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屆奧斯卡獎已塵埃落定,該分的小金人都分了,該說的感激之言也都說了,但影片《美國狙擊手》卻以黑馬之姿橫空殺出,在事前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不但獲得六項提名, 布萊德利也入圍了最佳男主角提名。隨后便票房大賣,一路飄紅,迅速超越《銀河護衛隊》,擠掉一直霸占票房榜首的《饑餓游戲3:嘲笑鳥上部》,問鼎2014北美票房冠軍。
作為一部正面肯定伊拉克戰爭的主旋律影片,它完全符合政治正確,價值觀正確,觀眾情緒導向正確,而且背后推手力量之大也決非奧斯卡評審委員會所能抵擋,換句話說,政治力量在幕后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影片講了一位在伊拉克槍殺過160多人的狙擊手,在退役回國后,這位美式英雄的安危,揪動了每一位觀影者的心緒。一位殺人如麻的狙擊手是英雄嗎?有的觀眾會想,但思考僅此而已,媒體引導你思考的只能是一些碎枝末節。當所有人都沉浸在影片情節中時,實際上,已經不知不覺接受了影片一開頭就傳遞出來的信息,美國發動戰爭永遠正義,美國對手必定邪惡。
巡航導彈能消滅人類的肉體,好萊塢電影卻能攫取人類的靈魂。我們能直觀的看到遍布全球的美國軍事基地,但很少去察覺同樣遍布全球的美國文化基地,一部部精心打造的美式愛國影片,如同一枚枚造價高昂精確制導導彈一般,擊中全球各個影院,轟炸著觀影者的大腦, 相對于血肉橫飛的軍事侵略,潤物細無聲的價值觀輸出手法更體現了文化擴張的可怕。令人吃驚的是這部主旋律異常鮮明,不加遮掩的影片,在臺灣地區,在日本亦是拿下連續幾周的票房冠軍。
這類影片好萊塢每年都在生產,“911”之后,美國國防部給好萊塢制定了7個選題方向,并進行資助,在911之前,特別是冷戰時期,在奧斯卡頒獎禮上更是常客,爛片照樣能得獎,隨后進院線大量上檔排片。以1985年的《白夜》 White Nights 為例,它講述了一個蘇聯功勛芭蕾舞藝術家,逃離暗無天日的鐵幕,投奔自由美國的曲折故事,劇本粗糙,橋段老套,政治味極濃,總之蘇聯壞,美國好。影片實在扶不起來,只給了它一個最佳歌曲獎。這首歌便是大家耳熟能祥Say you, say me??尚Φ氖?,這首歌并非為電影而寫。
美國宣傳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臆想的敵人永遠是蘇聯人,中國人,甚至朝鮮人,有時外星人也很管用。凡是與美國意識形態不相符的國家,輪著扮演反面角色,一代代美國人就這樣自已掏錢,捧著爆米花在影院中接受洗腦。
美國展示在全世界面前的并不僅是令人生畏的軍事行動能力,文化傳播,話語權掌控的絕對優勢更是有四兩拔千斤的妙處。軍事上的島鏈封鎖,我們都知道危險,但對于環伺身邊的西方文化霸權,卻渾然不覺 。如果是《中國狙擊手》呢?我根本無法預料中國言論場上的公知會如何氣急敗壞,捶胸頓足,因為現在有人連一曲《英贊歌》也要捂上耳朵大喊可怕。
美國的軍費也許有那么點透明,但在意識形態傳播上,他究竟投入了多少資金,永遠也不會被公開。天真可愛中國電影人還在大喊電影分級制,殊不知,美國也一樣有著電影審查委員會,只是從六十年代后,該委員會披上了民間機構的外衣,控制則更為嚴密。電影分級制實質上是審片權之爭,如果宣傳部門放棄審片權,那么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便是要出版審查權,最終資本控制一切文化,而誰是資本的控制者?控制者的背后又是什么勢力?這一切,令人細思極恐。
“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習大大的講話落地有聲,是警示,也是告誡。大國較量無處不在,經濟,軍事,意識形態都是陣地,我們的文藝作品決不能一味迎合西方價值觀,無底線去追逐西方獎項。而是要大力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展現英雄主義,好人好事,傳統美德,只有在自已的國家站穩腳跟,才能走向世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