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為閱讀新中國電影史的緣故,看了長春電影制片廠1956年拍攝的諷刺喜劇《如此多情》,頗多感慨。
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漂亮的女護士傅萍,為了早日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周旋于大學生黃山、職員白浪和費科長之間,卻一直下不了決心。不久遇到年輕英俊的“黎處長”,覺得終于可以嫁了,但人算不如天算,最后時刻卻發現這位“黎處長”不過是一位公務員(即當時的機關勤雜人員),落了一個雞飛蛋打的結局。
無疑,影片是在諷刺那些愛慕虛榮,貪圖享受,沒有正確愛情觀的女青年,傅萍即“浮萍”的諧音,指她像個浮萍那樣沒有根基。
不過,影片也讓觀眾看到了另外的東西。
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七個年頭,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第一年。
但是,觀眾會發現,傅萍面對的,已經是一個相當明顯的等級社會——盡管這個時候,大部分干部還保持著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艱苦樸素作風,但等級就是等級,科長的工資比職員高,住房也比職員大,處長有小轎車代步,日常生活雜事有公務員替他處理,出差可以坐軟臥……
所有這一切,都不能不讓傅萍怦然心動。
影片改編自小說《愛的是人,不是職位》,話是這么說,可是不同的職位含金量是不一樣的,對傅萍的資產階級愛情觀當然應該批評教育,但等級制的腐蝕作用,也必須正視。
黨內最早正視這個問題的就是教員。并且教員也最早從理論上揭示了這一現象的本質,即資產階級法權問題。
由于資產階級法權的存在,所以盡管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改造完成了,但資產階級并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而已,并且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運行規則——等價交換,也仍然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礎性運行規則。
打個比方說,資本主義就像是擠進阿拉伯人帳篷里躲避風雪的駱駝,隨時可能把社會主義從帳篷里頂出去。
1955年,在革命根據地實行多年的供給制被取消了,開始實行薪金制,干部分二十四級,軍隊開始實行軍銜制。
許多人喜不自勝,革命這么多年了,終于可以過幾天舒服日子了。只有教員憂心忡忡,他拒絕了大元帥軍銜,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評銜時”,又說,“進城以后,我們這個黨變得不那么好了。”
困難之處在于,在進入實行“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之前,資產階級法權不會消失。而只要存在資產階級法權,資本主義因素會像癌細胞那樣不斷吞噬社會主義的健康肌體。
怎么辦呢?教員認為,“這只能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進行限制。”
但黨內很多人是喜歡資產階級法權的,有地位相當高的領導人就津津樂道地說,“物質刺激就像臭豆腐,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很香。”
不難想見,教員聽到這樣的話會覺得多么刺耳,所以他會無限感慨地說,我黨真懂馬列的不多。
以后二十年,教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決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問題,包括要求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知識分子與工農打成一片,取消軍銜制,縮小城鄉、工農、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三大差別”,直到規劃“五七道路”……
毛主席的努力,歷盡艱辛,實行過程中經歷了復雜的斗爭,在今天,這些努力及其所凝成的極其寶貴的歷史經驗,仍然像夜空中璀璨的北斗星那樣,指引著人類追尋理想社會的方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