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是中華民族偉人毛澤東的長子,是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第一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100位“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毛岸英在朝鮮戰場遭受美軍狂轟濫炸,英勇犧牲,時年僅28歲。今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犧牲74周年,僅以此文對這位杰出的國際主義戰士表示深切的悼念。
毛岸英入朝參戰時,沒有用本名。有關資料顯示,毛岸英入朝后,在志愿軍總部里,人們通常稱這位英姿勃發的年青人為“劉永福”。
【毛岸英(后排左二)赴朝前最后一張照片1】
出于安全和工作方便考慮,不用本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毛岸英為什么取名“劉永福”呢?這與他童年經歷是分不開的。
(一)1930年10月24日毛岸英兄弟三人與母親楊開慧一同被捕。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為湖南軍閥何鍵兇殘殺害。何鍵本想“斬草除根”,后為釣“大魚”,決定釋放毛岸英兄弟三人。楊開慧的大哥楊開智和大嫂李崇德,冒著特務監視的巨大風險,義無反顧地收養了時年僅8歲、7歲和3歲的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兄弟三人。
(二)1931年,在井岡山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遇害的消息,輾轉聯系上楊開智、李崇德夫婦,請他們將三兄弟轉移去當時黨中央所在地上海。外祖母向振熙和舅媽李崇德,在大雪掩護下,擺脫特務監視,秘密護送三兄弟乘小帆船駛往上海。
出發前,舅媽李崇德趁夜暗特地把三兄弟帶到楊開慧的墓前,拜別母親。李崇德和向振熙囑咐三兄弟牢記,以后叫舅媽李崇德為媽媽,叫外祖母向振熙為奶奶。兄弟三人也分別改名為楊永福、楊永壽、楊永泰。這是毛岸英后來入朝參戰時,取名“劉永福”的重要背景。
(三)毛岸英兄弟三人分別以楊永福、楊永壽、楊永泰之名到達上海后,見到了叔叔毛澤民和嬸嬸錢希鈞。根據周恩來的提議,毛岸英三兄弟被送到由特科人員徐強、李云夫婦和有“紅色牧師”之稱的董健吾共同創建的大同幼兒園。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毛岸英三兄弟剛進入大同幼兒園不久,1931年4月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革命。大同幼兒園緊急解散。1933年中共中央也遷往瑞金,黨的經濟資助中斷。毛岸英三兄弟流浪街頭多年。在此期間,三兄弟中最小的毛岸龍失蹤。后經徐強、李云夫婦和董健吾不懈努力,終于在上海街頭尋回毛岸英、毛岸青兩人。
1936年,經宋慶齡等協調,毛岸英、毛岸青隨吉林抗日自衛軍將領李杜經歐洲,轉往蘇聯。在蘇聯,毛岸英的俄文名字叫謝廖沙。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毛岸英堅決要求參加衛國戰爭,1943年獲中尉軍銜,曾任紅軍坦克連黨代表,參加過進軍白俄羅斯、波蘭、和捷克的戰斗。1946年1月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臨回國前,斯大林專門接見了他,并贈送他一支手槍。
【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毛岸英】
(四)1949年,毛澤東主席由香山入住中南海豐澤園。該園原為清朝康熙年間皇家園林之一。其中南面松竹齋為毛澤東親屬、子女、警衛,及工作人員居住,北面為菊香書屋,是毛澤東主席的書房、辦公室兼臥室。直到1966年8月搬到中南海游泳池,毛澤東主席在菊香書屋生活17年。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與劉思齊喜結良緣,婚禮就是在菊香書屋西房由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的。十分巧合的是離菊香書屋不遠處,有四棟連在一起的建筑,分別名為來福堂、增福堂、永福堂、錫福堂。其中永福堂是毛澤東主席藏書的地方。顯然毛岸英對這個名字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五)彭德懷曾透露,朝鮮戰爭爆發后,毛岸英是堅決請求到朝鮮抗美援朝的。毛岸英和指揮所人員隨彭德懷一起飛沈陽,臨行前只是托人轉告正因病住院的劉思齊自己出差去了。
這次赴朝起名,既沒有用父親的姓,也沒有曾經用過的母親的姓,而是采用了“劉”姓,除了保密因素外,顯然與新婚的愛妻劉思齊的深深思念有關。劉思齊,1930年3月2日出生。其父劉謙初,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學,1927年參加北伐軍,1927年與張文秋結婚。1929年曾任山東省委書記,當年8月到山東開展重建黨組織工作時,由于叛徒出賣,被反動當局逮捕,1931年4月5日犧牲。劉思齊是劉謙初烈士留下的唯一子女。
我們完全可以相信,當年毛岸英確定“劉永福”這個名字時,與他的生命早已融為一體的親人曾一一涌現在他的眼前。他正是把對菊香書屋慈祥的父親、對誓死不屈的母親,對新婚燕爾的愛妻,對曾愛他、護他、養他度過艱難歲月的舅父、舅媽、外祖母等所有親人的無限深情和眷念,凝結為“劉永福”三個字而踏上征途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