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年初一,第一時間就去看了張藝謀、張末執導的《狙擊手》。
《狙擊手》是講述抗美援朝故事的。
軍事題材的電影,細節非常重要,甚至決定成敗。這不是對電影導演的苛求,而是因為,觀眾既然欣賞電影,就是要把“電影中的世界”想象成是一個有內在邏輯,可以自主運行的世界,如果不注重細節,就會出現不合理的情節,觀眾就會出戲,就會被從“電影中的世界”中驅逐出來,而不會被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所感動。
此外,是不是注重細節的合理性,說到底也是導演是不是尊重觀眾的問題。
《狙擊手》上映時,宣發方發布“真實的致敬”特輯,稱“張藝謀導演堅持尊重真實歷史、實拍真實場景、貼近真實志愿軍戰士形象、用真心致敬最可愛的人,以真實刻畫向志愿軍先烈致敬”,等等。
這些話說得非常好,但綜觀整部影片,實際情況遠非如此。
02
總的來看,張藝謀不太擅長講述復雜的故事,《狙擊手》也一樣,劇情非常簡單,即志愿軍某部五班班長劉文武(章宇 飾)奉命帶領全班到一條山谷,搬運兩位犧牲的戰友遺體,不料這兩具遺體卻是美軍一個狙擊小隊的誘餌,全部情節即由此展開?! ?/p>
按照影片的交代,劉文武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老戰士,但是,他在執行這一任務時卻顯得十分外行,一開始就犯了致命的錯誤。
兩具遺體就躺在小山谷里,并且是遭到伏擊犧牲的。從地形來看,五班占領了一面山坡,對面山坡情況不明。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會明白,此時應該首先占領對面山坡,控制制高點,在確認沒有敵情后再派人去搬運遺體。
但在影片中,劉文武只是稍加觀察就下令全班走出戰壕下山谷,結果遭到預先埋伏在對面山坡戰壕里美軍狙擊手伏擊,當場犧牲三人,如果美軍火力再密集一點,就可能全部犧牲。
從后面的情節看,如果五班到達現場后,劉文武首先下達的是對對面山坡進行搜索的命令,在這個過程中與美軍狙擊手遭遇,對整部電影劇情的發展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所以,出現這樣一個疏忽,顯然是因為兩位張導缺乏軍事常識,不能發現劇本中的問題,也不能在拍攝過程中予以彌補。
此后劉文武犯下的指揮錯誤,就令人更加無法容忍。
對面山坡上既然埋伏了敵軍,那么敵變我變,任務順序必須做出調整,即要從首先搬運遺體,變為首先攻克敵軍陣地,驅逐或消滅這股敵人。
況且,敵軍陣地并不是一個綿密的、有重兵把守的防御系統,而只是幾個美軍士兵據守的孤立據點,如果五班戰士利用地形做掩護,從側翼迂回,很容易形成包圍的態勢,迫使這股敵軍撤離或將其全殲。
但劉文武至死也沒有想過首先消滅對面的敵人,而一直心心念念要在美軍狙擊手的槍口下搶運遺體,最終導致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五班絕大多數戰士犧牲,唯一幸存的大永(陳永勝 飾)身負重傷。
也許有人會說,劉文武是為了搶回烈士之一的亮亮身上的情報。但問題在于,劉文武直到犧牲也不知道亮亮身上有情報。這份情報對徹底搜查過亮亮的美軍是一個意外,對五班也是一個意外,連長也對此一無所知。
此外,連隊主力就在不遠的山后,劉文武既然發現美軍在這里設下圈套,并且五班已經傷亡過半,為什么不向連部請求支援?
五班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了,到了后半段,美軍的增援部隊到達,連迫擊炮、坦克都用上了,連長(張譯 飾)為什么充耳不聞,既不支援五班也不派人詢問情況,就這么放心?
03
另有幾個細節,也相當不合理。
由于美軍狙擊手采取相當毒辣的“圍尸打援”的戰術,五班始終無法接近烈士的遺體,情急之下,劉文武竟然使出了一個一望而知就不可行的昏招——讓戰士胖墩(陳銘揚 飾)身背一塊重達300斤的鋼板,倒退著走下山坡(為了保持平衡,讓其他戰士在戰壕里用一根繩子系住鋼板)?! ?/p>
只有沒有經驗的人才會采取這樣的“戰術”。
首先,鋼板并不能確保胖墩的安全。因為美軍狙擊手并不是只裝備了弓箭,他們不僅有穿透力很強的狙擊步槍,還有重機槍、手榴彈;
其次,即便胖墩勉強挪到烈士的遺體旁,試問又該如何操作呢?把遺體和鋼板一起背起來返回山坡嗎?完全不可能。
胖墩果然就犧牲了,美軍狙擊手先擊斷了繩索,然后又擊碎了他的雙手,最后像打靶一樣在很近的距離上將他射殺——而這一結局,是劉文武事先應該預料到的。
04
影片對飯勺的使用也顯得很不對路。
在缺乏偵察器材的情況下,聰明的志愿軍戰士土法上馬,把大湯勺的背面當凸面鏡使用,在戰場觀測敵情,這是有史料記載的。
但在影片中,飯勺卻成了誘敵射擊的假目標,并且幾次三番誘敵成功,美軍的“專業高手”John就是因為上當而被大永擊斃的。
觀眾都能看出這是假目標,John看不出來嗎?
為什么兩位張導不讓大永通過飯勺背面來觀察、判斷John的準確位置而將其擊斃呢?
很可能他們自己也不明白飯勺的真實用途?! ?/p>
05
《狙擊手》中最不合理的情節,是班長劉文武之死。
劉文武在戰壕里,聽到對面敵軍用拙劣、生硬的漢語喊話,讓他出來交換奄奄一息的亮亮,而劉文武居然心有靈犀地判斷美軍是要活捉他,不會借機射殺他,帶著一個戰士徒手走出戰壕,并向美軍陣地走去?! ?/p>
這在戰場上是絕不允許的。因為此刻的劉文武是五班陣地的最高指揮員,如果他被射殺或者被俘,將使五班失去指揮,可能導致整個任務歸于失敗。
為了使劉文武的行為具有合理性,兩位張導讓他事先在身后綁上了手榴彈。
劉文武的最后鏡頭是慘烈的——他一邊怒罵著沖向敵軍戰壕,一邊拉響了手榴彈。John則驚慌地用狙擊步槍持續向他射擊,終于在最后時刻將他擊倒。
很多觀眾被這一幕感動,瞬間“破防”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壯舉”并不是來自我軍戰史,而是來自一部叫《美國狙擊手》的電影。在這部2014年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中,一名身上綁滿炸藥的伊拉克“恐怖分子”狂呼著沖向美軍陣地,在最后時刻被美軍傳奇狙擊手克里斯·凱爾擊斃。
《狙擊手》致敬《美國狙擊手》,我相當無語。
在美國和西方開動宣傳機器,極力妖魔化中國的時候,用志愿軍英雄復刻中東“恐怖分子”的行為方式,這在國際上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最后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自殺式襲擊”完全不符合我軍的軍事倫理,因為人民軍隊的性質決定了不允許把戰士作為沒有主體性的、隨時可以自毀的戰爭機器來使用。《狙擊手》設置這樣的情節,是編導們既不了解我軍戰史,也不理解我軍性質的表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