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濟南平陰縣發布了一份官方公告,公開出讓低空經濟30年特許經營權,總價高達9.24億元。
賣地、賣水、賣資源……這些都見怪不怪,可如今連頭頂那片空蕩蕩的天空也被明碼標價,多少還是有點震撼人心的。
問題是這操作可持續嗎?而且“天”賣完了之后呢,下次又來賣什么,空氣嗎。下下次呢,空氣里的氧氣嗎。
有人說這是全國首宗賣“天”的項目,其實這么說不夠準確,制空權的概念一直都有,但縣級低空經濟項目,還真是全國第一例。
這地方,算是開先河了,就怕這河水太臭,引來大量的臭魚爛蝦,于是連空氣都被污染。要知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樣搞,可比先買地再向銀行貸款簡單多了。
說3點個人看法,可能比較淺薄,畢竟是“先河”,聞所未聞的事情。
第一,這個低空權賣出去之后,是不是代表這片空間被私人收購了?如果是,那以后別人放個風箏,都是侵權。民用飛行器就更不必說,甚至有網友在評論里諷刺“鳥飛過去要不要拔幾根毛下來”。
我擔憂的是以后坐飛機經過那片區域,會不會還要交個過路費。
是不是有點太荒誕了?又算不算侵犯公眾利益。
第二,這種低空經營權,法律法規上還并不十分完善,如此著急的將其作為資源、商品,是否符合物權法、航空法的規定?這種潘多拉的魔盒打開后,其他地方政府肯定要效仿,畢竟這來錢的速度簡直比賣地還要快,同時越來越多的公司可以通過這種操作來壟斷“天空”,矛盾、糾紛、壟斷……不敢想。
第三,企業買個低空經營權,收益模式是什么?說實話我想象不出來,畢竟9.24億呢,對于一個小縣城來說,你真的有那么高大上的項目來發展,然后平均到30年里每年盈利3000多萬?這到底是為了推動產業發展,還是為了圈“天”收費?
怕就怕企業砸下重金卻沒有合理的盈利方式,到最后只能伙同有些吃到利益的人,把成本轉嫁到普通用戶的身上。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開發不出來的。有些事沒法說,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了解,某個地方因為房票的事已經引發維權了。當初瘋狂賣地,現在逼人買房。票價六千,房價一萬五,不買就沒地方住,要買就加錢。反正房子已經拆了,并且房票還半年過期。
此次平陰縣中標的企業叫“山東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這個月才剛成立,估計就是為了買“天”專門成立的,唯一的股東還是平陰縣的財政局,并且注冊資金是2億。
這本身就很離譜,注冊資本2億元的企業,又怎么能掏出9個多億呢?掏不出來是不是只能向銀行貸款。買地造房子也是這個邏輯呀,只不過賣“天”似乎把事情變得更簡單了。
我知道有些“熱情正義”的人一定又要來罵這是帶節奏,因為“外國人也這么搞”。
的確,在國外也有低空資源管理這種新興的領域,但區別是很明顯的,管理不代表可以“賣”。
比如大家口中萬惡的美國,他們也有“低空飛行權”,但是這玩意兒由FAA統一監管,也就是聯邦航空管理局。商業飛行,可以,申請許可就行。地方上的官方,是無權拍賣這種權力的。
萬惡的日本和搖擺不定的歐洲更是如此,他們把低空經濟開發視為“公共資源”,城市規劃和公共利益可以和低空資源產生聯系,而企業壟斷決不允許。
意思很直白了吧?國外的確也有這種概念,但區別在于他們是“管天”,而非“賣天”。天上的資源雖無形,可一旦市場化不當,后果或許難以挽回。
從土地到資源,從地面到天空,我們似乎無所不能賣。但當“天”也被明碼標價,這場“經濟創新”的邊界之外,更像是個無底的深淵。
無論這次的現象只是一個“空殼借口”,還是實打實的操作,它都是一種趨勢。搞錢的理由,越來越荒誕、諷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