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 大 的 悲 哀
——毛澤東薦贈革命者的一首古詞
隴上流水
毛澤東的人生哲學,是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他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心懷“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雄懷大志,向社會、向古人、向前輩學習求知。最終找到馬克斯列寧主義,以此作為他終生不渝的人生信念。抱定欲與天公試比高,閱盡人間春色,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革命理想,以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的大無畏氣概,為國家為人民貢獻了他的六位親人和自己的畢生。
毛澤東以他在政治、軍事、經濟、哲學和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中的超人智慧和全面超前的知識具備,成功地戰(zhàn)勝了國內外異常強大的敵人。他領導共產黨,依靠農民為主體的人民軍隊,硬是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蔣介石由美國武裝到牙齒的800萬軍隊(古今中外所無有),搬掉了壓在中國人民頭頂?shù)牡蹏髁x、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 “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共和國。又兩次戰(zhàn)勝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打敗了有兩個超級大國作后援的印度和南越對中國的挑釁。使受盡長達百年之久西方列強凌辱的東亞病夫,在東方大地上挺胸昂首站立起來。
可以說像毛澤東這樣的雄才大略,這樣改變世界的人,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是一位戰(zhàn)無不勝的、沒有真正對手的世紀強人。
然而就是如此曠古強人,在他行將走完人生歷程,回顧他為之奮斗終生的革命大業(yè),面臨后繼乏人,充滿變數(shù)時,卻為未竟的革命事業(yè),失望、哀痛,以至大放悲聲。
毛主席逝世前一年, 1975年7月23日 夜晚,上海眼科專家唐由之先生為毛作左眼白內障摘除手術期間,在毛的臥室外屋值班。次日凌晨忽聽毛澤東哭泣,聲甚凄涼,老淚縱橫,且越哭越甚。唐先生吃驚而不解,安慰之余問其故。作為回應,毛澤東平靜情緒,給唐先生背誦了南宋大詩人陳亮的詞《念奴嬌·登多景樓》: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毛澤東在他生命的最后關頭,著意這樣一首詞,大有深意,這并非只給唐由之先生一人。他老人家特意薦贈此詞,應該引起全黨全國人民和世界上一切受壓迫受剝削者的重視。
一年之后,即1976年毛澤東即將去世,重病中的他在病榻上就曾對部份政治局委員,鄭重作了交待:“我一生干了兩件事,一是跟蔣介石斗了那么幾十年,把他趕到那么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zhàn)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fā)動了‘文化大革命’,這件事?lián)碜o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都沒有完。這筆遺產交給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么辦,只有天知道。”
毛澤東晚年給共產主義和人類做出的新貢獻,是關于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xù)革命理論和由他親自發(fā)動領導的文化大革命實踐的偉大示范。毛澤東清醒地確認,無產階級在奪得政權,成為執(zhí)政黨后,主要的危險是黨內必然產生、存在的修正主義。因此革命的對像,就由資產階級變?yōu)樗麄兊拇砣恕伯a黨內那些搞修正主義、堅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簡稱“走資派”)。
經過文革,無產階級新生左派政治力量雖然得到壯大,但并沒有占絕對優(yōu)勢,斗爭充滿變數(shù)。以對全國各行業(yè)進行“整頓”為名的“右傾翻案風”,使他最后判定在文革問題上的兩個階級、兩條路線斗爭的不可調和。可是這個時候,他的身體和精力,已經不再允許他進一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來確保革命路線的繼續(xù)。
