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雄獅少年2》的點映,我的觀點和看《雄獅少年1》仍然不變,雄獅系列是21世紀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動畫電影。
白頭豕的《雄獅少年1》影評:
(接下來的內容全部包含劇透,沒看過的朋友請自行決定是否繼續。)
先做最核心的破題,《雄獅少年2》和第一部一樣,都是以 “醒獅” 為基礎構建貫穿全片的精神意向,而二里的詮釋是 “野草叢中潛伏的雄獅”。看完二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 “雄獅” 在電影里的多重含義。
第一重當然是傳統文化舞獅里的雄獅。第二重也比較明顯,是頑強生存的少年,胸中不滅的倔強與怒吼。
而第三重意向,則是繼承自精神上的 “雄師”。
在《雄獅少年1》里有一個關鍵的配角,是給舞獅館掃地的一位老頭。他年老昏聵聽不清話,指點了廢柴三人組去學習舞獅,多次指錯路。這個老頭生活在廣東,卻操著一口山東話,連他自己都在劇中問。
這就是電影的文眼。聽得懂這個狗哨的人,才聽得懂這個狗哨。當年解放戰爭中,解放廣東的主要是第四野戰軍,軍中主要是北方人。許多人常年駐守廣東,于是成了廣東人。
“我是怎么來的”,“要怎么回去呢”?這就是《雄獅少年》兩作的主題,找回在時代發展中已經 “迷失” 的 “雄獅” 精神。
“誰” 要找回這種精神呢?自然是電影里的主角阿娟,和他的阿貓阿狗三兄弟。這三人一個男生女相,一個猴相,一個豬相,很顯然是把學舞獅的歷程隱喻成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
這三個人是誰呢?他們都是農民工家庭留在家鄉里的留守兒童,無人管教,輟學在家。
農民家的子弟組成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了全中國,一舉改變了國家人民持續幾千年的精神面貌。隨著時代發展,他們的孩子做了農民工。孩子的孩子們輟學在家,成了游手好閑,漫無目的,受人欺辱的留守兒童。
這些留守兒童們并不甘心無所事事,受人欺辱,也想要學個啥去贏得尊重與自信。于是他們找到了舞獅館里掃地的老雄師,踏上了學習舞獅的道路,試圖覺醒自己,找回自己心中的雄獅精神。
關公獅 和 阿娟的形象融合
這就是《雄獅少年1》的核心創作邏輯。
《雄獅少年2》進一步完善了這個意向,將它變為 “草叢里的雄獅”,這個意向在 2 里有非常精彩的一幕(不劇透)。為了鋪墊這一幕,整部電影都貫穿了 “野草”,用鏡頭語言不厭其煩地把主角和 “野草” 融合在一起:
無數的鏡頭語言鋪墊這兩個意向,所以當我們看到電影最精彩的一幕,野草成為雄獅的瞬間,才會那樣震撼。
“野草” 和 “雄獅” 兩個意向的輪回,這個邏輯我們中國人再明白不過了。套用功夫胖在 《假行僧》的一句歌詞:“有錢多又如何?我冇又如何?反正遍地是燒不盡的野草,和撲不滅的野火!”
