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好作品起碼要具備:一、時代的代表性;二、感情的真摯性;三、藝術的獨創性;四、美學的感染性。
根據這樣的創作理念,我在2024年寫出了一個電影劇本《游擊戰》。和32集電視劇本《冀中!冀中!》。今迎來抗戰勝利80周年,感謝中共任丘市委統戰部舉辦《冀中!冀中!》劇本交流會,省委宣傳部和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領導現場指導,從首都北京來了這么多的老首長、黨史、軍史專家,作家、導演來我們故事發生地之一任丘,與讓我們當地文藝創作者和游擊軍后人們會合,以這種交流《冀中!冀中!》創作的方式紀,念偉大的抗日戰爭。
一、《冀中!冀中!》 的創作內涵:
“七七事變”,毛主席力排眾議,從“抗大”學員中挑選出河北籍的紅軍團長孟慶山做為中央特派員,只身潛入即將淪陷的冀中平原,于1937年8月5日來到安新縣北馮村開辦軍事訓練班,向黨員干部傳授毛主席抗日游擊戰略和戰法,經過四期培訓,200多學員把火種迅速在各縣點燃,搶在日寇占領省會保定之前,在白洋淀南孟仲峰樹起中共華北抗戰的第一面旗幟——河北游擊軍。孟慶山任司令員,率部迎頭痛擊踏入冀中的日軍。在四個月內組成三個師和十二路軍,毛主席后來曾稱贊孟慶山有“十萬大軍”。這支部隊在血與火中為毛主席《關于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關于平原游擊戰的指示》提供了成功的戰例參考。特別是《論持久戰》中提到全面抗戰10個月來的戰爭經歷和經驗。在文章的結尾,毛主席是這樣寫的,“我所說的,只是10個月中經驗中的一般的東西,也算一個總結吧。”《冀中!冀中!》 的故事長度就是孟慶山來冀中的發動全民抗戰的10個月,通過創建河北游擊軍、大戰河間、肅寧小延安、白洋淀奪包運船、女刀隊、扁鵲大廟包圍戰、蘆花塢保衛戰、“國際婦女和平小聯盟”等十多個主要戰例,再現毛主席抗日游擊戰略在冀中星火燎原,把游擊戰推向人類戰爭史上新高度。重現我黨在抗戰中堅持獨立自主的統一戰線,在開辟敵后根據地中建黨、建軍。以前所未有的人民戰爭奇觀,佐證《論持久戰》的形成及其政治學、文化哲學和軍事科學的價值。
二、《冀中!冀中!》 的創作源泉
32集《冀中!冀中!》 脫胎于2019年《家園——雄安三部曲》,五年以后獨立成劇。得益于遇到劇中的主人翁河北游擊軍司令員孟慶山長孫孟昱東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多個采訪對像,從而由一《家園》自衛擴大到整個冀中廣闊戰場。也得益于遇到劇中的民族英雄馬本齋之子、現任中國將軍合唱團團長馬國超少將的引領,他不僅是一位將軍,而且在文學、詩歌、書法、音樂,諸多藝術門類都多有建樹,還是多部電影、電視劇的編劇、導演、制片。他對我創作《冀中!冀中!》 的指導,大到毛主席軍事思想,小到一個鏡頭(如戰鼓上濺起的血滴)一句臺詞(馬本齋:我們不僅帶動自己的回族,與各民族兄弟姐妹團結起來,整個冀中抗的燎原烈火就沖天而起)。
全劇的創作歷史背景與故事脈路是按著北京市石景山區作協主席李金明著作《百戰將星孟慶山》 。這是經過中央軍委嚴格審察后準予出版的傳記。
軍科院軍事戰略部原部長、“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會長姚有志少將對《游擊戰》劇本提出若干提導意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綜合局局長張勤德對該劇創作特別重視,多次來冀中過問創作方向和進度。
解放軍后勤學院劉振起博導、北京東城區黨史辦編輯主任、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胡澄、著名紅色文化學者范景剛、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倪學健大校(《閃閃紅星》助理)、二炮影視中心副主任蘆學平、河北大學王俊杰教授、著名紅色導演劉毅然等專家都給力推動。
還有一直支持該劇創作的省委宣傳部一級調研員張清會,這個《冀中!冀中!》 的片名是他提出的。
十萬河北游擊軍遍布了冀中的每個縣、每個鄉、每個村,游擊軍的英烈百千萬,游擊軍的故事萬千千,古往今來文學的藝術創造,都是建立在人民群眾偉大創造基礎之上的。再優秀的詩人、小說家、劇作家,說到底,也都是大眾創造的提升者、改造者、加工者。歸根到底,我們這部《冀中!冀中!》 的創作源泉都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接觸到的各地民眾。