毛澤東對身后事深憂大慮,對“血雨腥風”尤其擔憂,也就是對左派的失敗,對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事業(yè)的被強力中止的擔憂。借南宋陳亮之所問,他站在歷史的高度“危(高)樓還(環(huán))望”,發(fā)出“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的驚天之問。
“嘆此意”是千年前愛國詩人陳亮撕心裂肺的慨嘆,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毛澤東,對身后繼續(xù)革命事業(yè)可能會遭遇挫折的無盡的偉大悲哀。
陳亮是與辛棄疾才氣相當?shù)拇笤娙耍麄z詩文唱酬相友好,政治上都是南宋著名反對投降賣國,主張抗擊強敵,收復失地、恢復中華大一統(tǒng)的愛國名士。他們詩詞的藝術性估且不論,那種大氣磅礴,開拓萬古心胸的強音,是足以振奮今人的。
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是一首借古論今之作。詞中所涉歷史上的“六朝”與詞人所處之南宋當朝,七個王朝的那些當權者,都是些能為而不為,缺乏爭雄的遠略與勇氣。他們只迷戀于自己與小集團的私利,無顧國家被強敵分裂,只顧眼前貪權戀位,醉生夢死,偏安江南一隅,是一幫不顧民族大義,與統(tǒng)治者中的愛國力量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相對立的腐朽黑暗勢力。
詞中所講的國家問題,特定的政治格局與民族所面臨的危機形勢,這與文革后的國家大勢,有著某種可類比之處。陳亮悲情慨嘆,自然地引起毛澤東的千年共鳴。
詞的上半闕,藝術地反映出對國家南北分裂,抗金局勢,民族和國家命運問題上,有著完全對立的兩種不同的政治主張。
歷史上吳、東晉、宋、齊、梁、陳,連續(xù)六個王朝,都是偏安江南,以今南京為國都,史稱“六朝”。南宋王朝與“六朝”同樣面臨著放任南北分裂,一味妥協(xié)退讓、不去謀求統(tǒng)一、積極抗敵的政治局面。兩個不同歷史時期,七個王朝的統(tǒng)治階級主流,都是把國家前途、民族利益放在他們貪圖一己享受私利之后,決無“恢復意”,最后全都是落了個徹底滅亡的下場。
“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作為全詞的起句,既是對統(tǒng)治者主流醉生夢死的遺責,又是對歷史反復證明了的投敵敗國的慘痛教訓和由此產生的反對投降路線的正確主張,不能為多數(shù)人所理會、所警覺的悲嘆。
作者站在北固山上的多景樓上環(huán)望,長江天塹、鎮(zhèn)江要塞,可以作為收復北方失地,進軍擊敵的有利的出發(fā)點。這種“鬼設神施”,江山形勢的奇險,不被統(tǒng)治者當作進取的憑藉,而是看成了天設的南疆北界,可以消極等死的依靠。“渾認作”三字,是對統(tǒng)治者不辯是非,認不清國家危險的愚昧渾噩的諷刺憤慨。
“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鎮(zhèn)江北面橫貫著波濤洶涌的長江,東西南面是起伏的山崗。如此險峻的地理形勢,似乎是老天爺為有作為者特意造就的“爭雄”出發(fā)地,問題在于統(tǒng)治者缺乏積極進取的雄才大略與勇氣。
正因為如此,接著就借批判六朝統(tǒng)治者,來揭示現(xiàn)實中當權派茍安誤國的思想實質:“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他們所以實行茍安妥協(xié)退讓,一糸列錯誤方針大政,原來這一切全都是為了少數(shù)既得利益集團的狹隘利益打算。
前幾年中央電視臺有關節(jié)目,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曲解”毛澤東的本來用意,把“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錯誤地理解、解釋成是毛澤東對江青、張春橋等所謂“四人邦”的批評。可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詞的下半闕,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承接前半闕,繼對“六朝”和宋王朝的賣國頑固勢力的批判之后,對南宋士大夫們只知道感嘆山河變異,不能與頑固派爭鋒,徒作空望、空嘆的中間派立場的批評。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一名勞芳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坐在草地上)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六朝”與南宋的統(tǒng)治者由于執(zhí)行賣國投降政策,造成國家南北分裂局面,在徹底亡國之前的割據(jù)形勢下,與那些仍然癡迷于與敵國“共存共亡”的頑固勢力有所區(qū)別的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還有這么一些期望改變投降誤國的政策,爭取收復失地的中間派人士,即“王謝諸人”。但是這種人又不可避免受其階級局限性約束,心有余力不足。他們無力左右投降派最高代表—皇帝老兒的主張,無力改變主流派奉行的賣國路線,只能徒發(fā)慨嘆,而無北伐實際行動,只能眼睜睜看著頑固派重復歷史上“六朝”亡國者的覆轍。“登高望遠,也學英雄涕”,就是對中間派困惑的告誡和辛辣諷刺。
