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秦英》這個戲我在別的戲曲里似乎沒看到過,只有秦腔里看過。
故事情節其實比較簡單。秦英是秦瓊的孫子、駙馬秦懷玉的兒子。西邊莫里沙反叛,朝廷讓秦懷玉率軍西征。出征前,秦懷玉怕兒子秦英惹事,把他鎖在小房子里,帶了鐵鎖。秦懷玉走后,秦英在小屋子里待得無聊,就自己砸了鐵鎖,跑出去玩。路過金水橋,就在橋邊看鯉魚玩。剛好皇帝的寵妃詹妃的父親詹太尉也路過金水橋。詹太尉出行,敲鑼打鼓,把鯉魚給驚散了。秦英大怒,就把詹太尉從轎子里拖出來給打死了。打死人以后跑回家,他母親銀屏公主大吃一驚,趕緊把秦英捆起來送上金殿請罪。這時詹妃也得到消息,向皇帝哭訴,要皇帝為她爹做主。皇帝自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好處置。最后,皇帝賜御酒讓銀屏公主敬給詹妃賠罪,同時答應把詹太尉金頂玉葬,秦英披麻戴孝,然后讓秦英率援軍去解他父親之圍。
看過《楊家將》、《羅通掃北》這類傳統通俗小說的人可能對這個故事并不陌生,幾乎相同的故事情節在楊家將里發生在楊七郎身上,《羅通掃北》里是羅通的兒子羅章和一幫開國名將之后一起打了皇帝的叔叔李道宗。相同的地方是,最后殺人兇手都是啥事兒沒有,皇帝和稀泥了事。
《斬秦英》劇照
有個秦腔女演員很有前途,可惜英年早逝了,就是劉棣華。她生前留下的唱段不多,《斬秦英》里的銀屏公主是其中最經典的一個,我存在手機里,一直聽。主要是兩段,一段是在家里綁秦英的時候的,一段是在金殿上向詹妃賠罪時的。
綁秦英的時候,她主要是教訓秦英。大意是,你爺爺秦瓊那么大的功勞才掙來了和皇家聯姻的機會,你爹才做了駙馬,一家人才享受了榮華富貴。詹太尉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滿朝文武誰不怕他?你居然把他給打死了,這是把你爺爺和你爹辛辛苦苦掙來的富貴都要給斷送了。意思就是要秦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上殿后要配合她,要不然就一下子都完蛋了。
給詹妃賠罪的時候,唱詞很有意思:
叫姨娘莫煩惱容兒話講,一樁樁一件件娘聽心上。
我先祖名秦瓊東殺西蕩,他在那臨潼山救過老王。
千秋嶺鐙打了石雷上將,米糧川他救過二主秦王。
主封他護國公同把榮享,因此上秦駙馬招為東床。
恨西地莫里沙越律犯上,打來了連環表要奪家邦。
太師爺上殿去拿本奏上,才命那秦駙馬領兵沙場。
明知曉小奴才性情莽撞,因此上戴囚墩鎖在小房。
秦府門限有那三尺御壤,文下轎武下馬奔走一場。
太師爺轎子到道鑼敲響,小奴才出府去禍起蕭墻。
但不知他爺孫怎樣爭嚷,可憐把年邁人氣嘔身亡。
小奴才做此事實在魯莽,還怪我平日里教子無方。
秦英年幼性倔強,惹事生非太張狂。
打死人命把禍闖,論起國法該抵償。
求姨娘抬貴手天恩浩蕩,人既死亦不能轉世還陽。
兒情愿把太師金鼎御葬,金水橋修蓋下一座祠堂。
在里面塑上了太師爺的影容像,我母子早燒香晚叩頭三拜不忘。
縱然間你斬了秦門少將,是何人與我父保立家邦?