野草和雄獅的輪回,就是新中國最重要的人文精神。《雄獅少年》這兩部電影,就是選取了舞獅和武術兩個的題材,化為電影中三人的 “求取真經” 之旅,只不過電影的真經不在西方,而在東方的傳統中。
剛看《雄獅少年2》宣傳片的時候,當主角說出那句 “打拳可能是最公平的機會了”,我也曾一度懷疑電影的調性是否有所改變:
看完電影后,發現電影的主旨并沒有變。和預告片里的暗示不一樣,《雄獅少年2》延續了《雄獅少年1》的調性,都是“反高潮” (Anti-climax)、“反成功學”的。
我們先回顧《雄獅少年1》的故事架構。一個青澀的少年在美麗少女的一句話激勵下,踏上了學習舞獅的道路。
這是非常 《籃球飛人》的橋段:
當主角學習舞獅有成,一路過關斬將,我們預期他要 “一球成名” 的時候,劇情急轉直下。阿娟的父親病倒了,他只能早早地從農民工家庭的留守少年,變成一名少年的農民工,放下手中的醒獅,去城里打工籌錢、養家,為父親治病。
“我長大了,錢的事情不用擔心,包在我身上”
最后在城里打工的阿娟,機緣巧合、峰回路轉,還是參加了舞獅比賽。原來他打工時從來沒有把舞獅的訓練拉下過。城市里對農民工那冰冷的鋼鐵叢林,從來沒有熄滅過阿娟心中的火焰:
最后他踏上舞獅比賽的賽場,一路拼殺到決賽。可這時他卻發現,最初吸引他學習舞獅的女阿娟,原來早已有了男朋友。可是這一點卻完全無關緊要了。
就像《灌籃高手》鋪墊了整部作品,在最后關頭,讓櫻木花道對著自己的內心由衷說出那句:“喜歡籃球”。
阿娟舞獅早已經不是為了他人,而是跟隨自己心中那倔強的鼓點,要發出屬于他自己的醒獅怒吼,去挑戰他人生的那座看似高不可攀的擎天柱。
《雄獅少年1》的結局里,主角阿娟最終沒有像其他少年勵志故事一樣,“一球成名”,名利雙受,抱得美人歸。他只是用那擎天一躍跨過了自己人生的一道高峰。然后繼續回歸生活,打工,賺錢,養家,給家人治病。
他好像什么東西也沒得到,但是又好像得到了最重要的東西。
這是《雄獅少年1》最讓我喜歡的地方。
當年批評雄獅少年的輿情,一次次轉變角度,先是說瞇瞇眼迎合西方辱華;發現所謂瞇瞇眼不過是營銷號對一張笑臉的惡意截圖后,轉進到了吊梢眼。發現吊梢眼是對關公獅的擬人后,再度轉進到寬眼距;最后終于轉進到了劇情部分。
關羽,醒獅,阿娟 的三合一意向
他們質疑說,阿娟得了廣東舞獅比賽(2005年)的第一名,還愁賺不到錢嗎,還要去上海打工?“舞獅都可以在廣東買房了”!
至于現實中真正舞獅冠軍的生活,這些人其實是完全不關心的。
因為熱愛,祝金生練得很猛,在沒有武術基礎的情況下進步神速。后來,他作獅尾與鄧明華的兒子鄧宇文配對,組成一隊水平很高的組合,常有機會外出演出和比賽。他們于2000年代表獅隊參加全國南北獅王爭霸賽,獲得第三名。經此一役,禤洲醒獅團被列入國家A級獅隊。
……
大熱之后,是更久的沉寂期。2006年之后,第一批在禤洲成長的舞獅隊員成年了,面臨著人生重要的選擇。不少隊員被家人催促著去外面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雖然仍能在各大比賽中獲得不錯的戰績,但這個頂著“世界獅王”榮譽的小島獅團收入非常不穩定,好的時候隊員可以養活自己,差的時候還需要家長補貼。
在我看來,“反成功學”是《雄獅少年1》最大的成功。如果身為農民工家庭留守兒童的阿娟,唯一的救贖方向就是發財致富,那絕大多數農民工家庭的孩子們永遠都沒有救贖。他們只是一代又一代被困在 “頭如韭,割復長” 這般輪回牢獄里的野草。阿娟用那一跳所點燃的那一團胸中烈火,才是希望所在。
而設定舞獅比賽奪冠,其實只是這部盜火電影里的一個童話故事。《雄獅少年》在精神上是對周星馳草根電影的延續,如果一個觀眾看周星馳電影時認為:
真的可以練成無敵風火輪,讓初學者打敗空手道斷水流大師兄
真的有從天而降的如來神掌,讓千年不遇的奇才打敗斧頭幫新霸火云邪神
真的有一場臥底反殺劫匪的好戲,讓一個死跑龍套的可以站上話劇舞臺獲得全場歡呼
真的有外星人玩具,耗盡全身的電力讓一個死掉的農民工父親復活
那你就從來沒有看懂過周星馳電影,當然也就看不懂《雄獅少年》里阿娟的背影。
那么,《雄獅少年2》新瓶裝老酒,會顛覆這種反成功學的敘事嗎?
“同學,你喜歡打籃球嗎?”