中共肅寧縣委書記王志乾、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繼東、縣文旅局袁樹凱局長在去年元月三日組織召開了“紀念肅寧抗戰勝利八十周年暨電影《游擊戰》研討會”,才有了今天同一個作者同一個題材不同藝術形式的升級版的《冀中!冀中!》 。
三、《冀中!冀中!》 的創作動機
只從2019年10月,在雄安新區宣傳中心的指導下,這五年來幾乎走遍了冀中每個縣采集相關資料,發現除了安平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肅寧抗戰紀念館兩個館對這段抗戰史有較真實的介紹,其余我見到的一個比一個離譜,如河間“冀中烈士陵園”、“雄安新區第一個黨支部”、“雄縣茍各莊河北自衛軍第五路軍紀念碑”、“雄縣紅色文化紀念館以及多個掛著“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牌子的紅色公立和民營展室(包括一些村史館),甚至革命圣地“延安抗大紀念館”,對河北游擊軍這段歷史一字不提。有的館輕描淡寫,孟冠呂戴。按官大小排座次,似乎成了官場的不成文的規則。例如諸多的黨報、黨刊、黨網到一些政府平臺乃至一些自媒體的公眾號,把孟慶山這個平原抗日游擊戰的關鍵人物幾乎虛無了,馬國超少將在蠡縣調研時感嘆:盍慶山成了無名英雄!提起平原游擊戰,千篇一律地言必呂正操,說什么“1937年5月,呂正操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帶領八路軍數次與敵交鋒。”事實上5月,還未“七七事變”呢,何來八路軍第三縱隊?這未免太荒唐了吧?如此歪曲的歷史卻以訛傳訛到今天,呂正操十月十七日在河北晉縣小樵鎮起義,由于當時還沒聯系上共產黨,自稱人民自衛軍。他派人去聯系已威名大震的河北游擊軍,得到給養和500名戰士補充兵源,孟慶山派黨員干部去幫助改造這支舊軍隊。我是在寫劇本的采風中,發現了這段歷史被傳的越來離譜了。孟慶山是毛主席派來的中央特派員,呂正操從東北軍那里來?后來的1991年,87歲的呂正操赴美看望張學良時說:“打鬼子的事,我幫你干了。外面的人再也不敢說你沒有抵抗了。”由此可見,孟慶山和呂正操二位抗戰將領各有各的初心。孟慶山的初心從毛主席那里來,呂正操的初心從張學良那里來。更有甚者寫文章說呂正操在河北打游擊戰與毛澤東不謀而合。如此說來,沒有毛主席的抗日游擊戰略和《論持久戰》發動的人民戰爭,呂正操完全可以在冀中完成抗日勝利大業?
正是冀中這段抗戰史被別有用心的人去刻意顛倒了。我做為一名56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系統研究抗戰,批駁錯誤導向”的指示,覺的有責任理清冀中游擊戰這段歷史的脈絡,“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于是,寫了數篇文章發表,介紹這段歷史,表明自己的觀點。做為一個文藝老兵,要寫出電影《游擊戰》和電視劇《冀中!中!》 以正視聽。
四、《冀中!冀中!》 的創作難度
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世界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取得如此的成就當引為中國影視的驕傲,但中國人并未以此以為榮,反而覺的很不對勁,老百姓在互聯網上痛斥中國電影諸多令人厭惡和可悲的現象,甚至罵聲一片。用業內著名導演馮小剛的話說:中國電影為什么現在有這么多垃圾電影? “中國電影正凱歌高奏地走向死亡。從來沒有見到如此大面積出售無恥、沒有價值觀的廉價電影。”編劇王斌如是說。張藝謀在一次接受記者訪時嘆道:“中國電影就如同千里波濤里一只紙扎的小白船,身世浮沉雨打萍”。
就抗戰劇來講,這些年已泛濫成災了。沒有一部在畫面上能超越男女老少齊參戰的《地道戰》 ,沒有一部在藝術上能超越紅色經典《小兵張嘎》 ,沒有一部在英雄形像上能超越《平原游擊隊》 的雙槍李向陽。要寫出一部像樣的《冀中!冀中!》,困難太大太大啦!如今中國的抗戰劇,到處是小土坡,不見高山峰。造成這種多而不精,繁而不榮的原因,并非沒有好的編劇、導演、演員,大腕有得是。幾千萬幾個億的大制作也多的很,即使我們有再多的錢,有再多的演藝人才,拍不出好作品又有何用?問題在于整個文藝界背棄了《講話》,文代會里沒有真正的工農兵代表,分門別類的各種級別的文藝協會成了專家們個人名利之場,牟利之地。影視界失了靈魂,新中國多少電影工作者的艱辛探索,才有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人民電影”。在市場經濟、階層分化、物欲橫流的今天,人民文藝被風吹浪打去!