本把中華民國打得稀巴爛,最后國庫里剩下的一點黃金白銀還被蔣介石拖到了臺灣,新中國難道就不前進了?沒有嘛!新中國不照樣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不照樣把自己建設得像模像樣?
中國經歷了近幾十年的國際接軌,關于財富問題,現在也應該接接軌了,北歐某銀行銀行的那個傳言即使不全真實,總應該是有部分真實,這么多錢是怎么流出去的?是依法流出的嗎?富人的財富如何繼承能不能接軌一下遺產稅或繼承稅之類的東西?下一個五年或十年能不能落實?咱們的鄰居韓國,三星集團的子女要繼承財產,得先真金白銀地交上巨額稅收才能得手,咱們的經濟學家和私企老板為何不呼吁也學習學習?
諸位一定弄明白,私企老板只把總部轉到新加坡或其它國家,只想著把財富轉到外國,但賺錢的源頭都還放在中國大陸,你們覺得他真不想在大陸發財了嗎?一邊嫌棄國內對你不不公,一邊還是以國內為賺錢陣地,一邊還要把從國內人民身上賺得的錢轉到國外,這就太搞笑了,也太不合理了,應該出臺新法律進行規范或限制,你真覺得大陸靠不住,就把企業整體業務全轉出去,不再賺中國的錢,這才叫真有骨氣和志氣。錢照賺,假裝這不滿那不滿,這不叫志氣,這叫使壞,這是勒索,這是宰殺同胞濟洋人的自私。
普通老百姓,咱們不要怕,也不要相信某些老板真那么神通廣大。我可以非常確定地預測,目前中國任何一位億萬富翁,一旦完全離開中國大陸支撐,他們到歐美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發展得比在國內更好,歐美的錢不比國內好賺,歐美的財富也不比國內好轉移、好傳遞。傳說中這批想逃路的老板,其實并未掌握什么賺錢的大科技,發財靠的都是模式創新,而非科技創新,他們靠的都是中國大陸龐大市場的依托,離開這一市場,他們的財富只會持續縮水。千萬不要相信這群富人到了歐美會如魚得水,絕無可能,不管阿里還是京東,只要他們敢跟大陸消費者徹底脫鉤,很快就會消失于公眾視野。
對于這一輪所謂打打殺殺的爭論,我感覺并不是庸人自擾的問題,而是前恒大軍師任澤平、張某迎一類人惡意挑事,就是想借此消滅不同聲音,甚至包含有意借此讓違法所得合法化的可能指向,試圖借此搞“原罪不咎“的切割式處理,以便讓部分人安全脫身。再說白點,這一輪風波的最終訴求就是想要地位。當前,這種搞法是極不明智的,也不符合多數人利益,會產生一個不好的導向,前面的違法切割了事,誰能保證現在和未來的違法不能在某個時刻切割呢?如果違法總是能搞階段性切割,誰不想違法?
這幾年,不只是中國私營企業遇到了困難,中國公有企業照樣困難,西方國家的私營企業也遇到了大困難,既與全球疫情有關,又與世界政治軍事大形勢相關,決不能單獨對中國的私企搞出一個“被迫害妄想癥”。歐、美、日的私企有困難,尤其是美國大公司裁員潮很猛烈,硅谷也不例外,莫非也是私企受政府打壓的結果?難道是受計劃經濟影響的結果?本輪困難周期,不是“計劃”出來的,是“市場”出來的,因為它表現在全球主要市場經濟體,而非中國獨有。
依法治國是一個根本性原則,對人,對事,對企業,對所有組織,都具有普遍適用性,不要再制造一些無中生有的立場爭論了,不要試圖用資本的力量控制聲音了,不要試圖消滅中底層人的說話權了。任澤平等人不要一聽“計劃”二字就緊張,每個人,每個單位,每個國家,不是每年都要搞個“工作計劃”嗎?“計劃”不那么可怕。私有經濟倡導的自由權怎么一遇到對自己的批評就承受不了呢?怎么就只想到了簡單封殺?怎么就如此害怕爭論?民間人士爭論一下計劃與市場的優劣沒有任何問題,“市場”兩個字并不是碰不得的絕對真理,過去爭論過,現在還在爭,未來應該繼續爭論,甚至還可以再重新用實踐進行對比式檢驗,可以看到,有延續計劃至今且很成功的大量實例。因為世界資社陣營的歷史巨變,從整體上講,計劃在現階段確實是輸給了市場,但并不意味著計劃永遠不適用于人類,五十年、一百年后或許又迎來新機會。
在這里,想特別提醒一下左邊網友,不要被信息迷亂,不要空談計劃。
還想奉勸一下某些人,請不要低估窮人的判斷力,計劃和市場皆非萬能,不管你們是庸人自擾還是無病呻吟,抑或是演苦肉計,大眾都能識別得出,或許能迷惑一小部分人,絕迷惑不了所有人,一個國家的現實情形豈是一小撮人的幾言幾語能夠模糊的,人民永遠是歷史進步的最大推動力。計劃和市場,最終走向何方有其內在動力,在某一階段,誰戰勝了誰,左右都得接受結果,必須堅持這一實踐原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