我龍母有一日年老命喪,把姨娘扶皇太萬壽無疆。
叫姨娘手壓胸何不思想,哭煞你痛煞兒兩有損傷。
假若還你不把秦英赦放,兒情愿跪死在你的身旁。
總結起來說,這里面有三層意思:首先講了秦瓊的功勞,尤其是多次救過御駕,對國家是有大功的;其次是講,詹太尉被秦英打死,不能完全怪秦英,詹太尉也有責任,因為他沒按規定到秦府門口下馬步行;再次,他爹領兵出征在外,正在沙場效命,要是把兒子殺了,誰來保家衛國?并且,這里還和詹妃做了一個政治交易,如果這次詹妃放過秦英,皇后年紀大了,早晚要死,之后她可以幫助詹妃扶正成為皇后。
這話講得是很厲害的,雖然是求情,但實際上也是講給皇帝聽。也就是說,皇帝處理這件事,必須要考慮到秦英的特殊身份,功臣之后,對唐朝來說,那就是“紅三代”;還是獨苗,總不能讓功臣絕后吧?而且,他爹正領兵在外,這也是必須考慮的。
殺人是不是大事?確實是,犯法了。按理說,要“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但這是規矩,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說打死了人就要償命。戲里就提到,這并不是秦英第一次打死人,之前他就打死過另外一個人,陳平。但皇帝也沒怎么樣,就赦免了秦英。因為陳平沒什么背景,跟皇帝也沒什么特殊關系,打死就打死了,為了一個沒名堂的陳平,要殺功臣之后、自己的外孫,于情于理都沒必要,也就算了。
但是這次是打死了詹妃的爹,那就不同了。詹太尉當官,就靠女兒得到皇帝寵幸,自己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能耐和背景,在朝廷算是幸進小人——這里的“小人”不是貶義,就是說普通的沒啥背景的人,是相對世家大族來說的。小人得志,就容易猖狂,這個不難理解。動不動欺負別人,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要得罪世家大族,只要稍微有點政治頭腦,都是必須要考慮一下后果的。如果連著都不考慮,就太傻了。
不過小人得志以后的猖狂,皇帝其實并不是不知道,當然很清楚。但凡這種人,肯定要天天被人彈劾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但皇帝需要這種人。為什么呢?因為皇帝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對待功臣之后、世家大族。這些人盤根錯節,相互支持,在軍隊里又關系復雜,肯定不是皇帝能輕而易舉地完全駕馭的,必須想辦法整治這些人。但是反過來,這些人都是世代武將,關鍵時刻還是要用他們,尤其是領兵出征,他們要比一般人更可靠。所以,皇帝必須把握好分寸,輕不得,重不得。
從這個意義上說,詹太尉這樣沒有政治頭腦的人對皇帝來說,就是很有意義的棍子,可以用他來沖撞世家大族,看會是什么結果,如果反映非常激烈,那皇帝就必須采取守勢,如果能弄出點事兒來,尤其是有切實的把柄到了自己手里,主動權就到皇帝這邊了。比如打死了詹太尉,如果是別的世家大族,而不是剛好領兵在外的秦家的兒子,皇帝的最佳選擇就是借機整治一下對方,輕者削爵流放,重者滿門抄斬。
但詹太尉杯具的是,他沖撞的剛好是秦家。這對皇帝來說,就很被動。他最需要考慮的就是,駙馬正好領兵在外征戰,如果他貿然把秦英處以極刑,給詹太尉抵命,那么就必須要考慮駙馬會不會舉兵造反?在朝廷上,他也必須考慮,秦懷玉不僅是功臣之后,還是駙馬,如果獨苗兒子都可以這么被殺了,那么其他世家大族肯定就會物傷其類,搞不好就會出點什么亂子。
而詹太尉并不是一個多么重要的人,這樣的人皇帝想要,要多少有多少。而且,要整治世家大族,在這樣有對外戰爭的情況下,國際處于非常狀態,當然不是合適的時機。所以,皇帝最后的辦法還是和稀泥了事。剛好這時候前線傳來消息說,秦懷玉被圍困,亟待朝廷發兵救援。所以,皇帝就赦免了秦英,讓秦英率兵西征,去援救秦懷玉,戴罪立功。
這個戲里更有意思的是詹妃,詹妃雖然一開始堅持要殺秦英為她爹報仇,但是銀屏公主講完她的理由之后,詹妃很聰明,就聽明白了,知道這時候堅持殺秦英是非常不明智的,既要逼著皇帝在寵妃和女兒之間做選擇,又要得罪整個世家大族群體,又給外界一個她這個人不明事理的形象,所以她考慮再三,還是接受了皇帝的方案,就坡下驢了。戲文里詹妃的唱詞還特意提到了《斬姚期》,故事情節與《斬秦英》相近,最后的結果是皇帝殺了寵妃,所以她自己做了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所以,死人其實并不是什么特別大不了的事情,關鍵是要看死的是誰,涉及什么樣的人。在這個案子里,唐王的處理就非常得體,詹妃有了面子和一個比較好的預期,秦家保住了兒子,皇帝保住的則是各方面對他的忠誠,當然這也就等于保住了他的江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