歷史真正的主體——人民大眾,僅僅是“圍觀”與“喝彩”,成了票房與點擊量的待宰羔羊,失去了中國人革命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文化自信,中國影視無法與國際上的優秀影視作品相媲美。既沒有美國的現代感、也沒有俄羅斯的歷史感、沒有法國的浪漫感、也沒有印度的抒情感、更比不上韓國電影的細膩感。40多年的時間不算短,把一切能娛樂的都娛樂,不能娛樂的也娛樂。忽視了影視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的價值。這使得中國影視缺乏獨特性和深度,缺乏對社會問題和人性探索的拓展,用西方電影的思維和標準來演繹中國故事。制片人鄧恩認為,中國電影目前還沒有取得當年香港電影曾經創造出的國際影響力。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比不上傳統藝術強大的日本,伊朗和俄羅斯,更別說美國和歐洲國家了。我覺得,我們缺的不是錢,而是真,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人心。
我不是編劇,不是作家,我處社會最底層,屬于無財力,無資源,白手起家的文藝創作志愿者。之所以自稱志愿者,因為我是深受毛澤東時代教育成長的共產黨員,不能光瞪眼看著當代文藝一鍋爛粥撈不出豆來,用我揮過鋤頭,攥過槍桿,推過鐵鉗的手握起鼠標,我要寫,寫他人之未寫的《冀中!冀中!》 。按照毛主席《講活》“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 ”寫《冀中!冀中!》 。做為毛澤東的文藝老兵,自信有舍我其誰的實力足壓群芳。不然,這么多年共產黨員的飯白吃了。
借用清華大學李定凱教授《工農文學》總編輯李定凱先生2024年11月12日的微信,做個作者自我介紹的補充,他寫道:“天眸,你好!幾個月前我看到微信網友轉的你的上面文章,讀后振奮。再推薦給別的網友時,寫了下面一段話:天眸為延安《講話》82周年,以其自己的親身經歷寫的勞動者文化權利一文,是一篇泣血之作。作者小學畢業,自幼愛畫,從河北老家參軍,到新疆服役,當兵學兵畫兵,作品能登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不少大報刊,畫的年畫能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出售。從部隊轉業到華北油田,就畫石油工人。文革后考上河北師范大學油畫專業,他的藝術理念與學校教育發生了嚴重沖突。畢業后又回到華北油田,他畫的畫不但不能登“大雅之堂”,連在單位的展覽中都不受待見了,因為不合時宜。天眸對此進行了深刻反思和剖析。在他一人身上,濃縮了農民、解放軍戰士、工人、大學生、專業畫家好幾種身份和角色,文章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另外,我還推薦了你寫的回憶呂玉蘭的文章。我感覺,你從畫畫轉換到寫作了。今日微信中幸會!”
我是一個冀中人,生于斯長于斯,工作于斯,創作于斯。今創作《冀中!冀中!》與當時的真實歷史,早就隔著千山萬水了 !創作中經常打開《論持久戰》,越讀越感到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給了我們關于國家、民族和未來的思考。越讀越感到非把《冀中!冀中!》 寫出來,重現《論持久戰》的思想光輝。
我是社會最底層的寫作者,冬無曖氣,夏無空調,自常吃饃頭咸菜喝白水。上次在肅寧《游擊戰》 研討會上,馬國超將軍心疼的失聲哭了,其實我能為重現《論持久戰》而創作樂在其中,我常用楊子榮的唱詞鼓舞自己“誤戰機,毀大計,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萬不能猶豫彷徨,刀叢劍樹也要闖,排除萬難下山崗,山高不能把路擋,抗嚴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陽。”
《游擊戰》研討會后,今國家電影局已公示同意拍攝,馬國超將軍的 《游擊戰》團隊為我們的《冀中!冀中!》 開了路。今天的《冀中!冀中!》 交流會,是從低級向高級邁進,2019年《家園——雄安三部曲》好似剛會走路的學童,2024的《游擊戰》研討會,好似小學升到初中,2025年今天的研討會好比初中升高中的考試,諸位在座的黨史、軍史專家、影視編劇、導演、河北游擊軍英烈的后代們都是考官,我是來交《冀中!冀中!》 答卷的考生,如果你們判為及格,從而邁步奔向大學,大學就是社會,觀眾皆是考官。
故事梗概和大綱在座的已人手一份,勿需我念了,就各抒己見吧,請諸位給答卷打個分,重要是點評和如何升級的指導建議。做為考生洗耳恭聽。謝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