“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這是對投降賣國勢力,已經喪失了黃河流域大片國土,仍然不思猛醒,繼續(xù)執(zhí)行投降賣國到底的錯誤政策,聽任廣大中原地區(qū)的人民,呻吟于異族鐵蹄之下,他們“只把杭州當汴州”,沉迷于醉生夢死的現(xiàn)狀的進一步深度揭露和無情鞭笞。
這首詞下半闕的后半結語部分,是全詞的關節(jié)點。也可以理解為偉大領袖毛澤東薦贈這樣一首古詩詞的真正用心所在。
“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晉書·祖逖傳》載,祖逖統(tǒng)兵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從天時地利和中華民族從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傳統(tǒng)出發(fā),只要像祖逖那樣不畏強敵,誓死抗擊,勇于長驅猛進,就會無往而不勝。
歇拍二句,承上“長驅”,堅定必勝的樂觀信念。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戰(zhàn)于肥水。東晉以區(qū)區(qū)8萬人戰(zhàn)勝了前秦秦王符堅親率的百萬強大之敵。“肥水之戰(zhàn)”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蔚為壯觀的戰(zhàn)例。
“小兒破賊”見《誓說新語·雅量》:肥水之戰(zhàn),謝安之弟謝石、侄謝玄等統(tǒng)兵8 萬,以絕對劣勢擊敗符堅百萬大軍,捷報至,謝安正與客人下圍棋,看捷報畢、順手放于床上,了無喜色,依舊對弈。客問前線怎樣,答曰:“小兒輩大破賊。”“小兒輩”,可理解為子弟兵。
“勢成、寧問強對。” “強對”即強大的敵人。《三國志·陸遜傳》:“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大勢有利于我,又何必怕它是強敵呢。
陳亮臨去世考取進士第一名,終生沒有做過官。但在這首《念奴嬌·登多景樓》一詞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詞人兼政論家的見識,只有他的摯友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也深慨于“無人會登臨意”,之外歷史上的文化人中是極少見的。
毛澤東在800多年后,獨具慧目,成為陳亮、辛棄疾的知音。豈止政治思想上的共鳴,他們都是站在民族大義、愛國愛民的共同立場之上,超乎常人的膽識,看到了只有堅持積極進取,敢于斗爭,勇于勝利,才能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這樣一條道理。
毛澤東超乎古人的地方是,他站在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度,為中國的工人階級和勞動大眾,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貢獻了“繼續(xù)革命理論”;用文化大革命的方法捍衛(wèi)無產階級的政權和繼續(xù)革命的路線。他又以超乎常人的深遂,清醒地看到了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斗爭的艱巨性、長期性。對“文革”之后,國內政治形勢及兩大力量斗爭的發(fā)展趨向,做出了客觀冷靜的判斷。文化大革命“這件事?lián)碜o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因此令他揪心的事:一是堅持“文革”路線的左派力量雖有較大發(fā)展,但還不是壓倒優(yōu)勢,還不足以完全控制局面,;二是“文革”對走資派和修正主義者是一次空前規(guī)模地斗爭,使他們受到很沉重的打擊,造成了有利于革命人民的大好形勢,只是碌礎推到半山上,只能進不能退,充滿了變數(shù);要左派處理得當,“義無反顧”,誓死向前,勝利的條件是具備的。三是關鍵在于,對于這場較量的嚴重性、長期性、復雜性,真正“能會此意”的人沒有幾個。
毛澤東去世后,沒有多長時間,形勢即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事實再次驗證了毛澤東的英明偉大。“文革”被反對派視為“一場浩劫”,以黨中央正式“決議”的名義徹底予以否定。
毛澤東以他臨終前給政治局部分委員的談話,以陳亮的這首《念奴嬌·登多景樓》詞,薦贈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還有他老人家這次無可抑止的偉大的悲哀,無疑是他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和世界共運的偉大領袖,為勞苦大眾貢獻終生之后的政治遺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