這其實是整部電影最大的懸疑。
整部電影像一一樣,阿娟因為機緣巧合,以舞獅的南拳武術底子,加入了一個瀕臨倒閉的傳統武術武館,想要參加一場類似 “舞獅比賽” 的 “格斗大會”;名、利,天降美人再度擺在阿娟面前。
得到名師指點后,阿娟武功突飛猛進,用現代化訓練配合傳武的技巧,一路過關斬將,眼看就要走到擂臺的終點:
這時若沒有一個反轉,《雄獅少年2》就順利變成《一球成名3》了。而這時也出現了一個精妙的元敘事設計。
導演孫海鵬把他在《雄獅少年1》上映后遭遇的洶涌輿情,和背后波譎云詭的利益斗爭,化用到了劇情中。他不再是講角色阿娟的故事,而是在講自己的故事。
在 “求真拳館” 對手的眼里,問題不在于 “阿娟” 這個傳武新人能不能打進決賽、最終獲取勝利;而在于 “留守兒童草根逆襲” 的故事,比資本豢養的精英明星的故事更動人。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輿論戰借助網絡打響,“草根傳武新人” 被輿論炒作成了 “打架偷竊流氓”;網絡對阿娟鋪天蓋地的謾罵聲中,甚至融入了那句 “舞獅冠軍能在廣東買一套房了”!
于是反高潮的敘事迎來了他的高潮,本來打進四強賽的阿娟,因為輿論風波被除名。他辛苦想要保住的傳武拳館,也被拍賣掉了。勸他打拳的女孩,也在家傳武館被賣后,把存款付清了債務和阿娟的報酬,坐飛機回到美國去完成她為拳館而中斷的學業。
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樣子,“回家”,成了阿娟唯一的路。
電影復盤到這里,想必讀者都能明白,在反高潮的高潮后,一定會有一個反成功學的成功。之后故事的柳暗花明,我就不用在這里贅述了。過程極其精彩,純粹作為功夫片看,都是讓人回味無窮的。
只不過《雄獅少年2》在故事結構上,明顯受到了《雄獅1》輿情風波的重大影響,故事越往后走,越分不清角色阿娟,和導演孫海鵬自己。
于是電影最終的結局是,阿娟得到了高人的賞識,贊助他們武館重新開業。只不過有個要求,“既要教拳,也要舞獅”。這明顯是《雄獅少年2》的投資方,在1遭遇的挫折之后,仍然堅定支持孫海鵬的故事,投射到了電影的結尾。讓阿娟這個數字生命的故事,和導演孫海鵬的經歷形成了互文。
這個結局從創作者內心視角上看,不得不加。但是從創作邏輯上看,又違背了整體故事的調性。和大鵬的《年會不能停》、文牧野的《奇跡·笨小孩》 兩部佳作的現象非常相似。現實主義故事的結尾,總要加上一個非現實的尾巴。
但我不會以影評的角度,對孫海鵬的創作完整性加以任何苛責。我由衷的相信,孫海鵬是一位極具人文關懷、又才華橫溢的創作者。得到我信任的并不是他創作的雄獅少年故事,而是在故事里穿插的一些畫面:
這些普通觀眾可能并不在意的鏡頭,給予了我作為一名觀眾心中最深的共鳴和震撼。這樣的鏡頭,每一個,都是我曾經在自己人生中觀察過和銘記過的。
尤其是最后這張工廠工人的鏡頭,08年在深圳工廠見朋友,浩浩蕩蕩的下班工人走過來,一眼望去就像大學放學一樣。拉上幾個一問,都是十六七歲偽造身份證的打工者。在電影院里看到這一幀毫無必要的畫面時,我當年在工廠人群里咽下的眼淚,暢快地在無人在意的電影院里流淌了出來。
而在《雄獅少年2》中,同樣的鏡頭切換再次出現。我沒做過留守兒童,不是農民工,也沒進過廠。但我北漂的時候真的住過城中村,當過 “唐家嶺” 的蟻族,彎著腰上自建樓里的集體廁所;看馬駒橋的工友們在清晨里擠工頭的大巴,抵押身份證打一天幾十塊的散工。
我相信導演是用自己人生在觀察社會與時代,才能才把這些無比真實卻無人在意的畫面,如此真實地還原到他的作品里。我對 《雄獅少年》 系列的喜愛,是出于一種階級意識的共鳴。
兩年前我為《雄獅少年1》寫評論,被罵了三千多條。今天有位好朋友對我說,“一部片因為小問題吸引到了一部分極端群體,影評人索性就不看了。看完有表達欲,表達了挨罵又何必呢?又不是我們拍的。” 我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
我的回答是:我不是影評人,為了雄獅少年給我的這份胸中的共鳴,甘愿挨罵,并以此為榮。
感謝你的閱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